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的实施客观上要求蒙语文教师必须采取新的阅读教学策略。所谓阅读教学策略指的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等方面的策划与选择,它要解决的是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关于初中蒙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应该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本文就笔者几年来的阅读教学实践提出几点个人看法。
关键词:初中蒙语文;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50-430
阅读是这样,观察、思考,说话、写作,记忆、整理等具体的学习方式都是这样,都需要通过学习明确目标,学会方法,反复历练,养成习惯的。在新课程语文学习中,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实现与坚持学习方式的更新与历练:变智力为主的学习为全面发展的学习: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变被动接受学习为自主探究学习:变静态学习为动态学习:变独立个体学习为小组合作学习;变单一课内学习为多元积累学习……常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冷。”既然新课程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我们教师除了有意识的往培养。往提醒,往督促学生养成,还要坚持。坚持到每一堂课,坚持到每一个活动。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呢?这就是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他就会对学习的内容充满兴趣,兴趣是认识事物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决定阅读的效果。这是不争的事实。真理的知识在学生意识中产生,来源于学生认识到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接合点,认识到把各种事实和现象串连起来的那些线索。
教师应学会激发学生对阅读科学书刊的兴趣,应当用课标以外的知识火花来照亮某些问题,在讲课的时候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激发学生一心想要去读那些书。现在有些学生不喜欢读那些有价值的科学书籍和文艺书籍。为什么他们只喜欢读一些轻浮的冒险小说和一些短命的不会留任何痕迹的低劣作品?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阅读,不善于深入思考所读的东西的含义,没有开动智慧的力量,不会欣赏作品的艺术价值。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针对具体情况向他们推荐科普读物。
二、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让学生通过比较反衬,来发现文中人物的美与丑,在不断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在初中蒙语文教学中, 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不同的角度上各自发表对美与丑的不同看法,通过鉴赏、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了学生对美丑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作者在刻画菲利普夫妇这两个人物形象时就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他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自然地表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当菲利普夫妇听说于勒在外赚了大钱的时候,认为于勒是“一个正直,有良心的人”“他真是一个有办法的人”,而当于勒又成为了穷光蛋时,又变成了“决不会有出息的”“这个东西”“流氓”;当菲利普夫妇盼望着发财的于勒快些回来时,于是他们一家在海边散步,菲利普太太是安详地用手挽着丈夫的胳膊,而发现于勒穷困潦倒时,先是惶恐,浑身发抖,之后是马上镇定,指挥着全家安全地避开了于勒。就是这几处看似好笑的言谈举止,在我们的印象中已出现了既可鄙又可怜的人物形象。
诸如此类的人物形象还有许多,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转变教学方式,激活课堂资源
1、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学习提供交流平台
要在蒙语文教学观上实现根本的改变,只要把过去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变为学生自主活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把教师的绝对权威角色变为合作伙伴角色,学生才能与教师进行平等交流,才敢于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唯有交流才能思想与思想交锋,唯有交流才能观点与观点撞击,才能在学生大脑中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交流需要三方面的保障:一是时间保障,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发现去思考去表现自我;二是舞台保障,给学生明确的任务指向和宽裕的活动范围去讨论去探究去体验成功;三是机遇的保障,给学生大显身手展示风采的机会,人人平等,才能调动绝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2、激活阅读主体的情感体验,积极开发利用动态生成的课堂资源
课堂阅读环境较为特殊。它既能进行个体的独立思考,又会受到群体的阅读制约。个性化阅读教学,师生都是探究者,都面对着新问题,对文本都能在已有的知识积淀之上,建构自己的新视点,赋予自我的新理解,这也就决定了要相互探讨,相互启迪,而最终达成相互提高。徜徉于文本思想智慧的海洋之中,进行多元化的文化选择和多方法的文化品味,但群体的从众效应也影响着个体的独特视角,因此,阅读必须互动。“文本与阅读主体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惟有互动课堂才是流动的、鲜活的、生机的课堂,个性化阅读结论的开放交流,畅所欲言,可充实完善自我结论,提升思考质量。追寻作品的原初意义,默默进行着思想交流和情感共振,学生的情感资源库一旦被激活,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将会得到实现。
四、要鼓励学生深入地发现问题
譬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要求学生理解在家庭困难的状况下父子惜别的深情,学习围绕中心事件详略得当的写法。根据教学目的,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1.本文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2.“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有什么作用?3.写人一般正面刻画外貌,本文为什么要写背影?这几个问题显示了课文学习中的主要目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了课文的重点、难点上来,具有示范性,能促使学生触类旁通,阅读课文时应发现这样的关键问题,能使学生潜心思考深入钻研。在正确理解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加深和加宽,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合理的范围内展开创造性想象,这就培养了他们深入地发现问题的能力,发展了他们深刻认识问题的智力。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这就为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教学境界开辟了道路,提供了可能。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关于初中蒙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应该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笔者在这只是谈了几点肤浅的个人看法与尝试。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蒙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效度,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探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玲.关于高中语文对话教学的探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5.
