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做那爱的使者,把“爱”播撒在学生心中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fubaguo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要问我,世界上最广阔的是什么?我会回答是平原;那比平原更广阔的是什么?是大海;那比大海更广阔的是什么呢?是人的胸怀。谁的胸怀最广阔?那就是我们人民的教师。古往今来,人们给予教师诸多的美称:蜡烛、春蚕、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大地上的灯盏……多么幸运呀,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多么幸福呀,我就是学校那最大的“官”——班主任。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性,是教师最可宝贵的品质。教师的爱这种感情力量,能够转化为学生的精神动力,促使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教师既要爱好学生,更要爱后进生。对好学生的爱,应该既真诚、热情、深挚,又要清醒、负责、严格。对后进生的爱,就是帮后进生找到他们自身的长处。找到了他们的长处,就找到了他们克服缺点和错误的内在力量。教师肯定、鼓励这些长处,就提高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其自身的优点,克服其缺点,这是转化后进生的基本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后进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后进生的转化也需要一个过程。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深切感到,要转化后进生,除了教师必须具备想做好转化工作的自觉意识外,在工作技巧方面应在“更”字上做文章。
  一、要爱后进生,更要让后进生理解教师的爱生之心
  魏书生说:“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不爱后进生,转化就是无稽之谈。但爱后进生,未必就能转化后进生,我的体会是,让后进生理解教师的爱生之心,才是开启后进生心扉的钥匙,爱可以是双向的,也可能是单向的。教师转化后进生的技巧,就在于不露声色地把单向的爱转化为双向的爱。一旦达到这个境界,不管是批评还是表扬,均能产生教育的理想效应。要达到这个境界,笔者觉得教师在对待学生时应做到“情真挚,言坦率,理通达,严有格。”也就是说,以“真诚”为先导,以“有理”“有格”为核心,既不能让学生感受迁就大过,也不能让学生觉得对其爱而不切,要让学生在若即若离的微妙状态中感受到“爱”的震动。
  二、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更要为后进生的闪光创造条件
  后进生有闪光点,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不失为转化后进生的有效方法。但我们是否可把工作做得更主动一点呢?譬如,创造一些条件,帮助后进生把光闪出来,或者有目的地帮助后进生创造闪光点。
  三、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更要善于利用群体力量和工作契机
  学生中有群体,特别在进入青春期后,群体伙伴的造成与否压力往往超过父母和教师的压力。引导后进生进入积极向上的学生群体圈,通过学生做工作,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曾走访本校县级先进班初三(4)班,该班运用群体组合的方式,使全校闻名的两名后进生得以转变。班主任在谈及群体效应时不无感慨地说,群体是客观存在的,一旦班主任能够驾驭它,所发挥的力量则往往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笔者任班主任期间,也运用这一方法转变了一名被家长和教师公认的“朽木不可雕”的后进生。该生事后坦率的承认:“我变化之始,主要是怕伙伴们因为和我相处而受牽连,所以才意识到要约束自己。”从心理角度分析,这是合乎情理的。该生曾两次受纪律处分,转学碰过壁,教师厌弃他,家长责骂他,在四处冷遇中碰到一群正派热情的同学,他深感友谊的珍贵,产生了变化的内动力。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运用学生群体的力量去做后进生工作,应有效的控制群体的导向,切不可一放了之。
  抓住有利的工作契机是转化后进生的一种耗时少,收效高的捷径。所谓工作契机,就是学生思想情感发生矛盾冲突之机。笔者刚步入教坛工作时,曾接收了三名留级生,其中一名头上有七处伤疤,转读过四所学校,他父亲被气得将他直往汽车底下送,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双差生。初三毕业时,这三名学生均以理想的成绩毕业了,那个头上有七处伤疤的同学,进入初三后,多次为班级争得荣誉,在参加优秀学生夏令营时,还被评为优秀营员。毕业后,他在给我的来信中写道:“留级后,心理很苦恼、害怕,但更多的是‘顶牛’的情绪。来到新班后,班主任老师亲切的交谈,使我感到很惭愧,于是萌发了重新振作的念头。”留级,对学生来说是一次重大的心理冲击,尽管他们原来有较多的精神准备。家长的叹息、同学的目光、亲朋的问候,都会使他们产生复杂的情感反应,有时同学间正常的谈笑,也会引起他们的不安。此时他们大多处于“重新振作”与“破罐子破摔”的十字路口,如果我们能准确的抓住这种契机进行教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其实,做后进生工作的有利契机是很多的,关键在教师的发现和利用。
  我从事党的教育事业将近十八年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学生的爱的感情越来越强烈了,这也许是因为长期和他们在一起,发现了他们特有的可爱之处的缘故;也许是因为自己的事业心逐步有了提高的缘故;但我想来想去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我逐渐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人类的未来,和他们在一起总觉得有生气、有活力,和他们在一起总觉得有希望、有前途。当然,有时他们会很淘气、很可恼,但当看到他们经过培养,在我们身边长大了、进步了的时候,我们会感到从未有过的充实和难以形容的喜悦。
  爱是教育的永恒主题,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天职。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责任大于天,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崇高。每一位教师都要把教育当作事业来追求,只有这样,才会产生大爱的情怀,才能成为让学生满意、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好教师。当我们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学生的时候,幸福就降临了。我愿做那爱的使者, 把“爱”播撒在学生心中!
