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学科理解分析及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o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化学是高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抽象性以及实践性。化学平衡原理是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觉得内容难以理解。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进行探究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利于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的突破。本文通过对化学平衡原理的学科理解,对导致化学平衡学习困难的因素进行分析,对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促进化学平衡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化学平衡;学科理解;原因;教学策略
  化学平衡原理还称之为“勒夏特列原理”,主要内容指的是在宏观的化学条件下,进行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的可逆反应,当条件发生改变时,平衡会向着减弱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从字面内容上看似非常简洁的描述,但是在进行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能够在解决化学平衡问题时运用相关的技巧,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对化学平衡原理进行相应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教学策略,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
  一、 高中教材内容中化学平衡移动的学科思想分析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化学平衡状态在教学内容中进行这样的表述:在一定的条件下,当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相等时,在反应体系中,所有参与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者浓度能够保持恒定,这样的一种状态称之为化学平衡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初中化学知识内容中有关溶解度的知识进行引入,从溶解度到溶解平衡最后到平衡状态。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利于学生对其包含的道理进行理解。在对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概念教材中进行这样的陈述:化学反应体系的平衡状态会在改变反应的条件(温度、浓度、气体反应的压强)时而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并在新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状态,这样的现象被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在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相应的实验进行探究,针对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时,主要是通过Cr2O2-7与CrO2-4的相互转化以及Fe3 与SCN-的反应,通过这两个实验进行相应的探究,得出相应的结论,当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时,正反应速率会明显加快,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当增加生成物的浓度时,逆反应速率会明显加快,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针对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探究是通过2NO2(g)N2O4(g)的实验进行探究,得出结论,当温度升高时,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当温度降低时,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利用勒夏特列原理进行探究,当影响平衡的其中一个条件(浓度、温度以及压强)发生变化时,平衡会朝着减弱这样改变的方向进行移动。
  二、 化学平衡移动学习困难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针对化学平衡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普遍地感到知识内容过于抽象、理解过程比较困难,知识点过于繁杂,而且记忆困难容易产生混淆。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缺失良好的知识架构,很难促进新旧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学生新知识内容的学习。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内容。
  1. 学生的学习起点能力欠缺。学生进行化学理论以及原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对原理缺少有效的认知,学生身心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少知识内容的积累,知识内容缺少系统化和结构化等等。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温度、压强以及浓度等因素对化学移动的影响进行记忆,而且在简单的情境中能够进行问题的解决,但是在复杂的情境中,学生就会遇到问题,缺少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阶段的学生处在一个思维能力转变的阶段,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在化学平衡的学习中,需要对数个化学实验进行归纳,总结出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并且根据特点去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已经达到了平衡状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有着很强的逻辑性思维,很多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
  2. 化学学习方式有待完善。在进行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化学学习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学习效果。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针对学习实际进行学习方法的选择。在化学平衡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结合自身的学习策略、特点以及学习的内容进行学习方法的选择,对学习方式进行相应的优化,采取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主要的学习方法有机械记忆策略、模仿迁移策略、探究学习策略、问题解决学习策略、归纳学习策略以及演绎学习策略等。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困难的学生多数采取的是机械记忆策略,缺少相应的思维活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因此,在高中化学平衡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学习方式,促进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思维逻辑的转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良性的循环。
