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命在特殊的情况下都本能地做假,孩子面对批评极容易表现出逆反的假象,教师如果弄假成真,就会逼迫孩子堕落。堕落的生命充满内心的冲突,既沉湎于恶习的安逸,又不甘心堕落,表现于外就是与教师无休无止的冲突。教师必须透过逆反的假象而洞察孩子的痛苦,孩子越是冲突得激烈,越是痛苦的一种发泄。教师必须扮演孩子的痛苦,安抚痛苦的生命,进而唤醒尊严。
【关键词】 生命; 假象; 逆反
虫子在遭遇危险时扮演死相,任其拨弄都没反应,死得很逼真。人是智慧生命,扮假象自然天下第一,连同类也常常被骗。假象有两类,一是自觉扮演的,旨在欺骗他人谋取私利;二是本能地做假,可能连自己也不清楚是在做假。自我在与环境发生激烈冲突时,也同时充满激烈的内心冲突,往往表现出的外相与内心情感恰恰相反,称为心灵的辩证法。激烈的内心表现出平静的假象,痛苦表现出喜悦的假象,憎恨表现出亲妮的爱抚,愤怒表现出格外的冷静,热爱表现出冷淡,等等。可是,这又不是虚伪,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反应规律,生命有拒绝赤裸裸的羞耻本能,许多情感特别是强烈的情感不能直露,而是本能地以相反的方式表达。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有这种体验,为某种事作好充分准备,原以为一定会按计划进行,结果准备的全用不上(或用不出),完全是另外一种格局,大出意外却又很符合生活逻辑。
在教育中,孩子的表现也可能是假象,教师必须有洞察真相的本领,否则就犯大错,痛失教育的契机。一个孩子突然不上学,并宣称不读书了。这可是很规矩的孩子,怎么会突然采取这种过急的举措?一家人急得什么似的,母亲简直要给孩子下跪,哀求孩子上学。孩子很顽强,不仅不为所动,反而把一个个大人打败,证明应试教育如何害人,书如何读来没有意义。父母到学校找我讨教,向我说明孩子的情况。我也很惊异,可提出这样的办法,对孩子冷处理,不要去理睬他,因为他不仅不能给说服,反而希望与大人斗争。如果是蓄谋不读书,而且成绩很差,那就不一样了,他可是有高考希望的孩子。我反复告诫家长,不要焦急,更不要去说服孩子,让孩子冷静;孩子遇到一道高坎儿,越不过,变相地以此释放痛苦,他不可能不读书了。但是,家长并不听我的,回家又与孩子斗争,孩子更亢奋,理直气壮,个个败下阵来。家长又给我打电话求助。我告诉她,肯定孩子要回校,但必须把孩子冷在一边,不能再去打扰孩子。结果,只冷了孩子半天,孩子到街上转了一圈儿,回家淡淡地告诉家长,准备第二天上学。大概因为孩子在校做人和学习都失败,我又批评得很深刻,而家长一向溺爱孩子,孩子才做出这种假象。
按逻辑,教师是孩子的导师,孩子理应接受教育,可逆反的孩子却普遍。逆反不仅是对批评的抵抗,也是生命本能的假象。如果教师认定孩子是真的逆反,不仅不给孩子创设回归正道的条件,反而逼迫孩子往逆反的歧路上走得更远,就犯了大错。为什么有的孩子在某些教师的手里逆反得非常刚烈,迅速堕落下去?不就因为教师弄假成真,不仅看不到孩子渴望进步的真相,反而把孩子逼向堕落却对自己的大错浑然不知。由于种种原因孩子跟不上学业,本应得到鼓励和帮助,又需要教师严格要求,可是教师却抛弃孩子。这种失败使孩子很痛苦,不能不采取违纪的方式来发泄失败和绝望的痛苦,可教师哪里知道?