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五疑法”教学模式;“3+X”教学模式;
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5—0057—01
“五疑法”教学为教师和学生设定了任务,教师负责导疑(寻疑、设疑、激疑、解疑、存疑),学生的任务是求疑(生疑、探疑、质疑、释疑、用疑),整个流程下来,实现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大步骤,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与技巧。
“3+X”高效课堂是建立在六个模块的基础上的,六个模块包括“问题指向,预习先行”模块、“呈现目标,任务导学”模块、“互动探究,合作求解”模块、“交流展示,适度拓展”模块、“反馈矫正,尊重差异”模块、“强化训练,当堂达标”模块。教师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然后进行教学设计,整合各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保证“问题指向,预习先行”模块、“呈现目标,任务导学”模块、“强化训练,当堂达标”模块的实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进度和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等灵活选择其余的模块。
实践证明,“五疑法”教学与 “3+X”教学模式的有效整合,能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可见,研究“五疑法”教学与 “3+X”教学模式的有效整合至关重要。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预习生疑
“3+X”高效课堂的第一个模块是“问题指向,预习先行”模块,对应着“五疑法”教学中的“生疑”阶段。上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解决相应的问题。在设置问题时,不能脱离教材,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置,问题应难易适中,要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课堂激疑
经过预习阶段,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能做到在课堂上对有疑问之处重点学习,但对于本节课的难点不能准确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以多种方式调动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个过程对应着“五疑法”教学中的“探疑”阶段和“3+X”高效课堂的“呈现目标,任务导学”模块及“互动探究,合作求解”模块。
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采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先留给学生讨论的空间,然后在课中或课后给予学生答案。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把本节课的重点与生活中的实例结合起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设置游戏环节,以“闯关”游戏为例,每个关卡对应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可以独自或者小组合作闯关,教师在讲授关卡相关内容和例题时学生便会专心致志,使课堂教学紧凑高效。
三、对症解疑
教学过程是传道解惑的过程,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是“传道”的过程。学生一旦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便会有更多的疑惑,不仅仅停留在课本的文本上,有的更深入到概念和原理,此时教师便要担任“解惑”的角色。对应着“五疑法”教学中的“质疑”、“释疑”阶段和“3+X”高效课堂的“强化训练,当堂达标”模块及“反馈矫正,尊重差异”模块。
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是循序渐进的,学习的过程就是从感性认识深入到理性认识。为了促进学生形象思维顺利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纵观全局,又要抓住重点,即重点讲授易于混淆的知识点,或与之相关的知识。实践证明,这样教学,既能帮助学生温习,又能指引学生找出其间的关联和不同,思考二者的关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透彻理解。
四、课后存疑
疑问是发现之母,任何探索性的进步都是建立在疑问的基础上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在课堂结束时可以留给学生问题,鼓励学生根据本课的内容多加思考、总结与以前章节的联系,以达到拓宽思维的目的。这个过程对应着“五疑法”教学中的“探疑”阶段和“3+X”高效课堂的“交流展示,适度拓展”模块。
以讲述“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为例,在讲述“全等三角形”后,教师可列举几组相似三角形,让学生课后探索每组三角形的角度、边长规律以及与全等三角形的关系,让学生对相似三角形有一定的概念,以便下节课的顺利展开。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五疑法教学在中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实效性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为:GS[2015]GHB1538)
编辑:谢颖丽
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5—0057—01
“五疑法”教学为教师和学生设定了任务,教师负责导疑(寻疑、设疑、激疑、解疑、存疑),学生的任务是求疑(生疑、探疑、质疑、释疑、用疑),整个流程下来,实现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大步骤,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与技巧。
“3+X”高效课堂是建立在六个模块的基础上的,六个模块包括“问题指向,预习先行”模块、“呈现目标,任务导学”模块、“互动探究,合作求解”模块、“交流展示,适度拓展”模块、“反馈矫正,尊重差异”模块、“强化训练,当堂达标”模块。教师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然后进行教学设计,整合各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保证“问题指向,预习先行”模块、“呈现目标,任务导学”模块、“强化训练,当堂达标”模块的实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进度和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等灵活选择其余的模块。
实践证明,“五疑法”教学与 “3+X”教学模式的有效整合,能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可见,研究“五疑法”教学与 “3+X”教学模式的有效整合至关重要。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预习生疑
“3+X”高效课堂的第一个模块是“问题指向,预习先行”模块,对应着“五疑法”教学中的“生疑”阶段。上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解决相应的问题。在设置问题时,不能脱离教材,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置,问题应难易适中,要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课堂激疑
经过预习阶段,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能做到在课堂上对有疑问之处重点学习,但对于本节课的难点不能准确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以多种方式调动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个过程对应着“五疑法”教学中的“探疑”阶段和“3+X”高效课堂的“呈现目标,任务导学”模块及“互动探究,合作求解”模块。
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采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先留给学生讨论的空间,然后在课中或课后给予学生答案。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把本节课的重点与生活中的实例结合起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设置游戏环节,以“闯关”游戏为例,每个关卡对应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可以独自或者小组合作闯关,教师在讲授关卡相关内容和例题时学生便会专心致志,使课堂教学紧凑高效。
三、对症解疑
教学过程是传道解惑的过程,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是“传道”的过程。学生一旦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便会有更多的疑惑,不仅仅停留在课本的文本上,有的更深入到概念和原理,此时教师便要担任“解惑”的角色。对应着“五疑法”教学中的“质疑”、“释疑”阶段和“3+X”高效课堂的“强化训练,当堂达标”模块及“反馈矫正,尊重差异”模块。
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是循序渐进的,学习的过程就是从感性认识深入到理性认识。为了促进学生形象思维顺利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纵观全局,又要抓住重点,即重点讲授易于混淆的知识点,或与之相关的知识。实践证明,这样教学,既能帮助学生温习,又能指引学生找出其间的关联和不同,思考二者的关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透彻理解。
四、课后存疑
疑问是发现之母,任何探索性的进步都是建立在疑问的基础上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在课堂结束时可以留给学生问题,鼓励学生根据本课的内容多加思考、总结与以前章节的联系,以达到拓宽思维的目的。这个过程对应着“五疑法”教学中的“探疑”阶段和“3+X”高效课堂的“交流展示,适度拓展”模块。
以讲述“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为例,在讲述“全等三角形”后,教师可列举几组相似三角形,让学生课后探索每组三角形的角度、边长规律以及与全等三角形的关系,让学生对相似三角形有一定的概念,以便下节课的顺利展开。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五疑法教学在中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实效性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为:GS[2015]GHB1538)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