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时代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和方向是什么,引起人们普遍关注。在对这一时代特征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以人本管理为核心,基于互联网思维、创新精神、学习型组织建设、中外文化融合、文化管理等为重点的企业文化建设思路。
关键词:企业文化;未来趋势;人本管理;互联网思维
面对信息技术引发的互联网革命,未来企业文化将如何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家们思考的重要问题,根据当前乃至未来企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对此做一些前瞻性的分析和预测,对正在走向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企业文化发展趋势的讨论
对未来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尚在上个世纪末就已引起学界和企业界的重视。1998年,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贾春峰撰文提出,在企业发展战略中要注重文化力的开发,并从科技创新、文化附加值、审美心理、企业形象力、文化沟通以及企业信誉等诸多方面对未来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要求。次年,复旦大学首席经济学家苏东水教授又基于管理的全球化视野,勾画了21世纪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突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跨文化管理等在未来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此后,一些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進步的特点,对未来企业文化发展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如有人基于新经济的特点,将企业文化发展趋势概括为鼓励创新求变、强调速度和效率、大兴学习之风、弘扬团队精神、凸现以人为本、倡导联盟双赢、追求和谐共赢等。有人提出未来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是,在传统优良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创新文化的和谐共生、人文情怀和生态观念的良好结合、国际环境与新战略发展要求的较好适应、与时俱进与创新思维的永久链接等。也有人将和谐企业文化看做是未来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新的历史阶段。还有一些学者从管理发展史的角度提出,企业管理已经过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行为管理、现代管理等为特征的前四代管理,目前已经进入了以知识管理为特征的第五代管理。知识管理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将人作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企业管理的任务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基于创业企业发展的实践,强调了信用在未来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企业文化研究的先驱、美国管理学家特雷斯·E·迪尔和艾伦·A·肯尼迪则提出了“新企业文化”的概念,将重获工作场所的活力作为新企业文化的追求目标等。
二、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
毫无疑问,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背景下,企业文化要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与市场环境相匹配。只有这样,企业文化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力,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精神动力。考察当前和未来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趋势,人类社会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信息化或称数字化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的影响达到了一种令人难以想象的境地,企业传统的或已有的各种经营管理理念不断被颠覆。
三、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和方向
伴随着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巨变,未来企业文化究竟如何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和方向何在?我们不妨提出一些可供讨论和参考的思路。
首先,人本管理必将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人本管理虽然在过去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已经受到重视,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这一理念必将成为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而得到实实在在的贯彻和落实。伊曼努尔·康德曾经有句名言:“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现代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将人的发展作为重要的追求目标,这不仅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在管理学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各种管理理论虽有区别,但归根到底都是围绕人的发展提出来的。企业管理的最高价值目标就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企业管理的价值规范集中起来可以概括为充分尊重人、恢复人的尊严。当然,也有人认为培育共享价值观是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但企业的“共享价值观”是什么?那就是“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要把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与企业组织管理、流程再造、绩效评估等结合起来。其实,当今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可以說,尊重人性是互联网最本质的文化。互联网如果除掉冷冰的技术,其力量之强大则主要来源于对人性自由最大限度的尊重、对消费者体验最深切的敬畏、对个体创造性最彻底的重视。互联网时代扁平化的组织不仅比传统的科层组织效率更高、市场反应更快,更为重要的是它更容易把企业、员工和客户变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外,诸如互联网时代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卷入式营销、分享经济等,无不是透视人性、尊重人性的产物。所以有人认为,无时不在的人性光辉才是互联网时代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经济文化繁荣最具本质的力量。
其次,互联网思维将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所谓互联网思维,就是将互联网的理念和技术手段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之中,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技术手段对企业文化进行重塑和改造,以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人认为,互联网给企业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新一代人的价值观的变化。“平等、参与、分享”为核心的、自由主义价值观才是所谓互联网精神或者互联网思维的真正意义。能够扎扎实实在企业内部管理中贯彻以“平等、参与、分享”为本质的互联网精神,把每个个体的创造性、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的公司,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互联网企业。2014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轮值主席、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提出:“互联网大潮正猛烈冲击着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打造去中心化、扁平化、开放性的组织是传统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网络化、平台化、快捷性和人性化。互联网+云计算+智能终端+各种业务+平台,将虚拟世界与实体世界联接了起来。企业对供应商和用户而言不仅是商家,而且是共同迅速个性化满足用户需求、成就供应商的平台,所有资源都能以最快的速度配置,平台成为驱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动力。 其三,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永恒的主题。约瑟夫·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持续影响人们已达100多年。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创新更加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选擇。在当今,创新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发展进步的灵魂和不竭动力,对于一个企业则是寻找生机和出路的必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企业如果不懂得创新,其生机就停止了,这个企业就要濒临灭亡。2014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要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