不仅不安抚和鼓励孩子,不用爱来唤醒尊严,反而雪上加霜,绝情地批斗孩子。孩子给刺激得无所顾忌,与教师大吵大闹。这时,孩子本是痛苦得不能自已,教师本应带着怜悯之痛来感染孩子,启蒙孩子发现自己的痛苦,唤醒恶习。可是教师错上加错,与孩子斗气,把嫌恶和憎恨拿来排斥孩子,逼迫孩子作出更可怕的逆反举措。如果堕落本有下滑的趋势,教师的绝情就加速这种下滑。如果孩子还不甘心彻底堕落,那么教师恶劣的态度就推动孩子堕落得肆无忌惮。
堕落的生命充满激烈的内心冲突,一方面,沉湎于恶习贿赂的安逸里不能自拔,另一方面,与生俱来的尊严又不甘心堕落,不甘心学业无望又受人歧视,给人抛弃。任何冲突的痛苦都必须释放,逆反是本能的释放方式,特别是教师鲜明地表现出对孩子的嫌恶和抛弃后,逆反就成为必然。透视逆反的假象,教师就发现,孩子越是逆反得凶狠,越是与教师斗争得刚烈,内心越是痛苦。教师就从恶劣情绪中醒悟,自觉地清扫狭隘的偏见和可怕的嫌恶,培植怜悯的崇高情怀,从斗气中挣脱出来。如果孩子需要忤逆教师来发泄痛苦,仿佛找到痛苦的支撑点,那么谦卑地让孩子发泄吧!切忌火上浇油,刺激孩子堕落到狂乱的地步,逼迫孩子自残。纵然孩子非常堕落,教育已爱莫能助,教师也要坚信生命的尊严顽强地固守着,逆反是假象,深切的怜悯之痛是雪中送炭,总有不可抵御的感染力,尊严的觉醒还有可能。纵然所有人都抛弃孩子,孩子也抛弃自己,可是只要发现教师还满怀着怜悯之痛真切地关注自我,那是怎样感动孩子,奇迹仍有可能发生。
孩子拿着逆反的矛刺过来,就谦卑地敞开胸怀接纳孩子吧!教师的智慧和崇高就彰显在这些地方。逆反的矛头扑空,却投进温暖的胸怀,这是驾驭和影响孩子最好的铺垫。教师拿得准,逆反是假象,堕落的痛苦是真相,爱的需要是久旱盼甘霖。事实上,不论怎样堕落的孩子毕竟很年轻,尊严都还活着,恶习的腐蚀毕竟有限,心地很单纯,播种虔诚的爱终会有一定收获。
【关键词】 生命; 假象; 逆反
虫子在遭遇危险时扮演死相,任其拨弄都没反应,死得很逼真。人是智慧生命,扮假象自然天下第一,连同类也常常被骗。假象有两类,一是自觉扮演的,旨在欺骗他人谋取私利;二是本能地做假,可能连自己也不清楚是在做假。自我在与环境发生激烈冲突时,也同时充满激烈的内心冲突,往往表现出的外相与内心情感恰恰相反,称为心灵的辩证法。激烈的内心表现出平静的假象,痛苦表现出喜悦的假象,憎恨表现出亲妮的爱抚,愤怒表现出格外的冷静,热爱表现出冷淡,等等。可是,这又不是虚伪,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反应规律,生命有拒绝赤裸裸的羞耻本能,许多情感特别是强烈的情感不能直露,而是本能地以相反的方式表达。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有这种体验,为某种事作好充分准备,原以为一定会按计划进行,结果准备的全用不上(或用不出),完全是另外一种格局,大出意外却又很符合生活逻辑。
