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a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所谓美育,就是通过形象熏陶启迪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教师的教学过程,特别是语文教学,都与审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完善自我,在心理、思想等方面得到升华,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
  一、赏析词句,品味语言美
  我们祖国的语言生动优美,博大精深,它表情达意的准确与细腻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小学语文教材以其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和热情洋溢的抒情色彩集中体现了艺术作品的美,所选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语言精品,不仅具有典范性,而且各具特色:有的讲究韵律格式,表现出一种形式美;有的朗朗上口,洋溢出一种韵律美;有的浓墨重彩,描绘出一幅景观美;有的满怀深情,歌颂出一种人文美,无一不蕴含着美的成分,无处不闪烁着美的光芒。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品味和欣赏,从而感受美的熏陶,增强美的享受。
  二、创设情境感受意境美
  兴趣是学习的力量和源泉。兴趣来源于寓教育于娱乐之中。让学生学习中感到精神和谐,这就要创设好审美情境。对课文的欣赏实践,教师要指点门径,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揣摩语感,以景生情,从情联想到境。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意境,制造气氛,表情范读,看图描述,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上升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如教学《荷花》一课时,教师可创设情境,学生随着轻柔的音乐来到“荷花池”边。通过画面的展示,再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之中。
  三、熏陶感染,体悟情感美
  语文美育也要靠感情的“渗透”及审美实践的感染和陶冶来实现。体味感悟是关键,是核心。体验是主客体的沟通,所以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实践、体验,通过教学艺术启发学生进入体验状态。叶圣陶先生说:“最要紧的在多比较、多归纳、多论文格式描述、多体会,一字一句不放过,引导学生揣摩语感,体味感情。”这样,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大凡名篇佳作,无不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借景抒情;因事缘情者有之,直抒胸臆者有之。因此,在教学中要力求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把握住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并把作者创作时那种激奋的情感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表现出的丰富优美的情感,激起学生心中美好的情感,从而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使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理解课文的美,获得启迪和教益。采用多种方式启发体味,引导学生感情体验,并进一步扩展情思,是培养审美理解力的好方法。
  四、言行揣摩,领会形象美
  美好的人物形象能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从而产生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语文教材中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有一心为民的孔繁森、大禹;有潜心科学研究的达尔文、爱因斯坦;有勤学苦练的梅兰芳、怀素;还有深爱自己母亲的陈毅、沉香……他们对事业、对科学、对真理、对人类之美孜孜不倦追求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无不体现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好好揣摩他们的言行,并透过表面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运用判断、比较等方法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寻找他们的思想根源,从而感知人物的形象与心灵。
  五、引导诵读,鉴赏整体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有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也有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宽广的海洋、寒来暑往、鸟语虫鸣,都能在作家的生花妙笔下多姿多彩地呈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体验到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但任何一篇关于自然美的描绘,都不是单纯的自然美的复现,而是作者意象的凝聚,是作者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如何引导学生鉴赏这整体美?诵读课文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通过美读感受和欣赏课文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是审美教育的关键。叶圣陶称有感情的朗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出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相通了,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可见有感情的朗读,是感知美、欣赏美的重要途径。
  六、拓展延伸,学习创造美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审美教育的归宿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创造美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宝贵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体会到美时,就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创作冲动和灵感,这时教师就应趁热打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论文格式把整个审美过程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学习,诱导他们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创造美的活动。比如表演,既是一种欣赏,又是一种再创造;进行写作练习,也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可采用续写式、仿写式等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训练。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美育渗透,要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从而使学生心理上产生愉悦,精神上得到满足,情感上产生共鸣,理智上得到启迪,不知不觉地在美的享受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
其他文献
考试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挥棒。因此,师生备考首先必须明确考什么、怎么考、依据什么,以便巧妙相应,有的放矢。根据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检测主干知识和基本技能,强调基础性;关注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突出实践性;要求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体现综合性;注重考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凸显思辨性;努力拓展活动和思维空间,激发创造性”的特点,建议教育实践者应做到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明确考试要求,找准复习方
期刊
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目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但从近些年职教的招生难和发展来看,情况并不乐观。  原因有:  一、学生自身原因分析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正是他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生活习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也是感情发展最困难的时期,是令人操心的年龄阶段。  一般来说,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大多数是在初中成绩不够理想的学
期刊
摘要:德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内涵广泛。包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法制、纪律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教育。德育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德育内容内化成青少年的自觉行动,从而来指导青少年的日常行为,完成学校教书育人的任务,达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科学指导 德育管理    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常常遇到德育现状与客观环境的变化不
期刊
摘要:体育场地狭小以及器材匮乏是客观因素,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体育教师要运用各种形式来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习。正确地运用语言指导,充分发挥出语言的指导功能,可以起到激励、启发、教育、提示、反馈、评价的作用。其目的是:向学生讲明教学目标、任务,所学技术的意义、价值,肯定学生的进步,指出努力的方向及学习的榜样,用名言、警句、铿锵有力的口令指导鼓励学生,可以端正学生对体育的学习态度,明确体育学习的
期刊
在改革开放尤其是社会转型的新时期,社会主体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在发展商品经济积极效应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使一些人的是非观念产生错位。时代呼唤代表崇高道德准则的雷锋精神,和谐社会构建离不开代表高尚价值观念的雷锋精神。弘扬雷锋精神,其关键在于实现雷锋精神内化。本文将从五个方面简要探讨影响雷锋精神内化的客观条件,为提高雷锋精神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做些许努力。  一、雷锋精神及其内化  雷锋精神是一个有
期刊
【摘要】情感教育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重视情感教育能提高体育教学的学习效率,能激发学生学习各种知识和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和健康人格,使之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培养 良好 情感     “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思想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既享受到乐趣,又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實践能力,使之在身心上得到全面健康的发
期刊
一、劳动教育迫在眉睫  在跨入二十一世纪,科教兴国的新时期内,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因而技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既要有高目标,又要有切实可行的具体办法,才能把技校德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那么如何进行教育,如何落到实处呢?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了解技校学生的现状。  首先看看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对学生的个性和品质影响极大。学生来自不同家庭形成了不同的生
期刊
摘要:从赏识教育入口,从四个方面说明赏识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赏识、教育、初探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赏识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俗话说:“没有种不好的庄家,只有不会种庄家的农民。”这是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农民怎样对待庄家,决定了庄家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同样,老师怎样对待学生,决定了学生的命运。当学生有了进步时,最需要得到
期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以说是一句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言语了。不论是大学教授,还是平民百姓,对这句话的的运用都可以用随手拈来来形容。的确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第一任教师的职能显得非常突出,不能轻视其教育的作用。可以说父母对子女的成长负责是天经地义、责无旁贷的,在古书《三字经》中有“养不教,父之过”的名句,算得上是历史经验之谈。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因为血缘
期刊
从事教育的人都明白教无定法,因材施教。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和日新月异的时代,对于教学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备受社会舆论关注并批判的所谓问题丛生的、将要垮掉的90后学生,便捷的生活条件让他们的思维分外活跃、眼界也异常开阔。当我们教师已经无法通过他们的课堂表现了解其当时的心理动向时,当我们惊讶于他们说出的新新人类的话语时,或许代沟就这样产生了。当整个社会都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他们、不屑于理睬他们的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