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江苏的南京斯威特集团、月星集团、红星家具集团、金盛置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森达集团、东方国际集团、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南通强生轻工有限公司等江苏优势私营企业陆续跨出江苏,向上海发展,并取得了很好的业绩,江苏的这些企业在上海之所以获得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得益于上海的投资环境。
上海改蕈开放的政策相当高明
上海的经济发展立足全国,放眼世界,他们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放手吸纳外资、内资,制订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政策。1998年5月,上海市政府为了促进上海投资环境的优化和对内开放的深化,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服务全国扩大对内开放的若干政策意见》(俗称24条政策),被喻为是上海“拆围墙”、 求发展的重大举措。为了适应上海经济的发展变化,去年底上海市政府又出台了经修改的“新24条政策”。与此同时,上海市政府还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本市上市公司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市外在沪企业和大企业认证实施办法》,《关于加强服务促进金融机构来上海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等,这些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各地大企业到上海进行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投资或资产重组。江苏东方国际集团控股沈阳北方证券公司后,为了更好地发展,打算将总部从沈阳迁出,上海为其在企业所得税、搬迁费用、购房退税会计核算、交纳公积金、子女入学出国出境七个方面提供了优惠,很快促成了北方证券落户陆家嘴金融区。森达、红星、月星、金盛等企业在上海建厂(场)初期,都获得了“绿色通道卡”的待遇。企业在征地、拆迁领照、治安、消防及办理水电、气配套设施手续等方面,一路绿灯,畅行无阻,这些企业毫无例外都享受了大企业优惠政策。不仅如此,上海在政策执行上也基本达成这样的共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尽量地靠,边缘的问题,尽量地绕,暂时不明确的问题,一事一议,个别处置。
上海的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相当深入
1998至2000年三年里,上海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亏损面减少了80%。但仍有一批国有上市公司步履维艰,一些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整体亏损,不少企业处于盈亏平衡点附近,市场稍有波动,就会再度滑向亏损。针对这种情况,上海市认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触及产权这个深层次问题,绕是绕不过去的,只有放开手脚,吸引民资进入国企,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才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形成适合市场经济的机制,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显现发展的潜力。他们认为,国企改革成功的关键是解放思想,吃透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深刻内涵,大胆试,大胆干。近年来,他们把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在进一步增强国有控制力、影响力外,其他一般性竞争性行业无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要在三至五年时间里基本退出,能一次性退出的,要坚决一次退出,实在有困难的,最起码要做到由独资变控股、控股变参股、参股变退出。上海市政府有关领导说,在深化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及改组、重组进程中,对国有资产不求所有,只求所在。上海市有关部门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推进优势企业扩张重组、劣势企业退出重组、土地资产盘活重组、投资主体多元化重组,通过加大对上市公司的重组力度,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改制上市。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斯威特集团于2000年8月,以11亿元受让了上海一钢持有的“一钢异型”3850万股国有股股权,并以25.45%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成为私营企业控股上海国有上市公司的“第一人”。2002年2月,斯威特集团又重组了濒临被摘牌退市的中国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这两家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良好,呈现了勃勃生机。据调查,目前在上海已完成改制的国有和集体企业中,私营企业受让的户数最多,成交比重约占1/3。在上海资本市场上,民间投资也悄然活跃,据上海上市公司重组办统计,2002年115家上市公司中,控股方属于私营性质的就有24家,占总数的20%以上,这个比例近期内还将提高。
民资在上海的投资领域相当宽广
