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 以笑相待

来源 :鸭绿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证实性偏差”,是说当人确立了某个观念时,就很容易在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时倾向寻找支持这一观念的证据,而往往对那些不符合该观念的信息视而不见。就拿以《迷人的海》获得巨大声名的邓刚来说吧,尽管三十多年前邓刚在写作《迷人的海》时还不知海明威为何方神圣,但这部作品却令他成了“中国的海明威”,以至于多少年后人们一提起邓刚,就会把他直接和《迷人的海》画上等号,似乎他除此之外就再没有什么其他创作了。哪怕他在那之后一直到今天所写的《白海参》《山狼海贼》《狼牙鳝》《老疯头》《鲅鱼食》《明天我结婚》等同类“海碰子”题材小说绝不输于《迷人的海》,哪怕他一直以来左腾右闪不断伸展触须,还写过偌多很有影响也都同样精彩耐读的文学作品,如可以归入到改革文学阵营里的《刘关张》《八级工匠》《阵痛》,归入到青少年社会问题小说兼成长小说里的《没到犯罪年龄》《绝对亢奋》,
  归入到世态人情小说中的《有关狗的故事》《娶个媳妇上东炕》《给个眼神当爱情》《石女小薇》《石女冠美》等;但“证实性偏差”就这样不讲理,偏偏把邓刚定位成三十多年了一直在原地踏步不动的海洋题材作家。其实呢,就像他早年铆工、焊工、质检样样都拿得出手那样,邓刚是创作上的多面手,四处出击并颇多斩获,小说、散文、剧本,样样都来得也样样都不差,既有历史反思,也有现实书写。论说起来,邓刚这么多年来倒是固守着一样东西并不断发扬光大,那就是幽默;只是,其作为出色的幽默作家的身份向来为“海明威”的名声所覆盖而难为人识。
  具体说来,邓刚小说的幽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物具喜感。
  一提到“喜感”,容易让人误解,邓刚的好多小说不都挺悲情的吗?《白海参》中的海碰子们好不容易觅得了稀世宝贝白海参却无能为力将其看护好,海狗子还因此失踪;《山狼海贼》中的马里对韩靖那么痴情也终未能如愿,引得一众读者意犹未尽。邓刚也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再接再厉。但那只是就小说结局而言,而通向这个伤感终点的沿途风景却还是让人充满了喜悦和期待的,邓刚一直习惯以喜写悲益显其悲。他给笔下人物命名,实在是太漫不经心了,《迷人的海》中的老海碰子和小海碰子干脆没有名姓,另外一些海碰子如《白海参》里的大将、于老鬼、海狗子、江猪,《山狼海贼》中的刀鱼头、三条腿、大龇牙、二龇牙,这些多少能透显出他们是厉害角色的外号贱名固然好记,也意味着好养活,可也注定了干这冒死行当的他们如草芥一般随生随灭无足轻重,很容易被人遗忘掉。《阵痛》中的工人郭大柱、刘钢炮都人如其名,命如其人,能说能“炮”,彼一时堪当大任钢牙锯齿放连珠炮,此一时又“大材小用”“钢炮变哑炮”。还有《绝对亢奋》中的母老虎、老疣瘊、老帽、耗子,《山狼海贼》中的赵英烈、葛心红,《有关狗的故事》中的赵得宝、李娇娇、冯小凤,《给个眼神当爱情》里的张铁头、勾勾毛、魏宝业、魏小宝,《娶个媳妇上东炕》中的高德夫、谷穗儿、李平凡、刘开心,《石女小薇》中的铁棒、李志强、张顺丽,《老疯头》中的老疯头……顾名思义或望文生义免不了会有主观臆断的危险,但至少能让人觉察出他们身份、职业、性格或者命运方面一鳞半爪的信息来,若是再结合他们所活动着的小说世界,什么“山狼海贼”“绝对亢奋”“给个眼神当爱情”“娶个媳妇上东炕”或者“石女”“有关狗”之类的,几乎让人敢断言这些小说甩出那些乏味无聊让人打瞌睡的小说十万八千里的距离,没准儿还会迷死人呢!