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 CRI),简称国际台,是中国唯一专门从事国际传播的国家级广电媒体。承载着“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向世界报道世界,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的宗旨和使命。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始建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1年12月3日,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抗战、鼓舞士气的重要舆论阵地。1998年12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互联网站开始对外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对外广播进入网络传播这一新的传播领域。2000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国际在线”被列入9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名列。
一、罗语网站的诞生和发展
国际在线罗马尼亚语网站的前身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罗语广播,开播于1968年8月30日凌晨3时(布加勒斯特时间8月29日21时),是我国唯一使用罗马尼亚语对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播放的广播节目。国际在线罗马尼亚语网站创建于2002年5月,是国际台网站“国际在线”的一个子网站,也是中国唯一使用罗马尼亚语的官方网站。
创办伊始,罗语网站仅是国际台罗语广播的网页版。经历了3次改版,目前,罗语网站已成为集音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新闻网站。
2002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罗马尼亚语受众希望通过网络了解中国需求的增加,国际台罗语部开始筹备设立罗语网站。当时的网站仅仅作为传统广播的有益补充,没有明确的网站定位,因而网站设立初期很简单,仅仅是新闻和时事节目的发布,没有频道和栏目的设置,从首页直接进入到内容页。表现形式以文字居多,少有图片。
2004年1月16日,李长春、刘云山在视察国际台时提出“建立现代国际广播体系”的发展战略和战略目标,这为国际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发展指明了方向。罗语网站于2003年12月进行改版,最大变化在于增加了频道页,分别是经济、社会、科教卫、友谊桥,同时广播节目的整体音频链接上网。
从2004年开始,国际台围绕中央领导提出的“构建现代国际传播体系,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打造现代综合新型国际一流媒体”的发展战略目标。提出“实现由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由单一媒体向综合媒体、由对外广播向国际传播转变”的实施策略。而这三个转变无疑都需要运用好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2007年5月,根据受众需求,网站重新划分频道,开设系统的学汉语课程和网民评论功能,增强了网站的互动性。
2009年,罗语网站开始涉足视频节目,此次改版突出多媒体应用,在频道和栏目重新进行整合之后,增加网上的电子杂志,并将视频节目作为发展的重点。
国际在线罗语网站内容上立足中国,向罗语受众介绍中国各领域各方面的发展和成绩,同时注重报道中罗中摩双邊交往的新发展。网站内容中大多数稿源都是国际台新闻中心编发的面向全台的通稿,罗语网工作人员翻译上网,而涉及双边交往的节目,均是由罗语部门派记者使用罗语直接采访录制。近几年,随着中罗两国政治和经贸合作的不断加深,越类越多的罗马尼亚高层代表团来华访问过程中会安排时间接受我部记者采访,如2006年罗总统伯塞斯库访华,2010年罗马尼亚外交部长访华,2011年罗马尼亚总理博克访华,罗马尼亚经贸、信息、旅游部长在访华期间均接受过我台采访。伯塞斯库总统指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是一个对世界开放的窗口,通过它世界可以了解中国。你们向世界推介中国、报道中国,你们的工作是非常了不起的,祝你们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博克总理为国际台70周年台庆发来亲笔签名的贺信,高度赞扬国际台的专业精神以及为加深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了解与友谊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而罗马尼亚驻华大使更是我台的座上客,每年两会期间都通过我台向外界发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看法以及回顾总结两国上年双边关系的情况。通过这些采访活动,罗语网站在罗的政治高层中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
二、网站受众分析
