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都存在变数,不过即便合并,受益者也只是急于变现的投资人和部分股东。
去年夏天兴起的共享单车行业,经过一年半火拼,目前国内战局已基本稳定:摩拜与ofo两强相争,一鸣单车、酷骑单车、小蓝单车等二三线共享单车品牌阵亡。
这个新兴的共享出行产业,不仅格局已定,国内市场也几近饱和。摩拜、ofo双双把视线放到海外,争相布局。
在此背景下,关于共享单车两强是否合并的讨论甚嚣尘上。
互联网行业并非没有先例,在最具代表性的互联网合并年——2015年,几乎所有重磅合并案例,滴滴和快的、58同城和赶集网、大众点评和美团、去哪儿和携程、百合网和世纪佳缘……都面临相似的行业背景。
不同的是,共享单车行业的资本面更特殊。
ofo的主要早期投资者是金沙江创投,去年又拿到滴滴的投资,此外ofo背后还站着经纬中国和阿里系的蚂蚁金服等机构和投资方;摩拜单车的大股东是腾讯,腾讯之外,摩拜背后还站着淡马锡、红杉、高瓴资本等机构。
而两强的投资方中,腾讯不仅是摩拜的股东,也是滴滴的股东,金沙江创投不仅是ofo的投资人,也是滴滴的投资人,间接成了两强的共同股东。相互纠葛下,各方的利益显得错综复杂。
有知情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目前,一场集结共享单车创始团队、投资者、巨头投资方等多方利益的谈判正在进行,存在多种方案、多位参与者,但一切都存在变化,最终结果将取决于多方利益者尤其是巨头的博弈结果。
截至发稿时,这场谈判还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合并谈判的敏感节骨眼下,盘根错节的利益各方不断放出声音,公开表达态度,以便于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
最早发出“合并”声音和愿望的是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有意思的是,也正是朱啸虎把ofo介绍给滴滴创始人程维。
早在今年9月,朱啸虎就公开表示“合并才能盈利”,11月底,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表示“两家合并才是最好的选择”,至于谁合并谁,“并不重要”。
12月9日,朱啸虎在2017中国企业家领袖年会上又一次表态:在行业还没有达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就合并,需要一定的大智慧大格局,因为很多时候再去打消耗战没有意义。
朱的频频喊话被外界解读为ofo投资人向摩拜单车主动抛出橄榄枝。
实际上,去年朱啸虎还曾预测ofo三个月能干掉摩拜,未能如愿后,朱啸虎多次呼吁双方合并,可见求合并的心情最为急切,因为如今只有合并最符合这位早期投资者的最大利益。
作为已经投出滴滴和ofo两只“独角兽”的投资者,朱啸虎和金沙江凭借此跻身中国顶级投资者之列。在他投资后两家独角兽又引入滴滴和蚂蚁金服的投资,都证明了他作为独角兽猎手的敏锐嗅觉。
然而,现在随着阿里和腾讯两大战略投资者的入场,加剧了共享单车行业的竞争程度,倘若ofo被摩拜干倒,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
这时极力说服促成合并,最能帮助朱啸虎和金沙江这样的财务投资者快速变现走人。
除了朱啸虎,ofo另一位早期投资人王刚也在一个月前表示,从资本驱动的角度来看,ofo和摩拜合并肯定是最好的选择。他还建议“摩拜就应该做国际市场,ofo做中国市场。”这一心声背后的意思,和朱啸虎一样,不言而喻。
根据媒体报道,在合并一事上,除了朱啸虎,滴滴也是主要推动者,“滴滴正在积极促成摩拜和ofo于年内合并。”
滴滴为何愿意主导此番合并?