其四,学习型组织文化建设将受到企业高度重视。自从美国学者彼得·圣吉提出學习型组织以来,这一新的组织形式在许多企业受到推崇。学习型组织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关于组织概念和雇员作用的一种态度和理念,是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组织效率的思考。在学习型组织中,所有员工都要参与识别和解决问题,推动组织不断尝试、改善和提高其能力。在学习型组织内,员工们参与问题识别,就需要了解和熟悉顾客需求。员工们要解决问题,就意味着要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满足顾客的需要,并通过确定新的需要并满足这些需要来提高组织的价值。
最后,文化管理将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方式。文化管理也被有些学者称之为“理念管理”或“价值观管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不再完全是精良设备和雄厚财力的较量,更多的是企业问智力资本与文化积淀的比拼。企业的管理重心开始由“物”向“人”转移。对内强调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对外将顾客满意作为企业的追求,通过建立适宜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文化,提高凝聚力、向心力和员工归属感,激发优秀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加强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有人说,苹果之所有拥有品牌特权,在于它通过斯蒂夫·乔布斯营造了一种宗教氛围,这种氛围诞生于美国这种普遍追求差异化的社会土壤,“Thinkdifferent”、“Tothecrazyone”与乔布斯制造的个人神话融汇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由追求“大不同”走向“大同”的消费群体,并迅速风靡全球。其实,与苹果相似,中国的小米手机能够引起轰动效应的背后其实同样是企业文化战略的成功。仔细考察不难发现,小米企业文化管理的密码是一套与互联网思维紧密对接的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和快”。这种思维方式与大工业时代的制造思维形成显著区别,它可以是一个高性价比的产品宣言,如带有“最快”或“首发”的标签、制造“让用户尖叫”的1999元或799元的价格锚点等,以此树立作为行业颠覆者的多项标准指标;还可以用粉丝和小米粒粘出来一套手机模型、或一份带有小米特色的PPT、或一个带有特权色彩的F码、一次带有跨界或新旧经济对比色彩的对话交锋等,以此形成不同于任何同类企业的文化标签。所以,特雷斯·E·迪尔和艾伦·A·肯尼迪在对诸多名列前茅的公司进行调研后得出一个结论:这些公司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有“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尤其在那些凝聚力很强的企业中,生机盎然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一个深刻而持久的共同目标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关于这一点也得到李嘉诚先生的高度认同,他在总结自己一生管理企业的经验时,毫不犹豫地将企业文化管理看做是未来企业管理的最先进方法,并呼吁企业家要重视文化自觉。在他看来,如果没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就不可能有效化解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来自各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也就不可能确保企业文化的顺利实施和传承。
关键词:企业文化;未来趋势;人本管理;互联网思维
面对信息技术引发的互联网革命,未来企业文化将如何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家们思考的重要问题,根据当前乃至未来企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对此做一些前瞻性的分析和预测,对正在走向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企业文化发展趋势的讨论
对未来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尚在上个世纪末就已引起学界和企业界的重视。1998年,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贾春峰撰文提出,在企业发展战略中要注重文化力的开发,并从科技创新、文化附加值、审美心理、企业形象力、文化沟通以及企业信誉等诸多方面对未来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要求。次年,复旦大学首席经济学家苏东水教授又基于管理的全球化视野,勾画了21世纪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突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跨文化管理等在未来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此后,一些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進步的特点,对未来企业文化发展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如有人基于新经济的特点,将企业文化发展趋势概括为鼓励创新求变、强调速度和效率、大兴学习之风、弘扬团队精神、凸现以人为本、倡导联盟双赢、追求和谐共赢等。有人提出未来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是,在传统优良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创新文化的和谐共生、人文情怀和生态观念的良好结合、国际环境与新战略发展要求的较好适应、与时俱进与创新思维的永久链接等。也有人将和谐企业文化看做是未来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新的历史阶段。还有一些学者从管理发展史的角度提出,企业管理已经过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行为管理、现代管理等为特征的前四代管理,目前已经进入了以知识管理为特征的第五代管理。知识管理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将人作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企业管理的任务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基于创业企业发展的实践,强调了信用在未来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企业文化研究的先驱、美国管理学家特雷斯·E·迪尔和艾伦·A·肯尼迪则提出了“新企业文化”的概念,将重获工作场所的活力作为新企业文化的追求目标等。
二、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
毫无疑问,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背景下,企业文化要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与市场环境相匹配。只有这样,企业文化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力,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精神动力。考察当前和未来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趋势,人类社会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信息化或称数字化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的影响达到了一种令人难以想象的境地,企业传统的或已有的各种经营管理理念不断被颠覆。
三、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和方向
伴随着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巨变,未来企业文化究竟如何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和方向何在?我们不妨提出一些可供讨论和参考的思路。