再来打量这些人物的性格,邓刚许是把自己那股子不认输的个性移花接木过去了,不管好人孬人还是中间人物,他们身上大都有着一种倔强劲头,这就注定了这些人物身上会有一场场不辜负读者的好戏发生。《没到犯罪年龄》里的中学生马林不服管教,一心向往自由,结果就逃学逍遥无拘无束也漫无边际地开启了流浪生涯;《给个眼神当爱情》中的张铁头不仅头硬,脑子也铁板一块,这个木讷固执得不得了的穷“癞蛤蟆”非认准一个死理要尝尝天鵝肉——费劲巴力地亲吻了愿意攀龙附凤贪图物质享受的水红一口,还给自己定下了攒够银两迎娶这个天生丽质的拜金女的高目标;《有关狗的故事》中的有钱人李娇娇,娇贵到非要和赵得宝家的土狗过不去,想方设法置它于死地,而赵母又是一个愿意奉陪到底的硬气对手,这两种不依不饶的性格碰撞起来肯定要叮叮当当、噼里啪啦闹出一些大声响来,而赵得宝最后也真就得到了三陪女冯小凤这么个“宝贝”;小薇(《石女小薇》)和冠美(《石女冠美》),也都是绝不服命要和“石女”这顽症或后遗症死磕到底的顽固女性。还有,邓刚笔下这些人物自身的言与行、口与心,往往形成对比鲜明的强烈反差,由是让人爆笑。《石女冠美》中的忠年表面上温文尔雅忠心耿耿重情重义,但实质上忘恩负义、薄情寡义、虐待成狂;《娶个媳妇上东炕》中的高德夫身为大学教授,文质彬彬教书育人,看不惯年轻人朝三暮四、不负责任的爱情生活,但“名”不副“实”、“德”不配位,背地里看黄碟想女人,对自家保姆一直心怀不轨。邓刚更喜欢让笔下有着千差万别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发生意想不到的翻转,让他们的情感距离由天各一方到两情相悦甚而再到各奔东西,由此开启饶有趣味也耐人寻味的生活新图景。照理来说,说话文明的大学教授高德夫和粗俗健壮的农村女人谷穗儿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娶个媳妇上东炕》),愣头愣脑的穷小伙张铁头和爱慕虚荣的靓女水红之间的差距不可以道里计(《给个眼神当爱情》),赚钱含辛茹苦、为人老实巴交的自行车修理工赵得宝和打扮时髦见多识广颇有城府的三陪女冯小凤绝对是两个不同世界里的人(《有关狗的故事》),对男欢女爱已经绝了念的“超人”冠美和张牙舞爪的“色魔”忠年也是不该擦出情感火花的(《石女冠美》),但邓刚为这一对对各行其是的男女提供了特定的场景,让他们在经历了生活的千回百转之后“回心转意”,使他们在认知、情感、意志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与松动,本来永远平行的两条线在阴差阳错中出现了奇妙的碰撞与交集,绝无可能发生的事情就这样出其不意也顺理成章、令人错愕也叫人捧腹地变成了事实。所以,与其说邓刚用自足的小说世界为我们打造了一个个“笑场”,不如说邓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人性的瞭望塔,“人是一个奥秘,我要解开这个谜”(陀思妥耶夫斯基语),他就是这样好奇心十足地也是笑意盈盈地探测着这些“戏骨”的精神脉动从而参透人性谙尽世事的。   其次,故事真好看。
