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引入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设良好的引课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要手段。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引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一堂课的开始教师就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地导入新课,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劲头十足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就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上课前每天都重复着那句单调而乏味的语言“今天我们学习…”来引入新课,很难唤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处在一种涣散和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当然不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引课情境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是保证听好课的首要条件。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又与生产和生活紧密相联,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在讲“大气的压强”时,先拿出马德堡半球,对学生们说:“这是两个半球,一会儿我把它们两个合在一起,施展‘法术’,你们谁也别想把两个半球分开。”然后把两半球合拢,在讲台后用抽气筒将空气抽出、闭上气阀拿出来,让学生来使劲拉,在学生无法拉开后,教师悄然把气阀打开,一吹气,两手轻轻一拉,球被拉开了。同学们惊讶不已,纷纷议论着、揣测着其中的奥秘,全班同学包括个别不爱听课的同学都被刚才的现象紧紧地吸引住了。这样的引课,能使学生在上课的一开始就处于最佳的思维状态,带着对问题的浓厚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
2、能温故求新,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迫切的求知欲望,主动积极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好的引课情境,能起到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的作用,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明确目标,打下基础。例如,在讲“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时,可先让学生复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然后提出问题:“如果现在有外力且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是否仍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呢?”学生很容易地回答:“当然不是。”。同时学生必然会展开联想,产生“有外力时物体将会怎么样?”的新问题。此时开始新课的讲解,正是时机。这种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或启发学生产生“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问题,既能起到“温故”作用,又能达到“求新”目的,从而使学生对即将讲授的新知识产生迫切求知的欲望,主动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进入新课的学习。
3.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良好的引课情境可以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学习过程,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的条件。例如讲“向心力”时,一上课老师就对学生说:“同学们,下面我来表演一个小杂技,叫作‘水流星’。你们要认真看、仔细想,考虑这里面的奥妙!”于是把灌满水的塑料杯,使劲地转了起来,“水流星”上下左右飞舞,而杯中的水却一点也不洒落,同学们看后都惊叹不已,对这个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真想马上就得到问题的答案。这时教师说:“我们学习这节课的知识后,就能解释这个现象了。”此时学生们在这样一个紧张而又愉快的学习情境中,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极其兴奋的心情,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创设引课情境的几种方法
创设引课情境的方法是多样的,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新旧课的内在联系、实验条件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水平,做恰当的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选择。
1.利用小实验的演示来引课
选取得当、演示巧妙的小实验,可以使学生感到惊奇,产生疑问,从而激起学生的思维,这符合亚里斯多德说的“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例如讲“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可先做这样的演示实验:在盛有一定浓度盐水的烧杯中,放进一个木块,木块便浮于水面;放进一块石子,石子便沉入水里;放进一个鸡蛋,鸡蛋则悬浮在盐水中。再将此蛋放进清水里,则见蛋下沉;放进浓度更大的盐水里,则见蛋浮在水面上。接着问:为什么同一种液体里放进不同的物体,浮沉情况不相同?为什么同一个物体放进不同的液体里,浮沉情况也不相同?物体的浮沉条件究竟是什么呢?当学生亲眼看到这些物理现象,并要他们作出解释时,必然会寻找原因,想要知其所以然,新课也就自然引出来了。
2.由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和具体事例引课
