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论世 涵咏咀嚼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3277688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歌教学要让学生全过程、全身心地参与,既要互动——师生双向的交流,又要感动——身临其境的体验;既要知人论世——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又要涵咏咀嚼——品味揣摩后的顿悟和灵感。从而知识更丰富,技巧更熟练,情感受熏陶,精神受洗礼。
  [关键词]诗歌教学 《蜀相》 知人论世 涵咏咀嚼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蜀相》是中职《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二首诗歌,第六单元是全册的重点,本单元主要学习如何理解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感受诗歌的意蕴美和情感美。纵观《蜀相》,诸葛亮勤勤恳恳之行毕现,耿耿忠心之态全袒,而杜甫的哀婉慨叹之情尽露。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杜甫的《望岳》、《春夜喜雨》等诗篇,对杜甫有所了解,能利用资源搜集背景资料,学生已积累一些鉴赏方法,本课重在运用。学生解读诗歌时,往往停留在读背的表层,很少探究,往往无法挖掘出文章的深层感情。
  (三)教学目标
  1、反复吟诵,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体会意境,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理解杜甫,体会杜甫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情怀。
  (四)教学重点
  1、掌握诗歌鉴赏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读诗诵诗赏诗的能力;
  2、把握意象,体会意境。
  (五)教学难点:体味沉郁顿挫的诗风,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
  二、教法学法
  本文短小,引导学生了解诗意,研读重点词(句眼)和重点句(诗眼),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理解作者借诸葛亮寄托自己的情感(诗言志)。教法有知人论世、诵读法、情境法、图表比较法、点拨法。学法采用品读法、迁移法和探究法等。
  三、课前准备
  1、搜集杜甫诗句、生平事迹,观看视频《千秋诗圣》。
  2、了解写作背景。请你用“我熟知的杜甫”介绍作者。
  3、熟读诗歌,找一联喜欢的诗句,把它改写成现代文。
  4、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针对一般中职生不爱预习的特点,强化课前预习工作,布置明确的预习任务,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本次课程顺利开展奠定知识基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课前渲染,播放中国风原创《出师表》MV
  1、导入,投影1
  导语:诸葛亮穿越时空隧道,于2011年前来到四川成都,四川过年时要去草堂拜谒杜甫。当他看到“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时,心想小杜与我心有戚戚也。正午他想品尝川菜的美味,走进餐馆,却发现顾客甚少,诸葛亮问后才知,现在推行在网上预订,诸葛亮不甘落伍,坐在电脑前申请QQ号,当输完诸葛孔明四个字,很纳闷,已经有人使用这个昵称了,想找主公刘备汇报,当他输完刘备时,发现竟然像汽车的车牌号一样出现刘备A、B、C,谁是真正的刘备?诸葛亮想起刘备有过目不忘的绝招。决定让他们进行一场赛诗会。现在刘备A、B、C就在我们课堂,诸葛亮也来了。
  2、诗句竞赛,诸葛亮XX主持;刘备A---XX,刘备B---XX,刘备C---XX;评委——XX
  规则:第一轮,必答题每人10句,说出诗句的上下句(时间2秒)按答对数量淘汰一名;
  第二轮,抢答题共10句,说出诗句的上下句(时间2秒)淘汰一名,留下的是刘备。
  (过渡:诸葛亮穿越时光隧道,享受了千年后的文化、科技成果。今天我们也要穿越时空隧道,跟随杜甫去瞻仰武侯祠)(板书课题、作者)
  3、解题(投影6):看到《蜀相》,你眼前会浮现出诸葛亮的哪些往事?(激发学生兴趣)
  (三顾茅庐,隆中对策,开创蜀汉,辅助后主,平定叛乱,空城计,草船借箭,六出祈山,七擒孟获,八阵图,九伐中原,身死五丈原)
  4、预习检查:请你用“我熟知的杜甫”结合课文背景介绍作者。(教师课前把同学的答案整理成投影,学生交流,其他同学思考评点)出示投影7:
  设计意图:“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为人,可乎?”这肯定是不行的!通过诗句来了解杜甫,通过诗句竞赛强化学生的积累。说作者,用诗句评价诗人,学以致用,兴趣盎然。
  (二)诵读诗歌,感知基调
  1、初读:读准字音(领读,师生集体纠错)
  2、再读:读清句读(个读,注意停顿,师生纠错)
  3、三读,读懂诗意(请四位学生来讲述四联的大概意思)
  按照:我从联的诗句,读到的意思。
  4、范读,体悟情感(边听边看朗诵视频,再模仿朗诵。)
  设计意图: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诗缘情,诗言志,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让学生感受诗之情。多层次朗读,体会课文的感情基调,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伤感。
  (三)賞析文本,体悟情感
  1、复习诗歌欣赏口诀:(知识迁移,举一反三,教师结合已学过的诗词讲析)
  2、赏诗要求:投影9(学生填写表格),写什么(内容),怎么写(技巧),为什么(用意)
  (1) 首联:生朗读诗句,说出对首联的理解,投影10
  明确,首联句眼“寻”、“柏”。自问自答,指出祠堂所在地。“寻”急切之意,“柏”象征着坚强、坚贞。“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写作技巧:设问、寓情于景、乐景衬哀情。
