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在数学课堂中绽放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he135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2.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3.在新知探究中,提供机会,呈现数学问题。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问题意识 创新 数学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36-01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学生提出问题,这是“问题解决”的教学重要组成部分。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想问与乐问。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本人通过故事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头爸爸与大头儿子的故事吧。今天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他们父子俩的故事:有一天,小头爸爸正在书房看书,忽然,大头儿子哭哭啼啼地跑进来,边哭边说:“爸爸,人家小东每年都过生日,可我今年都12岁了,你才给我过了3个生日,我也要年年过生日嘛。”小头爸爸听后哈哈大笑:“傻儿子,不是爸爸不给你过生日,而是因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呀。”咦,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一回事吗?
  问题情境的设置目的是要促进思维,而《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比较通俗易懂,为了促进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本人用讲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一个高潮,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大头儿子12年才有三个生日?是不是这几年日历上没有这一天?这时学生就会充满兴趣,同时伴随着的努力猜想和不断地发现和探索问题。
  二、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学生之所以不敢提问,是因为没有把教师和同学当成与他共同探讨新知的伙伴。学生问题的提出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学习氛围,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确实不容易,学生害怕失败,羞于表达。
  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肯定学生敢提出问题的勇气,而后再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课堂中要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多用商量的口吻,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允许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此外,教师要采取措施,强化问题的环境:(1)让学生形成你问我答的好习惯。(2)不懂的知识在学习小组中讨论。(3)设立“问题卡”与“问题专栏”,及时地记载在大脑中闪现的问题与灵感,并通过问题的交流,使学生时时处于问题情境的氛围之中。
  如:吨的认识一课,课件演示:同学们,请看屏幕,你看到了什么动物?(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它们相约去游玩,到了小河边,小牛说:“我们一起过桥吧!,”小熊说,“等等,你们看,这里有块牌,上面写着什么?”(限重1吨)看到这里,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先小组交流,再集体交流)
  生1:它们一起过桥安全吗?
  生2:“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
  生3:1吨有多重?
  生活中学生对“限重1吨”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这样情境设计,学生能积极地投入,迫切想了解有关吨的知识,主动地提出自己的问题,激发学习动机。学生在解决新问题中又提出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他们乐于解决、乐于探究。
  当学生还未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或者所学知识较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进行讨论,在小组内提问题。另外,教师也可以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模仿老师提问。提问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由被动提问逐步转向主动提问,并养成习惯。
  三、在新知探究中,提供机会,呈现数学问题。
  利用小组讨论的机会,在教材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要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创设引起学生认识上产生矛盾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问,通过讨论,启迪思维,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四、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
  如: 学习完圆的面积计算后,教师随口说:“谁能计算出我们每周一升旗的旗杆横截面的面积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思维开始活跃起来了,他们积极地进行讨论:挖出旗杆底座,用工具测量出底面直径或半径就可以计算出横截面的面积;爬上旗杆顶端,测量出圆的直径和半径也可以进行计算;直接用工具测量旗杆外面周长,再计算出圆的半径就可以了。通过上述的讨论总结,可以看出哪一种更符合生活实际要求,更易于让学生接受。接下来,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入:“如果要计算出学校操场东边的树的某处截面的面积,我们又该怎么办?”这时,学生就没有锯树的争议,都明白应该用测周长再来求面积的方法来进行计算。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又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达到教学的最大化。
  在现代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成为数学新课标的重中之重。
其他文献
当前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概括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质量、成本、库存、人力资源等要求越来越高。采购,作为现代化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和供应价值链上的核心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化,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高中英语教学无论是教学思维以及教学手法都有了长足的改进和提高。但是高中英语教学在实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新的瓶颈问题,严重地阻碍了高中英语教与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就此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自己思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英语教学 教学要求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摘要】不等式是解决大学数学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但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难点。介绍了利用中值定理、函数单调性、函数的凹凸性等技巧来证明有关不等式的方法,并通过例子,具体说明各方法之间的区别。  【关键词】不等式 中值定理 函数性质  【中图分类号】O1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29-01  一、 利用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  1.利用Lagrange 中
【摘要】数学思想是宏观的,它的意思不仅是解题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能形成一种思维的习惯与模式,这种习惯与模式不仅影响着人的数学思考,也影响到生活中每件事的思考与决策。  【关键词】数学 课堂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30-02  多年的数学学习,也许淡忘了数学的学习过程,也模糊了数学知识本身,但数学的思想方法却作为一种素养
【摘要】双主体信息化教学模式是采用非常规的创客教学法,通过六大教学环节,借助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在做中教、做中学的过程中实现教师和学生互为主体,实现共同发展的教学活动。双主体教学模式符合多种教学理论的要求,是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新尝试。  【关键词】双主体 信息化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是中国物流学会课题2016年物流教改教研课题:非常6+E信息化教学模式在《物流金融法规》中的探索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33-01  中国俗谚云:“万事开头难”。的确,导入新课是数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我在教学中总结出新课导入“十法”:  一法:开门见山导入法  直接点明要学习的内容,即开门见题。当新课内容与学过的知识联系不大、或者比较简单时,可采用这种方法、以便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投入对
【摘要】数学是所有中职院校中文化科的一个基础科目,中职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是当前许多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较差,特别是应用题解题更令学生头疼。本文从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学生在数学应用题解题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提高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中职数学 应用题 解题训练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摘要】针对该课程特点以及教学现状,本文提出了渗透数学史、揭示数学思想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引入数学实验的教学方法,不仅注重知识本身,而且注重知识的文化背景及应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数学素养。  【关键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教学方法 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35-0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和揭示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
本文对滦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展开了研究,在对滦河流域水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后,并围绕流域水资源的配置和管理进行了研究。   滦河流域的水资源配置长期以来都归国家调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