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yo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众多教师一直探讨的一个课题,而语文课堂,特别是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更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有效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如何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中实现语文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课前进行有效的准备是至关重要。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设立科学的、简洁的三维目标,切实把握好教学过程中“教什么、学什么、评价什么、达成什么”的问题,才能够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教学上做到有的放矢。确定了教学目标后,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课文的特点,整合教材,思考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还不会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充分的预测学情。同时把能帮助学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内容,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作为本节课的难点集中时间,引导学生在重难点问题上进行积累、感受、思考、应用,创新等实践,从而确保每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
  1.利用每节课的开场白,激发学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兴趣要体现在内容上、形式上、结论上。语文课上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时机就是每节课的导入环节。正如特级语文教师于漪所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课的开场白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我一般会采用以下的几种形式导入新课:温故知新,复习巩固;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语设计的原则是要有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
  2.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语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即导演和演员的关系。要想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是知识的构建者。当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要忽视教师的作用。课堂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主导,起的是引导和调控的作用,他要善于倾听,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质疑、发表独到的见解,进行创新思维,并且善于把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实践证明,课堂氛围越和谐,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3.培养学生大胆质疑,进行探究学习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事实证明,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也就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新课程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对问题的探究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有探究才会有创新,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有效课堂应该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素质的人。
  三、有效的课后作业
  课后有效的作业布置是巩固课堂所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可或缺的环节。有效的作业应该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层次差异,因材施教,作业的布置要有梯度,从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效的完成作业。
其他文献
教学班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工作是整个学校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班主任作为它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责任尤其重大。由于班主任处于教育管理工作的第一线,面对的是一张张不同的面孔,接触的是一个个生龙活虎、心理状态不同、情绪波动性大、性格及品行尚未定型、可塑性较大的青少年学生,这也就决定了班主任在工作中要讲究方式方法。  一、以人为本,创设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  校园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园地,
期刊
“没有预习好的课不能上”,这是高效课堂明文规定的。那么作为语文学科,怎样指导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呢?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四读提示”  读单元内容说明,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读课后的“研讨与练习”,读导学案。  读单元内容说明,了解本单元学习主题、三维目标、学习重、难点等。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作背景、学习重、难点等。读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了解课文学
期刊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明了阅读不仅能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能力,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提高素质。下面是我如何开展阅读教学的几点做法:  1、让学生多阅读,建立图书角,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有限的图书,看后写出
期刊
所谓人文素养,简单讲就是一个人应具备的人文精神。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应该具有必备的学识、风度、工作态度等人文素养。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就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人文素养呢?  一、语文教师首先应该谈吐儒雅而不俗气、语言幽默风趣而不古板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口语教学应该“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所以语文教师平时应该注重修炼和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不
期刊
又是一个早晨,但隐隐约约地感到窗外透出的光亮有些与平日不同。拉开窗帘,推开窗户,一股浓重的雾气扑面而来,雾,初夏难得一见的晨雾!  伫立窗前,但见雾气随着清凉的晨风浓烟般地搅天弥漫,直觉告诉我:能见度绝不超过五米!对面商铺那惹眼的招牌已经淹没在沉沉雾气里,行人模糊得只剩下一些绰绰的影子,偶尔驶来的机动车大亮雾灯也不得不放慢脚步,身后留下一条瞬起瞬灭的“隧道”。可近窗的那棵香樟树与桂花树依然清晰可辨
期刊
阅读是需要一种定力的。这种定力,必然建立在阅读内容带给阅读者首次的信息刺激。这种刺激的结果,要么是读者因为感兴趣而持续、深度的读下去,要么是不感兴趣走马观花草草浏览。  语文文本的教学,显然不应该是学生仅仅浏览的内容。巧抓文本切入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成为了语文教学的技巧和必然。  那么,怎样巧抓文本的切入点呢?  一、 发掘标题内涵切入法。  文章标题高度精炼的文字背后,往往涵盖了以下信息:主要
期刊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老师上课教,课下批改作业;学生上课听,课下做作业。多少年来一贯制,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是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特别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其实语文教学的改革应包括作业批改的改革。因为批改作业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一、高中语文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目前随着语文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时代对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明显地暴露出作
期刊
在流光溢彩的唐诗天空,也许有很多人都忽视了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首小诗,毕竟没有燕许大手笔的劲健,没有李白、杜甫的才情,没有白居易的针砭时弊。可是,她却一枝幽艳,别有韵味,实在是不容易啊!  平淡中有至味  本诗只有二十个字,但却涵盖了叙事诗的要求:人物、情节、环境、内容。其秘密何在呢?就在于诗人贾岛独具匠心的运用问答体——写答而暗写问,寓问于答。  首句“松下问童子”,虽省略了“我”,即寻隐者
期刊
教育,家校双方缺一不可,那就决定了家长、学生、教师必须构建一个良性而稳固的“铁三角”,才能使教育得以稳步实施,使学生逐渐成长。家长是教师教育活动的合作者,作为“铁三角”中重要的一点,身为老师,很多时候都要和家长交流,共同探讨如何使孩子成长得更好。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与家长交流,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呢?就是应该明确“位置”,才能让沟通顺畅。  一、明确自身位置,建立良好形象  教师和家长的每一次见面,
期刊
文章的头开得好,自然就越写越顺,读者也爱看,头若开得不好,写时定会步步为艰,读者就会不满意。正因为开头重要,所以写文章的人没有不注意开头的。  先说一个例子——  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时,足足酝酿了四年,可是动笔时,却怎么也开不好头。  他苦恼极了。  一天,他走进大儿子的屋子,看见大儿子正在读普希金的小说。托尔斯泰拿过书,随便翻翻。他的目光停留在《宾客齐集在别墅中》这个片段上,那里的开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