  邓刚是一个有生活有经历有故事的人,他的创作全拜严峻的生活所赐,他所眷顾的群体往往是与他有着相似经历的曾经或者仍然被时代、被生活所抛弃的“边缘人”,譬如那些将生命抛掷到浪涛里碰大运的海碰子、游离于正常轨道的流浪者或者为时代魔法师所戏弄的人们。邓刚十三岁时就辍学进厂当工人总计二十多年时间,因为家庭生活困难而做了九死一生的海碰子,大海就是他熟悉和热爱的圣殿,不但馈赠了他丰富的海珍,也锻造了他强大的意志,赋予了他无穷的灵感。所以他笔下的人物都和他沾亲带故,也总爱在大海、工厂这些场域活动。《白海参》和《山狼海贼》中的主人公都是同名同姓同叫马里、生活在“文革”年代但情感经历大不同的海碰子;《没到犯罪年龄》中的主人公问题青少年马林虽是生活在改革开放的80年代,但没正经八百地上过学,先后在纸箱厂、渔场等地流浪打工,这显然是邓刚早年生活的移步换形,邓刚原名就叫马全理啊。《绝对亢奋》中的主人公兼叙述人“我”虽然既不姓马也不姓邓,却长时间在煤场打工,在家庭环境、生活年代、成长经历和生命体验上仍然与邓刚相仿佛,可以说,是在代邓刚立言论世。换言之,上述这些作品也都算得上是邓刚的半自传了。想想也是,作为现实主义作家,邓刚的创作怎么可能离开生活的源泉呢?邓刚一直都追求小说的好看,乐于捕捉生活中有意思和有意味的故事,因为“没有好故事等于没有血肉”(邓刚《侃谈长篇创作》),“你无论怎样幽默也幽默不过生活”(邓刚《写小说的时代》),他差不多是把生活原汁原味地搬到纸面上来了。尽管生活艰难困苦,但是“所有最伤心的事一旦变成回忆,就像被糖渍过的苦菜,也会有着甜丝丝的品味”(邓刚《山狼海贼·后记》),在品出甜乐滋味并将其传达出来时,怎么能不苦中带乐悲中寓喜?拿邓刚那篇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阵痛》来说,郭大柱、刘钢炮两个以工代干的铆工、钳工虽然荒废了技术,但在搞宣传搞批判的“文革”时期因为能说会画而被工厂上上下下视作浅水里养不住的大鱼,到了讲求实干的改革开放年代,这两个靠嘴皮子而风生水起的能人一下子就“龙落浅滩”变成任何一个车间都不愿意要的废物了。到小说终了,郭大柱幡然醒悟,从最基本的后勤组送水工干起,意欲脱胎换骨,而刘钢炮还执迷不悟地在广播喇叭里绘声绘色地宣传工人热火朝天的干劲儿。不论是小说本身对比异常鲜明的人物命运、情节设计,还是郭大柱、刘钢炮二人改革开放前后冰火两重天的人生遭遇,本身就都透着冷峻甚或有些残酷的幽默,这是生活、时代向人开的偌大玩笑。而邓刚多年后纯粹书写渔家乐的小说《鲅鱼食》也有类似的“黑色幽默”:游手好闲油腔滑调的大宝,没个正经职业,成天贼眉鼠眼瞅着女人乳房看,直白外露地向渔家女水红展开爱情攻势,结果赚了个盆满钵满,还抱得美人归;而大宝兄弟二宝,虽说老实正派聪明好学,在海洋环保研究所有一份挺不错的工作,比大宝更爱水红,但含而不露引而不发,成天为海洋生态遭破坏而忧心忡忡,没承想在情场上让大宝捷足先登而自己只能远走他乡独自咀嚼内心的痛苦。邓刚向大海的致敬之作《迷人的海》是一个异数,小说人物没名没姓没啥情节好像也没什么主题,但老海碰子的心理现实却波澜起伏,他对竞争伙伴兼患难兄弟小海碰子由排拒、鄙夷、较劲到关注、救助、接受和并肩作战的心理转换跌宕起伏,精彩风趣,流溢着脉脉温情。至于晚近一些小说故事都奇特得有点荒诞,但荒诞中充满了笑点热点,虽说其中含辛茹苦含讥带讽:赵得宝家低贱的杂种狗与何经理家高贵的小姐狗之间的“爱情”引发了两家人之间旷日持久的较量争斗(《有关狗的故事》);张铁头凭借着啤酒瓶也砸不破的铁头而在职场情场上大显身手(《给个眼神当爱情》);富家女小薇因为有可怕的生理缺陷,求医问药、物色男友、操心婚事、争夺孩子等就成了她接下来需要不断奋斗的目标(《石女小薇》);美丽的舞蹈教练冠美因为身体缺陷这个无法摆脱的宿命,结果就命中注定地遭遇到各种极品男人,爱恨情仇由此生成、展开并最终得到差强人意的解决(《石女冠美》)……这些小说讲述的都是人与狗斗、人与病斗、人与人斗、人与法斗的故事,关联起来的是经理、医生、警察、工头、修车工、按摩工、黑道人物、江湖骗子、无良中介、奇葩男人等社会众生相,矛盾集中,线索清晰,事件生成一环紧扣一环,可谓步步为营处处生变精彩连连笑料多多。
  第三,叙述多调侃。
