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如果将一篇精彩的文章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文中丰富多彩的词语就好比树上青翠欲滴的绿叶。有了词语的“绿叶”,这棵大树才展现出更蓬勃的生命力,同样,只有与树枝、树干、树根紧密相连,词语的“绿叶”才能更加光彩照人。因此,品味赏析记叙文中词语可以从挖掘内涵和寻找美点两个方面着手:挖掘内涵——准确把握“叶”与“枝、干、根”之间血脉相连的关系,即联系文章的主旨、人物、作者、上下文等,把握词语的语境意,深层含义,特殊含义等。寻找美点——捕捉“绿叶”的光彩,即从修辞、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的运用,词语的感情色彩,语境等角度来剖析“绿叶”的美丽。
一、挖掘内涵
1.联系文章主旨,揣摩品味词语内涵
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每一篇优秀的文章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文章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是为中心服务的。所以我们在分析词语的时候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文章的中心,把握作者遣词造句最终的目的所在,从而更深地挖掘词语的内涵。在小说《孔乙己》中这样写道:“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在这句话中“笑”有什么特殊含义呢?“笑”本来是用来表达高兴、快乐的心情,从字面上看,孔乙己成了大家唯一的开心果,这本来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但如果联系文章主旨来看,这个“笑”字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冷酷,同时批判了缺失关爱之心的麻木。
2.联系人物形象,揣摩品味词语内涵
写人记事的文章通常都会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来塑造一两个典型的人物形象,他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刻上了身份和时代的印记。所以在揣摩书写他们言行的词语时,一定要联系人物的身份、性格、地位、时代等,这样才能更充分理解词语的内涵。
同样是在《孔乙己》中这样写道:“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在这里这个“排”字又有怎样的内涵呢?“排”本意是“依次摆开”,从字面上看,好像是写出了孔乙己的细致与认真,但如果我们联系他这个人物的性格和社会地位就不难看出他的这个“排”是值得好好玩味的。孔乙己是一个不学无术、好吃懒做、自命清高,可惜又穷困潦倒的读书人,他虽然过着劳动人民的生活,但他却从骨子里瞧不起劳动人民,觉得自己是个高贵的读书人,可就是他所瞧不起的这些劳动人民却在嘲笑他,他觉得很没有面子。所以在买酒这件事情上他终于找到了一点骄傲的资本,一个“排”字写出了他急于炫耀的心理,让人觉得孔乙己这个形象更加可怜、可笑!
3.联系作者风格,揣摩品味词语内涵
各地中考卷在命题时都非常青睐名家名篇,而每一篇被选入的文章基本都能体现该作家的语言风格,所以我们在揣摩品味词语的时候,不妨从作家整体风格入手,这样挖掘出的内涵会更加准确。比如毕淑敏散文的语言特点是富含哲理,《我很重要》、《素面朝天》、《保持惊奇》、《风不能把阳光打败》等等在广大读者中耳熟能详。山间的白云,溪间的流水,飞翔的蝴蝶,熙熙攘攘的市井,一段对话,一个场景,在毕淑敏的笔下,都可能或浓或淡地蕴含着温馨的哲理和迷人的智慧,仿佛青橄榄一样耐人咀嚼,散发着挥之不去的韵味。思维的珍珠在时空中熠熠闪光,获得经久不衰的魅力。她哲理性的语言是亲切委婉的谈心,丝丝入扣,润物无声,在春雨的沐浴中使你不知不觉地认同并信服,从而得到颖悟和启示,提升人生境界。
4.联系上下文段,揣摩品味词语内涵
常言道:听话听音。可一个音节从不同人的口中说出,那意思差得何止“十万八千里”,这音又该从何听起呢?它可能不仅涉及到说话的目的,说话人的身份,说话人的心情,还可能涉及到事情的前因后果,个中曲直。所以要想更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内涵,我们还要联系上下文段来作具体的分析。
在小说《范进中举》中有这样的描写:“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其中“扯”字本来是个普通的动词,为“用力拉”的意思,但联系上下文就可以看出这个“扯”字用在这里有了它特殊的含义,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对他极度瞧不起,话不投机不是骂就是“啐”,粗鲁野蛮之极,可范进中举后,他对这个宝贝女婿却处处小心,时时邀功,一个“扯”字生动描摹了胡屠户对范进极尽谄媚之能事的丑态,充分暴露这个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市侩小人被封建科举毒害的丑陋的灵魂。
二、寻找美点
1.从修辞角度出发,寻找美点