其他文献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重要形式”这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艺术领域中明确提出。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幼儿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有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而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有许多形式如:剪贴、折纸、编织、制作等等。它能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并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如何在活动中让幼儿发现美、表现美术、创造美,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一、在手工制作中激发幼儿的兴
期刊
跨越九月,就意味着一种开始,一种出发,一种启程;跨越九月,就意味着一种爱心,一种关怀,一种使命。那年那月那日,一群孩子相聚在寿阳二中这个班集体。面对这一只只展翅的雏鹰,面对这片希望的田野,我充满了激情和活力,倾注了爱心和汗水。我知道孩子们缀满了父母的叮咛和期待,班主任责任重大。  一届学生整整三年,可以说经历了风雨,但看到了彩虹;经历了挫折,更看到了希望。回顾这走过的路,甚是欣慰。我对工作有高度的
期刊
师生关系自古就有,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并非独属于现代。而当代的师生关系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时代特征,受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影响,师生关系中的新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即便表面风平浪静,内在也不泛暗流汹涌,尤甚者演变为师生对立。学生摔书本、罢课;老师拉扯学生、抢夺学生物品、将学生拖出教室不准其上课等。小学生自杀,中学生上课时冲上讲台砍杀老师的情况比比皆是。这是当下中国教育的隐痛,对于老师和学生都会造成终身遗憾。我
期刊
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好坏,不仅影响到社会风气的好坏,也将影响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德育的主战场是学校教育,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能不肩负起这个重任。  如何才能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教书育人的始祖孔圣人给予我们很多启示,为了能从中窥探一二,笔者以高中语文课本《先秦诸子选读》中的第一单元《选读》的教学活动为例,谈谈一些具体做法。  一、深挖教材德育价值以
期刊
初中数学;快乐教学;快乐老师。  初中很多学生认为,数学在很多学科中是最难感到快乐的。但人生需要快乐,数学老师更需要快乐。现实生活中影响教师快乐的不利因素有很多。作为一名教师,外因你无法改变,就只能改变自己。选择了教师,就应当为这个职业而改变,积极主动地在教育教学中,构筑自己的快乐,让自己快乐地教,学生快乐地学。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快乐的教师呢?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人际关系  1.一视同仁的
期刊
一、科学的中文三卷考试源于我们民族中文的悠久历史  1.古代先人们的科学认知规律与造字  以汉民族语言为主体的中国语文(以下简称“中文”),从古老先人们造字起,就是按照象形、指示、会意、形声等基本方法造字的。从现象(事物的具体形象)到观察发现(指示出事物的特征特点),再到理解会意(事物存在的空间组合特征),还以事物类别特点(形与声种类特点),采用形声造字。这是先人认知规律的体现。还要公认的是:中文
期刊
众所周知,人的行为习性,其形成的关键期是在幼儿期,孩子习惯养成主要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双方的教导,特别是对于个别行為习性差的孩子,如何纠正其不良习惯,培养良好常规,关键是通过家园共育,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通过家园合作、密切联系,对孩子采取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正面激励、扬长避短的方法进行耐心引导和同步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月1日开学了,大三班来了一位新插班的小朋友,早上
期刊
近年来,各类研究和调查数据不断表明,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严峻。如对兰州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压力源、压力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8.33%的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有44.77%的学生存在中度心理问题;有15.36%的学生存在重度心理问题。大致有以下两类:(一)轻微的心理失调。如有的学生情绪波动,时而热情豪放,时而郁郁寡欢;有的学生脾气暴躁,冒险逆反;有的学生孤独寂寞,意志消沉;
期刊
在2016年9月13日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上,相关专家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毫无疑问,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适应世界
期刊
一、课前备课要充分,力争做到全方位思考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取决于是否精心备好课,尤其是备教材和考纲。如对教材的内容、编排等,未能了然于胸的话,不要贸然上课,因为学生对接受知识的第一印象非常深刻,如果课后去修正,效果大打折扣。其次,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底子和思维特点。再次,备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做到知识目标和能力培养并重。再者,备教法,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类型,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究竟哪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