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茗茶是一种深度修炼

来源 :中外烟酒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zgu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立九峰茗茶,叶济德经历了十二年的时间。十二年,对于一个品牌来说,也许为时尚早,但是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却是十分漫长的十二年。人的职业生涯最长不过四五十年,叶济德却用了人生中最精力充沛、最富有激情的十二年专注在一个行业上。他经历过行业的疯狂和低迷,也用自己的耐心和毅力,准备迎接行业更加精彩的未来
  采访叶济德是一件很愉快的事。
  愉快的是,他极其善于与人沟通,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把话题抛给他,他都作好了回答的准备。不管他的回答是不是你想要的那个结果,他都会尽量配合着将你问的话题说透、说完,不会言辞含糊,也不会躲躲闪闪。大多数时候,他让人感觉到他不仅面对这次采访有备而来,而且面对人生各种问题都是有备而来。他在思考,在成长,他行走人间,就是为了探究答案。
  当然,采访叶济德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他很专注,不论有多少要接的重要电话,他一概静音。他的专注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一瞬间专注起来,电话静音,琐事屏蔽,唯一的事,就是屏气凝神,去投入这场媒体和茶产业资深从业者的对话。而且,他的思维极其敏捷,甚至在很多轻描淡写的回答中显出不经意的咄咄逼人。在叶济德的坦诚和真实中,有仁者的包容,也有智者的审视。这种审视,让我们不得不一次次升级问题的难度,而他就像一个蓄势待发的武士,随时准备投入人生的每一个问题和每一场较量。
  有时,我们甚至想,那不是一次普通意义的采访,而是一场关于行业知识储备和人生思想理念的深层次交流与碰撞。
  所以,2012年7月的福州之行,必然是我们问道中国茶途中一次愉快而难忘的经历。
  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
  在福建茶商里,大家对叶济德的评价很简单,就是:他是一个做事的人。叶济德对这个评价很开心:“至少说明两件事,就是我是个想做事的人,另外,我还是一个能做一点事的人。”
  叶济德是福建漳州平和人,这是个由一代大儒王阳明亲自设立的边陲小城,境内多山,多木,多茶。在采访过程中,叶济德曾经多次向我们提到王阳明先生,他说,先生“知行合一”的理念对他影响很深。说到做到,不仅会说,也要会做。
  时光回到2002年前后,那时候的叶济德还在某机关上班,因为头脑灵活,业余时间涉足商海的他早就拿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虽然已经成为单位领导的重点培养对象,但是不安于现状的他决定离开体制内的安逸生活,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一下。
  他选择了茶行业。因为年轻气盛,也因为此前有媒体操作的经验,叶济德在脑海里为自己勾画了很好的未来。
  叶济德告诉我们,他涉足茶行业的时候,先从一款名叫“白芽奇兰”的茶入手。白芽奇兰属于乌龙茶类,产于福建省平和县。其新萌发出的芽叶呈白绿色,采摘其鲜叶制成乌龙茶具有奇特的兰花香味,因此起名为“白芽奇兰”。后经人们采用无性繁殖的方法扩大栽培,已有250多年的历史。为了推广这种来自家乡的好茶,他特意请来福建著名的音乐人蒋舟为此茶定制了《奇兰姑娘》的歌曲,在福州市场上,他旗下经营白芽奇兰单品的三个店面同时开业。当时的茶行业只是一个很小的行业,那时的福州街头还没有连锁的概念,唯一可以拿得出台面的企业也只有雪峰和天福两家台湾人开的店。意气风发的叶济德想,凭借他的聪明和智慧,凭借他与生俱来的商业才华,白芽奇兰的市场很快就可拿下。说到这段经历的时候,他用到了一个词:三下五除二。
  然而,叶济德错了。
  2002年前后,铁观音强势崛起,全国各地从南到北,一股铁观音的旋风让很多传统优势名茶都城池失守,不得不败在铁观音兰花清香的“观音韵”里。叶济德发现,在他只卖白芽奇兰单品的店门外,一夜之间驻扎了魏氏、日春、华祥苑、八马等来自安溪的企业。而来自小城的白芽奇兰,显然没有强势推广的底气。
  纵观整个茶界,叶济德几乎孤军奋战,显得颇为悲壮。在那之前,他都十分崇拜古人“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但是,“势”不在此,逆流而上的叶济德只得铩羽而归。
