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帕阿派玛尼》是泰国著名诗人顺吞蒲的长篇叙事诗作,也是泰国最著名的古典文学作品之一。“异类婚”主要指神仙、妖魔鬼怪等“异类”与人类婚配的这一故事类型。《帕阿派玛尼》是以主人公的种种人生经历为主线故事而展开的,在众多的支线故事中,主人公的爱情经历可谓是最具传奇色彩的,而 “异类婚”就是其中十分浓重的一笔。剖析诗中“异类婚”故事的类型、情节、母题等,能进一步了解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帕阿派玛尼》;异类婚;母题;文化内涵
顺吞蒲(1786~1855)是泰国著名诗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把他列为世界十大诗人之一,他亦是泰国历史上的“桂冠诗人”,在泰国文学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他的诗博采口语,通俗易懂,语句凝练,音韵和谐,想象丰富。他在表现手法上也有创新,是泰国第一个把“格仑”用来叙述故事的诗人,后来也随之出现了许多用“格仑”写成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故事。此外,他还赋予“格仑”以内韵,使“格仑”这一体裁更加优美动听,因此文学史家把他称为“格仑之父”。他的诗对后世诗人影响很大,直到现在仍深受人民的喜爱。每年的6月26日——顺吞蒲生辰的这一天,泰国的各大學校都会举行“诗人节”活动,在纪念他的同时也勉励教育学生们好好学习。
长篇叙事诗《帕阿派玛尼》是顺吞蒲的代表作,共两万余行,结构宏大,人物众多,故事情节曲折复杂,是泰国最著名的古典文学作品之一。它主要叙述了拉达纳国的两个王子帕阿派玛尼与西素旺被父亲逐出国门后的奇异经历。帕阿派玛尼是整个故事的主角,他被夜叉掳去,并强逼成亲,8年后带着儿子逃离,在人鱼与隐士的帮助下获救,并与人鱼结合生下一子。后在海上遇见帕惹国公主素婉玛丽,一见钟情,在战胜其未婚夫武沙林之后,成为夫妇。武沙林不甘失败,率兵来犯,被擒羞死,其妹拉薇公主前来报仇,帕阿派玛尼因迷恋拉薇公主而战败,素婉玛丽又打败拉薇。后经隐士调解,两国共享太平。最后,帕阿派玛尼削发为僧,素婉玛丽与拉薇亦出家为尼。这部长篇叙事诗展现了善良与邪恶的斗争,其中有战场的搏斗,爱情的纠葛,神奇的法术等,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由于这部长篇叙事诗采用的是泰国诗歌惯用的体裁“格伦体”,这一体裁形式本身十分具有研究价值,国内也有许多泰语学者作了相关的研究。但在这里,笔者不从作品的形式入手,而着重探讨作品的“故事性”,虽然主线故事是主人公的传奇经历,但支线故事也十分繁多且可看作为一个个完整的小故事,笔者主要采用民间故事的类型及母题的相关研究方法,仅剖析作品中“异类婚”故事的类型、情节与母题,从而探讨故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一、故事类型、母题与“异类婚”故事
“母题”(motif)是一个音译词,最早为音乐术语。在20世纪中期美国著名民间故事研究专家斯蒂·汤普森(S·Thompson)在《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中把所有的民间故事分为类型和母题,并且指出:“一个母题是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持续在传统中的成分。”后来芬兰民俗学者阿尔奈(A·Aarne)创建了民间故事分类体系,汤普森在此基础上确立了“阿尔奈-汤普森分类体系”(简称“AT分类法”)并逐渐成为民间故事研究的基础理论,可以说所有民间故事研究的开展都离不开这一理论体系的支撑。后来,又有更多的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研究方法,如“母题素”分类法、“人物功能”分类法等。
“异类婚”是指神仙、妖魔鬼怪等人类以外的“异类”与人类婚配的这一故事类型。“异类婚”作为民间故事及其它各种文学作品中一个长盛不衰的母题,从神话传说时代中就开始被广泛运用。如:中国著名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动物(狐狸、蛇等)和人类婚配的故事;国外,半人半兽的人鱼和王子相恋的故事都是人们所熟知的“异类婚”故事。“异类婚”故事是具有世界性的,但由于世界各地区影响这一故事的因素各不相同,不同地区的“异类婚”故事又有不同的特点。
二、《帕阿派玛尼》中的“异类婚”故事
