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目录》外准轿车的昨天
“挑战者——”笔者在这里系指国家非轿车定点生产企业,即生产出来的轿车只能上“6”字头客车目录。这就让人一头雾水了:明明身材三围是小巧玲珑的小轿车为什么偏偏标明是大块头的客车?这分明是在指鹿为马。
早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有关权力部门就强制规定:某地区某汽车厂可以上轿车项目;某地区某汽车厂不可以搞轿车,“只准我干不许你搞”的歧视性行业政策,并颁布汽车行业管理《目录》,限定只有经这些权力机构恩准的轿车定点生产企业才能上“7”字头轿车《目录》,否则被视为违法。转眼几十年过去了,然而这一制约与束缚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大一统的清规戒律”,今天不仅受到强力的质疑与拷问,同时受到来自许多轻型车企业和微型车厂家的挑战与冲击,时下虽有些有关官员在衙门里对外喊喊时髦的“竞争”二字,可仍然穿的是“市场经济”的新鞋;走的是“计划经济”的老路——实际上在维护垄断行业进而保护“落后”企业的利益。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21世纪的今天,不可否认中国轿车工业一直在受到政府和高关税的百般呵护和溺爱,《目录》内轿车企业处于“卖方市场”刚向“买方市场”过渡期,日子过得舒坦而悠哉,既缺你死我活的内部竞争机制,又尚无很大的外患压力,虽过了“不惑”之年,但仍需躺在襁袍里吮“奶瓶子”哺乳,成了一位“既长不大又扶不起立不住的‘阿斗’”,如今还定位在“幼稚工业”平台上,毫无疑义,这是垄断下缺乏竞争的必然结果。
虽然《目录》内轿车企业自己在客观上长不大,主观上也不想长大,可充当保姆角色的权力部门不仅不想让他人掺和进来竞争,尤其对具有国际背景有综合实力的非国家轿车定点企业实行不公正不平等“卡、压”待遇,这完全与中央政府提倡的市场经济相背道而驰,众所周知,中国汽车工业就走进了这样一个又一个怪圈——“媚‘外’排‘内’”,“裔系”与“非裔系”之分。
B.《目录》外准轿车的今天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就是为什么《目录》外非轿车定点厂家上轿车项目的驱动力所在,同时也是为求生存求发展提升竞争力的因素之一。如生产一辆卡车或一辆客车所消耗原材料可能是轿车的三至五倍,制造成本比轿车要大得多。反之,造轿车不仅省时节物而且利润巨大,因此对轿车引擎声简直就是挡不住的诱惑,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得了这些企业要上“大学制造水平”的轿车。
对当今所谓“嫡系”轿车生产企业来说,丝毫没有值得玄耀的地方,一无自己的品牌,二无自己的知识产权,三无研发能力,充其量也只能算着是外商在中国的品牌组装厂,拥有的轿车生产技术相对于国内著名中外合资的轻型车或微型车企业来说也先进不了多少水平。如今天许多造轿车的人当初还是生产卡车的人,难道旦夕之间就由“小学”水平升至为“大学”水平?“汽车学级论”当然让人不服气!为什么你能搞轿车我就不能搞?
