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印度石油部与财政部正在计划仿照中国设立一家主权投资基金,以帮助印度公司在海外收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该计划实施将摒弃印度政府于2006年推动的与中国联手竞购全球能源项目倡议,其战略值得关注。
关键词:主权财富基金;国际能源资产;对策
一、能耗大国“缺油少气”和外汇储备增长
作为全球人口第二多的国家,随着其经济的增长,印度的能源需求逐年上升,而其国内的油田由于开采已久,产量正在下降。能源短缺一直是印度头疼的大问题。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印度日均石油消费量超过200多万桶,而本国石油日产量仅为70万桶,印度从国外进口的能源就占全部能源需求量的75%。国际能源署估计,到2030年,印度每年的能源消费量将比目前增长一倍以上,达到8.33亿吨(约合61亿桶)。能耗大国“缺油少气”必将成为其未来经济增速的瓶颈,在国内能源远远不能满足自身需要的背景下,谋求海外能源供给将成为必然选择。
近几年印度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无疑加速了印度拟成立主要投资基金的计划要求。得益于后危机时代大量热钱流入以及出口恢复,截止至2009年12月底,印度外汇储备达到2836.43亿美元,再次跃居全球第五大外汇储备大国水平。外汇储备的盈余为印度成立主权投资基金提供了资金来源,在美元贬值及能源价格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寻求外汇储备转变成投资基金,继而达到保值升值的目的。
二、印度近期全球能源并购活动频繁彰显其逐鹿世界能源的雄心
事实上,作为最受瞩目的新兴经济体之一,印度一直在不断寻求开拓海外的能源市场。从缅甸和俄罗斯的油气,到加拿大的油砂项目;从中东的油田,到非洲的石油开发,还有和各国之间的新能源合作,印度对能源追求的范围已经遍布全球。为了满足全球经济发展第二快的经济体的燃料需求,印度政府日前更是要求本国最大的油气勘探公司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ONGC)和印度石油勘探公司(Oil India Ltd.)每家公司在下一个财政年度内至少购买一个大型海外石油资产。
为了鼓励更多的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参与到海外能源的投资上,印度不断地放宽政策,为企业投资和开发能源产业提供便利条件。一方面,印度政府大幅度削减原油、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煤油及相关设备的进口关税,原油进口关税减少到5%,汽油和柴油的进口税减少到10%。另一方面,印度在进口勘探设备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勘探费用可在其他经营中摊提,勘探损失可在其他业务费用中扣除,允许亏损期8年。
为了适应企业海外并购的需要,印度政府也制定相关外交策略,通过增进和相关国家的外交关系,来提升能源方面的合作。能源是印度制订对外政策的重要因素, 能源外交已成为印度国家总体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在能源安全﹑全方位拓展能源市场﹑利用可再生能源﹑引进资金和能源技术﹑发展与能源供应国的关系等方面, 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另外,印度还通过在国外访问,和中东、非洲许多国家,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加强与各国的军事联系,以“援助换石油”的方式,即以供低息贷款、发展援助基金、武器军火和政治支持等形式,来换取非洲的石油资源。
三、对中国海外能源战略的影响
印度主权投资基金的建立无疑将增强其国内石油公司海外并购的竞争力,对中国的石油企业海外扩张必然产生一定的冲击。从当前中印两国海外能源并购的现状看,双方既展开激烈的竞争,又进行有限的合作,始终保持着“小竞争,大合作”的特点,即在一些规模不大的能源项目上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而在一些规模较大的能源项目上又趋向合作。尽管从资金实力角度看,印度的能源公司目前仍无法与我国能源企业抗衡,但是印度主权投资基金的建立对其国内能源公司与我国的能源企业在全球能源并购竞争中必然起到积极地作用,从某种程度上必将削落我国能源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在未来的全球能源并购中必将呈现争夺合少的局面。
四、中国对策
一是加强与国外大公司的联合,共抗市场风险。在国内石油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与国外大公司既竞争又合作必不可少。尤其在一些国外能源并购的大项目上,加强与国外大公司的联合,有助于抗击政治、技术和经济等风险。因此,在选择合作还是竞争的问题上,首先应当加强国内企业的市场风险甄别能力。
二是加强国内企业的海外并购联盟。在跟国外大公司加强合作的同时,中国的石油企业更要加强合作,联手出击。在国际市场上,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早就被外国大公司瓜分完毕,中国企业所面对的海外资源十分有限,要想挤进去分食一杯羹难度非常大。因此,中国石油企业应该联起手来,取长补短,共同参与国际竞争。
三是能源并购与勘探并举。中国企业在成功并购海外能源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其油气田的勘探,获得自己的权益。无论是以并购的方式,还是以技术合作的方式,中国油气企业“走出去”不能仅仅将眼光盯在上游的原油和天然气资源上,成品油、汽油、柴油,甚至化工产品乙烯、聚丙烯也是企业“走出去”后要拿回的资源。
