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语文的朗读能力

来源 :现代教育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v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大纲指出:“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一个环节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大纲还规定:“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也成了教师们探讨的焦点。本文旨在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探析。
  【关键词】朗读兴趣;基本功;范读;主动参与 思想感情
  2004年的教育改革如火如茶,素质教育已成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如何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培养孩子们各方面的兴趣、爱好、能力,已是我们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也已成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最引人瞩目的焦点。
  朗读是语文课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教会学生“听说读写”是大纲规定的语文课教学任务。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有助于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对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再加上篇篇课文都是编委们精心选取的,文质兼美,内容丰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人格。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激发学少的朗读兴趣
  1、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 记得教育家叶圣陶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好的范读,能引起学生的想象,与课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欲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差,领悟能力低,但模仿能力强。根据这一特点,在教课文朗读时,我先让学生听录音,把语音读准,把重音、停顿读好,然后再做好范读,让学生把重点句子读好。
  3、运用激励语言,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我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如果老师能在学生的朗读上进行恰当的点评,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朗读效果。如一位学生在读《哪座房子最漂亮》的最后一句,不但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还读出了赞美新房的喜悦、自豪的心情,老师说:“你读得太好了,老师也比不上你!谁也能像他那样读。”没等教师把话讲完,学生已经朗读起来。
  4、经常进行朗读比赛。
  二、范读领路,摹仿入境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也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因为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给学生以遵循。因此,减少了朗读训练的盲目性,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再加上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当然,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
  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于情境教学的文章。如《咏华山》中老头的话: “好诗!好诗!”这句话是老人听了寇准咏华山的诗后发自肺腑的赞叹,一开始学生把握不准,我的范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读得更精彩,更具韵味,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三是讲后范读。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品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三、引导学生要读出课文的思想感情
  随着年级的变更,语文能力的提高,对有感情的朗读要求提高了,要“能初步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孩子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中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还可激发想象,发展孩子形象思维能力。另外,也要看到朗读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它本身就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怎样才能朗读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呢?
  1、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在要求读出感情。有感情地朗读,特别是要能正确的表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是比较高的要求。不能要求小学生拿到一篇文章就能读得有感情。因为对文章的理解有个由不懂到懂、由不深到深的过程。在孩子反复朗读的过程中逐步达到正确、流利的水平,理解也随之深入,才能进一步要求读得有感情。孩子练习读得正确、流利的过程,也是熟悉课文语言的过程,因为课文的书面语言和孩子们平时说话的习惯不尽相同,特别是一些翻译作品,如《绿色的办公室》 《柯里亚的木匣》 、《小珊迪》等;写过去时代的作品如《春蚕》 、《西门豹》等。
  2、会运用朗读技能: 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是朗读好的基础。但是,如果不能把从课文中理解的东西正确的运用语调、速度、重音、停顿等手段表达出来,还是达不到读出思想感情的水平。所以,还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朗读技巧来表情达意。
  (1)语调。语调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很大。像“啊”这个字,念的长一点、短一点、高一点、低一点、重一点、轻一点……就可以表达出种种不同的情态:犹豫、坚定、高兴、悲哀、轻松、沉重……每篇课文有个基本语调——基调。
  (2)速度。根据课文的内容,决定朗读的速度。一般紧急、热烈、愉快、兴奋的内容要读得快一些,庄严、沉痛、平静、悲伤的内容要读得慢一些。在一篇课文中,速度也是有变化的。
  (3)重音。在表达感情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要读得重一些。 朗读对于语文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然而,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本文旨在这方面进行粗浅的分析,因经验欠缺,难免有不当之处,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湖北教育》.湖北教育报刊社,2005年出版
  [2]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2005年出版
  [3] 《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4]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教师肩上承载着民族的希望。笔者作为一名从事农村教育工作18年的教师,深深懂得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体会到一名优秀教师工作的艰辛,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深深懂得班主任要把学生工作做好,就要学会营造温馨环境,用爱点燃学生心中的灯;严于律己,用自己的良好形象示范学生;严爱结合,威服并用,塑造学生美好心灵。  【关键词】班主任;爱;严;班风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
期刊
【摘要】小学教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初步基础。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位作用;引导;兴趣;意识  数学是基础学科,也是“思想教育的工具”。随着基础教育由升学教育向
期刊
当今是个信息高度发展的年代,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与快捷。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上网在成为人们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文明、健康、安全上网,成为家长和学校所要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其积极意义和负面作用,并加以正确引导,从而使学生能健康安全上网,避免网上非积极因素的影响。下面谈谈我对学生上网的一点看法。  从新闻媒
期刊
教师是一种社会角色,这种角色是相对于学生而存在的,他注定要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对学生的未来、国家的命运意义深远!怎么才算一个合格的教师呢,根据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谈一下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教师要有宽广的胸襟,要爱每一个学生  因为爱是教育的基础和源泉。俗话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身为教师,就应该爱每一个孩子,不仅爱成绩好的孩子,更应该爱成绩不够理想的
期刊
课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人们的重心往往是放在理论上如何进行课程的设置,课程改变后学生的影响,而忽略了教师在其中受到的影响。其实,课改对教师的影响远远大于对学生的影响,作为课改的主要载体,教师首当其冲要承受更大的冲击,所以教师在课改中必须要顺应要求,加强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好的领会课改的精髓,才能更好的将课改的精神贯彻到教学一线中去。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重视起来。  一、重视理论学习,
期刊
【摘要】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了不教,教会科学知识不如培养科学素质。思想品德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对思想品德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将本门学科完全与学生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许多课文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还有许多的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兴趣;习惯;能力  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启迪学生思维
期刊
新课程积极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新理念打破了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教师如果能合理的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有不少教师反映收效甚微,结果弄得课堂一团糟、难以驾驭从而失去信心,其实不是合作学习不好,是这些老师对合作学习的方法缺少探究。合作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把提高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作为教育的
期刊
识字的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我的生字教学中,我常常设计“情趣化”的课堂,把孩子们带到成语王国中去玩,在玩的过程中,既学习了知识又可以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也可以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让学习真正走进了他们的生活,做到了语文学习的生活化,让枯燥的识字活起来。 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
期刊
环境是人的生存之本。生态坏境教育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主题之一,保护生态环境同样是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盒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因次,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各种资源,培养幼儿的环境意识,教育幼儿爱护生态环境。  一、让幼儿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激发其保护生态环
期刊
【摘要】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各种有趣有效的课堂活动,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兴趣;积极性;主动性;注意力;课堂活动;主动性  小学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英语已成为小学生的必修课。因此如何教好小学英语也成了教师之间经常讨论的问题。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也是在执教过程慢慢地琢磨,我发现在课堂上如果一味以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