  3. 高原反应的影响。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高原反应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学习效率和知识积累中出现缓慢现象。主要的表现有:当学生对化学知识内容进行深入学习时,或者对化学的基础知识内容以及技能进行掌握后,在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究创新的过程中,感受到大脑的疲劳以及精力的不支,学习的效率降低,进步较慢,学习吃力,学生的学习很努力,但是效率偏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高原反应只是一个阶段或者说是一个瓶颈,是进行学习和创新的重要阶段,突破就能够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4. 学生思维定势的影响。在高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受到老师的思维模式的影响,产生一定的依赖心理。在学习的过程中,针对问题的不同应当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学生在习惯上喜欢面对不同的问题采取相同的思维方式,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化学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在纵向和横向之间存在着很多的联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其本质很难进行掌握。思维定势是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的现象。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对其消极作用进行克服,培养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 化学平衡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1. 巧妙利用概念图,促进整体知识内容的掌握。在化学平衡移动的学习过程中,对其概念、理论以及实验技能进行有效的结合,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建立自身的知识认知架构。在化学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即便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当学生面对综合性较大的问题时,学生依然会茫然,感到束手无策。因为学生没有把知识点和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化,在学生的脑海中只是一个又一个的概念、原理以及规律等,知识内容之间缺少联系,难以形成知识网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促使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在使用概念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下面几种方式:设计先行组织者材料、构建化学平衡概念的知识网络、促进反思、评价、修正以及发展知识结构的建设、变式练习应用概念。
  2. 结合化学实验,开展探究性教学。化学是一门注重实验的学科,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是离不开化学实验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化学平衡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关于平衡的科学概念进行化学平衡概念的学习。采取探究性教学,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把學生的现有知识作为基础,促使学生归纳探究和实验探究的结合,促使学生平衡理论的知识体系构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 结语
  化学平衡移动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其内容很难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疑惑。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和分析,加深学科知识的理解,并且对造成学习困难的因素进行正视,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概念图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形成整体性结构知识体系,结合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利琦.关于高中化学教师对化学平衡移动学科理解的探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王军丽.基于人教版和美国IB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平衡内容比较的教学设计[D].西南大学,2016.
  [3]刘娟娟.“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学习难点成因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4]吕霞.“化学平衡原理”意义建构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
  彭建明,江苏省南通市,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八角低产林改造丰产技术八角属八角茴香料常绿乔木,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经济林树种,经济价值高,用途广泛。它的果、皮含油量5~6%,种子1.7~2.7%,叶子0.7~0.95%(均以鲜料计),是优良调味佳品,在医药上作驱风、健胃
摘要:导入、呈现、输出常常被教育界合称为教学三部曲,由此可见,导入在整个教学环节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迫于“非重点”学科的标签与高考的压力,一部分教师并没有把导入环节重视起来,一个好的导入往往能为课堂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所谓良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本文将依靠历史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完善课堂导入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  一、 引言  于课堂而言,一个导入往往涵盖这一节课的教学
为了貫徹加强各部、密切聯系、分工負責、集中領導的原則,提高公文質量和工作效率,進一步克服文牘主義,茲就國務院和國務院所屬各部門和各辦公機構的行文關係,作以下規定: 一
摘要:初中地理是学生较难把握的一门学科,地理知识抽象性内容较多,学生不具备良好的空间感,学习成绩很难得到提升。初中地理教学应该利用教具来完成,教具能够将地理知识形象化,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地理概念与信息,可以提升学习效率。本文对初中地理教具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利用教具提升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具教学;应用;策略  一、 引言  利用教具
平稳但不平淡──评人民日报世妇会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系部分师生人民日报8月14日头版刊登《在共和国的天平上——记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标志着人民日报世界妇女大会报道的
学位
目的:  通过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定量分析犬造模前及造模后肾实质区血流灌注参数的改变,旨在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在评价犬急性肾功能衰竭
摘要:本文通过对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些实验的改进和创新,运用形式多样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轻松、愉快和协作的探究氛围中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提高化学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验;改进;创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的特色和重要的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掌握实验技能和培养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作用。
摘要:在初中化学课程标准里,化学用语部分要求达到会学、会读、会用,了解其化学意义。因而化学用语部分的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化学用语也渗透到初中化学学科知识的各个知识点,掌握好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初中化学用语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核心,从學生的需求出发,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信心,减轻学生负担,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本文中,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教学对初中化
摘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按解题顺序,阐述了有效解答物理习题的五大注意事项,并举例加以应用说明。教师从高一开始训练学生的解题习惯,便可达到训练学生有效解题的效果。  关键词:准备工具;品味题干;选择方法;规范书写;观察答案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物理难学”的现象和心态,觉得这门学科太抽象,面对物理习题更是常常茫然一片,难以下手。学生总认为物理太活,模型太多。上课时,学生对知识点仿佛都能听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