在教育中,孩子的表现也可能是假象,教师必须有洞察真相的本领,否则就犯大错,痛失教育的契机。一个孩子突然不上学,并宣称不读书了。这可是很规矩的孩子,怎么会突然采取这种过急的举措?一家人急得什么似的,母亲简直要给孩子下跪,哀求孩子上学。孩子很顽强,不仅不为所动,反而把一个个大人打败,证明应试教育如何害人,书如何读来没有意义。父母到学校找我讨教,向我说明孩子的情况。我也很惊异,可提出这样的办法,对孩子冷处理,不要去理睬他,因为他不仅不能给说服,反而希望与大人斗争。如果是蓄谋不读书,而且成绩很差,那就不一样了,他可是有高考希望的孩子。我反复告诫家长,不要焦急,更不要去说服孩子,让孩子冷静;孩子遇到一道高坎儿,越不过,变相地以此释放痛苦,他不可能不读书了。但是,家长并不听我的,回家又与孩子斗争,孩子更亢奋,理直气壮,个个败下阵来。家长又给我打电话求助。我告诉她,肯定孩子要回校,但必须把孩子冷在一边,不能再去打扰孩子。结果,只冷了孩子半天,孩子到街上转了一圈儿,回家淡淡地告诉家长,准备第二天上学。大概因为孩子在校做人和学习都失败,我又批评得很深刻,而家长一向溺爱孩子,孩子才做出这种假象。
按逻辑,教师是孩子的导师,孩子理应接受教育,可逆反的孩子却普遍。逆反不仅是对批评的抵抗,也是生命本能的假象。如果教师认定孩子是真的逆反,不仅不给孩子创设回归正道的条件,反而逼迫孩子往逆反的歧路上走得更远,就犯了大错。为什么有的孩子在某些教师的手里逆反得非常刚烈,迅速堕落下去?不就因为教师弄假成真,不仅看不到孩子渴望进步的真相,反而把孩子逼向堕落却对自己的大错浑然不知。由于种种原因孩子跟不上学业,本应得到鼓励和帮助,又需要教师严格要求,可是教师却抛弃孩子。这种失败使孩子很痛苦,不能不采取违纪的方式来发泄失败和绝望的痛苦,可教师哪里知道?不仅不安抚和鼓励孩子,不用爱来唤醒尊严,反而雪上加霜,绝情地批斗孩子。孩子给刺激得无所顾忌,与教师大吵大闹。这时,孩子本是痛苦得不能自已,教师本应带着怜悯之痛来感染孩子,启蒙孩子发现自己的痛苦,唤醒恶习。可是教师错上加错,与孩子斗气,把嫌恶和憎恨拿来排斥孩子,逼迫孩子作出更可怕的逆反举措。如果堕落本有下滑的趋势,教师的绝情就加速这种下滑。如果孩子还不甘心彻底堕落,那么教师恶劣的态度就推动孩子堕落得肆无忌惮。
堕落的生命充满激烈的内心冲突,一方面,沉湎于恶习贿赂的安逸里不能自拔,另一方面,与生俱来的尊严又不甘心堕落,不甘心学业无望又受人歧视,给人抛弃。任何冲突的痛苦都必须释放,逆反是本能的释放方式,特别是教师鲜明地表现出对孩子的嫌恶和抛弃后,逆反就成为必然。透视逆反的假象,教师就发现,孩子越是逆反得凶狠,越是与教师斗争得刚烈,内心越是痛苦。教师就从恶劣情绪中醒悟,自觉地清扫狭隘的偏见和可怕的嫌恶,培植怜悯的崇高情怀,从斗气中挣脱出来。如果孩子需要忤逆教师来发泄痛苦,仿佛找到痛苦的支撑点,那么谦卑地让孩子发泄吧!切忌火上浇油,刺激孩子堕落到狂乱的地步,逼迫孩子自残。纵然孩子非常堕落,教育已爱莫能助,教师也要坚信生命的尊严顽强地固守着,逆反是假象,深切的怜悯之痛是雪中送炭,总有不可抵御的感染力,尊严的觉醒还有可能。纵然所有人都抛弃孩子,孩子也抛弃自己,可是只要发现教师还满怀着怜悯之痛真切地关注自我,那是怎样感动孩子,奇迹仍有可能发生。
孩子拿着逆反的矛刺过来,就谦卑地敞开胸怀接纳孩子吧!教师的智慧和崇高就彰显在这些地方。逆反的矛头扑空,却投进温暖的胸怀,这是驾驭和影响孩子最好的铺垫。教师拿得准,逆反是假象,堕落的痛苦是真相,爱的需要是久旱盼甘霖。事实上,不论怎样堕落的孩子毕竟很年轻,尊严都还活着,恶习的腐蚀毕竟有限,心地很单纯,播种虔诚的爱终会有一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