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心理学生”是校园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主要特点是:或自卑、失望、厌学、贪玩;或脾气暴躁,与同学不和;或狂妄傲慢;或自我封闭;或自暴自弃……他们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困扰学校教育的难题。
“问题行为”是比较严重的不良行为,它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及时矫正,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其实,从心理学的观点来讲,“问题心理学生”的问题行为和其他任何行为产生的机制一样,是对客观刺激的反应并指向某一目标。由于行为是唯一可以表现人的思想心理的可观对象,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问题心理学生”的问题行为的研究来认识学生,进而通过心理疏导,达到矫正学生问题行为的目的。
一、尊重理解,让师爱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的投入是“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师爱是架起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当然,这种爱并非是无原则的宠爱。这种“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关心、爱护、宽容、期待以及尽责任的美好感情。这种情感是一个好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几年来,我时时对自己说,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遇到怎样的挫折,面对多么顽皮的学生,都不能使自己与学生对立,因为学生是人,他们有正常人的思维和感情。“问题学生”平时表现出的冷漠,对事情的无所谓,只是一种假象,其实他们内心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们的重视和信任,感情上更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因此,我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问题心理学生”进行耐心的辅导,既要“动之以情”,又要“晓之以理”。许多“问题心理学生”的“问题行为”就是在这种充满师爱和耐心感化的环境中实现的。
例如:本班的女生王某,由于生活在“组合家庭”中,父母无文化,教育方法粗暴简单,缺少关爱,因此,精神萎靡不振,不合群,作业马虎,成绩差,产生了极度自卑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一方面进行家访,联系家长,要求他们改变粗暴的教育方式,多给孩子关爱;另一方面,我主动亲近她,给她更多的关心,让其他同学主动和她一起作业、玩耍。在生活上关心她,学习上帮助她“开小灶”,处处像母亲一样呵护她。渐渐地,她的成绩上来了,人也变得活泼开朗了,再也不是一只孤独的、自卑的“小鸟”了。
几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对于有问题行为的学生,我们一定要尊重、理解他们,用满腔的爱唤醒他们,用爱填补他们心灵的鸿沟,打通情感的障碍,才能从心灵深处真正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
二、体验成功,扬起“问题心理学生”自信的风帆
对于老师提出的学习、行为方面的各种要求,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学生顺利地达到了教师的要求,频频成功;而有的学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则连遭挫折,面临失败的威胁。挫折使学生紧张、厌烦,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使他们失去自信,不能自拔。因此,我在平时有意识地为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给予适当、适时的鼓励、表扬,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做生活、学习的主人,达到自觉矫正问题行为的目的。
本班的女生车某,因为三岁时意外受伤,造成腿脚残疾,走路不太方便,常受到同学们的取笑,所以,她学习态度消极,不愿意接触同学,不参加集体活动,课堂从不发言,很自卑、自闭。我发现她比较爱好绘画,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我请美术老师吸收她到美术兴趣小组,精心指导该生学画。经过她的努力,车林的绘画水平大为提高,在全镇“六一”书画展评中,她的画《我的梦想》得了全镇一等奖。她终于找回了自信。平时,她还主动为班级的黑板报画插图,为参加演出的同学搭配服装、化妆等。心理负担解除后,进一步的促进了学习,她的学习成绩也一跃进入了班级前列。
三、改造自我意识,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一切矫正行为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免疫力”的提高而起作用,我们在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时,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自我形象,确定自我奋斗的目标,唤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对自己问题行为的反省,提高学生自我控制和自我协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与是非辨别能力。
本班的学生孙某,常出没“网吧”和“电子游戏厅”,有时甚至通宵不回家,家长软硬兼施,但没有效果。在他转入我班后,我了解了情况,于是,我和他促膝谈心,和他一起分析他痴迷电子游戏机的原因,通过查资料、看事例,让他看到电子游戏机给孩子学业及其他方面造成的危害,我还找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文件,与他一起学习、讨论,帮助他提高认识。同时,我还采取“兴趣调控法”,将其注意力转移。终于,他不再迷恋电子游戏机了,将精力放在学习和其他有益的兴趣上,形成了良性循环。用他父母的话来说“我家的儿子一年长了八岁啦!”