答案显而易见,不仅其投资的ofo与摩拜打得不相上下,滴滴也感受到了来自摩拜单车的“跨界”威胁。
被称为网约车新政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一年后,以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被曝出日子不好过。程维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就透露,滴滴正在探索分时租赁和新能源充电等新业务。
不满足于两个轮子的摩拜,也在“觊觎”滴滴的业务领域。
早在6月,摩拜注册成立了出行服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正是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该公司相对摩拜单车“独立主体、独立业务、并独立融资”。
今年9月,摩拜陆续与首汽约车、嘀嗒拼车达成合作,将后两者的专车、拼车业务分别接入摩拜APP。
11月,和摩拜关系密切的蔚来资本,联合百度资本等,以7亿元投资首汽约车。蔚来资本还与首汽约车共同发起50亿元出行基金,用以支持品质化网约车出行平台。
这背后的关系是,摩拜董事长李斌正是蔚来汽车创始人,而蔚来资本则是由蔚来汽车、红杉资本、高瓴资本共同发起的私募股权基金,目标规模100亿人民币。
有出行业内人士认为,共享单车从两轮走到四轮是必然趋势,背后逻辑是从高频、低价且具备大流量的APP去切入频率相对较低、利润相对丰厚行业的高频打低频。
这就不难看出滴滴为何想促成ofo与摩拜的合并。如果促成合并,作为大股东的它,就可以让摩拜“乖乖听话”,不要随便进入网约车行业与自己竞争了。
当然,前提是合并后滴滴有足够的话语权。
和滴滴相比,“大股东”以及“股东的股东”腾讯对合并一事态度则比较模糊。
这种态度不难理解,对于腾讯而言,手里同时握有共享单车老大和老二,借共享单车推广微信移动支付的使命也基本完成,心情确实不那么急切,合并与否都行。 合并的话,也不错,能减少两家竞争烧钱的内耗,不然最终都要找“干爹”腾讯要钱;不合呢,马马虎虎,至少老大老二都算握在手中,别的玩家也没有太大的机会。
另一大巨頭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则是坚决的主分派。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态称,腾讯希望将共享单车企业合并,但他自己表示反对,“我们做任何的兼并、合作都要思考对行业的贡献,不能为了垄断、为了早点收钱而做。”
不仅不赞成合并,阿里方面还在ofo之外寻求更多的共享单车机会。
就在马云接受采访的前一天12月4日,哈罗单车宣布获得总计3.5亿美元的D1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蚂蚁金服、成为资本、富士达、威马汽车。此前的10月,阿里方面推动了哈罗单车和永安行的合并。
永安行公告显示,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全资子公司上海云鑫将对永安行参股公司江苏永安行低碳科技增资19.8亿元,完成后上海云鑫持股32.0467%,阿里系为第一大外部股东。
由此看出,阿里方面远未觉得共享单车已经玩完老大老二可以合并了,而是还有更多机会。虽然小蓝单车、一鸣单车等倒下了,还有更多新品牌冒出头的机会,反正这个市场不能让腾讯系一家占了去。
有意思的是,此前一直未表态的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看到哈罗单车获得蚂蚁金服等领投的新一轮融资后,在朋友圈评论道:“(共享单车)被当作致富的推广工具了,可怜了其余小股东被锁死。”
这一表态不是针对共享单车合并风波本身,反而因为阿里系蚂蚁金服的存在,更有指摘阿里系投资行为的味道。
在这场博弈中,比马云更不想合并的是两家共享单车企业的创始团队。
摩拜总裁兼创始人胡玮炜公开表示,摩拜和ofo不会走向合并。摩拜CEO王晓峰则强调,目前合并并无可能,“最终剩下的一个玩家必须在产品力或者品牌力两者做出自己的差异化。”ofo的创始人兼CEO戴威也曾公开表示过,ofo不会与摩拜合并。
互联网行业自兴起至今,基本没有联席CEO制度,以往合并案例中,总是有一方团队要离场。想必胡玮炜、戴威及创始团队一众管理层心里也清楚这个定律。
如果两家公司合并,总有一方要离开,且不说利益,就是感情层面,这无异于离开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有谁会舍得?
