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成长中体验成长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ind54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创办全校师生喜爱的校园电视节目,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观察法、师生交流、行为研究等方法,为每次节目做好摄、录、编,还要注重节目后的反映,及时改变策略,按照学生心里的想法不断地创新。
  关键词 校园电视 准备 选择 成长点
  如今电视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人类的各种感观,也成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那么学校里的校园电视节目,该怎样选择、制作出自己有特色的节目?本文以校园电视对学生发展的积极效应为出发点,让学生从校园电视中看到自己的成长、同伴的成长,进而探讨发挥校园电视节目的优势,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策略。
  一、校园电视节目的准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种原因的积累使得电视对儿童闲暇时间的占有率越来越高,家庭电视已经对孩子的心智、个性的养成、社会的了解等方面,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调查一:笔者对四年级两个班83位学生,周一至周五放学回家后的时间安排做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接触电视、广播、书籍、电脑网络等四种媒体的时间达一小时左右,其中,看电视达半小时,周末的时候看电视时间更长。电视媒体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意义重大。那么作为同系列的学校校园电视对学生的影响达到什么结果呢?
  调查二:为了更好地办好校园电视,为广大师生服务,我们小主人电视台随机对学生进行了问卷:“你比较喜欢小主人电视台的哪个栏目?你愿意做節目主持人和小记者吗?”
  通过问卷和口述调查,学生们对于校园电视的节目期待值还是很高的,但对于具体节目就各有所好了,但主要还是看得出学生们对有趣的、需要亲自参与、与学生切身相关的节目比较感兴趣。
  二、校园电视台节目的选择
  1.走进去——到师生中间寻找题材。以往学生看到的校园电视都是看看宣传片、动画片、儿童电影等,改革后的校园电视就是为广大师生服务的,制作的节目是调查老师和学生最关心的问题,通过访谈、专题、采访、系列报道等方式制作的节目,记录和展播师生们自己的事、身边发生的事。如每年九月一开学,作为幼儿园大班刚升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各种行为规范还没有养成,光靠一年级的班主任、任课老师的说教,效果肯定不太理想,那么校园电视台就为一年级的小朋友连续开设了——“我是合格的小学生”节目。
  2.走出来——学生的才艺展示。孩子生来好动,爱展示自己也爱模仿别人,个别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才能,唱歌、舞蹈、画画、书法等,他们既然有这样过人的技艺,也愿意和希望能展示给全校同学。除了这些同学,也存在有那么一大批认为自己没有特殊才能也不敢展示的同学,我们校园电视台在校园小能手栏目配合德育处,做这样一个节目:经常寻找一些意想不到的孩子,把他们展现出来。
  3.教师专栏。教师仅仅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是不够的,那只是影响了一个班级或几个班级的学生,而教师的德才却可以影响一大批学生。校园电视台中的“红烛讲坛”,就是教师把才华展示给全校师生。
  4.师生互动。学生每人有一个智慧,加起来就有许多个智慧。小主人电视台的“探索1+1”节目是和学生们一起去探索学生身边最平常却又不知来由的事物,让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可寻找的“为什么”。如到了月,小主人电视台经过两个月的跟踪拍摄而制作的《蚕的一生》播放给全校师生,当期节目的问题是:蚕一生的生命周期是多少天?有的同学回答是大约45天,说是科学课上学到的;还有的同学回答是蚕的一生经历四个阶段:蚕卵→蚕→蚕蛹→蚕蛾。幼虫期25天左右,蛹期14至18天,蛾期3至5天。问这个学生怎么这么详细,他说是网上查到的。学生是优秀的,教师要支持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
  三、保持校园电视生命的成长点
  1.倾听师生们对节目的点评。每期不同的节目播出后,校园电视台的策划、编辑等负责人都去倾听一下全校师生对本期节目的意见与建议,让现有的节目有更好的成长,富有生命力。有些好的建议更能够直接利用到下期节目中,让节目越办越精彩。
  2.集智纳贤。现在电视节目日益品牌化,我们的校园电视也相应在不断成长起来。为了更好地为师生们服务,校园电视台从电视台名称、台标、每期的节目名称、固定主持人、节目主持形式等方面都征寻师生,从全校师生中集智纳贤,让优质的品牌节目展示给大家。
  3.优秀校园电视节目与社会交流。小舞台、大世界,虽然是校园电视,但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好几期节目都被镇里的电视台采用播放。
  校园电视就是一部立体的教科书,是实现课改目标的手段,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园电视台的主持人、小记者和摄录编师生们的目标都只有一个,就是办出全体师生们共同喜爱的校园电视节目——全体师生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做的。只要不断努力,相信一定会越办越好。
其他文献
后现代教育学、教育阐释学认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对话”“交流”“沟通”,是师生以教学资源为中介的特殊交往活动。而其有效性跟有效的问题情境密不可分,只有在有效的问题情境下,才能实现真正的“交往”与“对话”。  一、聚焦课堂提问  提问作为一种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手段,在课堂中是必不可少的。但长期以来,由于许多教师对提问原则研究不够,或对其缺乏应有的重视,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致使许多课堂提问流于形式,在看
