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课程是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存在的,其实施必须尊重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特点。作为最了解孩子、与孩子最亲密的家长,在幼儿园课程建构中应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目前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家长在课程建设中“无位”,幼儿园课程内容多由老师计划安排;家长在课程建设中只是“看客”,通常由老师组织开展活动,家长只是观看、参加,听从安排;家长在课程建设中“我行我素”,对于该做什么、怎样做没有清楚的认识和细致的思考。
以我园的家园共育工作为例,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五一”家长开放日活动中,老师邀请家长来到班级和孩子一起参加劳动体验,擦皮鞋、包饺子、剥豆子、穿衣服……大家乐成一片,尽情享受着劳动的快乐;新学期开始,老师在家长会中介绍学期工作计划、课程内容安排等,家长们仔细做着笔记;家园活动中,老师组织家长和孩子们开展集体游戏,大家仔细听老师指令,遵守游戏规则,玩得非常开心……
这些场面看似热闹,家长却只是在参加老师计划安排好的活动,对于课程的设计和内容安排毫无事先思考,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经历还是空白。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其参与幼儿园课程的现状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仅仅借鉴、局限于课程蓝本,课程的设计与实践会脱离幼儿的真实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发展规律,难以真正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
由此,我园立足问题,深刻认识到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将家园工作紧紧围绕课程建设开展,引导家长由原来的听从安排、观看活动,向参与课程设计和实践操作转变,家长作为参与者、实践者和延伸者参与到幼儿园课程建设中。
家长是幼儿园课程的参与者
家长比其他任何人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掌握着课程设计最重要的依据;家长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在某些方面知识比老师更专业、更丰富,这都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保障。因此,家长要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参与到课程设计和建构中来,在课程设计中发挥主体作用。比如,在设计“小小交通员”活动时,一位从事交警工作的家长从专业的角度提出建议,和老师一起从交通规则、指挥手势、交通安全标志等方面确定形成了几大板块的课程内容,梳理出了主要的价值点;又比如,我园比邻通远门城墙,在设计“城墙有多高”的活动时,老师只想到引导孩子通过比较、测量等方法探索城墙的高度,而一位非常擅长刺绣的家长建议老师将城墙上的蜀绣文化引入课程。老师带着幼儿欣赏精湛的工艺美术刺绣作品,参观蜀绣的刺绣过程。这样活动注入幼儿心中的不仅是城墙的物理高度,更是古城墙历史文化底蕴的厚度。家长在活动设计中的参与,拓展延伸了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促进了幼儿全面健康的成长。
在架构和落实课程过程中,家委会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会在学期初工作思路交流会上,根据上学期幼儿发展情况对本学期活动和课程内容作出规划。比如,提出在科学活动中带幼儿参观动物园;在寻找春天的主题活动中带领幼儿到户外开展家园同乐会,感受春天,并开展放风筝比赛等有趣的活动;在运动健康活动中带幼儿到户外开展骑童车比赛,让幼儿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愉快地锻炼身体。家委会是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力量,有效促进了幼儿园大型活动与课程实施的结合,并带动广大家长引领幼儿在丰富生动的活动中落实了课程的学习。
家长是幼儿园课程的实践者
幼儿园课程的组织和开展多由教师承担,而家长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他们或有娴熟的生活技能,或有专业的职业技能,或是热心幼儿教育的学科教师。这些家长参与到课程实践中,能给教学带来新鲜的经验,在一些领域比老师有更专业的见解或更独特的教学方法。“家长义工”就是家长参与到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的典型活动,一般有教学式和助教式。
教学式的义工就是家长做老师,担任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这种活动我们会选择一些有教学经历或经验的专业人才。比如,一次美术活动中,参与教学的一位爸爸是多年从事美术教育的专业教师,他引导幼儿在布上刷画,幼儿感到非常新奇,而他作为男教师的风趣幽默也大大增加了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助教式的家长义工是由教师组织活动,家长作为活动的配合者、辅助者。家长的参与配合能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帮助老师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比如,在开展绘画活动“妈妈的头发”时,一位卷发妈妈和一位直发妈妈担任助教,两位妈妈站在一起,引导幼儿通过对比观察,讨论两种头发有什么不同,分别像什么;在“大肚妈妈”活动中,老师与家长们在设计活动时想到请来一位怀宝宝的妈妈和幼儿互动交流。幼儿向她提出了许多自己的疑惑,如宝宝从哪里来,宝宝在妈妈肚子里要待多久等等,很多幼儿非常关心地提醒她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和肚子里的宝宝。