上海已经认识到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关键就在于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盘活存量资本,加快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体制。上海市政府格外强调并切实做到,凡是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也同样允许民资进入,内外开放并重。尤其是新一轮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民资进入已成为其改革的重点内容。2002年3月,江苏籍企业家为董事长完全由私人资本组成的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受让上海路桥发展股份有限公司99.35%的股权,标志着上海投融资体制改革已进入了以大力吸引民间资本为特征的新阶段。此举不仅使上海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回笼了巨额投资,而且向广大民间资本发出了强烈的“买入”信号一一上海市政府在国有资产退出的方式上在放开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上实现了新的突破:既卖“骨头”,也卖“肥肉”,既可以分散拆零卖,也可以整体全盘卖。
据了解,上海在建的沪芦高速公路项目,上海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出资30%,其他资金基本来自民间资本。目前上海共有8条总长为409公里的高速公路同时开工,民间资本已经占整个高速公路网投资规模的70%。此外,上海污水处理厂工程的投资也吸引了民间资金的关注.200公里的轨道交通建设,有520.5亿元资金来自社会;总投资89亿人民币的磁悬浮列车线,政府基本不出钱。随着上海城市基础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入,最终将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新格局,民间资本的参与无疑将为上海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更多的资金来源,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赢的局面。
上海各级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相当强烈
调查中,在沪的江苏企业普遍反映上海市各级政府服务企业的意识强。普陀区政府明确提出“服务是第一资源”,对企业存在的安全、消防、环保等问题,不是首先追究企业的责任进行处罚,而是首先查政府有关部门的服务有没确到位,帮扶的措施是否可行。对外地来沪投资的私营企业,他们更是特别强调一定要服务到位,要像对待外资企业那样对待外地企业。任何职能部门都要想方设法为其提供方便,严禁推诿扯皮,严惩“卡、要、拿”和乱摊派。监察部门要求企业对政府部门违法违规的行为随时举报,一旦查实,严肃处理,决不姑息。月星集团在先租后买申新九厂6万平方米厂房的过程中,普陀区政府帮助他们赶在2001年7月1日新土地法执行前办妥购地手续,让其享受有关优惠政策。金盛集团租赁上海铁路局西站闲置货场,也得到当地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和周到服务。福禧收购沪杭高速上海段之后,涉及到城市公交车通行收费问题,市长表态说,福禧的钱已经付了,公交也是企业,通行费应照收,如果公交要补贴,可以找政府。被调查的几位企业家对上海各级政府的服务深有感触,他们说,在上海当企业合法经营照章纳税时,“感觉不到政府的存在”,而当企业需要政府提供服务时,“就能感受到政府的关怀”。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环境,上海不仅迎来了人,也留住了人,并在与企业的共同发展中获得了繁荣。
上海改蕈开放的政策相当高明
上海的经济发展立足全国,放眼世界,他们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放手吸纳外资、内资,制订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政策。1998年5月,上海市政府为了促进上海投资环境的优化和对内开放的深化,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服务全国扩大对内开放的若干政策意见》(俗称24条政策),被喻为是上海“拆围墙”、 求发展的重大举措。为了适应上海经济的发展变化,去年底上海市政府又出台了经修改的“新24条政策”。与此同时,上海市政府还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本市上市公司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市外在沪企业和大企业认证实施办法》,《关于加强服务促进金融机构来上海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等,这些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各地大企业到上海进行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投资或资产重组。江苏东方国际集团控股沈阳北方证券公司后,为了更好地发展,打算将总部从沈阳迁出,上海为其在企业所得税、搬迁费用、购房退税会计核算、交纳公积金、子女入学出国出境七个方面提供了优惠,很快促成了北方证券落户陆家嘴金融区。森达、红星、月星、金盛等企业在上海建厂(场)初期,都获得了“绿色通道卡”的待遇。企业在征地、拆迁领照、治安、消防及办理水电、气配套设施手续等方面,一路绿灯,畅行无阻,这些企业毫无例外都享受了大企业优惠政策。不仅如此,上海在政策执行上也基本达成这样的共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尽量地靠,边缘的问题,尽量地绕,暂时不明确的问题,一事一议,个别处置。
上海的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相当深入
