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设学生自主学习情境,一个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内容包括:分析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学生特征,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以及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在教学中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笔者认为制订教学目标,提供信息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学习过程及进行教学反思这几个环节至关重要,值得我们探讨。
一、精心制定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学习“主题”
新课程要求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包括三个方面:①注意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分析,即突出重点,克服难点;②重视学生能力发展目标的确立;③同时还应考虑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定。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将学生能力和观念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制定的重中之重,并遵循学生素质发展规律,设定针对不同学生发展特点的具体要求和实施形式。统一的讲解、答疑、点拨、指导,是应学生的实际要求而安排的活动,只能是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必要补充。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是让学习者有可能从个人实际需要与可能展开学习活动。因此,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教学目标设计的出发点。
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制定时,一般容易单纯从教学内容出发,考虑如何掌握所教教学内容为主,对深层次的教学目的考虑不周或不去考虑,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经验只停留在知识内容或方法上,而忽视能力和素质要求,缺乏深层次的思考,淡化了过程。怎样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要精心分析教学内容中的学习结构与学生原有的学习结构之间的差异,提出教学过程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同时,教师在进行某一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时,应遵循“由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他应当对整本教材及各个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再分析本节课的具体目标,然后才能确定本节课学生应该学习的“主题”,应培养的能力,应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放矢、收放自如。
二、用心收集信息资源,并合理适时地体现于教学设计中
教学内容依据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教师应让学生关注和收集地理课堂教学信息资源,适时补充中外最新的地理信息。教师应当确定本节课基本知识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种类及每种资源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所起的作用。新教材对教师的知识要求是多元化、综合性和发展性的,教师要提高搜索知识,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会用不同的认知手段去接触新知识,了解新动态。因此,教师平时应注意积累相关教学信息资料,建立教学资源库。资料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其中图片、文字可以从各种报刊、杂志、书籍中摘取,视频可从VCD光盘和录象带中摘取,也可从网上下载,信息资源应紧密结合社会经济热点,引用对教学有用和学生感兴趣的,并及时予以更新。
三、认真设计自主学习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传统教学中最常见的导入方式是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但是,这种复习式的导入方式却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大大缩小了学生的探索空间。因为某些原本应由学生探索而得的结论由教师代劳了,从而扼杀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剥夺了学生的参与自由。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及“情境”相关联的,我们可以用生动、直观的情境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或表象,让学生体会地理知识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要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引入案例教学。在进行案例教学中,教师往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选择和组织所要讨论的材料,但是,教师往往因为没有现成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而放弃案例教学,使学生失去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失去很好的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碰撞的机会。有一些课后活动如经过改造,有可能成为很好的案例。
(二)加强对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发挥学生首创精神。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精神。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个一个的问题,学生一个一个地回答,看起来学生似乎解决了一个个问题,但学生是顺着教师的思路解决问题的,这种做法无异于教师“钓鱼”,学生“上钩”,久而久之,必定束缚、稚化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中应克服教师问学生答,或学生问教师答,或教师自问自答。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应用启发式主动提问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向老师提出教材中的问题,同时又包括自己给自己主动地提出问题,从而启发自己的思维方式,这才是真正以学生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提倡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教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三)设计符合认知规律的学生活动,真正做到先学后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经验、学习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现有条件,选择恰当的,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把设计重心放在学生自主地“学”上,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人说过:“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不易记,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自主学习强调学习的活动性,即要求学生通过活动的开展,在探索中得到锻炼,通过自己思考,自己动手,自己探究、自由辩论等,达到认识的升华。
四、写好“教后记”,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要求有“教后记”专栏。新教材的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但同时教学中的不定因素也增加了。课后及时反思,可以抓住课堂上创造性的火花。“教后记”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教学目标中还有哪些没能达到的;②设计的教学过程是否与所任班级学生的个人体验、兴趣、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相适应;③创设的教学情境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④教学手段、信息资源是否得当;⑤将教学中处理不当的教学难点、重点、教学疏漏记下来,如“地中海气候的形成原因”就是学生不容易理解记住的知识,又如“极光是如何产生的”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长期撰写“教后记”,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尝试进行反思,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当我们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设计,强化对课题的探讨,淡化对课本的咀嚼,真正让教师从垄断者转变为组织者,我们的课堂将不会由教师“一统天下”,那么,我们就能让学生真正自主地学起来。
