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烧不尽

来源 :海外星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__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来大火已经扑灭了
  2003年8月16日深夜1点30分,罗勃特·奥克兰和太太黛比从睡梦中惊醒。大儿子柏烈狂敲房门、声音慌张:“附近的森林起火了,火好像很大!”罗勃特赶紧穿上衣服,和柏烈一起开车去看。
  罗勃特今年45岁,和妻子及三个儿子住在一起。他们的家位于僻静的尼斯康黎斯湖畔,在英属哥伦比亚省的蔡斯市西北8公里之外。
  罗勃特见火势熊熊,不禁忧心忡忡。由于天旱,加上摄氏30多度高温,林木干燥易燃,非常危险。几个警察和林务人员正在观望不远处的山脊。火由闪电引起,在层层的干燥树叶下闷烧,起初没人发觉,终于在崎岖的峡谷里燃烧起来。救火人员要等到天亮才可以工作。罗勃特心想:“火势看来会被风压在峡谷里,今晚不会蔓延开来。”
  到家里,罗勃特上床就寝,可是黛比却睡不着。他们是惟一终年住在湖边的家庭。罗勃特本是造水车师傅,1993年因工受伤,再也没办法干活,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在这儿盖了他们梦想多年的家:一栋两层高的临湖木屋。黛比担心,要是林火烧过来,毁了他们的房子,就完了。他们和许多乡下人一样,因为收入微薄,房子没有买保险。
  到了早上,救火队在地面反攻火焰,飞机则在空中投下红色阻燃剂,洒水也洒了几小时。中午过后,大部分烟火似乎熄灭了。罗勃特不停打探火势。一名警察告诉他:“放心吧,看来火已经扑灭了。”
  
  火势重来但他们不走
  罗勃特回到家里,还是不敢大意,他派二儿子杰西开车去蔡斯市买抽水机燃料,并到当地消防局借来多余的水管。大儿子柏烈的两个朋友勃莱恩和玛丽也走来帮忙。他们拿起水管,朝着房子和附近的树木喷水。
  突然,对面山头一股火焰冷不防又烧起来,速度快得惊人。由于地势险恶,火又燃烧得快,消防员疲于奔命。下午2时30分,当局担心尼斯康黎斯湖区居民安全,下令疏散。黛比往窗外一望,不禁胆战心惊:蕈状黑烟近百米高,以燎“天”之势向这边烧来。
  罗勃特决定留在房子四周浇水,不到最后关头决不离开。火烧到时,只需跑过无树的空地奔向湖边,当可无碍。他们在湖边准备了一艘独木舟和一艘3米长的玻璃纤维船,划到对岸,就有路离去。
  罗勃特催促妻子带12岁的小儿子戴朗和几只狗先离去。但黛比走不多远就看见二儿子从城里回来。她担心儿子受烟呛,哮喘病复发,就和他换车,叫他和弟弟到城里去,自己则折回湖边。
  随后一小时,大伙儿架起几台抽水机,用水管把房子和附近的树木都淋湿,可燃的东西也都搬走。树枝和灰烬雨点般掉落在他们头上。他们正忙的时候,一辆警车呼啸而至。警员一面把疏散令递给罗勃特看,一面说:“现在该撤走了。”一架直升机也落下来。驾驶员喊道:“还有时间离开!”可是他们并不打算离开,只要有一丝机会救回房子,就会留下来。
  乔、戴夫和另一位朋友开着小卡车到来,车上载着个750升的马匹饮水槽。这时,前来帮忙的已有十多人,邻居杰夫也把多余的抽水机和水管送过来,然后回去救自家的房子。林火在山脊上稍稍停留,就朝着房子烧下来。众人保持沉着,赶快工作。
  
  逃离火海 跳入湖中
  他们不少人一辈子都住在树林里,但这场大火之猛烈,还是出乎他们意料。森林大火无法预测,可以影响附近天气,改变风向,以每分钟100米的速度燃烧。人困火中,必死无疑,何况火场温度高达摄氏800度左右,周围的氧气都被大火吸去。
  黛比在湖边,看到大火球急速滚下山坡。戴夫正在给房子浇水,忽然感到难以呼吸。乔听到火球吸啜氧气的恐怖声音。罗勃特正挥锄挖隔火沟,看着天空变成黄橙色,一股热气挟着松针、泥土等向他迎面扑来,同时他听到一声巨响,像喷气式飞机的引擎声,震耳欲聋。
  乔叫道:“现在该走啦!”大家转身就向湖边跑。罗勃特没料到有这么多人赶来帮忙,眼看渡船不足,有的慌忙穿上救生衣,有的抱住气垫、划板、车轮内胎等,就往湖里跳。他们拼命踢水向湖中央游去,回头一看,火舌已舔到湖边,不禁心胆俱寒。
  
