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用过去的十年时间,为中国民营企业接班高峰期的代际传承考题交出了一份晋江答卷。
2001年左右,三个青年从他乡学成归来,静悄悄地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晋江。
20岁的许清水,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数学系毕业,来到恒安国际纸业做了一名实习生;23岁的陈锋,从福州大学会计审计专业本科毕业,来到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出纳;24岁的丁丽亚,在加拿大多伦多完成了国际贸易和市场调研双学位的学业,来到大森制衣有限公司,成为一名跟单助理。
需要指出的是,他们加入的企业均是由自己父亲所创立。
先抑后扬
过去十年对于他们来说,可谓先抑后扬。
一开始,工作的压力曾经让陈锋“喘不过气来”,他甚至向父亲陈澄清提出离开公司。
许清水和他的两个兄弟曾经“没有一个愿意向父亲靠拢”,没有一个愿意进入恒安集团——目前中国最大的卫生巾和婴儿纸尿裤生产企业,这让拥有晋江商业“教父”之称的父亲许连捷只好“从员工中选人”。
多达几百种的布料最初让丁丽亚头疼不已,她所接受的“教育”一度就是父亲的责骂。
与十年前的悄然回归不同,最近两三年,他们已然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以不同的方式完成了“子承父业”的人生命题——
陈锋已经荣升凤竹纺织总经理,并推动凤竹纺织成功登陆A股。最近,他交出的成绩单是2010年中期公司预计实现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00%左右;
许清水选择了另一种方式继承父业。他出任连捷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与1998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属于“公众公司”的恒安国际不同,成立于1999年的连捷国际是许连捷家族控制的一家纯粹的私人公司,它很少被媒体提及,却在许氏家族的财富构成中举足轻重。
身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的丁丽亚则让大森成为了晋江地区外贸加工的领军企业。现在,大森制衣手中拥有着Kappa、ZARA、Playboy、Reebok等十来家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只是,她明白并理解,按照当地的风俗,“这个企业早晚是我弟弟的,我现在只是帮父亲进行一个培训和过渡”。
陈锋、许清水与丁丽亚三个人代表了子承父业的三种典型路径:走父辈的路,进入与父辈不同的领域,以过渡者的身份与父谋权。重要的是,他们成功了,至少是阶段性的成功。
在最近召开的泉州市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商会第五次会员大会上,陈锋和许清水当选为副会长。
他们的背后是一个二代群体的上位。泉州团市委书记、青商会名誉会长颜志煌告诉《中国周刊》记者:“现在,泉州45岁以下的企业家越来越多,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原来我们关注的二代在企业里面是副总,或者是部门主管,这次换届进来很多二代,他们已经是掌门了。”
因为工作关系,颜志煌与众多的企业创始人与二代交往甚多,熟悉他们的接班过程。在他看来,二代接班不需要经过刻意的培训,泉州地区的商业环境就是一块天然的土壤,二代成长的过程更多是一种自我博弈的过程。
“掌门”之路
2007年底,董事会审议通过了聘任陈锋为凤竹纺织公司总经理的决议,这距离他进入凤竹工作已经整整过去了七个年头。
在过去七年里,陈锋先后干过会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助理、审计部经理、采购经理、供应部部长、副总,然后是常务副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经历了一个打工仔所经历的一切。”
