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实验中才能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问题,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人类获取科学知识的科学方法及过程,让学生体验通过实验获得成功的快乐。课前让学生充分准备实验材料,在实验课上,教师要做到课堂开放,利用实验使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实验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不断探究科学的奥秘,逐步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学生的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实验、探究、小学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0-242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包括与人相关的自然环境、生物、物理、化学及宇宙等方面的知识于一体,它以问题为中心统整了本学科各方面的知识,这些问题几乎都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只有在细致的观察、严谨的探究、脚踏实地地实验中,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评价事实、得出结论的能力,让学生从做中学一些最基本的科学知识的实验技能,亲身体验人类获取科学知识的一般科学方法和科学过程,逐步培养科学各方面知识的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创造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通过“实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追求真理的开拓精神。
一、完善实验材料,奠定教学基础
在教学之前,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和观察材料,尽量去收集各类可能与课堂实验有关的信息资料。例如,学习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时,让学生自己去采集标本,自己写观察记录,上课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在学习动物与环境时,让学生去挖蚯蚓,并装到盒子里进行观察,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研究蚯蚓的生活习性与外界环境的关系,这样教师放开手,让学生自己观察、研究、实验,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学到一些知识,通过对科学实验兴趣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们观察、实践等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植物的花时,我提前两周让学生把白菜疙瘩栽在小盆里并放在教室的窗台上天天浇水并观察它的生长发育过程,几天后,白菜花开了,既为学习植物的花一课准备了足够的观察材料,又培养了学生的栽培能力。
二、开放实验课堂,提高学生参与
科学实验课的教学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的效果,记住一些科学的要领、性质,而且要让学生模拟科学家发现这些科学知识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放眼去看、放口去说、放手去做、放脑去想,从而真正成为科学的主体,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创新者。例如,在教学《磁铁的性质》时,我要求学生用桌子上的实验材料:各种磁铁、旋转支架、水槽、泡沫塑料、线、小车等进行实验,看看谁发现的磁铁的秘密多,然后各个小组再进行互动交流,这样,只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只告诉学生干什么,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发现,解放学生的口,让学生在充分探究、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敢于如实地发现,尽情交流自己观察到的事实,让他们在不断探索中获得新的知识。
三、培养学生兴趣,在“玩”中思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广泛的,遇到问题总爱刨根问底,要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求知和创造的欲望。在实验教学中,要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电铃响叮当》一课时,主要讲述电磁铁,我先让学生玩“电磁铁吸大头针”的游戏,让学生比一比,最多能吸多少根?通过比赛发现各自的电磁铁能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不相同。“为什么不同呢?”“有什么办法让电磁铁的磁力变得更大呢?”学生们提出了这些问题。“那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是为什么呢?你们认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我反问道。“可能与铁芯粗细有关。”“可能与线圈匝数有关。”……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一下子提出了四五条猜想。“那你们就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自己设计一些实验去探究吧!”于是学生们就四五个人一组,互相合计着“玩”了一次,接着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经历了小组讨论,选择探究的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又通过合作进行反复实验……又通过集体交流、总结,最后得出结论,学生们终于懂得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电流强度)、线圈匝数有关……整节实验课我并没有用条条框框的实验步骤去约束学生,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自由的“玩”,结果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探究的特别起劲,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问题,“如果把所有的大头针都吸引过来,怎么办?”学生们高兴地说:“把我们的电池都连起来。”一下子实验课进入第二次高峰,学生们不但轻松地掌握了本课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经历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得出结论,最后学生们把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单交给了我,我感到非常高兴。
四、学生主动参与,在“做”中探究
“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自然规律光靠观察是不够的。教师应把教材中关于“利用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告诉学生,让他们知道如何进行实验,同时要培养他们以严肃、科学的态度去探究自然规律的奥秘。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而不是代替。
总之,在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俗话说:“实践才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只有学生通过实验,才能把知识理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中确立体验性目标,这样才能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科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