  (2) 颔联:生朗读诗句,说出对这颔联的理解。投影11。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诗句解读颔联:塞上长城空自许、夜静春山空、花自飘零水自流、教师自恋、空山新雨后;空悲切;凤去台空江自流;此地空余黄鹤楼;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师生补充诗句)
  明确,颔联句眼“自”、“空”。描写祠内景物,即景抒情:因为自己景仰的人已不得见,碧草映照石阶不过“自”为春色,诗人无心赏玩;叶中黄莺也不过是“空”作娇音,诗人无心倾听。写作技巧:寓情于景、乐景衬哀情,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反衬。
  (3) 颈联:
  ①投影12,齐读对联,学生思考后人怎样形容诸葛亮?
  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董必武);
  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郭沫若);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游俊)。
  明确:雄才大略、谋略过人、业绩宏伟、忠心报国、忠心耿耿、知人善任,始终不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托付之重——图报之诚等
  ②一生朗读颈联诗句,说说杜甫又是如何评价诸葛亮。(投影13)
  明确,颈联句眼计、心。“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的宏伟业绩,“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这一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寓忧国忧民之精神于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诗人渴盼有忠臣挺身救国,为天下计。
  运用技巧:侧面、用典、议论、融情于事。
  (4) 尾联:生朗读诗句,思考对尾联中英雄的含义。
  点拨:(投影14)
  


  
  明确:天下英雄是指千古的仁人志士,大智大勇者。他们的志向相同,但境遇不同,作者除了欣赏诸葛亮才能之外,更羡慕的是他适逢明主,事业有托。古来圣贤皆寂寞,像诸葛亮这样的良相竟没能成就伟业(遗恨失吞吴)。而作者呢,空怀“致君尧舜上”的抱负,一事无成,安史之乱,唐王朝风雨飘摇;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杜甫,杜甫空有一腔热血却流落蜀中,志在匡国却避趋草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寄托了杜甫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
  投影15总结尾联,句眼未捷、泪。尾联是凭吊之语,仰慕、叹惋,壮志难酬。写作技巧:用典、融情于事、直抒胸臆。
  (5)请学生找出最喜欢的一联诗句,把它改写成现代文。(生交流)
  设计意图:赏析活动是整堂课的重点,先由学生回忆已有的赏析技能;然后设计了三个活动:①明确要求,填写表格;②品味诗句,深入理解;③身临其境,再现情境:预习交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把高度凝练的诗句加以扩展。根据诗情,描绘画面,再现新的意境,使诗意具体化,散文化,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落实教学重点。
  (四)总结全诗,以意逆志
  (1)教师总结:刚才我们跟随杜甫一路游目骋怀,看到了武侯祠荒凉之景,感受到作者凝重、景仰、叹惋之情,诗歌以厚重之笔墨传递出忧国忧民的情怀,也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感触。
  (2)学生吟诵诗歌、齐背诗歌,揣摩感情,找出诗眼。
  (3)出示板书总结全文,投影17
  


  
  找诗眼:寻、泪 品情感:怀人伤己 忧国忧民
  (4)学生朗读诗歌:《倾听杜甫》(配乐:高山流水)体会沉郁顿挫、忧国伤时。
  设计意图:“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 吟诵识记,加深理解。延伸阅读《倾听杜甫》理解沉郁顿挫。解读古诗要联系作者的创作,由诗及人,由人索义。化解教学难点。
  (五)布置作业,巩固技巧。(出示投影18)
  1、课堂作业,阅读刘禹锡《蜀先主庙》,生完成后交流、质疑。
  2、课后练习,赏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按照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的顺序赏析。
  设计意图:练习法,把知识化为技能,巩固为熟练的技巧。
  五、教学反思
  课前准备足,师生共同完成教学资源,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诵读、MTV的视频,感染力强,课件提纲挈领地呈现了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紧凑,重点难点突出,采用知人论世、涵咏咀嚼的教学策略,体悟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导入部分舍弃些更好,学生理解费时时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课堂诵读要给足诵读、涵咏的时间,让学生读足韵味,理解就到位。《蜀相》是名篇,研究再深入些,引导更灵活些,表达更洒脱些。
  (作者单位:江苏江阴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英语基础教育阶段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小学生处于六岁至十三岁的年龄阶段,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形象思维优先发展,对具体的、彩色的、有节奏的形式和方法感兴趣,喜欢动身体、动作夸张的活动,喜欢受表扬,富于想象。学习语言是一个艰辛的过程,要让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持久地保持下去,关键在于在
期刊