经历了2015年互联网大合并,大多数共享单车用户应该也不愿意看到行业的老大老二合并。滴滴快的优步合并了,快的品牌没有了,滴滴的价格更贵了,服务却跟不上了。
但过往案例表明,无论哪一场互联网老大老二的合并,都不由两家企业创始者说了算,用户意见也不会有多大作用,最终左右结果的,还是资本方,尤其是具有重大话语权的那两家。
只是,与此前互联网各领域老大老二合并还有所不同,摩拜与ofo除了有线上平台,还有大量真金白银投入的单车资产和线下运维人员,也有押金和租金的现金流入,合并后这些单车怎么办?这就比单纯的网上平台合并要复杂得多。
如果两个品牌都继续保持独立运营,两个颜色的单车仍像今天一样堆放街头,那么合并又有什么意义?受益者恐怕就只是急于变现的投资人和部分股东。
去年夏天兴起的共享单车行业,经过一年半火拼,目前国内战局已基本稳定:摩拜与ofo两强相争,一鸣单车、酷骑单车、小蓝单车等二三线共享单车品牌阵亡。
这个新兴的共享出行产业,不仅格局已定,国内市场也几近饱和。摩拜、ofo双双把视线放到海外,争相布局。
在此背景下,关于共享单车两强是否合并的讨论甚嚣尘上。
互联网行业并非没有先例,在最具代表性的互联网合并年——2015年,几乎所有重磅合并案例,滴滴和快的、58同城和赶集网、大众点评和美团、去哪儿和携程、百合网和世纪佳缘……都面临相似的行业背景。
不同的是,共享单车行业的资本面更特殊。
ofo的主要早期投资者是金沙江创投,去年又拿到滴滴的投资,此外ofo背后还站着经纬中国和阿里系的蚂蚁金服等机构和投资方;摩拜单车的大股东是腾讯,腾讯之外,摩拜背后还站着淡马锡、红杉、高瓴资本等机构。
而两强的投资方中,腾讯不仅是摩拜的股东,也是滴滴的股东,金沙江创投不仅是ofo的投资人,也是滴滴的投资人,间接成了两强的共同股东。相互纠葛下,各方的利益显得错综复杂。
有知情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目前,一场集结共享单车创始团队、投资者、巨头投资方等多方利益的谈判正在进行,存在多种方案、多位参与者,但一切都存在变化,最终结果将取决于多方利益者尤其是巨头的博弈结果。
截至发稿时,这场谈判还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等待变现者
在合并谈判的敏感节骨眼下,盘根错节的利益各方不断放出声音,公开表达态度,以便于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
最早发出“合并”声音和愿望的是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有意思的是,也正是朱啸虎把ofo介绍给滴滴创始人程维。
早在今年9月,朱啸虎就公开表示“合并才能盈利”,11月底,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表示“两家合并才是最好的选择”,至于谁合并谁,“并不重要”。
12月9日,朱啸虎在2017中国企业家领袖年会上又一次表态:在行业还没有达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就合并,需要一定的大智慧大格局,因为很多时候再去打消耗战没有意义。
朱的频频喊话被外界解读为ofo投资人向摩拜单车主动抛出橄榄枝。
实际上,去年朱啸虎还曾预测ofo三个月能干掉摩拜,未能如愿后,朱啸虎多次呼吁双方合并,可见求合并的心情最为急切,因为如今只有合并最符合这位早期投资者的最大利益。
作为已经投出滴滴和ofo两只“独角兽”的投资者,朱啸虎和金沙江凭借此跻身中国顶级投资者之列。在他投资后两家独角兽又引入滴滴和蚂蚁金服的投资,都证明了他作为独角兽猎手的敏锐嗅觉。
然而,现在随着阿里和腾讯两大战略投资者的入场,加剧了共享单车行业的竞争程度,倘若ofo被摩拜干倒,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
这时极力说服促成合并,最能帮助朱啸虎和金沙江这样的财务投资者快速变现走人。
除了朱啸虎,ofo另一位早期投资人王刚也在一个月前表示,从资本驱动的角度来看,ofo和摩拜合并肯定是最好的选择。他还建议“摩拜就应该做国际市场,ofo做中国市场。”这一心声背后的意思,和朱啸虎一样,不言而喻。
滴滴的谋算
根据媒体报道,在合并一事上,除了朱啸虎,滴滴也是主要推动者,“滴滴正在积极促成摩拜和ofo于年内合并。”
滴滴为何愿意主导此番合并?