1998至2000年三年里,上海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亏损面减少了80%。但仍有一批国有上市公司步履维艰,一些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整体亏损,不少企业处于盈亏平衡点附近,市场稍有波动,就会再度滑向亏损。针对这种情况,上海市认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触及产权这个深层次问题,绕是绕不过去的,只有放开手脚,吸引民资进入国企,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才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形成适合市场经济的机制,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显现发展的潜力。他们认为,国企改革成功的关键是解放思想,吃透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深刻内涵,大胆试,大胆干。近年来,他们把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在进一步增强国有控制力、影响力外,其他一般性竞争性行业无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要在三至五年时间里基本退出,能一次性退出的,要坚决一次退出,实在有困难的,最起码要做到由独资变控股、控股变参股、参股变退出。上海市政府有关领导说,在深化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及改组、重组进程中,对国有资产不求所有,只求所在。上海市有关部门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推进优势企业扩张重组、劣势企业退出重组、土地资产盘活重组、投资主体多元化重组,通过加大对上市公司的重组力度,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改制上市。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斯威特集团于2000年8月,以11亿元受让了上海一钢持有的“一钢异型”3850万股国有股股权,并以25.45%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成为私营企业控股上海国有上市公司的“第一人”。2002年2月,斯威特集团又重组了濒临被摘牌退市的中国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这两家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良好,呈现了勃勃生机。据调查,目前在上海已完成改制的国有和集体企业中,私营企业受让的户数最多,成交比重约占1/3。在上海资本市场上,民间投资也悄然活跃,据上海上市公司重组办统计,2002年115家上市公司中,控股方属于私营性质的就有24家,占总数的20%以上,这个比例近期内还将提高。
民资在上海的投资领域相当宽广
上海已经认识到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关键就在于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盘活存量资本,加快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体制。上海市政府格外强调并切实做到,凡是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也同样允许民资进入,内外开放并重。尤其是新一轮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民资进入已成为其改革的重点内容。2002年3月,江苏籍企业家为董事长完全由私人资本组成的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受让上海路桥发展股份有限公司99.35%的股权,标志着上海投融资体制改革已进入了以大力吸引民间资本为特征的新阶段。此举不仅使上海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回笼了巨额投资,而且向广大民间资本发出了强烈的“买入”信号一一上海市政府在国有资产退出的方式上在放开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上实现了新的突破:既卖“骨头”,也卖“肥肉”,既可以分散拆零卖,也可以整体全盘卖。
据了解,上海在建的沪芦高速公路项目,上海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出资30%,其他资金基本来自民间资本。目前上海共有8条总长为409公里的高速公路同时开工,民间资本已经占整个高速公路网投资规模的70%。此外,上海污水处理厂工程的投资也吸引了民间资金的关注.200公里的轨道交通建设,有520.5亿元资金来自社会;总投资89亿人民币的磁悬浮列车线,政府基本不出钱。随着上海城市基础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入,最终将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新格局,民间资本的参与无疑将为上海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更多的资金来源,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赢的局面。
上海各级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相当强烈
调查中,在沪的江苏企业普遍反映上海市各级政府服务企业的意识强。普陀区政府明确提出“服务是第一资源”,对企业存在的安全、消防、环保等问题,不是首先追究企业的责任进行处罚,而是首先查政府有关部门的服务有没确到位,帮扶的措施是否可行。对外地来沪投资的私营企业,他们更是特别强调一定要服务到位,要像对待外资企业那样对待外地企业。任何职能部门都要想方设法为其提供方便,严禁推诿扯皮,严惩“卡、要、拿”和乱摊派。监察部门要求企业对政府部门违法违规的行为随时举报,一旦查实,严肃处理,决不姑息。月星集团在先租后买申新九厂6万平方米厂房的过程中,普陀区政府帮助他们赶在2001年7月1日新土地法执行前办妥购地手续,让其享受有关优惠政策。金盛集团租赁上海铁路局西站闲置货场,也得到当地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和周到服务。福禧收购沪杭高速上海段之后,涉及到城市公交车通行收费问题,市长表态说,福禧的钱已经付了,公交也是企业,通行费应照收,如果公交要补贴,可以找政府。被调查的几位企业家对上海各级政府的服务深有感触,他们说,在上海当企业合法经营照章纳税时,“感觉不到政府的存在”,而当企业需要政府提供服务时,“就能感受到政府的关怀”。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环境,上海不仅迎来了人,也留住了人,并在与企业的共同发展中获得了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