  这段经历成为叶济德创立九峰十几年来最为刻骨铭心的经历,所以,当我们在他的办公室里看到“不为天下先”这几个字的时候,就不足为奇了。在回忆那段经历的时候,叶济德说,市场教训了我,我在市场面前变得比以前乖了。
  此后,普洱兴起,嗅觉敏锐的叶济德此次顺应形势,开始做起了普洱的生意。那时的他跑遍了云南的六大茶山,也凭借自己的能力拿到了云南几大茶厂的总代理资格。然而,2007年,普洱茶崩盘,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叶济德也深陷其中。这一次的教训,让叶济德认识到:顺应时势,但是缺失了自己的独立判断。
  提及自己进入茶产业之后的两次失利,叶济德深刻地总结道:“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商人,以趋利为第一要务,所以,顺势而为,往往可以势不可当。但是顺势不意味着自己不思考,要对市场保持清醒和警惕。
  但是,在很多场合叶济德也都明确表示,虽然以赚钱为第一要务,但是他并不爱财。他说,人这一辈子,能够做点事,能够成就一些事情就够了,至于归于他名下的个人财产有多少,他并不关心。也许,正是这样长远的职业理想让叶济德具备了跌倒再起来的动力,也具备了包容宽厚与严谨挑剔共有的行事风格。
  与九峰茗茶一起修炼今生
  和茶行业的两次交手让叶济德交纳了昂贵的学费。如果说刚开始进入这个行业纯粹是喜欢,到了后来,不服输的叶济德更多地把茶当成了一份事业在做。从细节的接待,到企业人才的管理,再到产品创新,经营风险的把控,未来战略的部署,等等,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成为摆在叶济德面前的一张考卷。他像一个勤勉的学生一样,不停地向实践学习,向市场学习,向前辈学习,也向对手学习。
  一个企业的经营,更像是一场人生的修炼。
  今年五月,叶济德随同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到美国考察,他一边承担考察团的后勤保障,一边细细揣摩张会长的言行。他说:“在九天的行程中,张老对细节的把握超过我十倍,我终于明白,他为什么可以做得那么出色,做得那么优秀。”张会长每天的生活就像一个电视频道一样,什么时间要播出什么样的节目,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说什么话,有什么样的举止,都是经过内心预演的。所以,他的每一天都很严谨,尽在掌握。   “如果我们每天都是如此,那么我们这一生,也是可控的了。而且,我还想,我们的企业未来是否可以做好,不在于我本人有多强,还在于我本人是否能控制好自己。”
  有很多细节可以说明叶济德本人的勤奋和严谨。
  他记性很好,对细节极其认真,例如他可以随手写下下属的QQ号码和电话号码。我们到福州采访,刚下飞机,叶济德就让手下给了我们一张时间表。这张时间表已经安排好了我们在福州两天的整个行程,包括采访的时间、地点,甚至午餐晚餐的用餐方式及陪同人员等等。 可以说,此次采访尽管时间短暂,但我们却对叶济德和他的企业进行了最大程度的了解。
  在采访过程中,叶济德不止一次给我们提到了九峰茗茶自己的书店。那是一个开在福州市区里的书店,不以营利为目的,只是企业文化的一种象征。而叶济德本人是这个书店最为勤奋的读者,每天晚上睡前的阅读是他必修的功课。
  “从2002年5月25号到现在,书店已经开了十年。九峰茗茶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每个月都会发100元的购书券,在我们自己的书店里买书,我还允许他们给自己的家人带书回去。可以说,我们是一个学习型的企业,是我们企业精神的一部分,也是企业获取精神财富的源泉。十年来,从我本人来讲,我始终不间断地从书店里获取营养。”
  三幅漫画
  当然,闽西南小城走出来的叶济德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往事。刚刚走向社会,他也曾踩着自行车在福州街头跑业务,尝尽世间冷暖。即便在那样艰难的时候,在小小的出租屋里,叶济德依然将李嘉诚等人的传记作品放在床头,那些商界精英在他看来,是侠之大者,也是他叶济德人生追求的楷模和方向。
  尽管内心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英雄主义情结,但是叶济德却时常提醒自己要“无我”。在叶济德看来,“无我”是一个很丰富的概念,是一种境界,不是无欲无求,而是心无挂碍,时刻放松自己,圆融通透,同时又时刻提醒自己,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也正因为如此,在激烈惨淡的市场竞争中,叶济德可以很快地调整心态,游刃有余地行走人群之中。
  也许我们可以这样总结,“无我”在叶济德那里是一种策略和方法,而“有我”是一种追求和目标。