由于罗语网站依托对罗广播而建立,最初网站的受众大多是广播节目多年的忠实听众。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罗语网站受众群逐渐扩大。要全面准确的了解受众情况,就必须提高受众调查的科学性。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委托独立调查机构按照网站编辑部的信息需求进行受众调查。其中涉及几个重要步骤,如问卷的设计、受访人的随机抽取以及数据回收后的系统化、程序化分析。而罗语网的访问者大都在境外,这给委托调查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很可惜的是,时至今日,罗语网站也未进行过专业的科学的受众调查。目前只能根据笔者在2009年做过一个小型的网络问卷调查,简单粗略的分析一下罗语网站受众情况。调查通过网络问卷和邮件回收两种形式进行,共收到有效答卷70份。结果显示,网民中67.1%来自罗马尼亚,其次是美国、中国、法国、匈牙利、摩尔多瓦等。网民中男性占88.6%,女性占11.4%。网民的年龄层次分布广泛,其中35~50岁以上的人占多数,达到61.4%;网民的职业中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公司雇员、自由职业者、学生、退休人员。罗语网网民受教育程度较高,74.2%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从获知网站的途径来看,54.3%的网民是通过罗语广播知道国际在线罗语网站的,39.7%则是通过搜索引擎首次链接到网站。罗语网站中比较受网民欢迎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学汉语、文化专题和音乐节目。
另外,笔者将2012年2月1日至2012年3月1日作为统计周期,根据缔元信数据网站全流量监测系统提供的数据,对网站流量情况和网民访问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
页面浏览量:在当前计算周期内,统计对象的页面被访总和。当带有缔元信数据代码的页面每次在浏览器里完全显示的时候,会被记为一次页面浏览。
2012年2月期间,罗语网站页面浏览量总计27218,每日浏览量在550到1400页之间。
独立用户数:在当前计算周期内,访问统计对象的重复用户数。缔元信数据系统通过对用户所使用的浏览器赋予唯一标识来识别用户的身份。同一浏览器在当前计算周期内多次访问同一统计对象时,该浏览器被计算为一个独立用户。2012年2月期间,罗语网站独立用户数总计11510,每日独立用户数在230到700人之间。 平均访问停留时长:在当前的统计设定时间范围内(最低统计单位为小时),用户停留时长的平均值。
浏览量来源:在当前计算周期内,从搜索引擎、网站和标记链接推介来的访问者数与该网站的”平均”访问者数的比例。
浏览量全球地区分布:按国内、国外地区划分统计对象在统计周期内浏览量的构成。
由图可见,来自罗马尼亚和中国的浏览量占网站浏览量的大部分,来自中国的浏览量主要是在华罗马尼亚人和懂罗马尼亚语的中国官员学者和学习罗语的在校大学生。
三、网站作用
1.树立和维护我国的良好形象
传播学话语下的国家形象主要是媒体通过相关的新闻报道所塑造的国家形象。国家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国际上地位的高低。
近年来,外国媒体对我国的报道不断增多,这意味着我国的国家形象备受外国的关注。一方面,这对于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国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也在这一时期妖魔化中国,鼓吹“中国威胁论”,对中国的人权、军事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带有敌对性的报道。如果西方媒体在中国的和平崛起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大量报道中国的负面新闻,中国在外国受众心目中的国家形象也就很差。事实上,罗马尼亚媒体上关于中国的报道大都是从法新社、美联社、路透社等西方通讯社转载,罗马尼亚受众通过媒体了解中国的途径非常有限,而以往国际台的罗语广播受到发射功率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罗当地收听效果一般,网络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对于中国不利的一面。所以,国际在线罗语网站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在信息时代中采取主动权,改变西方媒体塑造的歪曲了的中国形象,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2. 为我国媒体提升在国际上的公信力打好基础
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中,公信力成为媒体的无形资产和竞争资源。媒体公信力是指媒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在社会和受众心目中的权威性、信誉度和影响力。一直以来,西方媒体,特别是欧美一些国家的媒体垄断和主导着国际舆论,这种状况在一段时间内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官方语言是汉语,同时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但汉语在国际傳播中仍然面临困境,毕竟汉语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之一。这样,我国的中文媒体由于语言障碍在国际传播中处于劣势,它们要想在国际上赢得信誉,站稳脚跟在一段时期内有一定难度。而针对罗马尼亚摩尔多瓦这样的非通用语言所在国,罗语网站在信息传递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进行了拓展,这种跨语言的国际传播给我国媒体进军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也有利于我国媒体的公信力能够在国际上不断提升。