  湖心遇险4小时
  这群渡湖客在波涛中挣扎,炽热的强风形成真空,把湖面的水吸起来。大伙被水和辛辣的黑烟呛得呼吸困难,烧红的灰烬雨点般落在他们头上。
  众人奋力向湖心前进,那里的水看来平静些。可是火助风威,风助火势,造成一股涡流,把他们吸回岸边。克理斯和乔两人正奋力划着独木舟,不料一个热浪打来,把独木舟打翻了。黛比和戴夫在旁看见,但无能为力。他们那艘3米长的玻璃纤维船也被波涛打得开始下沉。黛比抓着一个果汁瓶漂浮,戴夫则抱着半沉的船身。
  浓烟之中,大家都难以看到对方,渐渐散开。罗勃特一直抓住大儿子柏烈不放,柏烈只靠一件小儿救生衣勉强浮着,已经精疲力尽,在波涛冲击下数次昏了过去。
  忽然,他们看到一艘小艇冒着风浪前来,艇上是杰夫和他的儿子。刚才大火来袭,他们父子也不得不抛下家园逃命。大家看到杰夫努力把4米长的汽艇靠过来,都高声叫嚷。杰夫看见这么多人在水里,也不知怎么办,只好拉起黛比、柏烈和一个抽筋的男孩,再把那些漂浮的内胎和那半沉的小船系在艇边。
  这时夜幕低垂,众人又蹬又划,向最近的岸边寸寸前进,终于上了岸,冷得发抖,靠着还在燃烧的树木取暖。当时是晚上10时半,他们泡在水里已将近4个小时。
  