江苏盐城悦达汽车厂就咽不下这口气,这家10年前曾是一个乡镇企业的拖拉机修配厂,如今可不得了了,成为闯进国产经济型轿车领域的一匹黑马,虽然全盘引进韩国起亚汽车公司生产技术,以CKD、SKD形式生产,但投资小,调转船头快,故被业内人士称之“小船快船”。悦达公司能不可思义地卖出9.8万元一辆电子喷射,无极变速的普莱特悦达轿车,这恐怕是目前所有的《目录》内轿车企业望尘莫及的——因为拿不出这个档次也不可能有这个价位的产品。
浙江温州民营企业豪情·吉利汽车制造厂生产“美日·吉利”牌家用轿车,一没伸手向国家要一分钱,二没张口向银行贷一厘款,全靠自筹资金滚动式发展起来的,目前已建成年产3~5万辆的生产平台。这家民营私有企业没有国企的“通病”——腐败,没有合资企业的“弊病”——媚外,而是以最高经济速度与生产效率在飞快运作,今年下半年随着降价风乍起,化油器型吉利轿车每台才售3.68万元左右,与一辆中档级摩托车的价格相差无几,一般普通老百姓都能买得起。吉利首开“平民车”先河,让国人圆了实实在在轿车梦,记世界第一商品进了中国普通老百姓家庭。吉利企业文化理念就是“造中国百姓车”,经营目标就是生产出国家定点轿车厂家不愿意生产的利少不赚钱的经济型轿车。我们对这样市场目标定位于百姓车的民营企业是大力扶持还是无情扼杀,这已不是一个行业内问题,而是已上升为一个社会命题,看来选择只能是一条。
有着与中国一汽同等造成车历史的跃进汽车集团已走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五十年代,北有一汽,南有南汽,双雄并驾齐驱,名响海内外。至于以后雄起的如二汽、上汽、江铃、陕汽等等,都是一汽、南汽在牺牲了自己最大利益的基础上,无私地从人力物力上支持而发展起来的。如今是市场经济社会了,谁还记着那个时代的事儿?南京跃进汽车集团五十年来已向中国社会和国际贡献了1200多万辆汽车,如果将其头尾相联,恐怕要绕地球好几圈,今天谁也不可否认跃进汽车集团对中国汽车工业做出的巨大历史性的贡献。20年前,跃进汽车集团因种种历史原因,错过了发展轿车大好时机,行业内排名座次由原老二降之为五六位,但3万名职工进取斗志不减当年,几代人一直发誓要造出轿车来,再次为中国汽车工业做出贡献。在这种励精图治精神的驱动下,在这种只争朝夕的凝聚力感召下,跃进集团公司只用了5年的短暂时间,造出了百分之百国产化率的中国人自己的轿车——英格尔和优尼柯,为中华民族争了光,为中国汽车工业争了气!今天,如果在《目录》管理体制上不对其网开一面,于天理不公,于地理所不容!——打出中国汽车工业半壁江山(另一半是外资企业)的毕竟有前赴后继的几代十几万跃进人的血汗功绩,忘记历史就是否定未来。
能造出飞机火箭枪炮的国内军工企业,几十年来,在生产出几百上千万辆微型汽车和皮卡车以后,技术水平储备到了一定阶段,为提升竞争力或者说是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向更高层次的轿车平台进军也应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眼下江西的昌河、黑龙江的松花江就大举向准轿车领域渗透。今年6月在北京国际车展上亮相的北斗星、百利等经济型轿车,普遍受到来自祖国四面八方一般老百姓的欢迎,这些车型以符合中国国情和贴近市场价位,拉近了与平头市民的距离,使他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由安徽省政府和芜湖市政府汇海内外汽车专家、集全省人力物力财力、面壁五春秋、励精图治、蓄势待发,一款叫着“奇瑞”的经济型家用轿车已横空出世,奇瑞给人的印象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感觉。根据笔者调研:“奇瑞”轿车制造有限公司原是安徽汽车制造厂,隶属省国有企业。目前参股单位近十家,有金融业,有上市公司等等,整车装配线和发动机线等,其总投资恐怕没有30个亿是拿不下来的,而这些巨额资金据说基本上都是在省内筹集的,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在搞轿车工业。此轿车项目与国家的巨额投资项目——芜湖长江大桥在安徽人的眼中是等量齐观,无论成功与失败、盈利与亏损都与中央政府无关。“奇瑞”轿车是地方诸侯经济的产物,同时也是市场经济的衍生物,就安徽省来说,它已有颇具相当规模的底盘、卡车、农用车和客车制造业,但为了实现汽车大省的梦想,安徽省不可能不上轿车项目。作为实现重要战略车型的奇瑞轿车已经问世,在对手如林的竞争中,奇瑞有何取胜的筹码?它将何去何从?这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目标,也就是拭目以待吧,但愿奇瑞能一路走好。