3. 解决境外很难接触我国媒体的问题
传统媒体要想做好对外报道工作必须走出国门,新华社的稿件的稿件只有被当地通讯社转载才能使用;《中国日报》只可能在中国使馆和当地国家图书馆能查到,也几乎不可能及时看到当天的报纸;中央电视台英语国际频道也仅在罗马尼亚有限落地。这一系列的困境使得外国受众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我国进行对外报道的英语媒体。即使能接触到,英语毕竟不是当地的官方语言,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用一门外语读懂第三国的事情更是困难重重,这些门槛使得以往的传播效果十分有限。国际在线罗语网站利用网络无国界的虚拟空间,超越时空,跨越国界,方便快捷地开展一系列即时的传播活动,外国受众用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在不受其他限制的情况下,就能使用自己的语言浏览网站上关于中国的各种信息,这种信息接收的便捷性是其他传统媒体所难以达到的。另外,由于依托于罗语广播,网站上大多节目都有音频链接,这使得中国人说罗语也成为一个兴奋点,对此有很多罗马尼亚网民都表示:他们喜欢中国人说罗语的语音语调,很标准,也很有趣;对他们而言,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的国民能够学会说罗语—一个小国家的语言,意味着一种重视和尊重。
语言在对外交流与传播中的作用极其重要。学者舒德森(Michael Schudson)认为,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方面,其重要性绝对不能被低估,语言是人类基本的大众媒体。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表达、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本国文化特征的一个重要体现。 从传播学角度看,在信息传播流程的第一个阶段,信息被传者以符号的形式编码后进入传播过程,受者基于自身的理解对信息符号进行解码,若传受双方在符号的编码与解码过程中使用同一符号系统,那么信息流便可在传受双方间自由流动。相反,若传受双方使用的符号系统完全不同,语言承载着的信息就不可能在传受双方流动。一般来讲,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彼此有很强的认识能力,即便不符合语法的话也能让彼此理解。但是如果在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之间,语言隔阂产生的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往往会造成误会。要消除语境隔阂带来的消极影响,到达理想的传播宣传效果,就必须重视海外受众的“母语”,用准确合乎海外读者思维习惯的本国语言传递所要传播的信息。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始建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1年12月3日,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抗战、鼓舞士气的重要舆论阵地。1998年12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互联网站开始对外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对外广播进入网络传播这一新的传播领域。2000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国际在线”被列入9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名列。
一、罗语网站的诞生和发展
国际在线罗马尼亚语网站的前身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罗语广播,开播于1968年8月30日凌晨3时(布加勒斯特时间8月29日21时),是我国唯一使用罗马尼亚语对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播放的广播节目。国际在线罗马尼亚语网站创建于2002年5月,是国际台网站“国际在线”的一个子网站,也是中国唯一使用罗马尼亚语的官方网站。
创办伊始,罗语网站仅是国际台罗语广播的网页版。经历了3次改版,目前,罗语网站已成为集音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新闻网站。
2002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罗马尼亚语受众希望通过网络了解中国需求的增加,国际台罗语部开始筹备设立罗语网站。当时的网站仅仅作为传统广播的有益补充,没有明确的网站定位,因而网站设立初期很简单,仅仅是新闻和时事节目的发布,没有频道和栏目的设置,从首页直接进入到内容页。表现形式以文字居多,少有图片。
2004年1月16日,李长春、刘云山在视察国际台时提出“建立现代国际广播体系”的发展战略和战略目标,这为国际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发展指明了方向。罗语网站于2003年12月进行改版,最大变化在于增加了频道页,分别是经济、社会、科教卫、友谊桥,同时广播节目的整体音频链接上网。