  就是房子没被烧
  大火刚过去不久,四处浓烟。罗勃特和黛比默默看着彼岸大火吞噬他们的谷仓,房子的木平台也着火了。
  罗勃特说:“房子完蛋了。”
  黑暗中,戴夫看到一对车头前灯朝着罗勃特房子的方向前进。大家隔湖大叫起来。来者原来是杰夫的哥哥格雷格。他刚从温哥华来,原打算到杰夫的农舍度假。每个人都笑起来,庆幸得救:“真高兴看到你!”
  但罗勃特一家人还有更值得庆幸的事。格雷格告诉他们:“你们的房子没有烧毁。”他们望着格雷格,一副难以置信的神情。格雷格再说一遍:“什么东西都烧光了,就是房子没烧!”
  几小时后,罗勃特返回家园,只见谷仓和附近的木屋余烬未熄,但他们的房子还在那里,除了几扇窗受热扭曲,房子几乎丝毫无损!
  早上4点钟,罗勃特和黛比蓬头垢面,身带烟味,坐在克理斯家里吃煎蛋、喝咖啡。罗勃特望着周围一大群患难中赶来相助的朋友,平静地说:“我有的是好朋友。”罗勃特一家附近的林木都烧得干干净净,为什么他们的房子偏偏逃过一劫,没有人能准确解释。
其他文献
近来台湾东风电视台两大红牌主持陶晶莹和侯佩岑不合传言甚嚣尘上,不但传出陶晶莹抢走侯佩岑的主持搭档王文华,又爆出两人的摄影棚之争。东风电视台为了表示对陶晶莹的重视,在她的新节目《桃色蛋白质》里砸下大笔预算,还安排她使用台内最大的摄影棚,让原本在该棚主持《娱乐@亚洲》的侯佩岑只好乖乖把棚让出。“东风”的一姐之争,显然是陶子占上风。    争大摄影棚    “东风”究竟谁才是一姐?从电视台对艺人提供的特
期刊
尽管美国国会对布什滥用“休会任命”表示不满,但是已经无力回天。我们不想提出多少条理由证明让博尔顿担任这样一个敏感职位有多么糟糕,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美国的《纽约时报》所罗列的“博尔顿言论”吧:  2000年,博尔顿在接受国家公共电台采访时对胡安·威廉姆斯说:“如果现在重组安理会,那就应该只有一个常任理事国,这样才真正反映世界的权力分配。” “那么,这个常任理事国会是……,约翰·博尔顿?”威廉姆斯问。
期刊
因偏执狂与“滚石”  分道扬镳    上世纪60年代初,在著名经纪人安德鲁欧德汉姆打造下,5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组成了最初的滚石乐队。1964年,他们的首张唱片以浓厚的蓝调色彩及自己特有的摇滚风格勇夺英国音乐流行榜冠军,开始与甲壳虫乐队平分秋色。  然而,与甲壳虫乐队那种规矩的邻家男孩形象截然相反,滚石乐队造型糟蹋反叛,公众对他们总是褒贬不一。其乐队成员也接连遇到了各种麻烦:先是迈克杰格、凯斯理查兹
期刊
英国拥有400万个摄影机,监视着街道、公园与政府建筑,数量之多为举世之冠。但是摄影机吓不走狂热的自杀攻击分子,而且就算摄影机能捕获知名恐怖分子的镜头,大多数监视软件也无法挑出他们进行特别处理。    科幻情节会变成现实吗?  明天的监视科技会有效得多。虽然保护程度每升高一级,也意味着平民百姓的隐私权将遭受进一步的侵犯,可是社会大众似乎认为这样的牺牲还算值得。于是全球科学家也开始卯足全力改善监测科技
期刊
九旬老妇塑职场新典范  爱玛·舒尔曼是一位精力充沛的93岁老妪,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她拥有同年龄相称的丰富经验。现在她每周都要花上50个小时为纽约大学医学院早老性痴呆症诊所招募志愿病人接受治疗。她的老板、精神病专家史蒂文·费里斯深恐她有一天要引退:“我们将不得不聘请二至三人来接替她的工作!”而舒尔曼自己则抱怨:“我的其中一个问题就是精力过剩,太多的精力简直令我疯狂!”   除了爱玛以外,87岁的亿
期刊
创意、想象力以及最重要的开创性,已经成为企业的新核心能力,聪明的公司正用它来收获丰厚利润。波士顿顾问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940位来自全球各地的高级主管一致表示,用创新增加营收已经成为他们公司成功与否的关键。  过去,价格、品质是企业管理的中心,但随着发展中国家的蓬勃发展,它们正逐渐失去优势,取而代之的,是强调创意的新创新经济。目前正处于萌芽状态
期刊
聪明的药剂师  一个男人急切地走进一家药房,询问药剂师:“你知道怎么医治打嗝吗?”  药剂师非常敏捷地从柜台后冲出来,拼命拍打男人的脸。  “你做什么?”男人生气地拨开他的手。  药剂师得意地说:“你看,你不是不再打嗝了吗?”  男人几乎晕倒:“天啊,打嗝的是我的妻子,她还在外面的车里。”    神奇的印第安人  一个电影摄制组在荒芜的沙漠地带拍片。忽然有一天,一个老印第安人来到了摄制组,并且来到
期刊
影片《万能钥匙》的热播让亮丽的好莱坞甜姐凯特哈德森再度成为公众视线的焦点。从1998年让她一脚跨进好莱坞大门的第一部喜剧《沙漠蓝调》,到让她在第58届金球奖上捧走最佳女配角奖的《成名之路》,再到现在的惊悚片《万能钥匙》,凯特哈德森一路走来,博得许多喝彩。不过,这位年仅26岁的女演员在行的可不仅仅是演戏,在着装打扮方面,她的眼光也颇为独到。下面是她认为最能体现自己个性魅力的一些着装:
期刊
内地大部分读者可能没听过施永青这号人物,但这位横跨内地与香港两地的房地产中介业霸主,在香港可是家喻户晓。他从打工仔一路打拼成为香港地产天王的过程,几乎是每位香港房地产中介人员耳熟能详的传奇故事。  所谓传奇不仅是他个人的事业奇迹,更多的成分来自于他另类而有趣的构想。    及时调整做个商战赢家  1978年,中原地产创办人施永青以及王文彦两人承租了一个小小楼面做起房屋中介的生意。那时的很多中介都是
期刊
随着创意成为企业成长的新动力,MBA(工商管理硕士)们拥有的管理技巧在创意与创新跃居首要地位的商界逐渐失宠,他们开始在设计方面充实自己,这也使得各大商学院校被迫调整课程安排乃至系、所设置,以满足新时代学生对于激发创意能力与技巧的需求,同时保持高校的竞争力。    独立开办设计学院  斯坦福大学商学研究所开办了名为“管理团队迈向创新与成功(Managing Teams for Innovatio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