期刊
摘要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文章结合班级开展的一系列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提出综合性学习应体现本学科和跨学科学习目标的综合以及学习方式的综合。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综合 精彩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实践活动的形式统一起来,以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
期刊
摘要 语文的根本任务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一线老师,要大力凸显“语言应用”,努力搭建一个以言语发展为核心的开放、完整、灵动的框架,培养学生具有适应时代发展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常识和人格修养,以期实现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和精神成长的“两相和”,而这正是教学的核心价值。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核心价值 理性思考  教学的核心价值到底该
期刊
摘要 多彩的生活是作文之本源。把作文置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之中,拨动学生表达的情感之弦,让学生感受多彩的生活乐于说,关注多彩的生活乐于思,记录多彩的生活乐于写。让每个学生的真情实感迸发出来,在倾吐中分享作文的快乐。  关键词 生活 倾吐 快乐 感受 关注 记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期刊
摘要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有“认一认”的内容,其一般要求是“认识本课16个汉字,能够读准字音”“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本课汉字的字义”。这样的要求看似简单,可对于刚刚步入小学的小朋友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实践中,笔者借助多媒体手段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 认字 优化教学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在儿童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中,穿插安排了“认一认”的内容。“认一认”每课的教学要求基本相
期刊
摘要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绝大部分孩子们都热衷于涂涂画画。辅导幼儿绘画的目的主要是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绘画活动中通过精心引导,故事激趣;动静结合,联想启发;画后评价,张扬个性等方法,引导幼儿进入绘画王国。  关键词 幼儿 绘画 兴趣 评价 审美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绝大部分孩子们都热衷于涂涂画画。辅导幼儿绘画的目的主要是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健康的审
期刊
摘要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经说过:“兴趣像柴,既可点燃,也可捣毁。”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就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教师不断引导、启发、创新、反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关键词 小学音乐 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  音乐是一门艺术,是开启我们美好心灵的金钥匙,能丰富我们的精神,陶冶我们的情操。因为喜欢所以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音乐教育。8年来,从一
期刊
古人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中间要充实,结尾要有力。如果说,通过多年来语文课程改革实践,第一课时已经基本形成“导入—初读—写字”模式的话,那么,“导入”就是“凤头”;“初读”就是“猪肚”;“写字”就是“豹尾”,三个阶段若分别做到“精彩”“充实”“有力”,那么,第一课时的教学就会有效、高效!  一、导入——精彩的凤头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课时的开头也一样。每
期刊
摘要 探究特殊生心理行为成因、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迫在眉睫。中年级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结合一位特殊学生的转变过程,阐述对此类学生的帮辅教育策略。  关键词 小学中年级 特殊生 心理分析 宽容 合力  案例描述:低年级的小蔡是出了名的“调皮蛋”。他学习没目的,行为和课堂活动常常不合拍,对老师的教育无动于衷,常常需要老师耳提面命。到了三年级,学习的课程门类增多、跨度加大,出现
期刊
摘要 课堂交往活动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对话活动。它不仅是师生、生生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  关键词 交往表达 示范引领 动手操作 创造机会  课堂交往活动离不开数学语言的表达。实践证明,数学规范语言的使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严密性、逻辑性,而目前的数学课堂上很多学生不能很好使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见解,所以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