我们制定汽车政策的权力部门每天口口声声都在喊“为人民服务”、“为企业服务”,如果是心口一致的话,就应该废除如同印度种姓制度般的《目录》管理体制,让《目录》内外的企业都置身于一个平等自由的空间中竞争。“6”字头准轿车反正成百上千亿元的项目投资已经砸下去了,如同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一切皆由时空来决定,通过市场经济运作法规来鉴定,这样大家才服气。如此按国人叫法是在“交学费”,然而这“学费”太昂贵了,除了私营企业吉利汽车厂李书通老板心疼而拒交外,其他的厂家老板都姓“共”,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反正又不从决策者口袋里掏一个子儿。国人不是常说“有竞争也是浪费,没有竞争更是最大的浪费”吗?,这可能就是中国的传统特色的一绝。
20世纪末的最后一年,权力部门精心构建呵护的中国轿车工业“大坝”,尚未等到入世后洋人“坚船利舰”的冲击,而是被“非法超生的黑户”——《目录》外准轿车给冲毁“决堤”了,洪水泛滥了,用“春秋战国、诸侯割剧”来形容不为过之,这是封闭垄断的结果,同时也显示出市场竞争真正进入血战而拉开的序幕,露出冰山的一角。
如果说当初《目录》外准轿车企业上轿车是一种求生存状态,是一种勇气和胆略,那么发展到今天又有几分自信几分胜算的筹码呢?据笔者案头资料显示:自1999年1月份至2000年9月,上“6”字客车目录的准轿车生产企业,没有一家年产销量达到万辆,月产销量超过千辆的,这对于讲究规模经济的汽车工业来说,意味着极大的产能放空,自然和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损失极其巨大。
与此同时,这些准轿车厂家为适应市场的需要,其生存态势又被市场消费政策扭曲后而向两头发展:一头趋向高档化,误入所谓的“雷区”;另一头不恤血本地不断降价,陷入“误区”。前者已悖离了当初经济、实用的宗旨,车型逐渐向中高级攀升,如内饰装璜高档化,外饰包装豪华化,装置助力转向器和ABS系统,无级变档车型也已上市等等,于是价位也随之上升高,成了高档轿车;后者因品牌不响、质量问题、售后服务滞后,配件价格过高等等客观因素造成大量产品积压,进而迫使其不断降价,有的厂家产品现已降到了成本线以下,亏损是“秃子头上疮疤——明摆着”,有些经济型轿车从根本上已失去了“经济”意义。
造成准轿车这种进退维谷局面的不是真正市场经济运作的结果,而是诸侯分割市场,地方保护主义的使然。如某省就产低排量经济型轿车,但本地车管政策就是不允许低于1.5升排量外省产的出租车上牌,理由是为提升城市国际化形象,可地产1升以下的非电喷型轿车照销不误,畅行无阻。目前大多数大、中城市非电喷车莫入还有话可说,奇怪的是甚至有些地级小城市也以环境保护为理由,而拒绝化油器型经济型轿车在当地销售。这就意味着占主要产量的化油器型经济型轿车在城市里将无立锥之地,而需另开劈天地。若想在城市中能分一小杯羹,非得上电喷车不可,非得内外豪华包装一下不可。而上电喷配置、内外美容势必增加成本,这样一来占价廉优势的经济型轿车将毫无优势而言。
C.《目录》准轿车的明天
从笔者调研的情况看,目前“6”字头经济型轿车有全面向中级轿车发展态势,价位也随之上扬,这下就与“7”字头的所谓正规轿车发生正面碰撞,不难想象“小舢板”与“万吨巨轮”相撞的结果。今年、明年、后年将有层出不穷的价格性能比更加优越的出自于“7”字头轿车厂家的经济型轿车回头杀向市场,抢占最大份额,随着加WTO后,漂洋过海来的泊来车、《目录》内外轿车的竞争将更加惨烈。届时“6”字头轿车不仅相互间捉对撕杀,而且还要直面国内“7”字头轿车和兵临城下的洋车挑战与重压。
面对如此险恶处境,“6”字头轿车企业不知有几分取胜的筹码?将何去何从?这不单单是业内人士关心的问题,而且是整个社会都应该关注的大事。无论是权力部门或者是地方政府都应该对上“6”字头轿车网开一面,让有竞争活力的厂家生存下去。眼下最大的阻碍就是歧视性行业《目录》,难道说一纸《目录》能让一个个用上亿老百姓血汗钱堆积起来的轿车厂消亡在旧体制中吗?!
