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也要与时俱进,在教学模式上进行调整,教师要能够认识到当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针对性提升。本文将主要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优化,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教育 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6-0029-02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领域中教师也要能够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获得身心的平衡发展,实现素养的提升。当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展过程中尚存在一定问题,教师要针对问题进行解决,在完善课程体系的同时,也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在我国已经推行多年,虽然获得了一定的教学成就,但是整体来看,信息技术模式下的教学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信息技术对于社会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小学教师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让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就得到信息素养的塑造,然而从教学实践上看,很多教师以及学校都缺乏对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知,很多教学只是走走形式,教师在课程中教给学生的知识也没有深入信息素养提升的内核,教师教学积极性较差、信息技术课堂缺乏科学的规划,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小学信息教育的质量。
信息技术关乎人才培养,强化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当前学科教育的重点,有学者认为导致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乱象多的原因在于缺乏足够重视,需要在小学考试的过程中增加信息技术的所占比重,也有学者认为,应当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策略上进行重新的编排和组织[1]。学者们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关注,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将想法落地,切实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用新的信息教学模式开展教育,帮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素养的全面塑造。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一)教学内容
从小学信息课程教学内容的层面上看,当下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获取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性内容,在这些内容中也包括一定的技能操作,但是在很多教材中,技能操作并不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很多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只是将其作为一种知识性的学科,并没有结合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内容重点进行教学和管理。正是由于很多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导致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抓不住重点。
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错误认知也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时采用的是应试教育的方法,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兴趣的启发。实际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存在明显的不同,如果只是套用传统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不仅学不到知识,也会影响能力的塑造,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之间的不匹配也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二)学习环境
与小学阶段所开设的其他课程相比,信息技术课程多在计算机教室中开展,教學过程中诱惑性因素较多。在计算机教室中开展教学时,学生会受到来自信息技术的更多干扰,尤其对于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在运用计算机操作的过程中,会被操作中的其他信息所吸引,导致注意力的分散。一些学生甚至上网浏览各种娱乐信息,进行网络聊天和游戏,即使学生想要全程专注,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也仍然不免开小差,参加到这些与课堂无关的活动中[2]。处于小学阶段的个体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当处于这种充满诱惑的环境时,信息更容易分散,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开展,这也对硬件和软件环境提出了较高要求,很多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出这些资源的优势所在,仅仅依赖于这些互动性更强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传统的教学。实际上,信息技术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知识展示之外,完全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的软件优势进行探究性学习以及协作式教学,丰富教学的形式和维度。例如,教师完全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将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型教学模式应用其中,发挥出信息技术软件和软件上的资源优势,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实际效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甚至将优质资源转化为教学中的劣势,占据了学生的宝贵精力,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四)教学模式
很多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合理地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优势,所在,在内容教学时也没有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指导课程开展,很多教师仍然沿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授方法,很少开展探索合作以及问题解决教育。从而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不足,教师成为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完全掌控者,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学习。所以,一些学生也会由于教学模式的无趣选择溜号,开始用计算机浏览其他内容。
信息技术教学的环境实际上能够为新型教学模式开展提供扎实的物理基础,教师完全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上网自己查找资料进行问题解决,同时信息技术也利于教师开展情境教学,让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将自己对于问题的探究立体化地展现出来[3]。信息技术同样也是开展分层教育的有效依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学习阶段,选择适应性的题目,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弥补学生之间认知差距的问题,实现按需学,这些都是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
三、进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改革的相关思路
(一)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信息技术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新的可能,教师要能够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结合信息教学环境的优势,提升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根据学科课程内容和信息环境的特点,基于信息化教学的优势进行自主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理念扭转了学生原本学习过程中的被动地位,也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和情景化学习需求。同时,信息技术中丰富的信息承载量也能够让学生得到学习视野的开拓,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例如,在应用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完成自主学习,观看结束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深入学习,此时教师可以制定出一定的分层学习策略,让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基本内容的认知,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进行更多的拓展训练[4]。在应用翻转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师也可以融入驱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掌握知识之后拥有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带动之下,学生的学习基础会更扎实,兴趣也会更高,最为主要的是,这种学习方法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并且在形式上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更加吻合,学生在应用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搜索予以解决。 (二)在资源建设模式上进行调整
教学模式的更新也需要教师学会构建教学资源,对此教师要能够对信息资源的建设和组织方式进行认知上的更新,了解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知识点,并让知识点之间形成衔接,构成完整的体系。同时单元和单元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实现弹性化学习,从整体的角度认知学习内容,同时教师也要考虑到横向的关系,形成自上而下的逻辑体系。对此,教师要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整合,让学生先明确各个部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当出现学习困难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回顾相关知识内容,实现问题解决,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从自身的喜好出发,对知识进行自动的延展。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教给学生获取资源,总结资源内容的相关办法,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具备更强的信息媒介素养,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
