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黎塞纳河左岸的蒙帕纳斯公墓里,一块墓碑朴素得不多著一字,只留逝者的姓名和生卒年,却引来世界各地情侣的牵手朝拜——里面合葬着让·保罗·萨特和西蒙娜·德·波伏娃。
这是二十世纪两个响当当的名字。男人是法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政治评论家,女人是法国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为世界留下了那本著名的女权主义圣经——《第二性》。
一九八零年四月,萨特去世,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非常爱你,我的小海狸”(波伏娃昵称),虽然漫长的一生中他从未停止过风流;六年后依然是四月,波伏娃追随萨特而去,下葬时手上戴着美国情人送给她的戒指。即便在另一个世界,波伏娃也要践行生前和萨特立下的契约——各自保持爱情的独立和自由,各自拥有爱其他异性的权利。
这个契约产生于一九二九年,当时萨特二十四岁,波伏娃二十一岁。那年萨特拿了法国中学哲学教师资格考试的第一名,波伏娃考得第二名,他们很自然的成了情侣。某个午后,看完一场电影,萨特心血来潮的说:“我们签一个协议吧,成为不必结婚的伴侣,真诚相爱的同时又保持各自的独立……”波伏娃竟欣然同意了,两年后,他们签署了另外一个协议——双方不应互相欺骗和隐瞒。
他们也没料到吧,这两个协议竟然执行了一辈子。没有婚姻这个法律的约束,接二连三互相刺激的风流韵事竟没能把这对爱侣分开,他们在探索男女关系的新疆界。
就在萨特和波伏娃契约式婚姻诞生的第七十年,也就是一九九九年,法国政府通过了一项“亚婚姻”立法:男女只需正式签订契约合同而不必办理结婚手续,就可以成为契约式生活伴侣。今天法国的数以万对亚婚姻生活伴侣,应该对萨特和波伏娃道一声感谢,也许牵手去巴黎墓地朝拜的人群中就有他们的影子,虽然他们的关系不见得比那对爱侣经营得更好。
因为这样的关系有赖于两颗优秀的头脑和两个特立独行的人格。一个搞哲学的男人,一个女权主义者,注定无法缔结世俗的婚约,他们都爱自由胜过一切。
萨特说“他人即地狱”,一个人与他人共在时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冲突,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是意识和情感上的困扰。人与人之间的若即若离、悲欢离合都源于此,爱情关系当然也无法例外。“爱情是冲突”,萨特如是说,这是他的终身爱侣波伏娃带给他的启示。在爱情关系里,男女双方互为对象,如果一方乐于按照另一方的意愿来展现自我,乐于牺牲自己的自由而满足对方的自由,爱情关系便可以和谐进行下去。
萨特的波伏娃正是这样一个有着强烈自我意识的女人,渴求爱情但绝对不允许自己按照对方的意识去展现自我,否则也不会吸引萨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对她说出爱情箴言。19岁,还是少女的波伏娃就发表了一项个人独立宣言:“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此后的一生她都在为这句话做注解,并引导全世界女性去关注那话里所表达的东西。她的著作《第二性》成了西方女人的“必读之书”,向世界揭示了当代女性面临的诸多问题:生命的自由、坠胎、卖淫和两性平等……
透明的自由是萨特和波伏娃为人类爱情关系所做的一个实验,是的,他们是一生的灵魂伴侣,他们死后葬在了一起,引得无数情侣的朝拜,却没人敢下一个定论说这个实验是成功的。萨特和波伏娃的绯闻和他们的著作一样等身:比萨特小三十岁的性感女作家萨冈在萨特生命的最后岁月陪他喝了很多杯咖啡;波伏娃在长达17年的时间里给美国作家艾格林写了三百零四封情书,至死仍戴着他送给自己的戒指……
人性难以捉摸,这对儿哲学爱侣终于可以在坟墓里安心讨论,他一直把她当成智力水准上最理想的对话者。
这是二十世纪两个响当当的名字。男人是法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政治评论家,女人是法国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为世界留下了那本著名的女权主义圣经——《第二性》。
一九八零年四月,萨特去世,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非常爱你,我的小海狸”(波伏娃昵称),虽然漫长的一生中他从未停止过风流;六年后依然是四月,波伏娃追随萨特而去,下葬时手上戴着美国情人送给她的戒指。即便在另一个世界,波伏娃也要践行生前和萨特立下的契约——各自保持爱情的独立和自由,各自拥有爱其他异性的权利。
这个契约产生于一九二九年,当时萨特二十四岁,波伏娃二十一岁。那年萨特拿了法国中学哲学教师资格考试的第一名,波伏娃考得第二名,他们很自然的成了情侣。某个午后,看完一场电影,萨特心血来潮的说:“我们签一个协议吧,成为不必结婚的伴侣,真诚相爱的同时又保持各自的独立……”波伏娃竟欣然同意了,两年后,他们签署了另外一个协议——双方不应互相欺骗和隐瞒。
他们也没料到吧,这两个协议竟然执行了一辈子。没有婚姻这个法律的约束,接二连三互相刺激的风流韵事竟没能把这对爱侣分开,他们在探索男女关系的新疆界。
就在萨特和波伏娃契约式婚姻诞生的第七十年,也就是一九九九年,法国政府通过了一项“亚婚姻”立法:男女只需正式签订契约合同而不必办理结婚手续,就可以成为契约式生活伴侣。今天法国的数以万对亚婚姻生活伴侣,应该对萨特和波伏娃道一声感谢,也许牵手去巴黎墓地朝拜的人群中就有他们的影子,虽然他们的关系不见得比那对爱侣经营得更好。
因为这样的关系有赖于两颗优秀的头脑和两个特立独行的人格。一个搞哲学的男人,一个女权主义者,注定无法缔结世俗的婚约,他们都爱自由胜过一切。
萨特说“他人即地狱”,一个人与他人共在时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冲突,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是意识和情感上的困扰。人与人之间的若即若离、悲欢离合都源于此,爱情关系当然也无法例外。“爱情是冲突”,萨特如是说,这是他的终身爱侣波伏娃带给他的启示。在爱情关系里,男女双方互为对象,如果一方乐于按照另一方的意愿来展现自我,乐于牺牲自己的自由而满足对方的自由,爱情关系便可以和谐进行下去。
萨特的波伏娃正是这样一个有着强烈自我意识的女人,渴求爱情但绝对不允许自己按照对方的意识去展现自我,否则也不会吸引萨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对她说出爱情箴言。19岁,还是少女的波伏娃就发表了一项个人独立宣言:“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此后的一生她都在为这句话做注解,并引导全世界女性去关注那话里所表达的东西。她的著作《第二性》成了西方女人的“必读之书”,向世界揭示了当代女性面临的诸多问题:生命的自由、坠胎、卖淫和两性平等……
透明的自由是萨特和波伏娃为人类爱情关系所做的一个实验,是的,他们是一生的灵魂伴侣,他们死后葬在了一起,引得无数情侣的朝拜,却没人敢下一个定论说这个实验是成功的。萨特和波伏娃的绯闻和他们的著作一样等身:比萨特小三十岁的性感女作家萨冈在萨特生命的最后岁月陪他喝了很多杯咖啡;波伏娃在长达17年的时间里给美国作家艾格林写了三百零四封情书,至死仍戴着他送给自己的戒指……
人性难以捉摸,这对儿哲学爱侣终于可以在坟墓里安心讨论,他一直把她当成智力水准上最理想的对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