这个“打工仔”大学毕业后被父亲陈澄清以“公司急需人才”的理由召了回来。尽管他原来的规划是到外面锻炼锻炼,甚至独自创业办公司。
可是当时的凤竹正在筹备上市,上市过程中最重要的两块就是财务和法律,财务科班出身的陈锋无疑是最佳人选,“我也责无旁贷”。说起自己在凤竹上市过程的作用,陈锋轻描淡写,“七八十分吧”。
可事实并不是这般轻描淡写。
“外面很多人都睁着双眼盯着我,看我能做成什么样子,看我们父子的配合程度怎么样,感觉压力前所未有的大。”陈锋说。
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遭遇,二代接班者绝大部分都有过类似的经历。陈锋向记者坦承,压力曾经“恶化到我一想到要去上班,我就要吐”。
“想吐”的糟糕状态差不多持续了两个星期,这发生在陈锋自己归纳的三个工作阶段的“恐惧”阶段。“我觉得第一个阶段懵懂期,可能是迷迷糊糊的工作,没有很明确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目标,大约持续了两三年吧;第二个阶段就是畏惧期,想到工作就想吐。对于普通员工来说,我可以做就做,不能做就走,可是对于我,你是这家企业的主人翁,你面对的问题是不得不去解决的。”
在他看来,这也是他的部分朋友宁可在国外做一个普通的职员也不愿回国接班的原因。“在我的身边,也有在第二个阶段故事就停止的例子。”他说。
在“畏惧”的阶段,陈锋会独自去操场长跑,他在大学里就经常通过长跑释放自己的情绪。一圈400米,他一次跑30圈,跑完前20多圈,浑身散架,实在不想跑了。后来,他从长跑中悟到了自己的处境:“跑啊跑,只要再坚持一下,你就会进入另外一种状态,你会喜欢并享受它的乐趣。”
长跑让他想起了大学的时候,体育老师一直想让他去参加健身比赛,那时候陈锋觉得“哎呀,穿得那么少,在舞台上摆姿势,挺怪的”,而现在自己走上前台,也就相当于走上了舞台,既然要跑下去、要跳下去,“为什么不让自己快乐起来呢?”
后来,走出“恐惧”阶段的陈锋,才把自己的这段心路历程向父亲倾诉。父亲非常理解他,告诉他“有些事情你必须独自面对,走过去了,你就会热爱它”。
现在,陈锋说自己处于第三个阶段享受阶段,开始“享受工作的乐趣”。
其实,陈锋心里很清楚,目标完成与否,不仅决定着自己的前途,还牵涉着父亲用大半辈子才积累起来的声誉。成,则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能力,确立公司在业界地位;败,则搭进全家声誉。
这让陈锋感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过,这个32岁的少壮派并不谨小慎微,他更愿意将挑战视为机遇。“机遇,就像一匹野马,如果你迎难而上,你就会抓住他,如果你畏惧,你就会错过一匹一匹的烈马。”他说。
磨炼
历经磨炼之后得到的机遇,往往更被珍视。
“爸爸,我一辈子都做这些事情吗?”从餐厅打工回来的丁丽亚忍不住问自己的父亲、大森集团董事长丁荣华。
彼时的丁丽亚正在香港读高中。她感受不到自己作为富二代的优越感,她需要在课余时间打很多的零工来赚取自己的生活费。
丁荣华等女儿的这句疑问已经等了好久。当初骑着一辆自行车开拓市场的丁荣华深知:“得让他们尝尝生活的苦头。”
“你必须接受高等教育,否则你一辈子就只能做这些事情。”丁荣华这样回答女儿。后来,丁丽亚被送到了加拿大多伦多一所著名的大学学习国际贸易和市场调研。
这只是丁荣华培养接班者计划的开始。这位晋江最早一批开拓国际市场的外贸服装领军者有着无比清晰的培养计划,他也毫不讳言自己的“按需定制”:做国际贸易需要两大方面的人才,一个是贸易,一个是财务,“我有意识地送他们去读相关的专业”。
大女儿之后,丁荣华相继把二女儿和三儿子送去加拿大,分别学习会计和国际贸易。现在,最先学成的丁丽亚统筹管理企业,二女儿丁丽君负责财务,三儿子负责生产。
丁丽亚的成长经历代表了晋江二代在回归家族企业之前的普遍状态。他们普遍接受了较高层次的教育,也普遍经历了生活的磨炼。