但凡民间故事,大都天成自然、少有雕饰,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但也具有相当的神秘和传奇色彩。“异类婚”故事可以用一整个故事进行讲述,也可以穿插于别的故事中,但若将其单独陈述,它也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帕阿派玛尼》中,虽然主线故事是主人公的传奇经历,但其中的“异类婚”故事也是一个个完整的支线故事。《帕阿派玛尼》中的“异类婚”故事主要有两个:一是主人公帕阿派玛尼与夜叉琅比苏萨姆婚配的故事;二是主人公帕阿派玛尼与人鱼婚配的故事。下面笔者将从故事类型、情节、母题等角度进行探讨:
1.故事类型。(1)按故事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以下类型:① 追求婚恋型,这主要是主人公与夜叉婚配的故事。主人公和夜叉之前并不相识,是夜叉爱慕主人公,为了追求婚恋而强行将其掳去并成婚。② 异境遇艳型,这主要是主人公与人鱼婚配的故事。主人公在逃难的时候被人鱼所救,后和其结合,是一种异境遇艳。(2)按婚配的对象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以下类型:① 人妖婚配型,这主要是主人公与夜叉婚配的故事。夜叉是妖,而主人公是人。② 雌性妖怪化身的女子与男子婚配型,主人公与夜叉婚配的故事还可以看作是“雌性妖怪化身的女子与男子婚配”这一类型。夜叉是雌性的妖怪,但她是化身为美丽的女子后才和主人公婚配的。③ 半人半兽动物与人婚配型,这主要是主人公与人鱼婚配的故事。人鱼是半人半兽的动物,而主人公是人。
2.故事情节。《帕阿派玛尼》中的两个“异类婚”故事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情节:(1)主人公与夜叉婚配的故事:① 夜叉把主人公掳去自己的洞穴;② 夜叉变成一个美女并和主人公生活在了一起;③ 夜叉与主人公生下儿子;④ 主人公发现夜叉的真实身份并带儿子逃走;⑤ 夜叉追赶主人公,吃掉人鱼的父母并毁坏船只;⑥ 主人公被迫杀死夜叉。(2)主人公与人鱼婚配的故事:① 人鱼家庭一家三口救了主人公和他儿子;② 夜叉吃掉人鱼的父母;③ 人鱼带着主人公和他儿子前往奇异岛;④ 奇异岛上的隐士救了主人公、主人公儿子和人鱼;⑤ 人鱼和主人公结合,生下另一个儿子。 3.故事母题。根据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中的民间故事母题索引,《帕阿派玛尼》中的两个“异类婚”故事主要可以概况为以下几个母题:(1)动物(B81.美人鱼、B82.人鱼、B651.与人形动物结婚)。主人公与人鱼的婚配故事符合B类“动物”中的“B81.美人鱼”与“B82.人鱼”;而主人公与夜叉的婚配故事类似于“B651.与人形动物结婚”,只是故事中化作人形的是妖,不是动物。(2)诡计(K.1300-K.1399 诱奸或骗人的婚姻)。主人公与夜叉的婚配故事符合K类“诡计”中的“K.1300-K.1399 诱奸或骗人的婚姻”,是夜叉强行把主人公掳去,并变成漂亮女子和主人公结婚,是骗人的婚姻。(3)超自然的帮手。在主人公逃脱夜叉魔爪的时候,他遇到了人鱼,人鱼并带他去了奇异岛,在岛上获得了隐士的帮助,人鱼、奇异岛、隐士等都是“超自然的帮手”。(4)救助。作为人类的主人公虽然具有一定的“神力”,但还是不足以和夜叉抗衡,主人公得到人鱼的“救助”,而后来也和人鱼婚配并生下一子。(5)复仇。民间文学中正义和邪恶永远是势不两立的,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善恶有报”也蕴含着人们朴素的善恶观,人们总是希望善良的人们有好报,坏人有恶报。因此,在民间的“异类婚”故事中也加入了“复仇”母题。《帕阿派玛尼》中主人公最终杀死夜叉正是这一母题的体现。
4.故事蕴含的文化内涵。(1)万物有灵观。在智慧蒙昧的时代,人类只能顺从于自然,屈服于自然。于是人们就神化大自然,崇拜大自然,认为万物皆有灵性。人们对拥有神奇力量的动物产生了羡慕或崇拜的感情,他们希望与这些动物一样拥有这些特殊的能力,便希望通过婚姻的方式维持着与与动物的这种特殊关系。虽然社会在进步,但万物有灵这一崇拜并没有消失,而一直存在于泰人的观念与生活中。《帕阿派玛尼》“异类婚”故事中的夜叉、人鱼、主人公具有神力的“萧”都无不是这一论断的最好佐证。(2)生殖崇拜。在原始先民的观念里,生殖活动是一件十分神圣、崇高、庄严的大事。原始社会中,最初的生殖崇拜开始于原始人类对女性生殖器的崇拜,人类开始注意其构造,寻找其象征物,并逐渐融入于民间故事之中。《帕阿派玛尼》中的“异类婚”故事也能看到这种生殖崇拜的影子,从与人结合的“异类”来看,鱼类代表着女性生殖崇拜,主人公与人鱼的结合就正是生殖崇拜的体现。(3)婚姻价值观。在古时候,泰人对于婚姻的态度和现在是不一样的,“一夫多妻”是那时的普遍现象。《帕阿派玛尼》中的“异类婚”故事就是泰人婚姻价值观的直接体现:主人公和夜叉结合生下一子,又和人鱼婚配生下另外一个儿子,而故事的后来主人公甚至又和两个国家的公主结了婚。