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授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课型之一,上好新授课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形成各种能力和技巧,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蛄束是新授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该课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及教材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好的结束可以深化课文的主题,巩目所学的知识;可以画龙点晴,令人回味无穷;可以体现教师对课堂的高超组织、驾驭能力,以及学生对教材的分析理解程度。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总结归纳,结论提炼;精心设计,悬念结束;精彩朗读,激情结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授课教学;结束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新授课的结束阶段,对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概括知识的脉络与主线,深化课堂教学的主题,强化重点。这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线条,对所学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突出主题,掌握重點,理解难点,而且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熏陶,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和思维品质,培养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以下几种结束方法进行了探索。
一、总结归纳。结论提炼
总结归纳是小学语文新授课结束时最常用的、也是最平实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节课结束之际,教师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条理地、提纲挈领地概括归纳出来,是学生应掌握知识的再一次强调及进一步的突出;它可以使学生理清纷乱的思绪,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同时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有所侧重,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
在讲授《为人民服务》这一课时,我选取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为人民服务)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论述?(死的意义和价值、欢迎批评、不怕困难、团结起来)我先让学生回顾这篇课文的中心论点,然后用总结性的话概括出作者从三个方面对中心论点展开了论述。这样的结尾就是为了巩固当堂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强化教学难点,总结规律,使学生对本节所学有一个清晰的印象,对他们很有帮助。为了验证这一点,我还给学生留了这样一个练习题:请大家从三个方面对一个令人敬佩的同学进行讨论。结果,我们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学都能很好地完成。
当然,教师的总结归纳可以是口头语言表达,也可用板书、挂图、投影仪或多媒体等方式,用文字、表格、图示等表述与描绘。用于总结的语言不是对所讲述的内容的简单重复,寥寥数语中既要表达教师的创新思维,也是教师逻辑思维能力的呈现。
二、精心设计,悬念结束
对于前后知识有直接联系的新授课,或需要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有经验的教师常常会根据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在课的结束阶段设置一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来结束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为下节课的开讲创造条件;或设置一个疑问,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空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新知的迫切愿望,使其思维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我在教学《一夜的工作》第一课时后,提问学生:“这篇课文写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回想我们在以前所学的哪篇文章中也写到过周总理?”(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同学们应该还记缛课文描写总理的动人场面吧!为什么总理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呢?今天学习的《一夜的工作》中又是如何来写周总理的?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扬敬爱的周总理呢?”这一独特的课堂提问收尾,使同学们思路大开,然后接着说:“这些问题,我们留到下节课继续学习。”在课文的结尾处留下一些未解决的疑问给学生课堂外思考,这是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下去,并转移到下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
在课的结束阶段设置悬念,吊起学生的胃口,在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时却戛然而止,既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空间,一种学习的期待又在教学结束时自然而然地生发,为下一节课的顺利进行作了铺垫。
三、精彩朗读,激情结束
在小学语文新授课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朗读的内容可以是课文全文或课文中的重要片段,也可以是课外精选的,还可以是教师自编的内容,但要以课文内容为主,这样才能体现出课文精神。这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强化对课文的整体认知,还可培养学生的朗诵技能和语感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从总体上体验文字描绘的意境,把握教学的精髓,放松紧张的神经,陶冶情感,愉悦心情,净化灵魂。朗读的方式多样,可以是一个人的朗读,也可以是一个人的领读,还可以是分角色的朗读。
在《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中,写了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赞美了她伟大的心灵和人格,体现了居里夫人伟大的科学精神,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较低,对于人格和精神很难理解。虽然在讲授课文的时候,我引领他们去认识,去用心朗读,但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需要解析一些重点的句子、一些难理解的词语,这些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难理解的。于是,我来了一段充分激情的结尾:“居里夫人是一位美丽的女子,但不是利用自己的外表嫁一个有钱人,让自己一生荣华富贵,而是跟自己的丈夫一起,在条件极其艰苦、环境非常恶劣的情况下艰辛地工作。在丈夫去世后,她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困难,但是她依然没有放弃对科学的追求。后来因为射线的侵袭,她的身体和容颜慢慢损毁,但她依然投身于科学事业,为人类、为科学而献身。这位人类科学史上少有的伟大女性,她的人格是高尚的,形象是高大的,她将流芳百世。下面,我们再一次用感激、赞美之情朗读这篇课文。”
以朗读结束的方法很受小学生欢迎,因为小学生喜爱活动,愿意以这种方法表现自己,更愿意通过活动中的表现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赞扬。针对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结束前,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四、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在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感悟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教学方式。在课的结束部分进行交流展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启迪、相互弥补,实现课堂教学的多维互动;可以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使学生主体在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能动地进行知识建构;有助于思维的碰撞、灵感的进发,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小结时,我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当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津津乐道时,我又适时地提出问题,把探究进一步引向深入:“如果三天之内江面上没有大雾,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计划落空了,事情的结果会怎样呢?”问题一提出,即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各人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对课文人物的理解,纷纷发表意见。有的学生说,这样一来,诸葛亮肯定会大难临头,栽在周瑜手上;有的学生说,诸葛亮足智多谋,肯定会有化险为夷的计策;有的学生说,诸葛亮虽然神机妙算,但也有失算的时候,例如他晚年的几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所以,这一回他是凶多吉少……围绕着对诸葛亮这个特定人物命运的预测,学生的看法虽然不一致,但都言之有据。对此我没有简单地下结论,而是热情地肯定了学生这种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并鼓励学生结合课外阅读资料,对这一假设结局继续探讨。
这样的交流、探究,教师在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法予以引导,可以使学习的内容越来为越广泛、越来越深入,知识在探究中被获得,思维在探究中被发展,素质在探究中被提高。