从市场调研结果与综合方方面面考虑,《目录》外经济型轿车可能的唯一出路就是到中国汽车潜力最大的农村市场——“上山下乡”,为十亿农民造轿车,“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如同当年许多面临“休克”的轻型车企业因转战农用车行业而获新生一样获得生机。因为城市给上“6”字头经济型轿车留下的空间小得只能苟延残喘,在这块狭窄而又有限空间与中外汽车烈强打一场实力悬殊的商战既没有前途,也不公平,需要的是更为明智的战略抉择。
为农民造轿车首先必需打破现有传统的“轿车”这一理念和定式,主动放下生产轿车的架势,农民需要什么样的车就造什么样的车,甚至3万元以下的轿车也能生产出来。今天轿车市场尽管在农村尚未全面启动,但为时不会太远了。古语说得好:望断天涯路,回头海阔天空。
“挑战者——”笔者在这里系指国家非轿车定点生产企业,即生产出来的轿车只能上“6”字头客车目录。这就让人一头雾水了:明明身材三围是小巧玲珑的小轿车为什么偏偏标明是大块头的客车?这分明是在指鹿为马。
早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有关权力部门就强制规定:某地区某汽车厂可以上轿车项目;某地区某汽车厂不可以搞轿车,“只准我干不许你搞”的歧视性行业政策,并颁布汽车行业管理《目录》,限定只有经这些权力机构恩准的轿车定点生产企业才能上“7”字头轿车《目录》,否则被视为违法。转眼几十年过去了,然而这一制约与束缚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大一统的清规戒律”,今天不仅受到强力的质疑与拷问,同时受到来自许多轻型车企业和微型车厂家的挑战与冲击,时下虽有些有关官员在衙门里对外喊喊时髦的“竞争”二字,可仍然穿的是“市场经济”的新鞋;走的是“计划经济”的老路——实际上在维护垄断行业进而保护“落后”企业的利益。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21世纪的今天,不可否认中国轿车工业一直在受到政府和高关税的百般呵护和溺爱,《目录》内轿车企业处于“卖方市场”刚向“买方市场”过渡期,日子过得舒坦而悠哉,既缺你死我活的内部竞争机制,又尚无很大的外患压力,虽过了“不惑”之年,但仍需躺在襁袍里吮“奶瓶子”哺乳,成了一位“既长不大又扶不起立不住的‘阿斗’”,如今还定位在“幼稚工业”平台上,毫无疑义,这是垄断下缺乏竞争的必然结果。
虽然《目录》内轿车企业自己在客观上长不大,主观上也不想长大,可充当保姆角色的权力部门不仅不想让他人掺和进来竞争,尤其对具有国际背景有综合实力的非国家轿车定点企业实行不公正不平等“卡、压”待遇,这完全与中央政府提倡的市场经济相背道而驰,众所周知,中国汽车工业就走进了这样一个又一个怪圈——“媚‘外’排‘内’”,“裔系”与“非裔系”之分。
B.《目录》外准轿车的今天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就是为什么《目录》外非轿车定点厂家上轿车项目的驱动力所在,同时也是为求生存求发展提升竞争力的因素之一。如生产一辆卡车或一辆客车所消耗原材料可能是轿车的三至五倍,制造成本比轿车要大得多。反之,造轿车不仅省时节物而且利润巨大,因此对轿车引擎声简直就是挡不住的诱惑,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得了这些企业要上“大学制造水平”的轿车。
对当今所谓“嫡系”轿车生产企业来说,丝毫没有值得玄耀的地方,一无自己的品牌,二无自己的知识产权,三无研发能力,充其量也只能算着是外商在中国的品牌组装厂,拥有的轿车生产技术相对于国内著名中外合资的轻型车或微型车企业来说也先进不了多少水平。如今天许多造轿车的人当初还是生产卡车的人,难道旦夕之间就由“小学”水平升至为“大学”水平?“汽车学级论”当然让人不服气!为什么你能搞轿车我就不能搞?