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目标。笔者在多年的地理课堂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做法,请广大同仁不吝赐教。    一、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地理教材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素材和资源,只有熟练驾御地理教材,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探究地理教材的科学性  学习的过程,重在探究和发现
期刊
[摘要]“精英化”、“大众化”、“普及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大众化阶段既是高等教育的必经阶段,也是连接精英化到普及化的过渡阶段,研究该阶段对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外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主要分以美国为代表的国有化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私有化模式和以英国为代表的国有化为主,私有化为辅模式。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是自上而下的国有化模式。本文从分析国内外高等教育大众
期刊
教学设计:王久英 教学评析:段洪涛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质数和合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约数、倍数、奇数和偶数的基础上,引进质数、合数两个概念。这部分内容也是学习分解质因数和秋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质数、合数的意义,初步掌握判断
期刊
[摘要]中专学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厌学现象已相当普遍,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研究,逐步总结出适合我校学生厌学现状的教学策略。即深入学生实际,找准厌学的原因。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调查摸底,发现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基础差,缺乏学习兴趣;存在思想症结,求知欲望不强;不良行为干扰,学习秩序混乱;惰性严重,贪图安逸享乐;针对上述状况,我们把工作重心放在优化教学方法上。即注重基础差异,
期刊
[摘要]处于十几岁的青少年,不仅开始用自己的眼睛看社会,也学会了模仿和参与。这个时候,他们进入了叛逆期,开始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出现逆反情绪,让家长和老师总会感觉到在与他们沟通的过程中产生无奈之情。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如何让大人与孩子的心紧紧相贴……  [关键词]叛逆 反抗 心理    新学期开始了,学生们陆陆续续返回了校园,他们从一种放松的状态又跨入了学习的紧张气氛中,重新回到了校园里,不仅要进入学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成为教学的一大热点,小组合作学习在推进教育改革起着积极的作用。而许多老师只盲目追求课堂热闹气氛,流于形式,存在误导和偏差,导致课堂学习效果低。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必须进一步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性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随处可见,通过平时课堂教学观察发
期刊
[摘要]学生流失是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特别是农村职校,学生流失现象更加严重。本文分析了农村中职校学生流失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中职校 学生流失 原因 对策    在当前中国职教大发展的形势下,却出现了职校生特别是农村职校生流失相当严重的尴尬局面。是何原因造成的呢,如何加强对策,确保学生招得来,留得住?则成了职业教育工作者时常思考的问题。    一、农村中职校流失
期刊
[摘要]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中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即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学校德育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和感染力,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育人的功能。本文分析了“三生教育”在德育建设中的育人功能,并对推进学校德育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三生教育 学校德育    一、“三生教育”对学校德育的作
期刊
[摘要]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理和地图关系密切。地图可以说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各种地理知识大多都要地图来说明。学生读懂了地图,掌握了地图,就会获得正确的地理概念、原理,获得科学的地理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地图,培养学生读图的习惯和读图能力,这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关键所在。  [摘要]重视地图学习 分清地图类型 掌握阅读方法 提高用图能力    地图是以图例、符号等记录和专递地理信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