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网络信息传播的优势
科技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信息时代,网络作为全新形态的传播媒介,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之后新兴的“第四媒体”。在职业学校校园的传播媒体组合中,网络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校园网的触角逐步深入到学生教室、寝室等学校基层单元,已成为师生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以广州大学校园网为例,据粗略统计,该校有70%以上的师生经常从校园网上浏览、获取学校发布的有关通告和校园里发生的动态性新闻,校园网首页新闻的点击率最高达到5000次/每日,校园网信息传递功能的日益完善给校报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挑战。
二、报纸与网络新闻的优劣比较
校报作为校内唯一一张有全国统一刊号,公开发行的刊物,充当着“窗口形象”和“培养园地”的双重角色,认识自己是发展自己的前提。
网络新闻固然有其传播快、信息量大、受众面广的优势,但也存在着新闻报道缺乏深度(背景资料缺乏、新闻显得单薄)的不足,因为它缺乏或比较缺乏新闻出版过程特有的信息收集、整理、编辑、加工和传播的工作环节,在短时间内,网络无法对每条消息都做比较细致的编排,只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罗列,主次不清,重点不明,把最近发生的新闻放在首页,以突出“更新速度”。
报纸相对于网络新闻,其长处在于有着规范的新闻采写、编辑、制版、印刷、发行等程序,作为传统的印刷媒体,人们多年来形成的线形阅读习惯还难以一下子改变,书面阅读更能激起人的思考和联想,另外,受众从网络上获取信息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如联网的计算机等,掌握一定的上网技能。而读报,只要识字,一报在手,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取新闻信息,而不用坐在固定的电脑前阅读。
此外,报纸还具有资料性、可保存性等纸质媒体特有的属性。其短处在于受版面限制,信息容量小;受出版周期的局限,时效性差;受发行量限制,受众面窄。也正因为如此,校报正从过去高校校园新闻主要传播者逐渐让位于校园网。
三、以鲜明的个性保持校报的不可替代性
在校园网日益成为师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的形势下,校报如何找到自己新的发展空间,如何保持并发展不可替代性,应是校报编辑人员思考的问题。
职校校报在浩浩荡荡的报业大军中能拥有自己独特的位置,主要原因就在于校报在报道校园信息、传递师生员工心声、建设校园文化方面有其不可替代性。竞争是机遇,压力是动力。在网络环境下,校报要以鲜明的个性营造自己的生存空间,维护不可代替性,关键是要正确定位,找准自己的坐标。校报是职校党政机关报,校报的职责是服务于学校的思想政治宣传工作,服务于学校建设发展的大局,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做好文章。校报又是职校师生自己的报纸,它对于职校师生来说,具有接近性,这也正是校报发展的潜力所在。要让师生真正感觉到那是我们“自己的报纸”。不同传媒虽然在相互渗透,但正如上面分析的那样,优势各不相同,问题是如何把握好自己的优势,并将其发挥出来。如可以发挥报纸长于阐释的功能,在深度报道、跟踪报道、专题报道、解释性报道和精确报道上下功夫,加强评论、分析以及相关的背景资料介绍,注重特色竞争,开掘新的传播局面。
确定个性鲜明的定位,才能为校报带来旺盛的生命力,才是报纸走向成熟的标志。而要形成鲜明个性,就必须在报纸本身的报道内容、增强新闻时效性、办报人员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四、媒体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网络环境下,校报要争得自己的发展空间,根本途径还在于职校校园信息媒体资源的优化配置,让各种新闻传播媒体各尽其长,这样,校报才能真正发挥舆论导向、宣传教育和信息传递的作用。要实现职校校园信息媒体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有几点做法:
首先是要加强对校园媒体工作的领导作用。校报、校园广播台、有线电视台、校园新闻网等都是学校重要的宣传思想阵地,高校党政领导要深刻认识到高校校园媒体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以及在高校改革和发展中的舆论导向作用。要善于运用校园媒体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善于运用校园媒体推动学校中心工作的开展。要注意发挥各信息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特点,努力形成校园媒体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局面。
其次,打破各媒体之间割据局面,互补不足。目前有许多职校在建立了校园新闻网之后,网络新闻的管理同校报、广播台、有线电视的管理关系并没有理顺,要做到媒体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从建立新型的管理体制入手,通过制度建设,打破各媒体之间的割据局面,有效配置新闻资源。可将高校所有的宣传媒体都置于校党委宣传部的领导之下,建立校园新闻中心,统筹汇总各种校园信息和新闻,使新闻中心成为统一的信息新闻集散地,实现校园新闻资源的整合和联动。各媒体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避免各自为政;既要相互促进,又要形成合力,突出整体效能。各媒体之间可以开展竞争,但竞争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师生。如广州大学报与广州大学新闻中心原来是在校党委宣传部领导下两个独立媒体,两块牌子两套人马,2004年下半年,学校通过资源整合,新闻中心与校报编辑部合二为一,对采编工作作了较好的分工合作;网络新闻主要是与时间抢速度,每天滚动性地随时报道学校动态,学报则在网络新闻的基础上加强深度报道,推出了专栏、专题。网络弥补了校报速度的不足,校报弥补了网络新闻深度的不足。
再次,统一建立一支校园媒体学生新闻记者、通讯员队伍。目前有许多职校的校报、广播台等基本上都是单独建立自己的通讯员和记者队伍,分别采写各自的稿件,同一新闻事件重复采写、报道。由于媒体之间缺乏相互的协调、沟通,一方面造成有限的人力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难以体现校园新闻报道的总体部署,提高校园新闻质量更无从谈起。