家长参与助教,让幼儿在直接的感官体验中大胆提问并获得最及时和真实的回应,有效促进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有些课程内容教师无法在有限时间内一对多地完成,只能在家庭中由父母一对一地引导幼儿进行,并与幼儿共同探索,给予更细致更有针对性的引导。这样的活动中,家长参与到课程实践中来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我园的家庭阅读剧比赛是由父母带着孩子,以家庭为单位将绘本故事中的角色表演出来。家长与孩子一起选绘本、改编剧本、准备道具、排练、请老师指导,最后参加比赛。这样的活动将阅读形象具体、生活化,将平面、单一的绘本故事搬上了立体、丰富的舞台,不仅提高了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还积累了舞台表现经验,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了读本中传递的思想、情感和智慧。
家长是幼儿园课程的延伸者
课程的延伸包括在课程实践前和实践后两个阶段。活动前,家长在收集材料和铺垫前期经验上可以提供大力支持。比如,在科学活动“种子发芽”中,家长在活动前带着幼儿一起去挑选种子,还引导幼儿在网上、书本上查找种子生长和发芽需要的条件。活动中幼儿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种子,争先恐后地向同伴介绍,讲述种子种下后要注意的问题。有了活动前的准备,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大大增强,并在互相交流中积累了更多有关种子的知识。家长也意识到活动前的准备不单是为了搜集材料,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一些主题教育活动需要在家庭中丰富和延展的内容,我们定期通过QQ、微信等方式与家长交流,了解幼儿的想法,交流幼儿园课程进展、幼儿活动情况,将家长了解到的关于幼儿发展的信息资源及时纳入幼儿园活动,融进幼儿园课程。比如,有一次,妈妈和天天谈到重庆的市树——黄桷树,天天说幼儿园没有黄桷树。而妈妈却知道幼儿园大门处有一棵高大的黄桷树,于是就将她和天天的谈话内容告诉了老师。老师通过家长提供的信息,及时带领孩子在幼儿园里寻找黄桷树,观察黄桷树,丰富了课程内容,拓展了幼儿的经验。
家长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延伸者,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指导方法和育儿水平。普遍看来,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还处于我行我素的状态,对于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没有清楚的认识,只是按部就班地听从老师的安排。因此,帮助家长跟进教育理念,提高育儿水平,高效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一部分。我园通过阳光父母大讲堂,请优秀家长同家长们交流教育经验,家长们可以互相学习,借鉴许多非常实用的经验;成立阳光爸爸俱乐部,开展“小车向前冲”“爸爸讲故事”“我的好爸爸”等活动,打破了总是妈妈、爷爷、奶奶来园参加活动的格局,充分发挥父亲的教育作用,渐渐地,幼儿园里父亲参加活动的身影越来越多。
我们通过家长作为“参与者、实践者、延伸者”这一清晰的角色定位,激发家长参与活动的热情,开发家长资源,发挥家长作用,将家长纳入到幼儿园课程建设中,让家庭和幼儿园教育优势互补,形成了有力的教育合力,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以我园的家园共育工作为例,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五一”家长开放日活动中,老师邀请家长来到班级和孩子一起参加劳动体验,擦皮鞋、包饺子、剥豆子、穿衣服……大家乐成一片,尽情享受着劳动的快乐;新学期开始,老师在家长会中介绍学期工作计划、课程内容安排等,家长们仔细做着笔记;家园活动中,老师组织家长和孩子们开展集体游戏,大家仔细听老师指令,遵守游戏规则,玩得非常开心……
这些场面看似热闹,家长却只是在参加老师计划安排好的活动,对于课程的设计和内容安排毫无事先思考,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经历还是空白。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其参与幼儿园课程的现状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仅仅借鉴、局限于课程蓝本,课程的设计与实践会脱离幼儿的真实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发展规律,难以真正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
由此,我园立足问题,深刻认识到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将家园工作紧紧围绕课程建设开展,引导家长由原来的听从安排、观看活动,向参与课程设计和实践操作转变,家长作为参与者、实践者和延伸者参与到幼儿园课程建设中。
家长是幼儿园课程的参与者
家长比其他任何人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掌握着课程设计最重要的依据;家长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在某些方面知识比老师更专业、更丰富,这都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保障。因此,家长要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参与到课程设计和建构中来,在课程设计中发挥主体作用。比如,在设计“小小交通员”活动时,一位从事交警工作的家长从专业的角度提出建议,和老师一起从交通规则、指挥手势、交通安全标志等方面确定形成了几大板块的课程内容,梳理出了主要的价值点;又比如,我园比邻通远门城墙,在设计“城墙有多高”的活动时,老师只想到引导孩子通过比较、测量等方法探索城墙的高度,而一位非常擅长刺绣的家长建议老师将城墙上的蜀绣文化引入课程。老师带着幼儿欣赏精湛的工艺美术刺绣作品,参观蜀绣的刺绣过程。这样活动注入幼儿心中的不仅是城墙的物理高度,更是古城墙历史文化底蕴的厚度。家长在活动设计中的参与,拓展延伸了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促进了幼儿全面健康的成长。