这种磨炼甚至被刻意的强化。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家向《中国周刊》记者讲述了他培养儿子的独特方式:“儿子毕业之后,我把他送到三宁的一个深山中的锯木厂,那个锯木厂离最近的乡镇也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只有春节才让他回来。两年多后,我觉得可以了,让他回来,说你得找点事干,不过不能在我的企业里干。他说要做点小生意,我说好,我借给你二十万,后来这二十万都赔掉了,这在我的意料之中。后来他又想到另外一个项目,需要一百多万,好,我借给你。这个项目真的做出了眉目,他说,老爸,我想买部车,我说,买车可以啊,你先把借我的钱还我。”
“他后来赚钱了,买了车,不过在还我的钱之后。你说,媒体报道的那些飙车的少爷,他们的车是自己赚来的钱买的吗?你一上来给他买保时捷,他能不飙吗?”激动过后,这位企业家的脸上有着难以抑制的骄傲,“现在,儿子已经接班了,结局不错。”
“磨炼”的另一种形式是目睹过父辈创业的艰辛。许连捷曾说,他是地道的贫农,到2004年才离开农村,搬进了别墅。因此,许清水这样评说自己的求学生涯:“他(父亲许连捷)从不说你们应该怎么怎么样,不过看他那么辛苦,我们反而会自觉地去好好读书。”
巨大的“一半”
“他有他的人脉,我们也有自己的人脉。”作为“富二代”的许清水表示,他的人脉关系不完全是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连捷国际投资的很多项目,他只是跟我们聊一下,就让我们去做了。”
这是放手的艺术。匹克董事长许景南对《中国周刊》记者表示:“我们老一代绝对没有对于权力的迷恋,谁不想轻松一些?”原来,许景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工作,现在,他学会了犒劳自己,犒劳的方式是读书和多睡一会儿觉。
可是,权力与金钱的转移过程,对于企业与企业家来说本来就是脆弱期。如果处理不当,非但会威胁二代接班的顺利进行,甚至会使二代与父辈同时陷入困境。在接受记者采访的二代接班者中,一种观点会经常让他们感到不安和难以接受——我们做得好,别人认为这是父辈给我们创造的条件好;我们做不好,别人会说我们是败家子。
泉州团市委书记颜志煌认为,对于子承父业,实际上传承的是一种“企业的积淀和精神”。
“老一辈企业家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可是他们的理念和经验很独到,往往招招见效,他们受的教育是整个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给他们的启发,企业的代际传承要根植在自己企业的竞争力持续积累的基础上”,颜志煌对《中国周刊》记者说,“如果你把企业各自形成的特色、风格、气质都丢掉,恒安也不叫恒安,柒牌也不叫柒牌,七匹狼也不叫七匹狼……”
事实上,“企业的积淀与精神”背后更多是一种对于企业和家族的梦想的传承。原IBM董事长小汤姆•沃森在自传《父亲、儿子以及公司》中坦率地承认,自己之所以带领IBM走上巅峰,最主要的是他要证明自己确实完成了对于父亲的承诺,而承诺就是对于IBM有着与父亲一样的珍视与理想。
在到达“珍视与理想”之前,与其他区域的民营企业一样,晋江二代与父辈之间也面临着诸多实际存在的障碍。比如,对于企业元老和职业经理人的不同看法,经验主义与数据分析的互补,在实业与投资之间的选择等等。
不过,这些大多拥有高学历与现代管理能力的晋江二代并没有妄自尊大。“由于经历上的不同,对同一事件,我和父亲之间常常会有不同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事实说话,谁的方案实施效果会比较好,就采用谁的方案,这时,没有父子,只有职务。”陈锋的这番表态无疑具有代表性。
同时,在二代之间,“真正的交流”开始越来越多。
32岁的许志华说,大约十年前,大家在一起讨论各自发展的时候,说话都还很客气,说的都是“面子上的事情”,现在,大家的沟通更开诚布公了,因为大家都已经发展起来了。“大家”在这里的意思,是二代。
“晋江这边85%以上的民营企业都面临着二代接班的问题,儿女接班顺利或者已经完成的,在晋江,至少能够占到一半。”晋江市商会副会长丁荣华说。
在《中国周刊》记者历时半月的实地采访中,包括政府官员、一代企业家、二代接班人、民间观察者和当地资深媒体人士在内的绝大多数被访者均认可“一半”的说法。
“一半”意味着什么?