  在《邓刚海味馆》一书中,“幽默感”是邓刚掐算作家潜质时特别看重的一项:“愿说笑话,很有风趣,极愿意对事物进行夸张。有时在气氛忧郁和比较尴尬的场合也情不自禁地调侃一下。”“我们已经活得挺艰难了,再郎当着个欠你二百吊钱的脸子,还活个什么劲儿!”邓刚说话著文不呆板、富色彩、有生机、接地气,令读者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很容易就进入他的文本世界。即使是《迷人的海》这篇玩弄点“意识流”的小说,其中关于老海碰子作为这个世界最穷和最富的人的二合一的身份认定,还有老海碰子从鱼肚子里惊险逃生的夸张传说,他暗地里鄙夷小海碰子时蹦出来的那些闪耀着民间智慧的“别闪了牙帮子”“小嘴鱼吃蟹子,也不量量自己多大牙口”一类语句都放射着幽默之光。至于邓刚那众多地道的现实主义作品,更是通篇充满幽默风趣、轻松调侃的气氛。有雅词俗用、反语正说:《给个眼神当爱情》里的房地产老板魏总故意放慢节奏和水红亲热,为的是慢慢享受大自然里最后剩下的“绿色食品”,水红委身魏总后觉得自己是在为家人前途而“壮烈牺牲”;《有关狗的故事》中对赵家的杂种狗“作风不正”这令人头痛的毛病的议论,李娇娇为自家狗有可能为赵家的狗冒犯破了处女膜而要讨个说法。有大肆渲染、夸张煽情:《绝对亢奋》中大家关于煤场女工母老虎厉害得让男人招架不住的传言——“最强壮的男人和她睡上一个月,就得拉到医院里抢救”;《白海参》中长年流浪在外的马里感叹“我们确实该回家了,至少有二百八十年没回家了”,海碰子们自编狂吼的“我们都是穷光蛋,口袋里没有一分钱;我们都是阔大爷,海参鲍鱼就干饭”则能让人体会到这些走投无路者昂扬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冷言热议、巧点妙拨:《没到犯罪年龄》中每一章开头都让超叙述者对该章内容略做嘲谑式提点的“剧透”,如“这一章略微有点‘惊险’味儿,但比起惊险小说就完了。你可能以为这小子跑掉了;但看到后来,你会觉得这小子实在是不应该跑。不过,你又会觉得这小子没跑出去太不合算。”《娶个媳妇上东炕》开篇带点警示意义的搞笑总结——“人老了心不老,其实是个痛苦;人老了性功能不老,更他妈的要命”;粗人谷穗儿时不时挂在嘴边的“将个媳妇上东炕”儿歌中包裹着的对高教授的揶揄。有小题大做、明嘲暗讽:《绝对亢奋》中“我”抗拒去游泳队而运用全身气力抱住课桌决心与之共存亡的讲述;《山狼海贼》中葛心红家门前革命群众瞻仰的热闹景象之所以不复存在,是因为“革命群众又到别的地方去学习和致敬了。因为革命时代英雄辈出,有太多的烈士供人们学习。”邓刚式庄谐并出、冷峻玄远的调侃风格俯拾皆是,以上只是蜻蜓点水随意“断”章取“义”举几个小例管中窥豹而已。
  论说起来,邓刚的幽默其来有自,得益于生活的激发和滋养。因父亲是“资本家走狗”,是“历史反革命”,是被判坐牢十二年的囚犯,他十五岁时作为“狗崽子”被拖到台上挨批判,二十岁时在民兵开会时被逐出会场。他吃过野菜树叶树皮以果腹,他不顾死活跳进浪涛滚滚的大海里捕鱼捉蟹以求得自己和家人的温饱,他憧憬美好爱情却被讥嘲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而多次失恋,他辛辛苦苦爬格子拼命投稿而被退回的稿子可以用麻袋装……生活一次次把他打翻在地,他都随时翻身而起不改其志,并且在文学道路上谈笑风生快马扬鞭,这得有多热爱生活、意志得有多强大才能做到啊!用泰戈尔那广为人知的诗句来说就是:“世界吻我以痛,我要报之以歌。”很显然,邓刚回报生活的是开心之歌快乐之曲。