首先,人本管理必将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人本管理虽然在过去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已经受到重视,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这一理念必将成为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而得到实实在在的贯彻和落实。伊曼努尔·康德曾经有句名言:“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现代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将人的发展作为重要的追求目标,这不仅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在管理学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各种管理理论虽有区别,但归根到底都是围绕人的发展提出来的。企业管理的最高价值目标就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企业管理的价值规范集中起来可以概括为充分尊重人、恢复人的尊严。当然,也有人认为培育共享价值观是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但企业的“共享价值观”是什么?那就是“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要把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与企业组织管理、流程再造、绩效评估等结合起来。其实,当今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可以說,尊重人性是互联网最本质的文化。互联网如果除掉冷冰的技术,其力量之强大则主要来源于对人性自由最大限度的尊重、对消费者体验最深切的敬畏、对个体创造性最彻底的重视。互联网时代扁平化的组织不仅比传统的科层组织效率更高、市场反应更快,更为重要的是它更容易把企业、员工和客户变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外,诸如互联网时代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卷入式营销、分享经济等,无不是透视人性、尊重人性的产物。所以有人认为,无时不在的人性光辉才是互联网时代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经济文化繁荣最具本质的力量。
其次,互联网思维将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所谓互联网思维,就是将互联网的理念和技术手段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之中,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技术手段对企业文化进行重塑和改造,以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人认为,互联网给企业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新一代人的价值观的变化。“平等、参与、分享”为核心的、自由主义价值观才是所谓互联网精神或者互联网思维的真正意义。能够扎扎实实在企业内部管理中贯彻以“平等、参与、分享”为本质的互联网精神,把每个个体的创造性、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的公司,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互联网企业。2014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轮值主席、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提出:“互联网大潮正猛烈冲击着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打造去中心化、扁平化、开放性的组织是传统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网络化、平台化、快捷性和人性化。互联网+云计算+智能终端+各种业务+平台,将虚拟世界与实体世界联接了起来。企业对供应商和用户而言不仅是商家,而且是共同迅速个性化满足用户需求、成就供应商的平台,所有资源都能以最快的速度配置,平台成为驱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动力。 其三,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永恒的主题。约瑟夫·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持续影响人们已达100多年。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创新更加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选擇。在当今,创新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发展进步的灵魂和不竭动力,对于一个企业则是寻找生机和出路的必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企业如果不懂得创新,其生机就停止了,这个企业就要濒临灭亡。2014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要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
其四,学习型组织文化建设将受到企业高度重视。自从美国学者彼得·圣吉提出學习型组织以来,这一新的组织形式在许多企业受到推崇。学习型组织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关于组织概念和雇员作用的一种态度和理念,是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组织效率的思考。在学习型组织中,所有员工都要参与识别和解决问题,推动组织不断尝试、改善和提高其能力。在学习型组织内,员工们参与问题识别,就需要了解和熟悉顾客需求。员工们要解决问题,就意味着要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满足顾客的需要,并通过确定新的需要并满足这些需要来提高组织的价值。
最后,文化管理将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方式。文化管理也被有些学者称之为“理念管理”或“价值观管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不再完全是精良设备和雄厚财力的较量,更多的是企业问智力资本与文化积淀的比拼。企业的管理重心开始由“物”向“人”转移。对内强调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对外将顾客满意作为企业的追求,通过建立适宜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文化,提高凝聚力、向心力和员工归属感,激发优秀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加强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有人说,苹果之所有拥有品牌特权,在于它通过斯蒂夫·乔布斯营造了一种宗教氛围,这种氛围诞生于美国这种普遍追求差异化的社会土壤,“Thinkdifferent”、“Tothecrazyone”与乔布斯制造的个人神话融汇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由追求“大不同”走向“大同”的消费群体,并迅速风靡全球。其实,与苹果相似,中国的小米手机能够引起轰动效应的背后其实同样是企业文化战略的成功。仔细考察不难发现,小米企业文化管理的密码是一套与互联网思维紧密对接的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和快”。这种思维方式与大工业时代的制造思维形成显著区别,它可以是一个高性价比的产品宣言,如带有“最快”或“首发”的标签、制造“让用户尖叫”的1999元或799元的价格锚点等,以此树立作为行业颠覆者的多项标准指标;还可以用粉丝和小米粒粘出来一套手机模型、或一份带有小米特色的PPT、或一个带有特权色彩的F码、一次带有跨界或新旧经济对比色彩的对话交锋等,以此形成不同于任何同类企业的文化标签。所以,特雷斯·E·迪尔和艾伦·A·肯尼迪在对诸多名列前茅的公司进行调研后得出一个结论:这些公司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有“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尤其在那些凝聚力很强的企业中,生机盎然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一个深刻而持久的共同目标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关于这一点也得到李嘉诚先生的高度认同,他在总结自己一生管理企业的经验时,毫不犹豫地将企业文化管理看做是未来企业管理的最先进方法,并呼吁企业家要重视文化自觉。在他看来,如果没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就不可能有效化解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来自各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也就不可能确保企业文化的顺利实施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