在小学语文新授课结束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方法恰当地处理教学的智慧,可以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清晰的印象,并强化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思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授课教学;结束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新授课的结束阶段,对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概括知识的脉络与主线,深化课堂教学的主题,强化重点。这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线条,对所学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突出主题,掌握重點,理解难点,而且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熏陶,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和思维品质,培养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以下几种结束方法进行了探索。
一、总结归纳。结论提炼
总结归纳是小学语文新授课结束时最常用的、也是最平实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节课结束之际,教师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条理地、提纲挈领地概括归纳出来,是学生应掌握知识的再一次强调及进一步的突出;它可以使学生理清纷乱的思绪,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同时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有所侧重,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
在讲授《为人民服务》这一课时,我选取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为人民服务)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论述?(死的意义和价值、欢迎批评、不怕困难、团结起来)我先让学生回顾这篇课文的中心论点,然后用总结性的话概括出作者从三个方面对中心论点展开了论述。这样的结尾就是为了巩固当堂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强化教学难点,总结规律,使学生对本节所学有一个清晰的印象,对他们很有帮助。为了验证这一点,我还给学生留了这样一个练习题:请大家从三个方面对一个令人敬佩的同学进行讨论。结果,我们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学都能很好地完成。
当然,教师的总结归纳可以是口头语言表达,也可用板书、挂图、投影仪或多媒体等方式,用文字、表格、图示等表述与描绘。用于总结的语言不是对所讲述的内容的简单重复,寥寥数语中既要表达教师的创新思维,也是教师逻辑思维能力的呈现。
二、精心设计,悬念结束
对于前后知识有直接联系的新授课,或需要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有经验的教师常常会根据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在课的结束阶段设置一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来结束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为下节课的开讲创造条件;或设置一个疑问,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空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新知的迫切愿望,使其思维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我在教学《一夜的工作》第一课时后,提问学生:“这篇课文写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回想我们在以前所学的哪篇文章中也写到过周总理?”(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同学们应该还记缛课文描写总理的动人场面吧!为什么总理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呢?今天学习的《一夜的工作》中又是如何来写周总理的?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扬敬爱的周总理呢?”这一独特的课堂提问收尾,使同学们思路大开,然后接着说:“这些问题,我们留到下节课继续学习。”在课文的结尾处留下一些未解决的疑问给学生课堂外思考,这是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下去,并转移到下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
在课的结束阶段设置悬念,吊起学生的胃口,在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时却戛然而止,既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空间,一种学习的期待又在教学结束时自然而然地生发,为下一节课的顺利进行作了铺垫。
三、精彩朗读,激情结束
在小学语文新授课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朗读的内容可以是课文全文或课文中的重要片段,也可以是课外精选的,还可以是教师自编的内容,但要以课文内容为主,这样才能体现出课文精神。这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强化对课文的整体认知,还可培养学生的朗诵技能和语感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从总体上体验文字描绘的意境,把握教学的精髓,放松紧张的神经,陶冶情感,愉悦心情,净化灵魂。朗读的方式多样,可以是一个人的朗读,也可以是一个人的领读,还可以是分角色的朗读。
在《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中,写了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赞美了她伟大的心灵和人格,体现了居里夫人伟大的科学精神,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较低,对于人格和精神很难理解。虽然在讲授课文的时候,我引领他们去认识,去用心朗读,但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需要解析一些重点的句子、一些难理解的词语,这些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难理解的。于是,我来了一段充分激情的结尾:“居里夫人是一位美丽的女子,但不是利用自己的外表嫁一个有钱人,让自己一生荣华富贵,而是跟自己的丈夫一起,在条件极其艰苦、环境非常恶劣的情况下艰辛地工作。在丈夫去世后,她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困难,但是她依然没有放弃对科学的追求。后来因为射线的侵袭,她的身体和容颜慢慢损毁,但她依然投身于科学事业,为人类、为科学而献身。这位人类科学史上少有的伟大女性,她的人格是高尚的,形象是高大的,她将流芳百世。下面,我们再一次用感激、赞美之情朗读这篇课文。”
以朗读结束的方法很受小学生欢迎,因为小学生喜爱活动,愿意以这种方法表现自己,更愿意通过活动中的表现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赞扬。针对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结束前,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四、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在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感悟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教学方式。在课的结束部分进行交流展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启迪、相互弥补,实现课堂教学的多维互动;可以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使学生主体在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能动地进行知识建构;有助于思维的碰撞、灵感的进发,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小结时,我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当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津津乐道时,我又适时地提出问题,把探究进一步引向深入:“如果三天之内江面上没有大雾,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计划落空了,事情的结果会怎样呢?”问题一提出,即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各人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对课文人物的理解,纷纷发表意见。有的学生说,这样一来,诸葛亮肯定会大难临头,栽在周瑜手上;有的学生说,诸葛亮足智多谋,肯定会有化险为夷的计策;有的学生说,诸葛亮虽然神机妙算,但也有失算的时候,例如他晚年的几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所以,这一回他是凶多吉少……围绕着对诸葛亮这个特定人物命运的预测,学生的看法虽然不一致,但都言之有据。对此我没有简单地下结论,而是热情地肯定了学生这种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并鼓励学生结合课外阅读资料,对这一假设结局继续探讨。
这样的交流、探究,教师在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法予以引导,可以使学习的内容越来为越广泛、越来越深入,知识在探究中被获得,思维在探究中被发展,素质在探究中被提高。
在小学语文新授课结束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方法恰当地处理教学的智慧,可以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清晰的印象,并强化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思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