从2004年开始,国际台围绕中央领导提出的“构建现代国际传播体系,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打造现代综合新型国际一流媒体”的发展战略目标。提出“实现由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由单一媒体向综合媒体、由对外广播向国际传播转变”的实施策略。而这三个转变无疑都需要运用好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2007年5月,根据受众需求,网站重新划分频道,开设系统的学汉语课程和网民评论功能,增强了网站的互动性。
2009年,罗语网站开始涉足视频节目,此次改版突出多媒体应用,在频道和栏目重新进行整合之后,增加网上的电子杂志,并将视频节目作为发展的重点。
国际在线罗语网站内容上立足中国,向罗语受众介绍中国各领域各方面的发展和成绩,同时注重报道中罗中摩双邊交往的新发展。网站内容中大多数稿源都是国际台新闻中心编发的面向全台的通稿,罗语网工作人员翻译上网,而涉及双边交往的节目,均是由罗语部门派记者使用罗语直接采访录制。近几年,随着中罗两国政治和经贸合作的不断加深,越类越多的罗马尼亚高层代表团来华访问过程中会安排时间接受我部记者采访,如2006年罗总统伯塞斯库访华,2010年罗马尼亚外交部长访华,2011年罗马尼亚总理博克访华,罗马尼亚经贸、信息、旅游部长在访华期间均接受过我台采访。伯塞斯库总统指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是一个对世界开放的窗口,通过它世界可以了解中国。你们向世界推介中国、报道中国,你们的工作是非常了不起的,祝你们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博克总理为国际台70周年台庆发来亲笔签名的贺信,高度赞扬国际台的专业精神以及为加深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了解与友谊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而罗马尼亚驻华大使更是我台的座上客,每年两会期间都通过我台向外界发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看法以及回顾总结两国上年双边关系的情况。通过这些采访活动,罗语网站在罗的政治高层中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
二、网站受众分析
由于罗语网站依托对罗广播而建立,最初网站的受众大多是广播节目多年的忠实听众。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罗语网站受众群逐渐扩大。要全面准确的了解受众情况,就必须提高受众调查的科学性。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委托独立调查机构按照网站编辑部的信息需求进行受众调查。其中涉及几个重要步骤,如问卷的设计、受访人的随机抽取以及数据回收后的系统化、程序化分析。而罗语网的访问者大都在境外,这给委托调查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很可惜的是,时至今日,罗语网站也未进行过专业的科学的受众调查。目前只能根据笔者在2009年做过一个小型的网络问卷调查,简单粗略的分析一下罗语网站受众情况。调查通过网络问卷和邮件回收两种形式进行,共收到有效答卷70份。结果显示,网民中67.1%来自罗马尼亚,其次是美国、中国、法国、匈牙利、摩尔多瓦等。网民中男性占88.6%,女性占11.4%。网民的年龄层次分布广泛,其中35~50岁以上的人占多数,达到61.4%;网民的职业中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公司雇员、自由职业者、学生、退休人员。罗语网网民受教育程度较高,74.2%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从获知网站的途径来看,54.3%的网民是通过罗语广播知道国际在线罗语网站的,39.7%则是通过搜索引擎首次链接到网站。罗语网站中比较受网民欢迎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学汉语、文化专题和音乐节目。
另外,笔者将2012年2月1日至2012年3月1日作为统计周期,根据缔元信数据网站全流量监测系统提供的数据,对网站流量情况和网民访问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
页面浏览量:在当前计算周期内,统计对象的页面被访总和。当带有缔元信数据代码的页面每次在浏览器里完全显示的时候,会被记为一次页面浏览。
2012年2月期间,罗语网站页面浏览量总计27218,每日浏览量在550到1400页之间。
独立用户数:在当前计算周期内,访问统计对象的重复用户数。缔元信数据系统通过对用户所使用的浏览器赋予唯一标识来识别用户的身份。同一浏览器在当前计算周期内多次访问同一统计对象时,该浏览器被计算为一个独立用户。2012年2月期间,罗语网站独立用户数总计11510,每日独立用户数在230到700人之间。 平均访问停留时长:在当前的统计设定时间范围内(最低统计单位为小时),用户停留时长的平均值。
浏览量来源:在当前计算周期内,从搜索引擎、网站和标记链接推介来的访问者数与该网站的”平均”访问者数的比例。
浏览量全球地区分布:按国内、国外地区划分统计对象在统计周期内浏览量的构成。
由图可见,来自罗马尼亚和中国的浏览量占网站浏览量的大部分,来自中国的浏览量主要是在华罗马尼亚人和懂罗马尼亚语的中国官员学者和学习罗语的在校大学生。
三、网站作用
1.树立和维护我国的良好形象
传播学话语下的国家形象主要是媒体通过相关的新闻报道所塑造的国家形象。国家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国际上地位的高低。