当生活一次又一次对他施以戏弄、羞辱、痛击、挫折时,他当然可以像巴尔扎克那样吼叫着“我将粉碎一切障碍”而意气风发地予以回击,但十有八九,会在时代风浪中碰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玉石俱焚鱼死网破;他当然也可以像卡夫卡那样,因为“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而情绪低沉颓废压抑扭曲变形,果如是,我们看到的就会是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一点生命力的男版祥林嫂了。邓刚选择的是用笑来对抗一切困厄和重压,也的确,管他是冷笑、嘲笑、讪笑、干笑、傻笑、苦笑、嬉笑、微笑、佯笑、大笑、皮笑肉不笑,唯有报之以笑,才能水来土掩兵来将挡,才能化险为夷、化危为机,才能举重若轻、以四两拨千斤,才能让一切风霜雨雪无奈我何,才能替自己沉重的人生舒一口长气,才能让他人感受到自己对生活对痛苦更深层次的理解与体认……可以认定,幽默是生活馈赠邓刚的巨大财富,能够提振精神,醒脑益气,并且成就了他的小说。所以,我们再为邓刚画像的时候,在“中国的海明威”之外,是不是可以考虑,也应该再给他一个“中国的马克·吐温”之类的名头呢?
  作者简介:
  乔世华,男,1971年出生于辽宁大连,文学博士。现为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已发表和出版文學评论作品二百多万字。著作《杨红樱的文学世界》获得第六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奖二等奖。
其他文献
1  “白磷弹在冬夜里爆炸。一团团白光拖着浓烟,从高空落下,照亮了漆黑的大地,到处是发白的红色。刚才还刀割一般寒冷,现在却好似在沸腾的钢水里,无法睁眼,无法呼吸。熔化的白磷仿佛浓油到处流淌,把幽蓝色的冰面烤出水桶粗的窟窿,将老杨树拦腰烧断。厚厚的积雪瞬间蒸发,裸露出大片大片焦土。   一股白磷落在穿黄军装的士兵后背上,吱吱作响。浓红色半透明汁液蒙着蓝色火焰,不停地迸溅,一下子烧穿了薄军装,又蚀进皮
期刊
1  陈培浩:2006年,奥尔罕·帕慕克获得当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在他追求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帕慕克在中国的知名度和认可度非常高,即使是在诺奖作家中,他也是中国文学界最认可的那一批之一。2008年,帕慕克受邀访问中国。那一次,帕慕克在北大、北大附中、上海等地举行了演讲。莫言、陈众议、陆建德、陈晓明等中国作家、学者、评论家参加了帕慕克研讨会及文学对话,其后上海
期刊
1  小说中爱人不告而别的逃离,常常会给故事带来真空,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叙事装置。不告而别的逃离比死亡更让人抓狂的地方是它仍然留有希望,依然有回来的可能。霍桑的短篇小说《威克菲尔德》讲述的就是这样的事件,主人公不告而别,在家附近租了房子,用二十年的时间每天看着被自己抛弃的妻子,看着那个熟悉的家,二十年后重新回来,继续当他的好丈夫直到去世。  就是这样一个可以一句话说完的故事,霍桑用非常酷炫的叙事技
期刊
《慢读与快感——短篇小说十三讲》是刁斗的随笔新著。作为热衷于文本实验的小说家和资深的小说读者,在这本书里,刁斗为读者讲述了来自十三种语言的十三个短篇,其间充满睿智独到的经验之谈与释疑解惑的引经据典。值得玩味的是,《慢读与快感》中的作品解读不按常理出牌,不像在有些小说家那里,光接受技艺的剔刀庖丁解牛;相反,它常常离题、打岔、顾左右而言他,甚至习惯性地游离到小说之外,即便言归正传了,其字里行间的语意表