学生的问题行为从广义上讲是普遍存在的,是学生正常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伴随物,是有因可查的,是有规可寻的,因此,是可以矫正的。当然,这需要教师充满爱心的细致、耐心的工作。一个挚爱学生的教师,能处处关心、爱护学生,当学生发生问题行为的时候,不是一味的责怪和批评,而是心平气和的分析根源,找出问题的症结,及时给孩子以心理障碍的疏导,采取正确的措施、合理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从心灵打动学生,才能顺利地使学生矫正问题行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思想理论教育》
[2]《小学生逆反心理初探》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塔山镇中心小学)
“问题行为”是比较严重的不良行为,它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及时矫正,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其实,从心理学的观点来讲,“问题心理学生”的问题行为和其他任何行为产生的机制一样,是对客观刺激的反应并指向某一目标。由于行为是唯一可以表现人的思想心理的可观对象,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问题心理学生”的问题行为的研究来认识学生,进而通过心理疏导,达到矫正学生问题行为的目的。
一、尊重理解,让师爱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的投入是“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师爱是架起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当然,这种爱并非是无原则的宠爱。这种“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关心、爱护、宽容、期待以及尽责任的美好感情。这种情感是一个好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几年来,我时时对自己说,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遇到怎样的挫折,面对多么顽皮的学生,都不能使自己与学生对立,因为学生是人,他们有正常人的思维和感情。“问题学生”平时表现出的冷漠,对事情的无所谓,只是一种假象,其实他们内心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们的重视和信任,感情上更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因此,我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问题心理学生”进行耐心的辅导,既要“动之以情”,又要“晓之以理”。许多“问题心理学生”的“问题行为”就是在这种充满师爱和耐心感化的环境中实现的。
例如:本班的女生王某,由于生活在“组合家庭”中,父母无文化,教育方法粗暴简单,缺少关爱,因此,精神萎靡不振,不合群,作业马虎,成绩差,产生了极度自卑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一方面进行家访,联系家长,要求他们改变粗暴的教育方式,多给孩子关爱;另一方面,我主动亲近她,给她更多的关心,让其他同学主动和她一起作业、玩耍。在生活上关心她,学习上帮助她“开小灶”,处处像母亲一样呵护她。渐渐地,她的成绩上来了,人也变得活泼开朗了,再也不是一只孤独的、自卑的“小鸟”了。
几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对于有问题行为的学生,我们一定要尊重、理解他们,用满腔的爱唤醒他们,用爱填补他们心灵的鸿沟,打通情感的障碍,才能从心灵深处真正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
二、体验成功,扬起“问题心理学生”自信的风帆
对于老师提出的学习、行为方面的各种要求,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学生顺利地达到了教师的要求,频频成功;而有的学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则连遭挫折,面临失败的威胁。挫折使学生紧张、厌烦,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使他们失去自信,不能自拔。因此,我在平时有意识地为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给予适当、适时的鼓励、表扬,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做生活、学习的主人,达到自觉矫正问题行为的目的。
本班的女生车某,因为三岁时意外受伤,造成腿脚残疾,走路不太方便,常受到同学们的取笑,所以,她学习态度消极,不愿意接触同学,不参加集体活动,课堂从不发言,很自卑、自闭。我发现她比较爱好绘画,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我请美术老师吸收她到美术兴趣小组,精心指导该生学画。经过她的努力,车林的绘画水平大为提高,在全镇“六一”书画展评中,她的画《我的梦想》得了全镇一等奖。她终于找回了自信。平时,她还主动为班级的黑板报画插图,为参加演出的同学搭配服装、化妆等。心理负担解除后,进一步的促进了学习,她的学习成绩也一跃进入了班级前列。
三、改造自我意识,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一切矫正行为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免疫力”的提高而起作用,我们在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时,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自我形象,确定自我奋斗的目标,唤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对自己问题行为的反省,提高学生自我控制和自我协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与是非辨别能力。
本班的学生孙某,常出没“网吧”和“电子游戏厅”,有时甚至通宵不回家,家长软硬兼施,但没有效果。在他转入我班后,我了解了情况,于是,我和他促膝谈心,和他一起分析他痴迷电子游戏机的原因,通过查资料、看事例,让他看到电子游戏机给孩子学业及其他方面造成的危害,我还找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文件,与他一起学习、讨论,帮助他提高认识。同时,我还采取“兴趣调控法”,将其注意力转移。终于,他不再迷恋电子游戏机了,将精力放在学习和其他有益的兴趣上,形成了良性循环。用他父母的话来说“我家的儿子一年长了八岁啦!”
学生的问题行为从广义上讲是普遍存在的,是学生正常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伴随物,是有因可查的,是有规可寻的,因此,是可以矫正的。当然,这需要教师充满爱心的细致、耐心的工作。一个挚爱学生的教师,能处处关心、爱护学生,当学生发生问题行为的时候,不是一味的责怪和批评,而是心平气和的分析根源,找出问题的症结,及时给孩子以心理障碍的疏导,采取正确的措施、合理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从心灵打动学生,才能顺利地使学生矫正问题行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思想理论教育》
[2]《小学生逆反心理初探》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塔山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