在架构和落实课程过程中,家委会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会在学期初工作思路交流会上,根据上学期幼儿发展情况对本学期活动和课程内容作出规划。比如,提出在科学活动中带幼儿参观动物园;在寻找春天的主题活动中带领幼儿到户外开展家园同乐会,感受春天,并开展放风筝比赛等有趣的活动;在运动健康活动中带幼儿到户外开展骑童车比赛,让幼儿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愉快地锻炼身体。家委会是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力量,有效促进了幼儿园大型活动与课程实施的结合,并带动广大家长引领幼儿在丰富生动的活动中落实了课程的学习。
家长是幼儿园课程的实践者
幼儿园课程的组织和开展多由教师承担,而家长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他们或有娴熟的生活技能,或有专业的职业技能,或是热心幼儿教育的学科教师。这些家长参与到课程实践中,能给教学带来新鲜的经验,在一些领域比老师有更专业的见解或更独特的教学方法。“家长义工”就是家长参与到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的典型活动,一般有教学式和助教式。
教学式的义工就是家长做老师,担任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这种活动我们会选择一些有教学经历或经验的专业人才。比如,一次美术活动中,参与教学的一位爸爸是多年从事美术教育的专业教师,他引导幼儿在布上刷画,幼儿感到非常新奇,而他作为男教师的风趣幽默也大大增加了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助教式的家长义工是由教师组织活动,家长作为活动的配合者、辅助者。家长的参与配合能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帮助老师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比如,在开展绘画活动“妈妈的头发”时,一位卷发妈妈和一位直发妈妈担任助教,两位妈妈站在一起,引导幼儿通过对比观察,讨论两种头发有什么不同,分别像什么;在“大肚妈妈”活动中,老师与家长们在设计活动时想到请来一位怀宝宝的妈妈和幼儿互动交流。幼儿向她提出了许多自己的疑惑,如宝宝从哪里来,宝宝在妈妈肚子里要待多久等等,很多幼儿非常关心地提醒她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和肚子里的宝宝。家长参与助教,让幼儿在直接的感官体验中大胆提问并获得最及时和真实的回应,有效促进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有些课程内容教师无法在有限时间内一对多地完成,只能在家庭中由父母一对一地引导幼儿进行,并与幼儿共同探索,给予更细致更有针对性的引导。这样的活动中,家长参与到课程实践中来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我园的家庭阅读剧比赛是由父母带着孩子,以家庭为单位将绘本故事中的角色表演出来。家长与孩子一起选绘本、改编剧本、准备道具、排练、请老师指导,最后参加比赛。这样的活动将阅读形象具体、生活化,将平面、单一的绘本故事搬上了立体、丰富的舞台,不仅提高了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还积累了舞台表现经验,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了读本中传递的思想、情感和智慧。
家长是幼儿园课程的延伸者
课程的延伸包括在课程实践前和实践后两个阶段。活动前,家长在收集材料和铺垫前期经验上可以提供大力支持。比如,在科学活动“种子发芽”中,家长在活动前带着幼儿一起去挑选种子,还引导幼儿在网上、书本上查找种子生长和发芽需要的条件。活动中幼儿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种子,争先恐后地向同伴介绍,讲述种子种下后要注意的问题。有了活动前的准备,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大大增强,并在互相交流中积累了更多有关种子的知识。家长也意识到活动前的准备不单是为了搜集材料,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一些主题教育活动需要在家庭中丰富和延展的内容,我们定期通过QQ、微信等方式与家长交流,了解幼儿的想法,交流幼儿园课程进展、幼儿活动情况,将家长了解到的关于幼儿发展的信息资源及时纳入幼儿园活动,融进幼儿园课程。比如,有一次,妈妈和天天谈到重庆的市树——黄桷树,天天说幼儿园没有黄桷树。而妈妈却知道幼儿园大门处有一棵高大的黄桷树,于是就将她和天天的谈话内容告诉了老师。老师通过家长提供的信息,及时带领孩子在幼儿园里寻找黄桷树,观察黄桷树,丰富了课程内容,拓展了幼儿的经验。
家长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延伸者,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指导方法和育儿水平。普遍看来,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还处于我行我素的状态,对于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没有清楚的认识,只是按部就班地听从老师的安排。因此,帮助家长跟进教育理念,提高育儿水平,高效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一部分。我园通过阳光父母大讲堂,请优秀家长同家长们交流教育经验,家长们可以互相学习,借鉴许多非常实用的经验;成立阳光爸爸俱乐部,开展“小车向前冲”“爸爸讲故事”“我的好爸爸”等活动,打破了总是妈妈、爷爷、奶奶来园参加活动的格局,充分发挥父亲的教育作用,渐渐地,幼儿园里父亲参加活动的身影越来越多。
我们通过家长作为“参与者、实践者、延伸者”这一清晰的角色定位,激发家长参与活动的热情,开发家长资源,发挥家长作用,将家长纳入到幼儿园课程建设中,让家庭和幼儿园教育优势互补,形成了有力的教育合力,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