修辞无疑是扮靓记叙文的第一大法宝,它们不仅可以增添文采,更可以使各种特点一目了然,让人眼前一亮,收到过目不忘的效果,所以众多作家都纷纷向修辞靠拢,这就给我们的寻美征程提供了一条捷径,在遇到一个词语之后,我们首先应该看看它是否采用了修辞手法。初中阶段常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引用、对偶、反复、反问、设问、排比和反语。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相对比较固定,如比喻这种修辞手法主要是为了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事物的特点;拟人则把物写得充满生机与活力,赋予人的色彩;夸张的目的在于突出强调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等。散文《紫藤萝瀑布》中:“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忍俊不禁”,想控制住却又忍不住地笑,这个成语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生动地写出紫藤萝花的形,更传神地刻画出它灵动活泼的神。“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用比喻的手法突出了藤萝旺盛的生命活力。
2.从词语的感情色彩着手,寻找美点
词语的感情色彩分为褒、贬和中性,根据行文的需要作者会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来表情达意,当然有时为了特殊的表达效果,作者还会有意选用相反感情色彩的词语来表达,这就形成了贬词褒用,褒词贬用的情况。比如《我的老师》:“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其中的“狡猾”一词,本指人不老实,在这里贬词褒用,写出了孩子的机灵,聪明,有敏锐的观察力。《藤野先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其中的“标致”一词,本来形容人长得漂亮,美丽动人,在这里褒词贬用,淋漓尽致地讽刺了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丑陋的嘴脸。
3.从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着手,寻找美点
散文《紫藤萝瀑布》中有这样一段话:“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其中形容词“深深浅浅”,给人以动的感觉,让人看到了“流动”和欢笑,感到了生命的律动。这四个字把静态的花朵写得活动起来了。动词“挑逗”,生动地表现了“泛着点点银光”的藤萝花在阳光下闪闪烁烁的美好情态。
一、挖掘内涵
1.联系文章主旨,揣摩品味词语内涵
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每一篇优秀的文章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文章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是为中心服务的。所以我们在分析词语的时候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文章的中心,把握作者遣词造句最终的目的所在,从而更深地挖掘词语的内涵。在小说《孔乙己》中这样写道:“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在这句话中“笑”有什么特殊含义呢?“笑”本来是用来表达高兴、快乐的心情,从字面上看,孔乙己成了大家唯一的开心果,这本来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但如果联系文章主旨来看,这个“笑”字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冷酷,同时批判了缺失关爱之心的麻木。
2.联系人物形象,揣摩品味词语内涵
写人记事的文章通常都会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来塑造一两个典型的人物形象,他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刻上了身份和时代的印记。所以在揣摩书写他们言行的词语时,一定要联系人物的身份、性格、地位、时代等,这样才能更充分理解词语的内涵。
同样是在《孔乙己》中这样写道:“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在这里这个“排”字又有怎样的内涵呢?“排”本意是“依次摆开”,从字面上看,好像是写出了孔乙己的细致与认真,但如果我们联系他这个人物的性格和社会地位就不难看出他的这个“排”是值得好好玩味的。孔乙己是一个不学无术、好吃懒做、自命清高,可惜又穷困潦倒的读书人,他虽然过着劳动人民的生活,但他却从骨子里瞧不起劳动人民,觉得自己是个高贵的读书人,可就是他所瞧不起的这些劳动人民却在嘲笑他,他觉得很没有面子。所以在买酒这件事情上他终于找到了一点骄傲的资本,一个“排”字写出了他急于炫耀的心理,让人觉得孔乙己这个形象更加可怜、可笑!
