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生报名前三天,陕西镇安县一名女生将装有西安交大录取通知书的包弄丢了,包里面还有银行卡、身份证等。消息传开,镇安“全县总动员”,一场寻找失物的爱心行动迅速展开。环卫部门更是在第一时间通知环卫外包公司、所有环卫工人、垃圾填埋场的工作人员,对县城所有的垃圾桶、绿化带以及门店进行搜寻。 放在以前,这举措肯定让人热血沸腾,但现在网友连点个赞都吝啬,并埋怨这个丢三落四的女生智商令人“捉急”。要说智商的话,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报名前三天,陕西镇安县一名女生将装有西安交大录取通知书的包弄丢了,包里面还有银行卡、身份证等。消息传开,镇安“全县总动员”,一场寻找失物的爱心行动迅速展开。环卫部门更是在第一时间通知环卫外包公司、所有环卫工人、垃圾填埋场的工作人员,对县城所有的垃圾桶、绿化带以及门店进行搜寻。
放在以前,这举措肯定让人热血沸腾,但现在网友连点个赞都吝啬,并埋怨这个丢三落四的女生智商令人“捉急”。要说智商的话,镇安全县的“总动员”中,缺了一根实事求是的筋——大学录取通知书是有备案的,真丢了,西安交大不会将女生拒之门外;银行卡、身份证也是可以挂失补办的。动用150多名环卫工人把全城的垃圾翻了个底朝天,“正能量”是充沛了,但公共资源却浪费了,环卫工人的汗水白流了。
为什么新闻中的主角和相关部门,以及报道这则新闻的媒体,他们呈现的正能量,在网友眼中反倒成了负能量?我想不是人的秉性不同,而是今天人们看待正能量的视角不同。正能量的核心内涵是人性的闪亮,但有时候,闪亮的人性却不能够更好地起到激励人的效果。这是因为,朴素的人性被标签化、形式化,反而失去了人性的光芒。
不过,还是应该感谢满腔激情的“扩散”者,感谢烈日下翻了一天垃圾的环卫工人。网友不是对正能量不买账,而是对这一被标签化了的正能量的反感与厌恶。形式主义害死人,形式主义也降低了正能量的格调与传播效果。爱心与激情需要保留;但同时需要抛弃的,是这个时代对正能量落后的审美观念。
(转自《齐鲁晚报》)
其他文献
在文言文阅读的考题中,最后一题常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或“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考查形式为选择题,题干多表述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我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所写人物、所述事件或所论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该题近三年的全国课标卷,文本都是人物传记。 文言文人物传记一般都要写下列内容:人物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人物的官职及其变动情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文言文的一个常考点,其解题方法课堂上老师讲得多。本文拟用高考题进行简析,请大家仔细阅读。 例1 (2014年高考全国课标卷Ⅱ)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振:救济。 B. 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当:承担。 C. 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 D. 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著:彰显。 分析 A项的“振”
2016年高考湖北省将恢复全国卷,这对于广大湖北考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除了用七选五代替了一篇传统的阅读理解,全国卷没有湖北高考卷的完成句子,取而代之的是更具灵活性的短文填空和短文改错。本文将结合高考新题型跟同学们介绍一些全国英语卷的的基本答题规范,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语篇型语法填空] 语法填空只有十个空,没有选项,考查形式有两种:有提示词、无提示词。 第一部分:无提示词(只能填写
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和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达到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解析几何正是用代数思想方法解决几何问题,所以数与形相结合更为重要.
[概率事件] 例[1] 如图1,并联电路中元件[a,b]在某段时间内接通的概率分别为[p1,p2,]且元件[a,b]接通与否互不影响,求此并联电路接通的概率. 解析 设在某段时间内元件[a,b]接通的事件分别为[A,B,]因为元件[a,b]接通与否互不影响,所以[A,B]相互独立,且[P(A)=p1,P(B)=p2]. 方法一:(利用互斥事件解题)此并联电路要被接通,则元件[a,b]至少一个
什么样的议论文最优秀?考纲关于“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发展等级说得太简。有没有更具体的标准和可操作的做法?考场优秀议论文的“三性”要素值得我们思考 [在真实中强化感性] 选择真实感性的论据材料 论据材料来源于真实可感的生活,来源于“我”的亲身经历、“我”的见闻。衣食住行、“我”思“我”想的就是最感性的論据材料。能够从身边的这个“小”看到世界的“大”,就是最感性的好文章。 这样的材料,
怎样才能在考场中写出高分记叙文呢?下面笔者以今年高考涌现出的高分记叙文为例,结合自己的感悟,谈谈优秀记叙文的一些评价标准。 [立意新颖] 优秀的记叙文通常体现在三个方面:新异、独特、深刻。这就要求我们能于常事中看到与别人不同的事理,生发别人说不出的感悟,达到别人看不到的深度。如江苏卷材料关键词是“智慧”,许多同学都在讴歌智慧,而《逃离“智慧”的周庄》一文,作者却要否定“智慧”,原来此处的“智慧”
同一个材料,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阐发,就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例如毕昇一例,可以用来证明“炎黄子孙富有才智”,证明“发明创造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还可以证明“我国是文明古国,很早就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思考的威力》一文却用此例论证“多想出智慧,深思能創新”这一观点。文章有这样一段: 毕昇是我国北宋时一个优秀的刻字工人,他的手艺很精巧,刻的木版印出来的书很受欢迎。但是,他在长期的艰辛劳动中
现在,离我两米之外,监考老师低着头不知在做啥。但我知道,本人的一举一动都进入了他的瞳孔。原先就紧张的我,手心变得更湿。 我的双眼紧盯着题目,大脑却不配合,本来尚算平稳的呼吸突然滞了一秒。然后,我如同一个快要窒息的人突然又被松开脖子,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怎么办? 想起老师在考前给我们鼓励,说高考语文卷的设计,一定能充分展现考生的智慧。可我觉得可怕的并非眼前这张正反六页的卷子,而是一双眼睛,就
[选材切题是第一位的] 审题失误,选材偏了,就不能表现对考题的价值判断。如面对“品味时尚”这道作文题,不少同学把“爱国主义”当作“时尚”,大写特写爱国人士的事迹。有同学受提示语的影响,认为“只有经典才是时尚”,选材回到了古代。一同学写“熟悉”,从古龙小说中选材,亦犯大忌。一同学写“弯道超越”,真写自己两次在上学路上的弯道上超车的事情。以上都是选材上出现了问题,导致切题不到位,影响到后面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