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对于教育的论断提到9个字: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我觉得在我们九年级的课堂中就应该贯串其中,将“立德树人”的理念导入到课堂,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实现教学目标,使核心素养落地。而研究性学习的抓手就是创设情境。
坚持国情教育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指导思想,聚焦青少年生活与成长认知,只要教师能从学生生活出发,将现实生活融入课堂,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情景,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从深度观察、学习走向实践,那么国情课堂完全可以变得有趣。在此,笔者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我们的梦想》课为例,就“如何采用情景创设来开展研究性学习问题”进行探讨。
一、采访生疑,研究“三代筑梦复兴路”
李吉林老师给教师们建议中的“情景”,是从人的活动和现实生活环境进行相互统一的角度,把情景看做人为优化的教育工作环境,以促进中国学生自己身心的全面发展。如果我们直接按照课本知识告知学生我们的梦想是——实现中国梦。学生可能茫然,也会游离,他们对此国情教育深表陌生,进而对国情的学习产生距离感,这就影响了他们自己主动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热情。
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前预习这环节,首先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采访了“祖父母辈”“父母辈”,提问他们“在青春期的时候期待自己国家是什么样的”,通过访谈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自己身边的红色国情教育资源,还使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认识、有感知、对未来社会发展产生感性的憧憬和梦想。与此同时,通过访谈采集回来的情景兼具真实性、趣味性,使学生顺利进入探究情景中,进行进一步国情教育体验。
学生在采访自己的长辈后,反馈给我的是,原来我们爷爷一辈人对国家的期待是这样简单,我们不是早就实现了吗;父母这辈人对国家的期待高了很多,但都是国家发展的过去式了……从这两段采访,学生们认识到国家发展的历史,让学生意识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进而产生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感知,对个人的发展也有美好的愿景。
有了以上铺垫,在《我们的梦想》的课堂上,我指导学生发起第一个研究性学习活动:
师:下面我们进行这一节课的第一个研究性学习活动——三代筑梦复兴路。这个探究的素材由班上的同学在上课前采访了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之后上交的影像资料,我选取了几段给大家分享,让我们来看看三代人在青春时期对国家发展有什么期待……看完视频后,大家发现他们的梦想有什么一致的地方?
生:都希望我们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内涵)。
师:那他们的梦想有什么不一样的?
生1:爷爷奶奶一辈人希望丰衣足食。
生2:爸爸妈妈希望上好学。
生3:吃饱穿暖是爷爷奶奶一辈人,也就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的梦想;到了父母一代人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这代人想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师:从视频中的三代人的梦想的实现图中看出个人梦与中国梦有什么关系?
生1:个人梦想是个体的,中国梦是整体的。
生2: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想组成的。
生3:个人梦的实现能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生4:个人梦与中国梦是紧密相连的。
师:我们可以为中国梦做什么?
(播放录像后,继续启发学生,让学生小组讨论)
生1:树立与中国梦相贴合的理想,再为之不懈奋斗
生2:实现自己梦想的时候要坚持不懈,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力量。
师:凝心聚力、不放弃,接力奋斗。
二、视频思辨。研究“焕发活力新时代”
由于学生思辨能力比较弱,还不能理性地、全面地看待社会的发展,虽然通过第一个研究性活动感知了社会发展,但对国家快速发展的原因了解不多,因此我运用视频创设情境的方式展开第二个研究性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
师:我们中国在哪一个历史阶段发生巨变的?国家哪些领域发生变化?
(播放视频,展现国家取得成就,小组展示结果)
师:这些变化给你什么感受?