[2] 甘迪格.论尹湛納希艺术描写与创作追求[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
关键词:初中蒙语文;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50-430
阅读是这样,观察、思考,说话、写作,记忆、整理等具体的学习方式都是这样,都需要通过学习明确目标,学会方法,反复历练,养成习惯的。在新课程语文学习中,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实现与坚持学习方式的更新与历练:变智力为主的学习为全面发展的学习: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变被动接受学习为自主探究学习:变静态学习为动态学习:变独立个体学习为小组合作学习;变单一课内学习为多元积累学习……常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冷。”既然新课程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我们教师除了有意识的往培养。往提醒,往督促学生养成,还要坚持。坚持到每一堂课,坚持到每一个活动。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呢?这就是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他就会对学习的内容充满兴趣,兴趣是认识事物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决定阅读的效果。这是不争的事实。真理的知识在学生意识中产生,来源于学生认识到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接合点,认识到把各种事实和现象串连起来的那些线索。
教师应学会激发学生对阅读科学书刊的兴趣,应当用课标以外的知识火花来照亮某些问题,在讲课的时候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激发学生一心想要去读那些书。现在有些学生不喜欢读那些有价值的科学书籍和文艺书籍。为什么他们只喜欢读一些轻浮的冒险小说和一些短命的不会留任何痕迹的低劣作品?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阅读,不善于深入思考所读的东西的含义,没有开动智慧的力量,不会欣赏作品的艺术价值。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针对具体情况向他们推荐科普读物。
二、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让学生通过比较反衬,来发现文中人物的美与丑,在不断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在初中蒙语文教学中, 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不同的角度上各自发表对美与丑的不同看法,通过鉴赏、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了学生对美丑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作者在刻画菲利普夫妇这两个人物形象时就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他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自然地表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当菲利普夫妇听说于勒在外赚了大钱的时候,认为于勒是“一个正直,有良心的人”“他真是一个有办法的人”,而当于勒又成为了穷光蛋时,又变成了“决不会有出息的”“这个东西”“流氓”;当菲利普夫妇盼望着发财的于勒快些回来时,于是他们一家在海边散步,菲利普太太是安详地用手挽着丈夫的胳膊,而发现于勒穷困潦倒时,先是惶恐,浑身发抖,之后是马上镇定,指挥着全家安全地避开了于勒。就是这几处看似好笑的言谈举止,在我们的印象中已出现了既可鄙又可怜的人物形象。
诸如此类的人物形象还有许多,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转变教学方式,激活课堂资源
1、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学习提供交流平台
要在蒙语文教学观上实现根本的改变,只要把过去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变为学生自主活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把教师的绝对权威角色变为合作伙伴角色,学生才能与教师进行平等交流,才敢于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唯有交流才能思想与思想交锋,唯有交流才能观点与观点撞击,才能在学生大脑中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交流需要三方面的保障:一是时间保障,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发现去思考去表现自我;二是舞台保障,给学生明确的任务指向和宽裕的活动范围去讨论去探究去体验成功;三是机遇的保障,给学生大显身手展示风采的机会,人人平等,才能调动绝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2、激活阅读主体的情感体验,积极开发利用动态生成的课堂资源
课堂阅读环境较为特殊。它既能进行个体的独立思考,又会受到群体的阅读制约。个性化阅读教学,师生都是探究者,都面对着新问题,对文本都能在已有的知识积淀之上,建构自己的新视点,赋予自我的新理解,这也就决定了要相互探讨,相互启迪,而最终达成相互提高。徜徉于文本思想智慧的海洋之中,进行多元化的文化选择和多方法的文化品味,但群体的从众效应也影响着个体的独特视角,因此,阅读必须互动。“文本与阅读主体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惟有互动课堂才是流动的、鲜活的、生机的课堂,个性化阅读结论的开放交流,畅所欲言,可充实完善自我结论,提升思考质量。追寻作品的原初意义,默默进行着思想交流和情感共振,学生的情感资源库一旦被激活,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将会得到实现。
四、要鼓励学生深入地发现问题
譬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要求学生理解在家庭困难的状况下父子惜别的深情,学习围绕中心事件详略得当的写法。根据教学目的,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1.本文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2.“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有什么作用?3.写人一般正面刻画外貌,本文为什么要写背影?这几个问题显示了课文学习中的主要目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了课文的重点、难点上来,具有示范性,能促使学生触类旁通,阅读课文时应发现这样的关键问题,能使学生潜心思考深入钻研。在正确理解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加深和加宽,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合理的范围内展开创造性想象,这就培养了他们深入地发现问题的能力,发展了他们深刻认识问题的智力。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这就为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教学境界开辟了道路,提供了可能。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关于初中蒙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应该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笔者在这只是谈了几点肤浅的个人看法与尝试。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蒙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效度,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探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玲.关于高中语文对话教学的探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5.
[2] 甘迪格.论尹湛納希艺术描写与创作追求[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