近年来,外国媒体对我国的报道不断增多,这意味着我国的国家形象备受外国的关注。一方面,这对于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国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也在这一时期妖魔化中国,鼓吹“中国威胁论”,对中国的人权、军事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带有敌对性的报道。如果西方媒体在中国的和平崛起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大量报道中国的负面新闻,中国在外国受众心目中的国家形象也就很差。事实上,罗马尼亚媒体上关于中国的报道大都是从法新社、美联社、路透社等西方通讯社转载,罗马尼亚受众通过媒体了解中国的途径非常有限,而以往国际台的罗语广播受到发射功率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罗当地收听效果一般,网络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对于中国不利的一面。所以,国际在线罗语网站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在信息时代中采取主动权,改变西方媒体塑造的歪曲了的中国形象,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2. 为我国媒体提升在国际上的公信力打好基础
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中,公信力成为媒体的无形资产和竞争资源。媒体公信力是指媒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在社会和受众心目中的权威性、信誉度和影响力。一直以来,西方媒体,特别是欧美一些国家的媒体垄断和主导着国际舆论,这种状况在一段时间内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官方语言是汉语,同时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但汉语在国际傳播中仍然面临困境,毕竟汉语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之一。这样,我国的中文媒体由于语言障碍在国际传播中处于劣势,它们要想在国际上赢得信誉,站稳脚跟在一段时期内有一定难度。而针对罗马尼亚摩尔多瓦这样的非通用语言所在国,罗语网站在信息传递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进行了拓展,这种跨语言的国际传播给我国媒体进军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也有利于我国媒体的公信力能够在国际上不断提升。
3. 解决境外很难接触我国媒体的问题
传统媒体要想做好对外报道工作必须走出国门,新华社的稿件的稿件只有被当地通讯社转载才能使用;《中国日报》只可能在中国使馆和当地国家图书馆能查到,也几乎不可能及时看到当天的报纸;中央电视台英语国际频道也仅在罗马尼亚有限落地。这一系列的困境使得外国受众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我国进行对外报道的英语媒体。即使能接触到,英语毕竟不是当地的官方语言,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用一门外语读懂第三国的事情更是困难重重,这些门槛使得以往的传播效果十分有限。国际在线罗语网站利用网络无国界的虚拟空间,超越时空,跨越国界,方便快捷地开展一系列即时的传播活动,外国受众用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在不受其他限制的情况下,就能使用自己的语言浏览网站上关于中国的各种信息,这种信息接收的便捷性是其他传统媒体所难以达到的。另外,由于依托于罗语广播,网站上大多节目都有音频链接,这使得中国人说罗语也成为一个兴奋点,对此有很多罗马尼亚网民都表示:他们喜欢中国人说罗语的语音语调,很标准,也很有趣;对他们而言,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的国民能够学会说罗语—一个小国家的语言,意味着一种重视和尊重。
语言在对外交流与传播中的作用极其重要。学者舒德森(Michael Schudson)认为,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方面,其重要性绝对不能被低估,语言是人类基本的大众媒体。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表达、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本国文化特征的一个重要体现。 从传播学角度看,在信息传播流程的第一个阶段,信息被传者以符号的形式编码后进入传播过程,受者基于自身的理解对信息符号进行解码,若传受双方在符号的编码与解码过程中使用同一符号系统,那么信息流便可在传受双方间自由流动。相反,若传受双方使用的符号系统完全不同,语言承载着的信息就不可能在传受双方流动。一般来讲,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彼此有很强的认识能力,即便不符合语法的话也能让彼此理解。但是如果在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之间,语言隔阂产生的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往往会造成误会。要消除语境隔阂带来的消极影响,到达理想的传播宣传效果,就必须重视海外受众的“母语”,用准确合乎海外读者思维习惯的本国语言传递所要传播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