3.联系作者风格,揣摩品味词语内涵
各地中考卷在命题时都非常青睐名家名篇,而每一篇被选入的文章基本都能体现该作家的语言风格,所以我们在揣摩品味词语的时候,不妨从作家整体风格入手,这样挖掘出的内涵会更加准确。比如毕淑敏散文的语言特点是富含哲理,《我很重要》、《素面朝天》、《保持惊奇》、《风不能把阳光打败》等等在广大读者中耳熟能详。山间的白云,溪间的流水,飞翔的蝴蝶,熙熙攘攘的市井,一段对话,一个场景,在毕淑敏的笔下,都可能或浓或淡地蕴含着温馨的哲理和迷人的智慧,仿佛青橄榄一样耐人咀嚼,散发着挥之不去的韵味。思维的珍珠在时空中熠熠闪光,获得经久不衰的魅力。她哲理性的语言是亲切委婉的谈心,丝丝入扣,润物无声,在春雨的沐浴中使你不知不觉地认同并信服,从而得到颖悟和启示,提升人生境界。
4.联系上下文段,揣摩品味词语内涵
常言道:听话听音。可一个音节从不同人的口中说出,那意思差得何止“十万八千里”,这音又该从何听起呢?它可能不仅涉及到说话的目的,说话人的身份,说话人的心情,还可能涉及到事情的前因后果,个中曲直。所以要想更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内涵,我们还要联系上下文段来作具体的分析。
在小说《范进中举》中有这样的描写:“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其中“扯”字本来是个普通的动词,为“用力拉”的意思,但联系上下文就可以看出这个“扯”字用在这里有了它特殊的含义,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对他极度瞧不起,话不投机不是骂就是“啐”,粗鲁野蛮之极,可范进中举后,他对这个宝贝女婿却处处小心,时时邀功,一个“扯”字生动描摹了胡屠户对范进极尽谄媚之能事的丑态,充分暴露这个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市侩小人被封建科举毒害的丑陋的灵魂。
二、寻找美点
1.从修辞角度出发,寻找美点
修辞无疑是扮靓记叙文的第一大法宝,它们不仅可以增添文采,更可以使各种特点一目了然,让人眼前一亮,收到过目不忘的效果,所以众多作家都纷纷向修辞靠拢,这就给我们的寻美征程提供了一条捷径,在遇到一个词语之后,我们首先应该看看它是否采用了修辞手法。初中阶段常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引用、对偶、反复、反问、设问、排比和反语。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相对比较固定,如比喻这种修辞手法主要是为了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事物的特点;拟人则把物写得充满生机与活力,赋予人的色彩;夸张的目的在于突出强调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等。散文《紫藤萝瀑布》中:“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忍俊不禁”,想控制住却又忍不住地笑,这个成语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生动地写出紫藤萝花的形,更传神地刻画出它灵动活泼的神。“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用比喻的手法突出了藤萝旺盛的生命活力。
2.从词语的感情色彩着手,寻找美点
词语的感情色彩分为褒、贬和中性,根据行文的需要作者会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来表情达意,当然有时为了特殊的表达效果,作者还会有意选用相反感情色彩的词语来表达,这就形成了贬词褒用,褒词贬用的情况。比如《我的老师》:“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其中的“狡猾”一词,本指人不老实,在这里贬词褒用,写出了孩子的机灵,聪明,有敏锐的观察力。《藤野先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其中的“标致”一词,本来形容人长得漂亮,美丽动人,在这里褒词贬用,淋漓尽致地讽刺了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丑陋的嘴脸。
3.从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着手,寻找美点
散文《紫藤萝瀑布》中有这样一段话:“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其中形容词“深深浅浅”,给人以动的感觉,让人看到了“流动”和欢笑,感到了生命的律动。这四个字把静态的花朵写得活动起来了。动词“挑逗”,生动地表现了“泛着点点银光”的藤萝花在阳光下闪闪烁烁的美好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