(4)宗教信仰。佛教对于泰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渗透到了泰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佛教的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观念在《帕阿派玛尼》“异类婚”故事中也是有直接体现的,夜叉作惡多端,最终被主人公所杀,这正是佛教善恶观的最好体现。(5)泰国社会对女性的价值取向。《帕阿派玛尼》“异类婚”故事中的几个主要女性角色:夜叉、人鱼、素婉玛丽、拉薇分别代表着不同女性的性格,也侧面反映着泰国社会对女性的价值取向。夜叉凶恶、暴躁是被人所厌恶的;人鱼对主人公矢志不渝,即使主人公最后变心也依然对他不离不弃是被歌颂的;素婉玛丽温柔美丽,但爱争风吃醋,美好但有缺憾;拉薇骁勇善战是值得被肯定的。
三、结语
国内有关《帕阿派玛尼》的研究还十分少,本文以前人的研究理论和成果为依托,旨在运用民间故事的相关理论剖析这部长篇叙事诗中“异类婚”故事的类型、情节、母题,并对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作一初步探讨,希望能填补一些这方面研究的空白并为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点借鉴。
参考文献
[1] 斯蒂·汤普森著,郑海译. 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M].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2] 叶莹莹. 顺吞蒲及其作品研究[D]. 云南大学. 2011.
[3] 李建宗. 裕固族民间故事母题初探[J]. 燕山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9(01).
[4] 叶培斯. 中国神话人兽婚母题研究[D]. 中南民族大学. 2012.
[5] 邱新霞. 哈萨克族“异类婚”故事分类探析[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4(02).
作者简介:李俊(1992-),男,汉族,四川德阳人,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南亚语言文化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泰国文学。
关键词:《帕阿派玛尼》;异类婚;母题;文化内涵
顺吞蒲(1786~1855)是泰国著名诗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把他列为世界十大诗人之一,他亦是泰国历史上的“桂冠诗人”,在泰国文学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他的诗博采口语,通俗易懂,语句凝练,音韵和谐,想象丰富。他在表现手法上也有创新,是泰国第一个把“格仑”用来叙述故事的诗人,后来也随之出现了许多用“格仑”写成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故事。此外,他还赋予“格仑”以内韵,使“格仑”这一体裁更加优美动听,因此文学史家把他称为“格仑之父”。他的诗对后世诗人影响很大,直到现在仍深受人民的喜爱。每年的6月26日——顺吞蒲生辰的这一天,泰国的各大學校都会举行“诗人节”活动,在纪念他的同时也勉励教育学生们好好学习。
长篇叙事诗《帕阿派玛尼》是顺吞蒲的代表作,共两万余行,结构宏大,人物众多,故事情节曲折复杂,是泰国最著名的古典文学作品之一。它主要叙述了拉达纳国的两个王子帕阿派玛尼与西素旺被父亲逐出国门后的奇异经历。帕阿派玛尼是整个故事的主角,他被夜叉掳去,并强逼成亲,8年后带着儿子逃离,在人鱼与隐士的帮助下获救,并与人鱼结合生下一子。后在海上遇见帕惹国公主素婉玛丽,一见钟情,在战胜其未婚夫武沙林之后,成为夫妇。武沙林不甘失败,率兵来犯,被擒羞死,其妹拉薇公主前来报仇,帕阿派玛尼因迷恋拉薇公主而战败,素婉玛丽又打败拉薇。后经隐士调解,两国共享太平。最后,帕阿派玛尼削发为僧,素婉玛丽与拉薇亦出家为尼。这部长篇叙事诗展现了善良与邪恶的斗争,其中有战场的搏斗,爱情的纠葛,神奇的法术等,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由于这部长篇叙事诗采用的是泰国诗歌惯用的体裁“格伦体”,这一体裁形式本身十分具有研究价值,国内也有许多泰语学者作了相关的研究。但在这里,笔者不从作品的形式入手,而着重探讨作品的“故事性”,虽然主线故事是主人公的传奇经历,但支线故事也十分繁多且可看作为一个个完整的小故事,笔者主要采用民间故事的类型及母题的相关研究方法,仅剖析作品中“异类婚”故事的类型、情节与母题,从而探讨故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一、故事类型、母题与“异类婚”故事