联系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和具体事例引入新课,可以使学生感到自然而亲切,还可以使一些平时对物理课缺乏兴趣的学生,也抱着较大的热情去专心听课。例如,讲“惯性”时,可以举出钢笔出水不畅时,甩一下,墨水就出来了;汽车起动、制动、拐弯时乘客有倾倒现象等事例,来导入新课。
3.由生动的故事、科学家轶事等引课
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用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幽默引课,通过故事情节造成悬念,可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使他们集中精力进入学习状态。例如讲“液化”时,给学生讲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火烧上方谷,结果突降大雨,使司马懿死里逃生的故事导入新课;讲“浮力”时,可以通过介绍阿基米德巧断王冠真假的故事,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然后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解释前面的“为什么”,做到首尾呼应,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由生活中的错误经验引课
生活中的经验有正确的和错误的两种,有时利用学生生活中的错误经验来导入新课,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讲“惯性定律”时,可先提问学生:“维持物体的运动是否一定要有力的作用?”、“速度大的物体是不是一定受一个大的力的作用?”对这些问题的肯定的答案是错误的,但学生常常认为是正确的。产生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被假象所迷惑。例如静止的车,人推它才动;静止的树枝,风吹它才动;静止的球,脚踢它才滚,如此等等。如果不推、不吹、不踢,这些物体是不会动的。当老师把学生认为是“千真万确”的生活经验,给予否定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注意力顿时集中到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上来,这样就巧妙的导入了新课。这种导入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十分有益的。
5.通过求异联想引课
联想引入,就是由教师提出与新课内容有关的旧的物理知识或者实验现象,唤起学生回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由此及彼地进行联想,启发学生探索新知识。例如,在讲“电磁感应现象”时,可以提出:“我们已经知道了电流能够产生磁场,那么反过来,磁场能不能产生电流呢?如果能,用什么方法产生呢?”新课随之开始。
6.通过游戏、谜语、诗歌、对联等娱乐的形式引课
例如,在“摩擦”的教学中,让两个力气差不多的学生上台做一个“夺瓶”的游戏,先让其中一位同学抓住较细的瓶颈,另一位同学抓住较粗的瓶身,然后互相拉夺,看谁获胜。接着让获胜者将手在肥皂水中浸一下再夺,看能否再获胜?为什么?这样引入新课,有活泼的形式,有紧张的情节,有逼真的表演,有热烈的场面,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7、设置疑难,开展讨论引入新课
在学生对某一现象还没有透彻理解时,教师有意设置障碍,让学生陷入事先设计好的“圈套”中,使他们的回答自相矛盾,从而引起了学生间的热烈争论,激起学生的思维,为解决矛盾而开始新课的教学。例如讲“自由落体运动”时,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金属片和纸片,可以看到金属片下落得快,纸片下落得慢。问:“这是什么原因?”学生答:“物体越重,落得越快。”接着问:“如果这个看法是对的,那么将轻重两物体捆绑在一起下落就必然会得出两种意见:①由于轻重二物捆在一起,轻物将因重物的带动落得快一些,同时重物又因轻物的连累而落得慢一些,所以它们捆在一起落下得快慢应介于它们单独落下的快慢之间;②由于捆在一起的重量必大于重物的重量,所以它们捆在一起下落的快慢又应大于重物落下的快慢。你们的意见如何?”这样就引起了学生间的热烈争论。于是教师因势利导地指出:前后两种意见是矛盾的,问题就在于“物体越重落得越快”这个前提是错误的。这时学生的思维已处于积极状态,接下去便可逐步引入新课,不仅能引人深思,激发兴趣,更重要的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以上介绍的只是一般的创设引课情境的方法,只要我们善于钻研,就会创设更加丰富多彩的引课情境,来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各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单独运用,也可综合运用。总的原则是:从实际出发,从效果出发,不搞形式主义。 三、创设引课情境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1.必须在备课时充分重视
必须把创设引课情境看作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要手段,在备课时要深入挖掘教材,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确定相应的引课材料,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确定引课的形式。同时在备课时还应注意所用资料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2.必须在平时做好资料积累
要创设好的引课情境,必须靠丰富的资料和生动形象的讲演才能达到。平时要多看些科普书籍,广泛涉猎知识,做好记录及摘抄,到时就可信手拈来,组织出恰当的引课材料。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包括讲演、板书、板画以及实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把引课材料表现得更充分、更形象,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3.必须避免洋洋万言,喧宾夺主
新课引入时不能信口开河,夸夸其谈,占用大量时间影响正课的讲授。引入新课只能起到“引子”的作用,起到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的作用。就像火车头一样,起到牵引多节车厢的作用,如果一个火车头只牵引一、两节车厢,那就毫无价值了。所以在引课时一定要合理取材,控制时间,恰到好处,适可而止。
4.必须避免缺乏准备,演示失误
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用实验或游戏的方法引入新课时就更是如此,若准备不充分,导致在课堂上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相反的效果,对新课的教学都是有弊无利的。