江苏盐城悦达汽车厂就咽不下这口气,这家10年前曾是一个乡镇企业的拖拉机修配厂,如今可不得了了,成为闯进国产经济型轿车领域的一匹黑马,虽然全盘引进韩国起亚汽车公司生产技术,以CKD、SKD形式生产,但投资小,调转船头快,故被业内人士称之“小船快船”。悦达公司能不可思义地卖出9.8万元一辆电子喷射,无极变速的普莱特悦达轿车,这恐怕是目前所有的《目录》内轿车企业望尘莫及的——因为拿不出这个档次也不可能有这个价位的产品。
浙江温州民营企业豪情·吉利汽车制造厂生产“美日·吉利”牌家用轿车,一没伸手向国家要一分钱,二没张口向银行贷一厘款,全靠自筹资金滚动式发展起来的,目前已建成年产3~5万辆的生产平台。这家民营私有企业没有国企的“通病”——腐败,没有合资企业的“弊病”——媚外,而是以最高经济速度与生产效率在飞快运作,今年下半年随着降价风乍起,化油器型吉利轿车每台才售3.68万元左右,与一辆中档级摩托车的价格相差无几,一般普通老百姓都能买得起。吉利首开“平民车”先河,让国人圆了实实在在轿车梦,记世界第一商品进了中国普通老百姓家庭。吉利企业文化理念就是“造中国百姓车”,经营目标就是生产出国家定点轿车厂家不愿意生产的利少不赚钱的经济型轿车。我们对这样市场目标定位于百姓车的民营企业是大力扶持还是无情扼杀,这已不是一个行业内问题,而是已上升为一个社会命题,看来选择只能是一条。
有着与中国一汽同等造成车历史的跃进汽车集团已走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五十年代,北有一汽,南有南汽,双雄并驾齐驱,名响海内外。至于以后雄起的如二汽、上汽、江铃、陕汽等等,都是一汽、南汽在牺牲了自己最大利益的基础上,无私地从人力物力上支持而发展起来的。如今是市场经济社会了,谁还记着那个时代的事儿?南京跃进汽车集团五十年来已向中国社会和国际贡献了1200多万辆汽车,如果将其头尾相联,恐怕要绕地球好几圈,今天谁也不可否认跃进汽车集团对中国汽车工业做出的巨大历史性的贡献。20年前,跃进汽车集团因种种历史原因,错过了发展轿车大好时机,行业内排名座次由原老二降之为五六位,但3万名职工进取斗志不减当年,几代人一直发誓要造出轿车来,再次为中国汽车工业做出贡献。在这种励精图治精神的驱动下,在这种只争朝夕的凝聚力感召下,跃进集团公司只用了5年的短暂时间,造出了百分之百国产化率的中国人自己的轿车——英格尔和优尼柯,为中华民族争了光,为中国汽车工业争了气!今天,如果在《目录》管理体制上不对其网开一面,于天理不公,于地理所不容!——打出中国汽车工业半壁江山(另一半是外资企业)的毕竟有前赴后继的几代十几万跃进人的血汗功绩,忘记历史就是否定未来。
能造出飞机火箭枪炮的国内军工企业,几十年来,在生产出几百上千万辆微型汽车和皮卡车以后,技术水平储备到了一定阶段,为提升竞争力或者说是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向更高层次的轿车平台进军也应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眼下江西的昌河、黑龙江的松花江就大举向准轿车领域渗透。今年6月在北京国际车展上亮相的北斗星、百利等经济型轿车,普遍受到来自祖国四面八方一般老百姓的欢迎,这些车型以符合中国国情和贴近市场价位,拉近了与平头市民的距离,使他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由安徽省政府和芜湖市政府汇海内外汽车专家、集全省人力物力财力、面壁五春秋、励精图治、蓄势待发,一款叫着“奇瑞”的经济型家用轿车已横空出世,奇瑞给人的印象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感觉。根据笔者调研:“奇瑞”轿车制造有限公司原是安徽汽车制造厂,隶属省国有企业。目前参股单位近十家,有金融业,有上市公司等等,整车装配线和发动机线等,其总投资恐怕没有30个亿是拿不下来的,而这些巨额资金据说基本上都是在省内筹集的,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在搞轿车工业。此轿车项目与国家的巨额投资项目——芜湖长江大桥在安徽人的眼中是等量齐观,无论成功与失败、盈利与亏损都与中央政府无关。“奇瑞”轿车是地方诸侯经济的产物,同时也是市场经济的衍生物,就安徽省来说,它已有颇具相当规模的底盘、卡车、农用车和客车制造业,但为了实现汽车大省的梦想,安徽省不可能不上轿车项目。作为实现重要战略车型的奇瑞轿车已经问世,在对手如林的竞争中,奇瑞有何取胜的筹码?它将何去何从?这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目标,也就是拭目以待吧,但愿奇瑞能一路走好。