“母题”(motif)是一个音译词,最早为音乐术语。在20世纪中期美国著名民间故事研究专家斯蒂·汤普森(S·Thompson)在《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中把所有的民间故事分为类型和母题,并且指出:“一个母题是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持续在传统中的成分。”后来芬兰民俗学者阿尔奈(A·Aarne)创建了民间故事分类体系,汤普森在此基础上确立了“阿尔奈-汤普森分类体系”(简称“AT分类法”)并逐渐成为民间故事研究的基础理论,可以说所有民间故事研究的开展都离不开这一理论体系的支撑。后来,又有更多的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研究方法,如“母题素”分类法、“人物功能”分类法等。
“异类婚”是指神仙、妖魔鬼怪等人类以外的“异类”与人类婚配的这一故事类型。“异类婚”作为民间故事及其它各种文学作品中一个长盛不衰的母题,从神话传说时代中就开始被广泛运用。如:中国著名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动物(狐狸、蛇等)和人类婚配的故事;国外,半人半兽的人鱼和王子相恋的故事都是人们所熟知的“异类婚”故事。“异类婚”故事是具有世界性的,但由于世界各地区影响这一故事的因素各不相同,不同地区的“异类婚”故事又有不同的特点。
二、《帕阿派玛尼》中的“异类婚”故事
但凡民间故事,大都天成自然、少有雕饰,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但也具有相当的神秘和传奇色彩。“异类婚”故事可以用一整个故事进行讲述,也可以穿插于别的故事中,但若将其单独陈述,它也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帕阿派玛尼》中,虽然主线故事是主人公的传奇经历,但其中的“异类婚”故事也是一个个完整的支线故事。《帕阿派玛尼》中的“异类婚”故事主要有两个:一是主人公帕阿派玛尼与夜叉琅比苏萨姆婚配的故事;二是主人公帕阿派玛尼与人鱼婚配的故事。下面笔者将从故事类型、情节、母题等角度进行探讨:
1.故事类型。(1)按故事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以下类型:① 追求婚恋型,这主要是主人公与夜叉婚配的故事。主人公和夜叉之前并不相识,是夜叉爱慕主人公,为了追求婚恋而强行将其掳去并成婚。② 异境遇艳型,这主要是主人公与人鱼婚配的故事。主人公在逃难的时候被人鱼所救,后和其结合,是一种异境遇艳。(2)按婚配的对象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以下类型:① 人妖婚配型,这主要是主人公与夜叉婚配的故事。夜叉是妖,而主人公是人。② 雌性妖怪化身的女子与男子婚配型,主人公与夜叉婚配的故事还可以看作是“雌性妖怪化身的女子与男子婚配”这一类型。夜叉是雌性的妖怪,但她是化身为美丽的女子后才和主人公婚配的。③ 半人半兽动物与人婚配型,这主要是主人公与人鱼婚配的故事。人鱼是半人半兽的动物,而主人公是人。
2.故事情节。《帕阿派玛尼》中的两个“异类婚”故事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情节:(1)主人公与夜叉婚配的故事:① 夜叉把主人公掳去自己的洞穴;② 夜叉变成一个美女并和主人公生活在了一起;③ 夜叉与主人公生下儿子;④ 主人公发现夜叉的真实身份并带儿子逃走;⑤ 夜叉追赶主人公,吃掉人鱼的父母并毁坏船只;⑥ 主人公被迫杀死夜叉。(2)主人公与人鱼婚配的故事:① 人鱼家庭一家三口救了主人公和他儿子;② 夜叉吃掉人鱼的父母;③ 人鱼带着主人公和他儿子前往奇异岛;④ 奇异岛上的隐士救了主人公、主人公儿子和人鱼;⑤ 人鱼和主人公结合,生下另一个儿子。 3.故事母题。根据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中的民间故事母题索引,《帕阿派玛尼》中的两个“异类婚”故事主要可以概况为以下几个母题:(1)动物(B81.美人鱼、B82.人鱼、B651.与人形动物结婚)。主人公与人鱼的婚配故事符合B类“动物”中的“B81.美人鱼”与“B82.人鱼”;而主人公与夜叉的婚配故事类似于“B651.与人形动物结婚”,只是故事中化作人形的是妖,不是动物。(2)诡计(K.1300-K.1399 诱奸或骗人的婚姻)。