答案显而易见,不仅其投资的ofo与摩拜打得不相上下,滴滴也感受到了来自摩拜单车的“跨界”威胁。
被称为网约车新政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一年后,以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被曝出日子不好过。程维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就透露,滴滴正在探索分时租赁和新能源充电等新业务。
不满足于两个轮子的摩拜,也在“觊觎”滴滴的业务领域。
早在6月,摩拜注册成立了出行服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正是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该公司相对摩拜单车“独立主体、独立业务、并独立融资”。
今年9月,摩拜陆续与首汽约车、嘀嗒拼车达成合作,将后两者的专车、拼车业务分别接入摩拜APP。
11月,和摩拜关系密切的蔚来资本,联合百度资本等,以7亿元投资首汽约车。蔚来资本还与首汽约车共同发起50亿元出行基金,用以支持品质化网约车出行平台。
这背后的关系是,摩拜董事长李斌正是蔚来汽车创始人,而蔚来资本则是由蔚来汽车、红杉资本、高瓴资本共同发起的私募股权基金,目标规模100亿人民币。
有出行业内人士认为,共享单车从两轮走到四轮是必然趋势,背后逻辑是从高频、低价且具备大流量的APP去切入频率相对较低、利润相对丰厚行业的高频打低频。
这就不难看出滴滴为何想促成ofo与摩拜的合并。如果促成合并,作为大股东的它,就可以让摩拜“乖乖听话”,不要随便进入网约车行业与自己竞争了。
当然,前提是合并后滴滴有足够的话语权。
巨头各打算盘
和滴滴相比,“大股东”以及“股东的股东”腾讯对合并一事态度则比较模糊。
这种态度不难理解,对于腾讯而言,手里同时握有共享单车老大和老二,借共享单车推广微信移动支付的使命也基本完成,心情确实不那么急切,合并与否都行。 合并的话,也不错,能减少两家竞争烧钱的内耗,不然最终都要找“干爹”腾讯要钱;不合呢,马马虎虎,至少老大老二都算握在手中,别的玩家也没有太大的机会。
另一大巨頭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则是坚决的主分派。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态称,腾讯希望将共享单车企业合并,但他自己表示反对,“我们做任何的兼并、合作都要思考对行业的贡献,不能为了垄断、为了早点收钱而做。”
不仅不赞成合并,阿里方面还在ofo之外寻求更多的共享单车机会。
就在马云接受采访的前一天12月4日,哈罗单车宣布获得总计3.5亿美元的D1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蚂蚁金服、成为资本、富士达、威马汽车。此前的10月,阿里方面推动了哈罗单车和永安行的合并。
永安行公告显示,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全资子公司上海云鑫将对永安行参股公司江苏永安行低碳科技增资19.8亿元,完成后上海云鑫持股32.0467%,阿里系为第一大外部股东。
由此看出,阿里方面远未觉得共享单车已经玩完老大老二可以合并了,而是还有更多机会。虽然小蓝单车、一鸣单车等倒下了,还有更多新品牌冒出头的机会,反正这个市场不能让腾讯系一家占了去。
有意思的是,此前一直未表态的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看到哈罗单车获得蚂蚁金服等领投的新一轮融资后,在朋友圈评论道:“(共享单车)被当作致富的推广工具了,可怜了其余小股东被锁死。”
这一表态不是针对共享单车合并风波本身,反而因为阿里系蚂蚁金服的存在,更有指摘阿里系投资行为的味道。
创始团队难做主
在这场博弈中,比马云更不想合并的是两家共享单车企业的创始团队。
摩拜总裁兼创始人胡玮炜公开表示,摩拜和ofo不会走向合并。摩拜CEO王晓峰则强调,目前合并并无可能,“最终剩下的一个玩家必须在产品力或者品牌力两者做出自己的差异化。”ofo的创始人兼CEO戴威也曾公开表示过,ofo不会与摩拜合并。
互联网行业自兴起至今,基本没有联席CEO制度,以往合并案例中,总是有一方团队要离场。想必胡玮炜、戴威及创始团队一众管理层心里也清楚这个定律。
如果两家公司合并,总有一方要离开,且不说利益,就是感情层面,这无异于离开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有谁会舍得?
经历了2015年互联网大合并,大多数共享单车用户应该也不愿意看到行业的老大老二合并。滴滴快的优步合并了,快的品牌没有了,滴滴的价格更贵了,服务却跟不上了。
但过往案例表明,无论哪一场互联网老大老二的合并,都不由两家企业创始者说了算,用户意见也不会有多大作用,最终左右结果的,还是资本方,尤其是具有重大话语权的那两家。
只是,与此前互联网各领域老大老二合并还有所不同,摩拜与ofo除了有线上平台,还有大量真金白银投入的单车资产和线下运维人员,也有押金和租金的现金流入,合并后这些单车怎么办?这就比单纯的网上平台合并要复杂得多。
如果两个品牌都继续保持独立运营,两个颜色的单车仍像今天一样堆放街头,那么合并又有什么意义?受益者恐怕就只是急于变现的投资人和部分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