小组1:近年来,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让我特别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小组2:还有安全感,尤其是扫黑除恶的行动。
小组3:我觉得我国的国际地位在提高,给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让我感到非常自豪。
学生被国家取得的各方面成就所震撼,关键在看视频后思考什么?如何思考?教师又应该从学生的认知中提取什么有效的信息?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在创设教学情境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所以,在这个课堂导学中,我设计了一个由体验式问题导向,逐步获得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学行为,引导进一步的学习过程:
师:这些的可喜变化给我国和世界各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播放采访学生的视频,再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
小组1:从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我可以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
小组2:中国取得成就的做法对维护人类的和平和解决人类的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小组3:通过这次各国防控新冠疫情的行動中就可以看出我国领先世界各国,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师:我国取得的变化给西方很多国家重新思考,社会主义制度到底可以给国家带来哪些变化,同时也给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带来信心和力量,为解决全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中国发展方案。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有步骤的研究性学习,依据自己已有经验和关注到的国内外时政新闻进行不断地判断和推理,会逐步探寻到学习内容的深层意义,形成自我理解,帮助学生从更多维度全面认识、深刻感悟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同时思考新时代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三、作图立志,研究“乘风破浪新征程”
李吉林老师认为,儿童通过担当角色,产生进入角色的知觉,凭借这种如临其境的知觉,会很快理解角色在情景中的地位,与其他角色的关系,设身处地地体验角色的情感,合情合理地表现出一系列的行为。“如临其境”,意味着学生已经能够进入情景,产生了进入情景的清晰感。
通过前面的访谈创设情境、视屏创设情境由浅入深地研究学习后,学生们在情景中“如临其境”,不仅开始越来越多地思考国家发展的问题,还把个人梦想置身于中国梦中,明白学生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从而自觉置身在情景中,理解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成为一个角色,做自信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国梦贡献绵薄之力。为此,我最后设置了这样的活动:
小组探究:设想自己人生道路中,哪个时间节点做什么事情来奉献社会、创造人生价值,让家人、社会和国家为之自豪和骄傲。请在中国梦的实现数轴上标注出来。
学生展示:
生1:2030年成为一名人工智能设计师,让我设计的机器人完成设计,把想到的都能变成现实,让世界看到中国制造的魅力。
生2:30岁的时候成为华为的芯片设计师,40岁的时候带领着设计团队研发出世界尖端的通讯技术,获得诺贝尔奖。
生3:成立新能源制造公司,2040年,我的公司开发的能源比石油开采的成本还低,在世界财富杂志我登上了首页。
师:中国梦是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通过不懈努力为之奋斗的。希望每位同学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如你所说,如你所想,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知,是为了最终的行。国情教育的落脚点也是从国情知识的学习走到立志为国家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成为富有家国情怀的才俊。这个过程需要对国情知识进行深刻的了解,才能让学生对接轨现实世界做好准备。知识深度教学,就必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事、关注国际事态,联系自身实际,判断事实的合理性,并在反思中进行实践和拓展,催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地,提升核心素养。
坚持国情教育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指导思想,聚焦青少年生活与成长认知,只要教师能从学生生活出发,将现实生活融入课堂,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情景,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从深度观察、学习走向实践,那么国情课堂完全可以变得有趣。在此,笔者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我们的梦想》课为例,就“如何采用情景创设来开展研究性学习问题”进行探讨。
一、采访生疑,研究“三代筑梦复兴路”
李吉林老师给教师们建议中的“情景”,是从人的活动和现实生活环境进行相互统一的角度,把情景看做人为优化的教育工作环境,以促进中国学生自己身心的全面发展。如果我们直接按照课本知识告知学生我们的梦想是——实现中国梦。学生可能茫然,也会游离,他们对此国情教育深表陌生,进而对国情的学习产生距离感,这就影响了他们自己主动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热情。
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前预习这环节,首先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采访了“祖父母辈”“父母辈”,提问他们“在青春期的时候期待自己国家是什么样的”,通过访谈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自己身边的红色国情教育资源,还使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认识、有感知、对未来社会发展产生感性的憧憬和梦想。与此同时,通过访谈采集回来的情景兼具真实性、趣味性,使学生顺利进入探究情景中,进行进一步国情教育体验。
学生在采访自己的长辈后,反馈给我的是,原来我们爷爷一辈人对国家的期待是这样简单,我们不是早就实现了吗;父母这辈人对国家的期待高了很多,但都是国家发展的过去式了……从这两段采访,学生们认识到国家发展的历史,让学生意识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进而产生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感知,对个人的发展也有美好的愿景。
有了以上铺垫,在《我们的梦想》的课堂上,我指导学生发起第一个研究性学习活动:
师:下面我们进行这一节课的第一个研究性学习活动——三代筑梦复兴路。这个探究的素材由班上的同学在上课前采访了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之后上交的影像资料,我选取了几段给大家分享,让我们来看看三代人在青春时期对国家发展有什么期待……看完视频后,大家发现他们的梦想有什么一致的地方?