一、精心制定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学习“主题”
新课程要求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包括三个方面:①注意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分析,即突出重点,克服难点;②重视学生能力发展目标的确立;③同时还应考虑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定。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将学生能力和观念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制定的重中之重,并遵循学生素质发展规律,设定针对不同学生发展特点的具体要求和实施形式。统一的讲解、答疑、点拨、指导,是应学生的实际要求而安排的活动,只能是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必要补充。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是让学习者有可能从个人实际需要与可能展开学习活动。因此,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教学目标设计的出发点。
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制定时,一般容易单纯从教学内容出发,考虑如何掌握所教教学内容为主,对深层次的教学目的考虑不周或不去考虑,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经验只停留在知识内容或方法上,而忽视能力和素质要求,缺乏深层次的思考,淡化了过程。怎样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要精心分析教学内容中的学习结构与学生原有的学习结构之间的差异,提出教学过程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同时,教师在进行某一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时,应遵循“由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他应当对整本教材及各个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再分析本节课的具体目标,然后才能确定本节课学生应该学习的“主题”,应培养的能力,应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放矢、收放自如。
二、用心收集信息资源,并合理适时地体现于教学设计中
教学内容依据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教师应让学生关注和收集地理课堂教学信息资源,适时补充中外最新的地理信息。教师应当确定本节课基本知识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种类及每种资源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所起的作用。新教材对教师的知识要求是多元化、综合性和发展性的,教师要提高搜索知识,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会用不同的认知手段去接触新知识,了解新动态。因此,教师平时应注意积累相关教学信息资料,建立教学资源库。资料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其中图片、文字可以从各种报刊、杂志、书籍中摘取,视频可从VCD光盘和录象带中摘取,也可从网上下载,信息资源应紧密结合社会经济热点,引用对教学有用和学生感兴趣的,并及时予以更新。
三、认真设计自主学习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传统教学中最常见的导入方式是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但是,这种复习式的导入方式却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大大缩小了学生的探索空间。因为某些原本应由学生探索而得的结论由教师代劳了,从而扼杀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剥夺了学生的参与自由。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及“情境”相关联的,我们可以用生动、直观的情境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或表象,让学生体会地理知识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要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引入案例教学。在进行案例教学中,教师往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选择和组织所要讨论的材料,但是,教师往往因为没有现成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而放弃案例教学,使学生失去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失去很好的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碰撞的机会。有一些课后活动如经过改造,有可能成为很好的案例。
(二)加强对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发挥学生首创精神。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精神。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个一个的问题,学生一个一个地回答,看起来学生似乎解决了一个个问题,但学生是顺着教师的思路解决问题的,这种做法无异于教师“钓鱼”,学生“上钩”,久而久之,必定束缚、稚化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中应克服教师问学生答,或学生问教师答,或教师自问自答。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应用启发式主动提问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向老师提出教材中的问题,同时又包括自己给自己主动地提出问题,从而启发自己的思维方式,这才是真正以学生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提倡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教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三)设计符合认知规律的学生活动,真正做到先学后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经验、学习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现有条件,选择恰当的,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把设计重心放在学生自主地“学”上,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人说过:“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不易记,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自主学习强调学习的活动性,即要求学生通过活动的开展,在探索中得到锻炼,通过自己思考,自己动手,自己探究、自由辩论等,达到认识的升华。
四、写好“教后记”,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要求有“教后记”专栏。新教材的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但同时教学中的不定因素也增加了。课后及时反思,可以抓住课堂上创造性的火花。“教后记”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教学目标中还有哪些没能达到的;②设计的教学过程是否与所任班级学生的个人体验、兴趣、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相适应;③创设的教学情境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④教学手段、信息资源是否得当;⑤将教学中处理不当的教学难点、重点、教学疏漏记下来,如“地中海气候的形成原因”就是学生不容易理解记住的知识,又如“极光是如何产生的”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长期撰写“教后记”,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尝试进行反思,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当我们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设计,强化对课题的探讨,淡化对课本的咀嚼,真正让教师从垄断者转变为组织者,我们的课堂将不会由教师“一统天下”,那么,我们就能让学生真正自主地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