  叶济德曾经在九峰成立九周年的庆典上展示了三幅漫画。这三幅漫画发自肺腑,是他为九峰茗茶勾画的美好愿景,也是他为了成就九峰大业设定的思想基础。
  第一幅画上是狮子和羚羊的竞争。狮子是大自然的宠儿,集力量与速度于一身,但是大多数时候,羚羊却可以在和狮子的奔跑竞赛中赢得胜利,因为羚羊因为自己的弱小而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时刻的忧患意识让它可以成为自然界中为数不多的可以在狮子眼皮底下求得生存的弱者。
  在采访过程中,叶济德不止一次跟我们讲到,他是一个有忧患意识的人。这大概和他童年的经历有关。“小时候,我父亲曾经很能赚钱,是村里最早的万元户。那时候父亲的朋友很多,为了招待朋友,他连啤酒都是一箱一箱地买。你能想象万元户在八十年代初是个什么概念吗?总之,父亲天真地以为他的钱一辈子都花不完。可是后来怎样?钱说没就没了。所以,父亲的经历告诉我,做事业,居安思危很重要,我要让九峰茗茶保持羚羊的警觉。”
  第二幅画上画的是如何盖房。盖屋筑墙,务求夯实。叶济德说过,他的目标是百年品牌,百年老店,如果企业的每一年就是一层楼的话,那么九峰茗茶未来是否可以走得更远,还要看企业的基础工作是否夯实。
  第三幅画上写的是四个词:激情、聚焦、执着、成功。
  在叶济德的眼里,人生就是一个敢梦、筑梦、圆梦的过程,他既有商人的冷静,也有商人的激情,只不过随着岁月的磨砺,这种激情更内敛,更含蓄,但是也更强大。面对现代浮躁的社会,他希望自己的企业是一个做实业的企业,是一个凝心聚力,一心做茶,一生做茶的企业。他说,我姓叶,一生都不会变,而九峰茗茶专注中国茶产业,这个理想和目标也不会变。
  三个支点
  在叶济德勾画的企业基石里,有三个方向成为九峰茗茶举重若轻的支点。那就是书、壶、馆。
  书就是书店。我们在前面的文章里已经提到,叶济德本人非常喜欢阅读,而且他也鼓励自己的员工热爱阅读。那家开在福州市区的书店,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九峰茗茶自己的图书馆。
  壶就是紫砂壶。这是叶济德多年来坚守的阵地,也跟九峰茗茶的创业经历密不可分。大概在2003年前后,闽南铁观音强势崛起,那些企业很注重文化宣传,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叶济德敏锐地意识到,在那种情况下,企业要想引起业界和消费者的注意,必须拿出有力量的、独特的东西来。经过多方考察,他选定了紫砂壶这一颇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商品作为企业的突破点。事实上,通过各种紫砂活动的展开,他们确实为企业获得了很多高端客户。在叶济德看来,许多把玩紫砂、收藏紫砂的顾客,对茶都有一定的品鉴能力和消费能力。
  那些年在文化的主线下,在书和壶两者的带动下,九峰茗茶在各路企业的夹击之下,为自己找到了一些发展的空间,在市场上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例如,九峰茗茶曾经跟万科地产联合主办了以“漫步时光·紫砂茗香”为主题的紫沙壶鉴赏交流会。当日展出的价值百万的紫砂精品成为媒体争相追捧的目标,慕名而来的紫砂爱好者、收藏家以及高端宾客云集。活动中,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约主讲人康尔教授还专门为到场朋友作紫砂人文专题演讲。
  另外,九峰茗茶还有一个支点,那就是馆。
  所谓的馆,当然是茶馆。目前,九峰茗茶在福州西湖林则徐读书处有一个茶馆,另外,在距离福州市区三十公里的山间也有一处田园风光的体验式茶馆。而叶济德本人最大的动作则是在福建驻京办八闽宾馆建了目前还正在装修设计中的九峰茗茶体验馆,作为企业北方战略里的开篇之作,叶济德希望它可以帮助九峰茗茶拉开征战全国的大幕。
  当然,除了企业的三个经营支点之外,叶济德告诉我们,他们还会在不同时期强势推出不同的新产品,这些新产品,都是九峰茗茶金字塔尖上夺人眼目的亮点。例如过去两年他们曾经推出的金线莲,今年强势推出的89度茉莉红,以及几个月后即将面世的新品等。关于这些属于九峰茗茶的拳头产品,我们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向大家详细解读。   峰行天下不是梦
  这两年,中国整体经济的调整以及茶企商业模式的不确定性,造成了茶企普遍的现金问题。很幸运的是,九峰茗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基金的青睐。对方是叶济德多年来的朋友,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为九峰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他们的投入是真正意义上的投资,不会过多干扰企业发展的方向,更不会以上市圈钱为主要目的,在这些方面,九峰茗茶和对方达成了充分的一致。