期刊
陈培浩:先谈谈今年我们这个对话栏目——小说家与小说观,由一些重要小说家的写作,引申至其小说观乃至小说诗学,进而探讨小说的多种可能性,这可能是这个栏目的初衷。  王威廉:小说家给人的印象一般是以故事为主,其思维方式也大多是感性的,但是我们知道,现代以来的很多大作家本身就是思想家,“小说家与小说观”便蕴涵着人生、历史、诗学乃至小说的哲学,谈论这些话题应该会对我们今天的文学富有多方面的启示。第一期我们聊
期刊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是时代的回响,是时代的折射,也是时代的音符和时代的旋律。  刘镇组诗《矿山云烟》,见于《鸭绿江》1964年第五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国工业化建设蓬勃发展的年代。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那是一个让人荡气回肠的年代,那是一个需要诗歌的年代。三个五年计划,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工业化的号角最早在辽阔的大东北嘹亮地吹起。一群又一群满怀革命理想的热血青年,
期刊
1992年5月,嘉陵兄(刘嘉陵,彼时供职于辽宁作协理论研究室)转来著名作家刘心武一篇关于幽默的理论随笔《打喷嚏》,我没迟疑,编发在最近的第七期(当时我任《鸭绿江》散文、理论编辑)。其时,刘心武辞去了《人民文学》主编,正在潜心钻研《红楼梦》。小说写得少了,“红学”研究却大显身手。以前去北京,我与刘心武有两面之缘,敬而“畏”之,组稿并未如愿。这一次《打喷嚏》刊发后,我给刘心武寄去样刊,趁热联系,电话、
期刊
1  陈培浩:本期我们从青年作家范俊呈的短篇小说《白鸟》说起。我如果不说读者不会知道,这是一篇有多个版本,甚至几乎难产的小说。当我看到第一个版本时,其实有点惊喜。认识俊呈有好几年的时间,俊呈大学学的是计算机,却因为写诗跟我认识。大学时代,俊呈的诗就频频在《诗刊》《诗选刊》等诗歌杂志露面。无疑,他是具有相当语言天分的。而且,俊呈似乎很早就确立了要当作家的理想。写诗之余,他也开始悄悄操练起小说。不过,
期刊
贾平凹的《丈夫》在《鸭绿江》1979年11期刊出之时,他的《满月儿》已经获得1978年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之后,1984年,《腊月·正月》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7年,长篇小说《浮躁》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1989年,散文集《爱的踪迹》获第一届全国优秀散文奖。一时间,贾平凹的小说散文满目情境飞霞,“洛阳”真的“纸贵”,盛名誉满天下。各报各刊都以刊发贾平凹作品为己荣。《鸭绿江》自然不会
期刊
勇于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写作是需要勇气和探索精神的,同时这也是呈现小说叙事丰富可能性的前提。能够在对一个作家的追踪过程中看到他多面的、风格迥异的作品是令人感到兴奋和惊喜的,从《前赤壁赋》到《橡树寓言系列》,从《雕塑造型》再到《比目鱼》《桃花引》,完全不同的叙事路径展现出于德北作为作家的责任、义务和良心。不同于之前的作品,《比目鱼》和《桃花引》这两篇小说将视野转向隐秘的人性森林,将笔触探入人性模糊而繁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