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和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均表明,仅有大约30%的家族企业能够传到第二代。同时,据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的民营企业中有90%的企业创始人希望子女接班,但真正有意愿且有能力接班的“富二代”不到10%。
2001年左右,三个青年从他乡学成归来,静悄悄地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晋江。
20岁的许清水,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数学系毕业,来到恒安国际纸业做了一名实习生;23岁的陈锋,从福州大学会计审计专业本科毕业,来到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出纳;24岁的丁丽亚,在加拿大多伦多完成了国际贸易和市场调研双学位的学业,来到大森制衣有限公司,成为一名跟单助理。
需要指出的是,他们加入的企业均是由自己父亲所创立。
先抑后扬
过去十年对于他们来说,可谓先抑后扬。
一开始,工作的压力曾经让陈锋“喘不过气来”,他甚至向父亲陈澄清提出离开公司。
许清水和他的两个兄弟曾经“没有一个愿意向父亲靠拢”,没有一个愿意进入恒安集团——目前中国最大的卫生巾和婴儿纸尿裤生产企业,这让拥有晋江商业“教父”之称的父亲许连捷只好“从员工中选人”。
多达几百种的布料最初让丁丽亚头疼不已,她所接受的“教育”一度就是父亲的责骂。
与十年前的悄然回归不同,最近两三年,他们已然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以不同的方式完成了“子承父业”的人生命题——
陈锋已经荣升凤竹纺织总经理,并推动凤竹纺织成功登陆A股。最近,他交出的成绩单是2010年中期公司预计实现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00%左右;
许清水选择了另一种方式继承父业。他出任连捷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与1998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属于“公众公司”的恒安国际不同,成立于1999年的连捷国际是许连捷家族控制的一家纯粹的私人公司,它很少被媒体提及,却在许氏家族的财富构成中举足轻重。
身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的丁丽亚则让大森成为了晋江地区外贸加工的领军企业。现在,大森制衣手中拥有着Kappa、ZARA、Playboy、Reebok等十来家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只是,她明白并理解,按照当地的风俗,“这个企业早晚是我弟弟的,我现在只是帮父亲进行一个培训和过渡”。
陈锋、许清水与丁丽亚三个人代表了子承父业的三种典型路径:走父辈的路,进入与父辈不同的领域,以过渡者的身份与父谋权。重要的是,他们成功了,至少是阶段性的成功。
在最近召开的泉州市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商会第五次会员大会上,陈锋和许清水当选为副会长。
他们的背后是一个二代群体的上位。泉州团市委书记、青商会名誉会长颜志煌告诉《中国周刊》记者:“现在,泉州45岁以下的企业家越来越多,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原来我们关注的二代在企业里面是副总,或者是部门主管,这次换届进来很多二代,他们已经是掌门了。”
因为工作关系,颜志煌与众多的企业创始人与二代交往甚多,熟悉他们的接班过程。在他看来,二代接班不需要经过刻意的培训,泉州地区的商业环境就是一块天然的土壤,二代成长的过程更多是一种自我博弈的过程。
“掌门”之路
2007年底,董事会审议通过了聘任陈锋为凤竹纺织公司总经理的决议,这距离他进入凤竹工作已经整整过去了七个年头。
在过去七年里,陈锋先后干过会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助理、审计部经理、采购经理、供应部部长、副总,然后是常务副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经历了一个打工仔所经历的一切。”