我们制定汽车政策的权力部门每天口口声声都在喊“为人民服务”、“为企业服务”,如果是心口一致的话,就应该废除如同印度种姓制度般的《目录》管理体制,让《目录》内外的企业都置身于一个平等自由的空间中竞争。“6”字头准轿车反正成百上千亿元的项目投资已经砸下去了,如同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一切皆由时空来决定,通过市场经济运作法规来鉴定,这样大家才服气。如此按国人叫法是在“交学费”,然而这“学费”太昂贵了,除了私营企业吉利汽车厂李书通老板心疼而拒交外,其他的厂家老板都姓“共”,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反正又不从决策者口袋里掏一个子儿。国人不是常说“有竞争也是浪费,没有竞争更是最大的浪费”吗?,这可能就是中国的传统特色的一绝。
20世纪末的最后一年,权力部门精心构建呵护的中国轿车工业“大坝”,尚未等到入世后洋人“坚船利舰”的冲击,而是被“非法超生的黑户”——《目录》外准轿车给冲毁“决堤”了,洪水泛滥了,用“春秋战国、诸侯割剧”来形容不为过之,这是封闭垄断的结果,同时也显示出市场竞争真正进入血战而拉开的序幕,露出冰山的一角。
如果说当初《目录》外准轿车企业上轿车是一种求生存状态,是一种勇气和胆略,那么发展到今天又有几分自信几分胜算的筹码呢?据笔者案头资料显示:自1999年1月份至2000年9月,上“6”字客车目录的准轿车生产企业,没有一家年产销量达到万辆,月产销量超过千辆的,这对于讲究规模经济的汽车工业来说,意味着极大的产能放空,自然和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损失极其巨大。
与此同时,这些准轿车厂家为适应市场的需要,其生存态势又被市场消费政策扭曲后而向两头发展:一头趋向高档化,误入所谓的“雷区”;另一头不恤血本地不断降价,陷入“误区”。前者已悖离了当初经济、实用的宗旨,车型逐渐向中高级攀升,如内饰装璜高档化,外饰包装豪华化,装置助力转向器和ABS系统,无级变档车型也已上市等等,于是价位也随之上升高,成了高档轿车;后者因品牌不响、质量问题、售后服务滞后,配件价格过高等等客观因素造成大量产品积压,进而迫使其不断降价,有的厂家产品现已降到了成本线以下,亏损是“秃子头上疮疤——明摆着”,有些经济型轿车从根本上已失去了“经济”意义。
造成准轿车这种进退维谷局面的不是真正市场经济运作的结果,而是诸侯分割市场,地方保护主义的使然。如某省就产低排量经济型轿车,但本地车管政策就是不允许低于1.5升排量外省产的出租车上牌,理由是为提升城市国际化形象,可地产1升以下的非电喷型轿车照销不误,畅行无阻。目前大多数大、中城市非电喷车莫入还有话可说,奇怪的是甚至有些地级小城市也以环境保护为理由,而拒绝化油器型经济型轿车在当地销售。这就意味着占主要产量的化油器型经济型轿车在城市里将无立锥之地,而需另开劈天地。若想在城市中能分一小杯羹,非得上电喷车不可,非得内外豪华包装一下不可。而上电喷配置、内外美容势必增加成本,这样一来占价廉优势的经济型轿车将毫无优势而言。
C.《目录》准轿车的明天
从笔者调研的情况看,目前“6”字头经济型轿车有全面向中级轿车发展态势,价位也随之上扬,这下就与“7”字头的所谓正规轿车发生正面碰撞,不难想象“小舢板”与“万吨巨轮”相撞的结果。今年、明年、后年将有层出不穷的价格性能比更加优越的出自于“7”字头轿车厂家的经济型轿车回头杀向市场,抢占最大份额,随着加WTO后,漂洋过海来的泊来车、《目录》内外轿车的竞争将更加惨烈。届时“6”字头轿车不仅相互间捉对撕杀,而且还要直面国内“7”字头轿车和兵临城下的洋车挑战与重压。
面对如此险恶处境,“6”字头轿车企业不知有几分取胜的筹码?将何去何从?这不单单是业内人士关心的问题,而且是整个社会都应该关注的大事。无论是权力部门或者是地方政府都应该对上“6”字头轿车网开一面,让有竞争活力的厂家生存下去。眼下最大的阻碍就是歧视性行业《目录》,难道说一纸《目录》能让一个个用上亿老百姓血汗钱堆积起来的轿车厂消亡在旧体制中吗?!
从市场调研结果与综合方方面面考虑,《目录》外经济型轿车可能的唯一出路就是到中国汽车潜力最大的农村市场——“上山下乡”,为十亿农民造轿车,“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如同当年许多面临“休克”的轻型车企业因转战农用车行业而获新生一样获得生机。因为城市给上“6”字头经济型轿车留下的空间小得只能苟延残喘,在这块狭窄而又有限空间与中外汽车烈强打一场实力悬殊的商战既没有前途,也不公平,需要的是更为明智的战略抉择。
为农民造轿车首先必需打破现有传统的“轿车”这一理念和定式,主动放下生产轿车的架势,农民需要什么样的车就造什么样的车,甚至3万元以下的轿车也能生产出来。今天轿车市场尽管在农村尚未全面启动,但为时不会太远了。古语说得好:望断天涯路,回头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