[2]《新課程理念与教学策略》,中国言实出版社,王义堂、田保军、王硕旺,2003
[3]《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实验、探究、小学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0-242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包括与人相关的自然环境、生物、物理、化学及宇宙等方面的知识于一体,它以问题为中心统整了本学科各方面的知识,这些问题几乎都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只有在细致的观察、严谨的探究、脚踏实地地实验中,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评价事实、得出结论的能力,让学生从做中学一些最基本的科学知识的实验技能,亲身体验人类获取科学知识的一般科学方法和科学过程,逐步培养科学各方面知识的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创造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通过“实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追求真理的开拓精神。
一、完善实验材料,奠定教学基础
在教学之前,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和观察材料,尽量去收集各类可能与课堂实验有关的信息资料。例如,学习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时,让学生自己去采集标本,自己写观察记录,上课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在学习动物与环境时,让学生去挖蚯蚓,并装到盒子里进行观察,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研究蚯蚓的生活习性与外界环境的关系,这样教师放开手,让学生自己观察、研究、实验,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学到一些知识,通过对科学实验兴趣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们观察、实践等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植物的花时,我提前两周让学生把白菜疙瘩栽在小盆里并放在教室的窗台上天天浇水并观察它的生长发育过程,几天后,白菜花开了,既为学习植物的花一课准备了足够的观察材料,又培养了学生的栽培能力。
二、开放实验课堂,提高学生参与
科学实验课的教学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的效果,记住一些科学的要领、性质,而且要让学生模拟科学家发现这些科学知识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放眼去看、放口去说、放手去做、放脑去想,从而真正成为科学的主体,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创新者。例如,在教学《磁铁的性质》时,我要求学生用桌子上的实验材料:各种磁铁、旋转支架、水槽、泡沫塑料、线、小车等进行实验,看看谁发现的磁铁的秘密多,然后各个小组再进行互动交流,这样,只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只告诉学生干什么,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发现,解放学生的口,让学生在充分探究、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敢于如实地发现,尽情交流自己观察到的事实,让他们在不断探索中获得新的知识。
三、培养学生兴趣,在“玩”中思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广泛的,遇到问题总爱刨根问底,要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求知和创造的欲望。在实验教学中,要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电铃响叮当》一课时,主要讲述电磁铁,我先让学生玩“电磁铁吸大头针”的游戏,让学生比一比,最多能吸多少根?通过比赛发现各自的电磁铁能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不相同。“为什么不同呢?”“有什么办法让电磁铁的磁力变得更大呢?”学生们提出了这些问题。“那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是为什么呢?你们认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我反问道。“可能与铁芯粗细有关。”“可能与线圈匝数有关。”……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一下子提出了四五条猜想。“那你们就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自己设计一些实验去探究吧!”于是学生们就四五个人一组,互相合计着“玩”了一次,接着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经历了小组讨论,选择探究的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又通过合作进行反复实验……又通过集体交流、总结,最后得出结论,学生们终于懂得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电流强度)、线圈匝数有关……整节实验课我并没有用条条框框的实验步骤去约束学生,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自由的“玩”,结果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探究的特别起劲,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问题,“如果把所有的大头针都吸引过来,怎么办?”学生们高兴地说:“把我们的电池都连起来。”一下子实验课进入第二次高峰,学生们不但轻松地掌握了本课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经历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得出结论,最后学生们把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单交给了我,我感到非常高兴。
四、学生主动参与,在“做”中探究
“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自然规律光靠观察是不够的。教师应把教材中关于“利用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告诉学生,让他们知道如何进行实验,同时要培养他们以严肃、科学的态度去探究自然规律的奥秘。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而不是代替。
总之,在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俗话说:“实践才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只有学生通过实验,才能把知识理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中确立体验性目标,这样才能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科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
[2]《新課程理念与教学策略》,中国言实出版社,王义堂、田保军、王硕旺,2003
[3]《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