这个“打工仔”大学毕业后被父亲陈澄清以“公司急需人才”的理由召了回来。尽管他原来的规划是到外面锻炼锻炼,甚至独自创业办公司。
可是当时的凤竹正在筹备上市,上市过程中最重要的两块就是财务和法律,财务科班出身的陈锋无疑是最佳人选,“我也责无旁贷”。说起自己在凤竹上市过程的作用,陈锋轻描淡写,“七八十分吧”。
可事实并不是这般轻描淡写。
“外面很多人都睁着双眼盯着我,看我能做成什么样子,看我们父子的配合程度怎么样,感觉压力前所未有的大。”陈锋说。
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遭遇,二代接班者绝大部分都有过类似的经历。陈锋向记者坦承,压力曾经“恶化到我一想到要去上班,我就要吐”。
“想吐”的糟糕状态差不多持续了两个星期,这发生在陈锋自己归纳的三个工作阶段的“恐惧”阶段。“我觉得第一个阶段懵懂期,可能是迷迷糊糊的工作,没有很明确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目标,大约持续了两三年吧;第二个阶段就是畏惧期,想到工作就想吐。对于普通员工来说,我可以做就做,不能做就走,可是对于我,你是这家企业的主人翁,你面对的问题是不得不去解决的。”
在他看来,这也是他的部分朋友宁可在国外做一个普通的职员也不愿回国接班的原因。“在我的身边,也有在第二个阶段故事就停止的例子。”他说。
在“畏惧”的阶段,陈锋会独自去操场长跑,他在大学里就经常通过长跑释放自己的情绪。一圈400米,他一次跑30圈,跑完前20多圈,浑身散架,实在不想跑了。后来,他从长跑中悟到了自己的处境:“跑啊跑,只要再坚持一下,你就会进入另外一种状态,你会喜欢并享受它的乐趣。”
长跑让他想起了大学的时候,体育老师一直想让他去参加健身比赛,那时候陈锋觉得“哎呀,穿得那么少,在舞台上摆姿势,挺怪的”,而现在自己走上前台,也就相当于走上了舞台,既然要跑下去、要跳下去,“为什么不让自己快乐起来呢?”
后来,走出“恐惧”阶段的陈锋,才把自己的这段心路历程向父亲倾诉。父亲非常理解他,告诉他“有些事情你必须独自面对,走过去了,你就会热爱它”。
现在,陈锋说自己处于第三个阶段享受阶段,开始“享受工作的乐趣”。
其实,陈锋心里很清楚,目标完成与否,不仅决定着自己的前途,还牵涉着父亲用大半辈子才积累起来的声誉。成,则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能力,确立公司在业界地位;败,则搭进全家声誉。
这让陈锋感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过,这个32岁的少壮派并不谨小慎微,他更愿意将挑战视为机遇。“机遇,就像一匹野马,如果你迎难而上,你就会抓住他,如果你畏惧,你就会错过一匹一匹的烈马。”他说。
磨炼
历经磨炼之后得到的机遇,往往更被珍视。
“爸爸,我一辈子都做这些事情吗?”从餐厅打工回来的丁丽亚忍不住问自己的父亲、大森集团董事长丁荣华。
彼时的丁丽亚正在香港读高中。她感受不到自己作为富二代的优越感,她需要在课余时间打很多的零工来赚取自己的生活费。
丁荣华等女儿的这句疑问已经等了好久。当初骑着一辆自行车开拓市场的丁荣华深知:“得让他们尝尝生活的苦头。”
“你必须接受高等教育,否则你一辈子就只能做这些事情。”丁荣华这样回答女儿。后来,丁丽亚被送到了加拿大多伦多一所著名的大学学习国际贸易和市场调研。
这只是丁荣华培养接班者计划的开始。这位晋江最早一批开拓国际市场的外贸服装领军者有着无比清晰的培养计划,他也毫不讳言自己的“按需定制”:做国际贸易需要两大方面的人才,一个是贸易,一个是财务,“我有意识地送他们去读相关的专业”。
大女儿之后,丁荣华相继把二女儿和三儿子送去加拿大,分别学习会计和国际贸易。现在,最先学成的丁丽亚统筹管理企业,二女儿丁丽君负责财务,三儿子负责生产。
丁丽亚的成长经历代表了晋江二代在回归家族企业之前的普遍状态。他们普遍接受了较高层次的教育,也普遍经历了生活的磨炼。
这种磨炼甚至被刻意的强化。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家向《中国周刊》记者讲述了他培养儿子的独特方式:“儿子毕业之后,我把他送到三宁的一个深山中的锯木厂,那个锯木厂离最近的乡镇也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只有春节才让他回来。两年多后,我觉得可以了,让他回来,说你得找点事干,不过不能在我的企业里干。他说要做点小生意,我说好,我借给你二十万,后来这二十万都赔掉了,这在我的意料之中。后来他又想到另外一个项目,需要一百多万,好,我借给你。这个项目真的做出了眉目,他说,老爸,我想买部车,我说,买车可以啊,你先把借我的钱还我。”