总之,引课情境的创设艺术是多姿多彩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为“良好的开端”多下些功夫,从教材、教学设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三个方面出发,选用恰当的方法,采取丰富多彩的视听手段,努力挖掘引课情境创设艺术的潜在功能,敲好这段“开场锣鼓”,使学生有常听常新,常见常异的趣味感,以便收到出奇制胜、先声夺人的效果,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全面铺开,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创设引课情境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是保证听好课的首要条件。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又与生产和生活紧密相联,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在讲“大气的压强”时,先拿出马德堡半球,对学生们说:“这是两个半球,一会儿我把它们两个合在一起,施展‘法术’,你们谁也别想把两个半球分开。”然后把两半球合拢,在讲台后用抽气筒将空气抽出、闭上气阀拿出来,让学生来使劲拉,在学生无法拉开后,教师悄然把气阀打开,一吹气,两手轻轻一拉,球被拉开了。同学们惊讶不已,纷纷议论着、揣测着其中的奥秘,全班同学包括个别不爱听课的同学都被刚才的现象紧紧地吸引住了。这样的引课,能使学生在上课的一开始就处于最佳的思维状态,带着对问题的浓厚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
2、能温故求新,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迫切的求知欲望,主动积极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好的引课情境,能起到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的作用,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明确目标,打下基础。例如,在讲“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时,可先让学生复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然后提出问题:“如果现在有外力且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是否仍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呢?”学生很容易地回答:“当然不是。”。同时学生必然会展开联想,产生“有外力时物体将会怎么样?”的新问题。此时开始新课的讲解,正是时机。这种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或启发学生产生“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问题,既能起到“温故”作用,又能达到“求新”目的,从而使学生对即将讲授的新知识产生迫切求知的欲望,主动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进入新课的学习。
3.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良好的引课情境可以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学习过程,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的条件。例如讲“向心力”时,一上课老师就对学生说:“同学们,下面我来表演一个小杂技,叫作‘水流星’。你们要认真看、仔细想,考虑这里面的奥妙!”于是把灌满水的塑料杯,使劲地转了起来,“水流星”上下左右飞舞,而杯中的水却一点也不洒落,同学们看后都惊叹不已,对这个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真想马上就得到问题的答案。这时教师说:“我们学习这节课的知识后,就能解释这个现象了。”此时学生们在这样一个紧张而又愉快的学习情境中,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极其兴奋的心情,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创设引课情境的几种方法
创设引课情境的方法是多样的,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新旧课的内在联系、实验条件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水平,做恰当的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选择。
1.利用小实验的演示来引课
选取得当、演示巧妙的小实验,可以使学生感到惊奇,产生疑问,从而激起学生的思维,这符合亚里斯多德说的“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例如讲“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可先做这样的演示实验:在盛有一定浓度盐水的烧杯中,放进一个木块,木块便浮于水面;放进一块石子,石子便沉入水里;放进一个鸡蛋,鸡蛋则悬浮在盐水中。再将此蛋放进清水里,则见蛋下沉;放进浓度更大的盐水里,则见蛋浮在水面上。接着问:为什么同一种液体里放进不同的物体,浮沉情况不相同?为什么同一个物体放进不同的液体里,浮沉情况也不相同?物体的浮沉条件究竟是什么呢?当学生亲眼看到这些物理现象,并要他们作出解释时,必然会寻找原因,想要知其所以然,新课也就自然引出来了。
2.由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和具体事例引课
联系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和具体事例引入新课,可以使学生感到自然而亲切,还可以使一些平时对物理课缺乏兴趣的学生,也抱着较大的热情去专心听课。例如,讲“惯性”时,可以举出钢笔出水不畅时,甩一下,墨水就出来了;汽车起动、制动、拐弯时乘客有倾倒现象等事例,来导入新课。
3.由生动的故事、科学家轶事等引课