(三)对课程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学生由于认知和学习经历的不同,在认知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如果教师只是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的话,是很难实现整体提升的。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教学以及任务驱动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任务的指引之下开展自学。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强化知识,也不会出现原本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习进度难以控制和协调的问题[5]。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控制学习进度,按照自己的学习路径完成学习任务。
课程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激发个体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维持学生学习行为最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强化个体的学习动机,并运用任务驱动的形式持续维系学生的学习动机,这种内外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获得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以及满足感,并通过完成任务实现学习目标。
小组协作教学也是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改革的落地策略之一,小组合作教学能够让不同学科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够在合作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并在了解他人思维的过程中获得灵感激发,从而实现能力的构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都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在合作学习时,小组内的成员可以通过分工的形式各自完成任务,通过合作得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在融入了小组竞争、组内合作等学习组织形式基础之后,学习效果也会被放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也会更强,尤其能够改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精力较为分散的问题[6]。小组内的学习同样也是对于学习纪律的约束,学生会为了共同的目标学会管理时间、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所以,教师在组织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式教学强化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式也能够让学生在和同龄人以及教师沟通的过程中得到认知层面的强化。
结语
综上所述,个体的信息处理能力构建需要通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现,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立足于人才培养的长远角度,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知识技能以及素養的强化。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明显区别,不仅在教学内容上信息技术有其特殊性,信息技术在教学环境上的优势也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所以教师要能够依托于信息技术课堂的优势所在,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进行重构,学会整合信息技术课程信息资源,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对于思路的禁锢。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和挖掘,让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挖掘自身潜力,同时学会利用好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在合作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兴趣的有效塑造,发现信息技术的乐趣所在,并获得自主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强化,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将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所获得的学习心得应用于其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切实实现学习能力的改善,依托信息技术课程构建自身更为完善的身心品性,为后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牟君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考试周刊,2018(98):144.
[2]林洁芸.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初探[J].数码世界,2018(12):158.
[3]胡连防.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科教导刊(下旬),2018(3):144-145.
[4]王必美.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及实现措施[J].明日,2019(3):1.
[5]魏庆虎.小学信息技术课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13):39.
[6]于亮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J].读写算,2018(14):29.
【关键词】小学教育 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6-0029-02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领域中教师也要能够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获得身心的平衡发展,实现素养的提升。当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展过程中尚存在一定问题,教师要针对问题进行解决,在完善课程体系的同时,也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在我国已经推行多年,虽然获得了一定的教学成就,但是整体来看,信息技术模式下的教学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信息技术对于社会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小学教师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让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就得到信息素养的塑造,然而从教学实践上看,很多教师以及学校都缺乏对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知,很多教学只是走走形式,教师在课程中教给学生的知识也没有深入信息素养提升的内核,教师教学积极性较差、信息技术课堂缺乏科学的规划,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小学信息教育的质量。
信息技术关乎人才培养,强化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当前学科教育的重点,有学者认为导致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乱象多的原因在于缺乏足够重视,需要在小学考试的过程中增加信息技术的所占比重,也有学者认为,应当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策略上进行重新的编排和组织[1]。学者们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关注,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将想法落地,切实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用新的信息教学模式开展教育,帮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素养的全面塑造。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一)教学内容
从小学信息课程教学内容的层面上看,当下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获取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性内容,在这些内容中也包括一定的技能操作,但是在很多教材中,技能操作并不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很多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只是将其作为一种知识性的学科,并没有结合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内容重点进行教学和管理。正是由于很多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导致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抓不住重点。
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错误认知也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时采用的是应试教育的方法,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兴趣的启发。实际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存在明显的不同,如果只是套用传统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不仅学不到知识,也会影响能力的塑造,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之间的不匹配也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二)学习环境
与小学阶段所开设的其他课程相比,信息技术课程多在计算机教室中开展,教學过程中诱惑性因素较多。在计算机教室中开展教学时,学生会受到来自信息技术的更多干扰,尤其对于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在运用计算机操作的过程中,会被操作中的其他信息所吸引,导致注意力的分散。一些学生甚至上网浏览各种娱乐信息,进行网络聊天和游戏,即使学生想要全程专注,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也仍然不免开小差,参加到这些与课堂无关的活动中[2]。处于小学阶段的个体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当处于这种充满诱惑的环境时,信息更容易分散,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开展,这也对硬件和软件环境提出了较高要求,很多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出这些资源的优势所在,仅仅依赖于这些互动性更强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传统的教学。实际上,信息技术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知识展示之外,完全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的软件优势进行探究性学习以及协作式教学,丰富教学的形式和维度。例如,教师完全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将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型教学模式应用其中,发挥出信息技术软件和软件上的资源优势,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实际效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甚至将优质资源转化为教学中的劣势,占据了学生的宝贵精力,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四)教学模式