  其实,这些年,一直有资金进来想要投资叶济德和他的企业,但是他对于外部资金的选择很谨慎。因为身处行业内部,他深知茶行业的浮躁。“在这个行业里,有的是投机者,有的是想一步登天的人。”他说。很多基金正是看到了一些茶企的这种需求,才违背规律地将资金注入进来,结果引起了行业泡沫和膨胀。在叶济德看来,他绝对不会头脑发热到引进一支不靠谱的基金进来,引起企业发展方向的变动或者不符合规律的加速。九峰茗茶的战略很清楚,他们要的是一个百年老店,而不是瞬间燃烧的流星。
  但是,这并不是说九峰茗茶做到一定程度之后不考虑上市。作为有战略眼光和现代企业意识的企业家,叶济德说,他更看中的不是上市之后企业获得怎样的资金,也不是他本人的身家又有多少多少,他看中的是上市之后公众监督之下的治理结构,看中的是那种良性发展的企业制度。
  企业发展的初期,往往靠的是灵魂人物的能力与魄力。但是灵魂人物因为缺乏监督机制而不受束缚,长此以往,会给企业发展埋下祸根。同时,叶济德深知人的渺小,完善的治理结构可以把一群具有同一理念、怀揣同一梦想的人按照合理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为企业提供高效的服务,而不是只靠某一个人的努力去做成某件事。从这个层面上讲,叶济德希望自己未来能召集一个更加能干的团队。
  一个好汉三个帮,虽然行事缜密大胆,颇有魄力,但是叶济德身边却并不缺乏和他一样光芒四射的领军人物。
  和很多茶企创业者不同,叶济德是从茶行业以外的身份介入,在企业草创之初,就确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理念,打上了很强的职业化烙印。当时他和另外的两个合伙人规定,以后他们的直系亲属都不能进入企业的中高层。事实上,当初这个直系亲属不进入中国高层的约定,极大地影响了九峰茗茶未来的人才战略。
  此项制度为职业经理人的引进拓宽了道路。唯才是举,敢于不拘一格提拔和引进人才,成为九峰茗茶人才问题上的核心理念。叶济德说,从今年开始,企业以高薪聘请的几位高管都比较成功。例如,九峰茗茶的运营总监毕总来自资深的战略咨询机构,叶济德为他开出了百万的年薪。当然,这个年薪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现金,一部分是期权,即便如此,这在整个茶行业里是不多见的。现在很多茶企还停留在夫妻店的概念,一对夫妻,盘下一个店面,然后慢慢地亲戚进来,再最后忙不过来,请一个职业经理人,但是这样的企业经营未来肯定会遇到很多人才方面的问题。
  因为在企业管理上的深度放权,叶济德才能有时间去考虑一些其他的事情。他不希望他的企业离开他就不能运转。“如果离开我就不能运转,那么作为管理者,我肯定是不成功的。”他说。
  正因为如此,大多数时候,我们面对的叶济德更像是一位思想者。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敢作敢当的信念,让他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显得如此从容和坦荡。
  现在,不管工作多么繁忙,叶济德每天早上都要跑步晨练,而且如果没有特殊的工作任务,每个周末,他都会和家人或者朋友一起出去爬山。叶济德坦言,他是一个很会放松自己的人,即便上一秒的他还在纠结,下一秒的他必定已经释怀,因为好的心态是释放自己人生能量的最佳方式。
  “为什么要爬山,因为山在那里。”
  对于叶济德来说,峰行天下,真的不是梦想。
其他文献
连锁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通过流通和消费领域的市场力量,引导茶叶生产以市场为导向;是通过产品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的打造,强化茶业上下游的衔接,缩短市场信息的反馈流程,大幅降低产品标准化的成本,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个品牌尤其是茶叶品牌要做大还要做强,最快的方式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发展连锁经营。那么,中国茶叶企业的连锁加盟之路走得顺利吗?连锁店的数量和质量要如何控制?扩张速度又怎样才算适度?我们带着
期刊
2012年7月8日,隐没在一片阴霾中的北京马连道茶叶一条街,又迎来了一位新成员—总占地25万平方米的马连道第三区商业街正式开街。这位新成员的特色在于,它整条街上都是与茶文化相得益彰的中式古朴建筑群,并声称将重点打造集茶叶交易、茶文化展示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高端茶叶特色功能体验区。而事实,上在国内不同种类的名茶产区,有着众多的茶叶交易市场,这些交易市场,成为了今天茶产业商业地产的雏形,并催生了现今国内