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用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幽默引课,通过故事情节造成悬念,可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使他们集中精力进入学习状态。例如讲“液化”时,给学生讲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火烧上方谷,结果突降大雨,使司马懿死里逃生的故事导入新课;讲“浮力”时,可以通过介绍阿基米德巧断王冠真假的故事,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然后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解释前面的“为什么”,做到首尾呼应,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由生活中的错误经验引课
生活中的经验有正确的和错误的两种,有时利用学生生活中的错误经验来导入新课,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讲“惯性定律”时,可先提问学生:“维持物体的运动是否一定要有力的作用?”、“速度大的物体是不是一定受一个大的力的作用?”对这些问题的肯定的答案是错误的,但学生常常认为是正确的。产生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被假象所迷惑。例如静止的车,人推它才动;静止的树枝,风吹它才动;静止的球,脚踢它才滚,如此等等。如果不推、不吹、不踢,这些物体是不会动的。当老师把学生认为是“千真万确”的生活经验,给予否定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注意力顿时集中到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上来,这样就巧妙的导入了新课。这种导入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十分有益的。
5.通过求异联想引课
联想引入,就是由教师提出与新课内容有关的旧的物理知识或者实验现象,唤起学生回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由此及彼地进行联想,启发学生探索新知识。例如,在讲“电磁感应现象”时,可以提出:“我们已经知道了电流能够产生磁场,那么反过来,磁场能不能产生电流呢?如果能,用什么方法产生呢?”新课随之开始。
6.通过游戏、谜语、诗歌、对联等娱乐的形式引课
例如,在“摩擦”的教学中,让两个力气差不多的学生上台做一个“夺瓶”的游戏,先让其中一位同学抓住较细的瓶颈,另一位同学抓住较粗的瓶身,然后互相拉夺,看谁获胜。接着让获胜者将手在肥皂水中浸一下再夺,看能否再获胜?为什么?这样引入新课,有活泼的形式,有紧张的情节,有逼真的表演,有热烈的场面,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7、设置疑难,开展讨论引入新课
在学生对某一现象还没有透彻理解时,教师有意设置障碍,让学生陷入事先设计好的“圈套”中,使他们的回答自相矛盾,从而引起了学生间的热烈争论,激起学生的思维,为解决矛盾而开始新课的教学。例如讲“自由落体运动”时,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金属片和纸片,可以看到金属片下落得快,纸片下落得慢。问:“这是什么原因?”学生答:“物体越重,落得越快。”接着问:“如果这个看法是对的,那么将轻重两物体捆绑在一起下落就必然会得出两种意见:①由于轻重二物捆在一起,轻物将因重物的带动落得快一些,同时重物又因轻物的连累而落得慢一些,所以它们捆在一起落下得快慢应介于它们单独落下的快慢之间;②由于捆在一起的重量必大于重物的重量,所以它们捆在一起下落的快慢又应大于重物落下的快慢。你们的意见如何?”这样就引起了学生间的热烈争论。于是教师因势利导地指出:前后两种意见是矛盾的,问题就在于“物体越重落得越快”这个前提是错误的。这时学生的思维已处于积极状态,接下去便可逐步引入新课,不仅能引人深思,激发兴趣,更重要的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以上介绍的只是一般的创设引课情境的方法,只要我们善于钻研,就会创设更加丰富多彩的引课情境,来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各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单独运用,也可综合运用。总的原则是:从实际出发,从效果出发,不搞形式主义。 三、创设引课情境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1.必须在备课时充分重视
必须把创设引课情境看作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要手段,在备课时要深入挖掘教材,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确定相应的引课材料,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确定引课的形式。同时在备课时还应注意所用资料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2.必须在平时做好资料积累
要创设好的引课情境,必须靠丰富的资料和生动形象的讲演才能达到。平时要多看些科普书籍,广泛涉猎知识,做好记录及摘抄,到时就可信手拈来,组织出恰当的引课材料。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包括讲演、板书、板画以及实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把引课材料表现得更充分、更形象,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3.必须避免洋洋万言,喧宾夺主
新课引入时不能信口开河,夸夸其谈,占用大量时间影响正课的讲授。引入新课只能起到“引子”的作用,起到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的作用。就像火车头一样,起到牵引多节车厢的作用,如果一个火车头只牵引一、两节车厢,那就毫无价值了。所以在引课时一定要合理取材,控制时间,恰到好处,适可而止。
4.必须避免缺乏准备,演示失误
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用实验或游戏的方法引入新课时就更是如此,若准备不充分,导致在课堂上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相反的效果,对新课的教学都是有弊无利的。
总之,引课情境的创设艺术是多姿多彩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为“良好的开端”多下些功夫,从教材、教学设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三个方面出发,选用恰当的方法,采取丰富多彩的视听手段,努力挖掘引课情境创设艺术的潜在功能,敲好这段“开场锣鼓”,使学生有常听常新,常见常异的趣味感,以便收到出奇制胜、先声夺人的效果,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全面铺开,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