关键词:主权财富基金;国际能源资产;对策
一、能耗大国“缺油少气”和外汇储备增长
作为全球人口第二多的国家,随着其经济的增长,印度的能源需求逐年上升,而其国内的油田由于开采已久,产量正在下降。能源短缺一直是印度头疼的大问题。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印度日均石油消费量超过200多万桶,而本国石油日产量仅为70万桶,印度从国外进口的能源就占全部能源需求量的75%。国际能源署估计,到2030年,印度每年的能源消费量将比目前增长一倍以上,达到8.33亿吨(约合61亿桶)。能耗大国“缺油少气”必将成为其未来经济增速的瓶颈,在国内能源远远不能满足自身需要的背景下,谋求海外能源供给将成为必然选择。
近几年印度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无疑加速了印度拟成立主要投资基金的计划要求。得益于后危机时代大量热钱流入以及出口恢复,截止至2009年12月底,印度外汇储备达到2836.43亿美元,再次跃居全球第五大外汇储备大国水平。外汇储备的盈余为印度成立主权投资基金提供了资金来源,在美元贬值及能源价格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寻求外汇储备转变成投资基金,继而达到保值升值的目的。
二、印度近期全球能源并购活动频繁彰显其逐鹿世界能源的雄心
事实上,作为最受瞩目的新兴经济体之一,印度一直在不断寻求开拓海外的能源市场。从缅甸和俄罗斯的油气,到加拿大的油砂项目;从中东的油田,到非洲的石油开发,还有和各国之间的新能源合作,印度对能源追求的范围已经遍布全球。为了满足全球经济发展第二快的经济体的燃料需求,印度政府日前更是要求本国最大的油气勘探公司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ONGC)和印度石油勘探公司(Oil India Ltd.)每家公司在下一个财政年度内至少购买一个大型海外石油资产。
为了鼓励更多的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参与到海外能源的投资上,印度不断地放宽政策,为企业投资和开发能源产业提供便利条件。一方面,印度政府大幅度削减原油、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煤油及相关设备的进口关税,原油进口关税减少到5%,汽油和柴油的进口税减少到10%。另一方面,印度在进口勘探设备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勘探费用可在其他经营中摊提,勘探损失可在其他业务费用中扣除,允许亏损期8年。
为了适应企业海外并购的需要,印度政府也制定相关外交策略,通过增进和相关国家的外交关系,来提升能源方面的合作。能源是印度制订对外政策的重要因素, 能源外交已成为印度国家总体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在能源安全﹑全方位拓展能源市场﹑利用可再生能源﹑引进资金和能源技术﹑发展与能源供应国的关系等方面, 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另外,印度还通过在国外访问,和中东、非洲许多国家,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加强与各国的军事联系,以“援助换石油”的方式,即以供低息贷款、发展援助基金、武器军火和政治支持等形式,来换取非洲的石油资源。
三、对中国海外能源战略的影响
印度主权投资基金的建立无疑将增强其国内石油公司海外并购的竞争力,对中国的石油企业海外扩张必然产生一定的冲击。从当前中印两国海外能源并购的现状看,双方既展开激烈的竞争,又进行有限的合作,始终保持着“小竞争,大合作”的特点,即在一些规模不大的能源项目上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而在一些规模较大的能源项目上又趋向合作。尽管从资金实力角度看,印度的能源公司目前仍无法与我国能源企业抗衡,但是印度主权投资基金的建立对其国内能源公司与我国的能源企业在全球能源并购竞争中必然起到积极地作用,从某种程度上必将削落我国能源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在未来的全球能源并购中必将呈现争夺合少的局面。
四、中国对策
一是加强与国外大公司的联合,共抗市场风险。在国内石油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与国外大公司既竞争又合作必不可少。尤其在一些国外能源并购的大项目上,加强与国外大公司的联合,有助于抗击政治、技术和经济等风险。因此,在选择合作还是竞争的问题上,首先应当加强国内企业的市场风险甄别能力。
二是加强国内企业的海外并购联盟。在跟国外大公司加强合作的同时,中国的石油企业更要加强合作,联手出击。在国际市场上,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早就被外国大公司瓜分完毕,中国企业所面对的海外资源十分有限,要想挤进去分食一杯羹难度非常大。因此,中国石油企业应该联起手来,取长补短,共同参与国际竞争。
三是能源并购与勘探并举。中国企业在成功并购海外能源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其油气田的勘探,获得自己的权益。无论是以并购的方式,还是以技术合作的方式,中国油气企业“走出去”不能仅仅将眼光盯在上游的原油和天然气资源上,成品油、汽油、柴油,甚至化工产品乙烯、聚丙烯也是企业“走出去”后要拿回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