主人公与夜叉的婚配故事符合K类“诡计”中的“K.1300-K.1399 诱奸或骗人的婚姻”,是夜叉强行把主人公掳去,并变成漂亮女子和主人公结婚,是骗人的婚姻。(3)超自然的帮手。在主人公逃脱夜叉魔爪的时候,他遇到了人鱼,人鱼并带他去了奇异岛,在岛上获得了隐士的帮助,人鱼、奇异岛、隐士等都是“超自然的帮手”。(4)救助。作为人类的主人公虽然具有一定的“神力”,但还是不足以和夜叉抗衡,主人公得到人鱼的“救助”,而后来也和人鱼婚配并生下一子。(5)复仇。民间文学中正义和邪恶永远是势不两立的,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善恶有报”也蕴含着人们朴素的善恶观,人们总是希望善良的人们有好报,坏人有恶报。因此,在民间的“异类婚”故事中也加入了“复仇”母题。《帕阿派玛尼》中主人公最终杀死夜叉正是这一母题的体现。
4.故事蕴含的文化内涵。(1)万物有灵观。在智慧蒙昧的时代,人类只能顺从于自然,屈服于自然。于是人们就神化大自然,崇拜大自然,认为万物皆有灵性。人们对拥有神奇力量的动物产生了羡慕或崇拜的感情,他们希望与这些动物一样拥有这些特殊的能力,便希望通过婚姻的方式维持着与与动物的这种特殊关系。虽然社会在进步,但万物有灵这一崇拜并没有消失,而一直存在于泰人的观念与生活中。《帕阿派玛尼》“异类婚”故事中的夜叉、人鱼、主人公具有神力的“萧”都无不是这一论断的最好佐证。(2)生殖崇拜。在原始先民的观念里,生殖活动是一件十分神圣、崇高、庄严的大事。原始社会中,最初的生殖崇拜开始于原始人类对女性生殖器的崇拜,人类开始注意其构造,寻找其象征物,并逐渐融入于民间故事之中。《帕阿派玛尼》中的“异类婚”故事也能看到这种生殖崇拜的影子,从与人结合的“异类”来看,鱼类代表着女性生殖崇拜,主人公与人鱼的结合就正是生殖崇拜的体现。(3)婚姻价值观。在古时候,泰人对于婚姻的态度和现在是不一样的,“一夫多妻”是那时的普遍现象。《帕阿派玛尼》中的“异类婚”故事就是泰人婚姻价值观的直接体现:主人公和夜叉结合生下一子,又和人鱼婚配生下另外一个儿子,而故事的后来主人公甚至又和两个国家的公主结了婚。(4)宗教信仰。佛教对于泰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渗透到了泰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佛教的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观念在《帕阿派玛尼》“异类婚”故事中也是有直接体现的,夜叉作惡多端,最终被主人公所杀,这正是佛教善恶观的最好体现。(5)泰国社会对女性的价值取向。《帕阿派玛尼》“异类婚”故事中的几个主要女性角色:夜叉、人鱼、素婉玛丽、拉薇分别代表着不同女性的性格,也侧面反映着泰国社会对女性的价值取向。夜叉凶恶、暴躁是被人所厌恶的;人鱼对主人公矢志不渝,即使主人公最后变心也依然对他不离不弃是被歌颂的;素婉玛丽温柔美丽,但爱争风吃醋,美好但有缺憾;拉薇骁勇善战是值得被肯定的。
三、结语
国内有关《帕阿派玛尼》的研究还十分少,本文以前人的研究理论和成果为依托,旨在运用民间故事的相关理论剖析这部长篇叙事诗中“异类婚”故事的类型、情节、母题,并对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作一初步探讨,希望能填补一些这方面研究的空白并为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点借鉴。
参考文献
[1] 斯蒂·汤普森著,郑海译. 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M].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2] 叶莹莹. 顺吞蒲及其作品研究[D]. 云南大学. 2011.
[3] 李建宗. 裕固族民间故事母题初探[J]. 燕山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9(01).
[4] 叶培斯. 中国神话人兽婚母题研究[D]. 中南民族大学. 2012.
[5] 邱新霞. 哈萨克族“异类婚”故事分类探析[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4(02).
作者简介:李俊(1992-),男,汉族,四川德阳人,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南亚语言文化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泰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