很多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合理地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优势,所在,在内容教学时也没有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指导课程开展,很多教师仍然沿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授方法,很少开展探索合作以及问题解决教育。从而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不足,教师成为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完全掌控者,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学习。所以,一些学生也会由于教学模式的无趣选择溜号,开始用计算机浏览其他内容。
信息技术教学的环境实际上能够为新型教学模式开展提供扎实的物理基础,教师完全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上网自己查找资料进行问题解决,同时信息技术也利于教师开展情境教学,让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将自己对于问题的探究立体化地展现出来[3]。信息技术同样也是开展分层教育的有效依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学习阶段,选择适应性的题目,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弥补学生之间认知差距的问题,实现按需学,这些都是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
三、进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改革的相关思路
(一)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信息技术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新的可能,教师要能够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结合信息教学环境的优势,提升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根据学科课程内容和信息环境的特点,基于信息化教学的优势进行自主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理念扭转了学生原本学习过程中的被动地位,也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和情景化学习需求。同时,信息技术中丰富的信息承载量也能够让学生得到学习视野的开拓,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例如,在应用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完成自主学习,观看结束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深入学习,此时教师可以制定出一定的分层学习策略,让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基本内容的认知,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进行更多的拓展训练[4]。在应用翻转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师也可以融入驱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掌握知识之后拥有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带动之下,学生的学习基础会更扎实,兴趣也会更高,最为主要的是,这种学习方法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并且在形式上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更加吻合,学生在应用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搜索予以解决。 (二)在资源建设模式上进行调整
教学模式的更新也需要教师学会构建教学资源,对此教师要能够对信息资源的建设和组织方式进行认知上的更新,了解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知识点,并让知识点之间形成衔接,构成完整的体系。同时单元和单元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实现弹性化学习,从整体的角度认知学习内容,同时教师也要考虑到横向的关系,形成自上而下的逻辑体系。对此,教师要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整合,让学生先明确各个部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当出现学习困难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回顾相关知识内容,实现问题解决,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从自身的喜好出发,对知识进行自动的延展。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教给学生获取资源,总结资源内容的相关办法,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具备更强的信息媒介素养,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
(三)对课程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学生由于认知和学习经历的不同,在认知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如果教师只是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的话,是很难实现整体提升的。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教学以及任务驱动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任务的指引之下开展自学。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强化知识,也不会出现原本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习进度难以控制和协调的问题[5]。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控制学习进度,按照自己的学习路径完成学习任务。
课程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激发个体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维持学生学习行为最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强化个体的学习动机,并运用任务驱动的形式持续维系学生的学习动机,这种内外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获得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以及满足感,并通过完成任务实现学习目标。
小组协作教学也是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改革的落地策略之一,小组合作教学能够让不同学科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够在合作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并在了解他人思维的过程中获得灵感激发,从而实现能力的构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都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在合作学习时,小组内的成员可以通过分工的形式各自完成任务,通过合作得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在融入了小组竞争、组内合作等学习组织形式基础之后,学习效果也会被放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也会更强,尤其能够改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精力较为分散的问题[6]。小组内的学习同样也是对于学习纪律的约束,学生会为了共同的目标学会管理时间、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所以,教师在组织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式教学强化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式也能够让学生在和同龄人以及教师沟通的过程中得到认知层面的强化。
结语
综上所述,个体的信息处理能力构建需要通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现,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立足于人才培养的长远角度,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知识技能以及素養的强化。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明显区别,不仅在教学内容上信息技术有其特殊性,信息技术在教学环境上的优势也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所以教师要能够依托于信息技术课堂的优势所在,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进行重构,学会整合信息技术课程信息资源,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对于思路的禁锢。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和挖掘,让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挖掘自身潜力,同时学会利用好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在合作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兴趣的有效塑造,发现信息技术的乐趣所在,并获得自主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强化,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将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所获得的学习心得应用于其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切实实现学习能力的改善,依托信息技术课程构建自身更为完善的身心品性,为后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牟君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考试周刊,2018(98):144.
[2]林洁芸.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初探[J].数码世界,2018(12):158.
[3]胡连防.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科教导刊(下旬),2018(3):144-145.
[4]王必美.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及实现措施[J].明日,2019(3):1.
[5]魏庆虎.小学信息技术课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13):39.
[6]于亮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J].读写算,2018(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