期刊
市场经济进行到了当前阶段,我们企业要研究的问题是品牌如何扩大、产品如何畅销,等等,要评比名优茶不如以市场业绩评选优势品牌。  最难忘怀是那故乡茶  已经70多岁的于观亭,依旧精神矍铄、健步如飞,而谈到茶叶,他有说不完的话题。  20世纪40年代时,于观亭出生在山东潍坊一户农家,从幼年时起,他就耳濡目染了故乡浓厚的茶风,至今想来还两颊生津:“在我们山东许多地区尤其是潍坊、临沂一带的农村,喝茶都是生活
期刊
今年三月,曾经就茶叶农残问题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进行探讨。他说:保护我们原本脆弱的茶产业,人人有责。  在我们的心目中,烟、酒、茶一向是中国人心目中最具奢侈品意味的休闲商品。然而,和中国烟草行业和酒类行业动辄上百亿的利润比起来,茶行业实在连它们的零头都不算。例如:中国茶行业第一品牌天福茗茶2011年的销售额在17.53亿元左右,利润不足2.93亿元;2011年,中国北方最大的茶叶企业张一元的
期刊
就在神州处处建茶城的时候,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开始若隐若现。这正应了某位哲人说过的话:繁荣的背后,其实暗藏风险。  就在神州处处建茶城的时候,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开始若隐若现。这正应了某位哲人说过的话:繁荣的背后,其实暗藏风险。自2007年8月开始,由美国华尔街海啸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开始在中国蔓延,茶产业作为中国整体经济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  2009年6月15日发生在北京马连道的一幕,许多
期刊
中国著名茶叶专家,  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茶学系,  原任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  不久前我曾参加一个活动,与会的都是国内知名的心血管病专家,他们对茶都很感兴趣。在聊天的过程中,他们问得最多的是怎么鉴别茶的好坏,因为每年,专家们都会收到各种各样的茶叶,而且送茶的人每次都告诉他们:“这是最好的茶,要留着自己喝,千万别送人。”其实,专家们自己喝不了多少,也分不清哪些茶值得留下来,所以时间一长,茶叶积压
期刊
政和茶最大的广告明星,是宋朝那位叫赵佶的皇帝。宋徽宗赵佶是政和茶最好的形象代言人。这位才子皇帝品性高蹈,善诗书画,又是真正的茶叶专家,任何一个明星腕儿也没皇帝大。  为了带我们参观政和著名的红茶产区锦屏村,51岁的政和茶叶站站长张义平推掉了手边所有的工作。从政和县城到锦屏村一共四十公里,我们走走停停,终于在下午两点多钟站在了锦屏后山的山冈上。  那是一处安静的山谷,两边青山翠竹,脚下碧水潺潺。对面
期刊
1.2万平方米  北京国际茶城  茶城所在地:北京西城区马连道茶叶特色街6号  开业时间:2007年  经营特色:北京国际茶城,凸显“国际”二字,强调文化战略。承文化底蕴、融现代营销、塑精品茶城是北京国际茶城的经营理念。  0.45万平方米  黄山茶城  茶城所在地: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路9号  开业时间:2012年  经营特色:近百间店铺,是集品茶购茶、赏茶论茶、书画交流、经贸洽谈、养生保健于一体
期刊
政和的主要茶叶品类可概括为“绿白红花”四个字。因历史原因,政和的茶叶生产和品类也历经了无数次变迁。我们透过政和茶叶生产的几涨几落,也能看到中国经济、文化、政治的兴衰。  红茶类:  政和工夫  福建省三大工夫红茶之一,为闽红之上品,传说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有江西茶商赵某来政和倡制红茶。其后,由于政和大白茶的大量推广繁殖,茶商叶之翔等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采制大白茶种,改进工夫红茶
期刊
过去,闽北交通闭塞,但地处闽北、闽东、浙南交界处的锦屏却有数条官道穿境而过,成为当时最为繁荣的茶叶集散地,政和销往欧洲的政和工夫红茶、送往京城的银子、闽东进来的食盐都要经过这条穿山越岭的古道。  我们的汽车沿着弯曲的山路逐渐驶入锦屏村里。远远看去,那是一个保存相当完好的山村,一律的黑瓦土墙、木门窗框,显出村庄的久远。  下了车,立刻有村民和茶叶站的张义平站长打起了招呼,原来,张站长曾经在此担任乡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