生:都希望我们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内涵)。
师:那他们的梦想有什么不一样的?
生1:爷爷奶奶一辈人希望丰衣足食。
生2:爸爸妈妈希望上好学。
生3:吃饱穿暖是爷爷奶奶一辈人,也就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的梦想;到了父母一代人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这代人想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师:从视频中的三代人的梦想的实现图中看出个人梦与中国梦有什么关系?
生1:个人梦想是个体的,中国梦是整体的。
生2: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想组成的。
生3:个人梦的实现能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生4:个人梦与中国梦是紧密相连的。
师:我们可以为中国梦做什么?
(播放录像后,继续启发学生,让学生小组讨论)
生1:树立与中国梦相贴合的理想,再为之不懈奋斗
生2:实现自己梦想的时候要坚持不懈,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力量。
师:凝心聚力、不放弃,接力奋斗。
二、视频思辨。研究“焕发活力新时代”
由于学生思辨能力比较弱,还不能理性地、全面地看待社会的发展,虽然通过第一个研究性活动感知了社会发展,但对国家快速发展的原因了解不多,因此我运用视频创设情境的方式展开第二个研究性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
师:我们中国在哪一个历史阶段发生巨变的?国家哪些领域发生变化?
(播放视频,展现国家取得成就,小组展示结果)
师:这些变化给你什么感受?
小组1:近年来,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让我特别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小组2:还有安全感,尤其是扫黑除恶的行动。
小组3:我觉得我国的国际地位在提高,给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让我感到非常自豪。
学生被国家取得的各方面成就所震撼,关键在看视频后思考什么?如何思考?教师又应该从学生的认知中提取什么有效的信息?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在创设教学情境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所以,在这个课堂导学中,我设计了一个由体验式问题导向,逐步获得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学行为,引导进一步的学习过程:
师:这些的可喜变化给我国和世界各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播放采访学生的视频,再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
小组1:从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我可以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
小组2:中国取得成就的做法对维护人类的和平和解决人类的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小组3:通过这次各国防控新冠疫情的行動中就可以看出我国领先世界各国,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师:我国取得的变化给西方很多国家重新思考,社会主义制度到底可以给国家带来哪些变化,同时也给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带来信心和力量,为解决全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中国发展方案。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有步骤的研究性学习,依据自己已有经验和关注到的国内外时政新闻进行不断地判断和推理,会逐步探寻到学习内容的深层意义,形成自我理解,帮助学生从更多维度全面认识、深刻感悟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同时思考新时代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三、作图立志,研究“乘风破浪新征程”
李吉林老师认为,儿童通过担当角色,产生进入角色的知觉,凭借这种如临其境的知觉,会很快理解角色在情景中的地位,与其他角色的关系,设身处地地体验角色的情感,合情合理地表现出一系列的行为。“如临其境”,意味着学生已经能够进入情景,产生了进入情景的清晰感。
通过前面的访谈创设情境、视屏创设情境由浅入深地研究学习后,学生们在情景中“如临其境”,不仅开始越来越多地思考国家发展的问题,还把个人梦想置身于中国梦中,明白学生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从而自觉置身在情景中,理解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成为一个角色,做自信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国梦贡献绵薄之力。为此,我最后设置了这样的活动:
小组探究:设想自己人生道路中,哪个时间节点做什么事情来奉献社会、创造人生价值,让家人、社会和国家为之自豪和骄傲。请在中国梦的实现数轴上标注出来。
学生展示:
生1:2030年成为一名人工智能设计师,让我设计的机器人完成设计,把想到的都能变成现实,让世界看到中国制造的魅力。
生2:30岁的时候成为华为的芯片设计师,40岁的时候带领着设计团队研发出世界尖端的通讯技术,获得诺贝尔奖。
生3:成立新能源制造公司,2040年,我的公司开发的能源比石油开采的成本还低,在世界财富杂志我登上了首页。
师:中国梦是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通过不懈努力为之奋斗的。希望每位同学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如你所说,如你所想,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知,是为了最终的行。国情教育的落脚点也是从国情知识的学习走到立志为国家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成为富有家国情怀的才俊。这个过程需要对国情知识进行深刻的了解,才能让学生对接轨现实世界做好准备。知识深度教学,就必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事、关注国际事态,联系自身实际,判断事实的合理性,并在反思中进行实践和拓展,催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地,提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