“他后来赚钱了,买了车,不过在还我的钱之后。你说,媒体报道的那些飙车的少爷,他们的车是自己赚来的钱买的吗?你一上来给他买保时捷,他能不飙吗?”激动过后,这位企业家的脸上有着难以抑制的骄傲,“现在,儿子已经接班了,结局不错。”
“磨炼”的另一种形式是目睹过父辈创业的艰辛。许连捷曾说,他是地道的贫农,到2004年才离开农村,搬进了别墅。因此,许清水这样评说自己的求学生涯:“他(父亲许连捷)从不说你们应该怎么怎么样,不过看他那么辛苦,我们反而会自觉地去好好读书。”
巨大的“一半”
“他有他的人脉,我们也有自己的人脉。”作为“富二代”的许清水表示,他的人脉关系不完全是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连捷国际投资的很多项目,他只是跟我们聊一下,就让我们去做了。”
这是放手的艺术。匹克董事长许景南对《中国周刊》记者表示:“我们老一代绝对没有对于权力的迷恋,谁不想轻松一些?”原来,许景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工作,现在,他学会了犒劳自己,犒劳的方式是读书和多睡一会儿觉。
可是,权力与金钱的转移过程,对于企业与企业家来说本来就是脆弱期。如果处理不当,非但会威胁二代接班的顺利进行,甚至会使二代与父辈同时陷入困境。在接受记者采访的二代接班者中,一种观点会经常让他们感到不安和难以接受——我们做得好,别人认为这是父辈给我们创造的条件好;我们做不好,别人会说我们是败家子。
泉州团市委书记颜志煌认为,对于子承父业,实际上传承的是一种“企业的积淀和精神”。
“老一辈企业家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可是他们的理念和经验很独到,往往招招见效,他们受的教育是整个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给他们的启发,企业的代际传承要根植在自己企业的竞争力持续积累的基础上”,颜志煌对《中国周刊》记者说,“如果你把企业各自形成的特色、风格、气质都丢掉,恒安也不叫恒安,柒牌也不叫柒牌,七匹狼也不叫七匹狼……”
事实上,“企业的积淀与精神”背后更多是一种对于企业和家族的梦想的传承。原IBM董事长小汤姆•沃森在自传《父亲、儿子以及公司》中坦率地承认,自己之所以带领IBM走上巅峰,最主要的是他要证明自己确实完成了对于父亲的承诺,而承诺就是对于IBM有着与父亲一样的珍视与理想。
在到达“珍视与理想”之前,与其他区域的民营企业一样,晋江二代与父辈之间也面临着诸多实际存在的障碍。比如,对于企业元老和职业经理人的不同看法,经验主义与数据分析的互补,在实业与投资之间的选择等等。
不过,这些大多拥有高学历与现代管理能力的晋江二代并没有妄自尊大。“由于经历上的不同,对同一事件,我和父亲之间常常会有不同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事实说话,谁的方案实施效果会比较好,就采用谁的方案,这时,没有父子,只有职务。”陈锋的这番表态无疑具有代表性。
同时,在二代之间,“真正的交流”开始越来越多。
32岁的许志华说,大约十年前,大家在一起讨论各自发展的时候,说话都还很客气,说的都是“面子上的事情”,现在,大家的沟通更开诚布公了,因为大家都已经发展起来了。“大家”在这里的意思,是二代。
“晋江这边85%以上的民营企业都面临着二代接班的问题,儿女接班顺利或者已经完成的,在晋江,至少能够占到一半。”晋江市商会副会长丁荣华说。
在《中国周刊》记者历时半月的实地采访中,包括政府官员、一代企业家、二代接班人、民间观察者和当地资深媒体人士在内的绝大多数被访者均认可“一半”的说法。
“一半”意味着什么?
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和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均表明,仅有大约30%的家族企业能够传到第二代。同时,据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的民营企业中有90%的企业创始人希望子女接班,但真正有意愿且有能力接班的“富二代”不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