科技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信息时代,网络作为全新形态的传播媒介,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之后新兴的“第四媒体”。在职业学校校园的传播媒体组合中,网络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校园网的触角逐步深入到学生教室、寝室等学校基层单元,已成为师生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以广州大学校园网为例,据粗略统计,该校有70%以上的师生经常从校园网上浏览、获取学校发布的有关通告和校园里发生的动态性新闻,校园网首页新闻的点击率最高达到5000次/每日,校园网信息传递功能的日益完善给校报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挑战。
二、报纸与网络新闻的优劣比较
校报作为校内唯一一张有全国统一刊号,公开发行的刊物,充当着“窗口形象”和“培养园地”的双重角色,认识自己是发展自己的前提。
网络新闻固然有其传播快、信息量大、受众面广的优势,但也存在着新闻报道缺乏深度(背景资料缺乏、新闻显得单薄)的不足,因为它缺乏或比较缺乏新闻出版过程特有的信息收集、整理、编辑、加工和传播的工作环节,在短时间内,网络无法对每条消息都做比较细致的编排,只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罗列,主次不清,重点不明,把最近发生的新闻放在首页,以突出“更新速度”。
报纸相对于网络新闻,其长处在于有着规范的新闻采写、编辑、制版、印刷、发行等程序,作为传统的印刷媒体,人们多年来形成的线形阅读习惯还难以一下子改变,书面阅读更能激起人的思考和联想,另外,受众从网络上获取信息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如联网的计算机等,掌握一定的上网技能。而读报,只要识字,一报在手,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取新闻信息,而不用坐在固定的电脑前阅读。
此外,报纸还具有资料性、可保存性等纸质媒体特有的属性。其短处在于受版面限制,信息容量小;受出版周期的局限,时效性差;受发行量限制,受众面窄。也正因为如此,校报正从过去高校校园新闻主要传播者逐渐让位于校园网。
三、以鲜明的个性保持校报的不可替代性
在校园网日益成为师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的形势下,校报如何找到自己新的发展空间,如何保持并发展不可替代性,应是校报编辑人员思考的问题。
职校校报在浩浩荡荡的报业大军中能拥有自己独特的位置,主要原因就在于校报在报道校园信息、传递师生员工心声、建设校园文化方面有其不可替代性。竞争是机遇,压力是动力。在网络环境下,校报要以鲜明的个性营造自己的生存空间,维护不可代替性,关键是要正确定位,找准自己的坐标。校报是职校党政机关报,校报的职责是服务于学校的思想政治宣传工作,服务于学校建设发展的大局,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做好文章。校报又是职校师生自己的报纸,它对于职校师生来说,具有接近性,这也正是校报发展的潜力所在。要让师生真正感觉到那是我们“自己的报纸”。不同传媒虽然在相互渗透,但正如上面分析的那样,优势各不相同,问题是如何把握好自己的优势,并将其发挥出来。如可以发挥报纸长于阐释的功能,在深度报道、跟踪报道、专题报道、解释性报道和精确报道上下功夫,加强评论、分析以及相关的背景资料介绍,注重特色竞争,开掘新的传播局面。
确定个性鲜明的定位,才能为校报带来旺盛的生命力,才是报纸走向成熟的标志。而要形成鲜明个性,就必须在报纸本身的报道内容、增强新闻时效性、办报人员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四、媒体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网络环境下,校报要争得自己的发展空间,根本途径还在于职校校园信息媒体资源的优化配置,让各种新闻传播媒体各尽其长,这样,校报才能真正发挥舆论导向、宣传教育和信息传递的作用。要实现职校校园信息媒体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有几点做法:
首先是要加强对校园媒体工作的领导作用。校报、校园广播台、有线电视台、校园新闻网等都是学校重要的宣传思想阵地,高校党政领导要深刻认识到高校校园媒体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以及在高校改革和发展中的舆论导向作用。要善于运用校园媒体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善于运用校园媒体推动学校中心工作的开展。要注意发挥各信息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特点,努力形成校园媒体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局面。
其次,打破各媒体之间割据局面,互补不足。目前有许多职校在建立了校园新闻网之后,网络新闻的管理同校报、广播台、有线电视的管理关系并没有理顺,要做到媒体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从建立新型的管理体制入手,通过制度建设,打破各媒体之间的割据局面,有效配置新闻资源。可将高校所有的宣传媒体都置于校党委宣传部的领导之下,建立校园新闻中心,统筹汇总各种校园信息和新闻,使新闻中心成为统一的信息新闻集散地,实现校园新闻资源的整合和联动。各媒体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避免各自为政;既要相互促进,又要形成合力,突出整体效能。各媒体之间可以开展竞争,但竞争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师生。如广州大学报与广州大学新闻中心原来是在校党委宣传部领导下两个独立媒体,两块牌子两套人马,2004年下半年,学校通过资源整合,新闻中心与校报编辑部合二为一,对采编工作作了较好的分工合作;网络新闻主要是与时间抢速度,每天滚动性地随时报道学校动态,学报则在网络新闻的基础上加强深度报道,推出了专栏、专题。网络弥补了校报速度的不足,校报弥补了网络新闻深度的不足。
再次,统一建立一支校园媒体学生新闻记者、通讯员队伍。目前有许多职校的校报、广播台等基本上都是单独建立自己的通讯员和记者队伍,分别采写各自的稿件,同一新闻事件重复采写、报道。由于媒体之间缺乏相互的协调、沟通,一方面造成有限的人力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难以体现校园新闻报道的总体部署,提高校园新闻质量更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