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虽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为学生营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应组织学生进行有实效性的学习,切忌表面沸沸扬扬,华而不实的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先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然后再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和探究学习,让课堂有扎扎实实的功效,让学生学有所得。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0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地为学生营造自主合作学习的氛围,希望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然而有时却事与愿违,例如在时下一些课堂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以下几种的情景:
课例一:教师说:"同学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于是原本安静的课堂马上变成了热闹的"自由市场",学生们交换位置,你争我抢,自由民主的气氛洋溢在这个空间。
这种"喜欢哪段就学哪段"的做法,从表面上看似乎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自主权的关注,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培养了个性化阅读。实际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实际。同时还忽视了教师的引导,没有目标的流于形式的读书使学习会处于一种杂乱,无效的状态。再者课堂教学要有秩序,如果体现自主要以牺牲课堂效率为代价,那就得不偿失了。
课例二: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演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一曲《朋友啊朋友》。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但却忽视了学生的朗读、吟诵和背诵。学科间的整合设计看上去形式多样,气氛活跃,但实质上只是使课堂变得热闹而已,对诗歌的学习理解并没有很大的帮助,丧失了语文味。
在古诗文教学中,读才是教学的主线,应该以读为本。我们应从有目的、有层次、有实效来进行多种形式的读。通过读通读顺,来感受古诗文的语言文字美。通过读出节奏和韵律,来感受古诗文的艺术美。通过读出诗情和画意,来感受古诗文的意境美。通过变读为唱,来感受古诗文的音乐美。应该在充分的读之上,再来想象画面、链接资料,最后达到"文言共生"。
课例三:一位教师在指教《早操》巩固识字的片段:师:请从"苹果树"上摘下一个带有你认识的字的"苹果"贴到黑板上。学生纷纷争抢"苹果"。(共10个字,没摘到字的同学又回到座位上)师:老师帮助你们贴到黑板上。师:请把自己摘的苹果上的字领大家读一读。
这个识字游戏看似活跃的"自主",其结果却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虚假的,是华而不实的。即使是参与活动的学生也不过随意抢摘一个而已,匆匆而过,并没进行思考和选择。自主学习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有较多的实践机会。在此基础上的自主学习才是有价值的。
课例四: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当教师教学中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们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时,却往往出现不和谐的音符。比如有的学生并不感兴趣,没有进行活动。有的学生虽然热烈讨论,但讨论的往往与课文学习无关。学生们放任自流,虽然热热闹闹,却华而不实,只是仅仅追求表面形式,却忽视了实际效果。
語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首先教师应培养和引导学生养成思考、探究的学习习惯,打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接着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适当引导。比如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先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做好合作的准备。再告诉学生合作的理念应该渗透、贯彻于整个学习过程,应全员行动,避免只有少数精英的对话。最后控制好合作学习的时间,交流时告诉学生应对小组讨论意见进行总结,进行综合性汇报。总之,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只有沸沸扬扬的场面,却无扎扎实实的功效。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然后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效性的合作和探究学习。不只要热闹的场面,不流于形式,而要扎扎实实的功效,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2]徐承芸:《每天进步一点点》,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2年3月
[3]于永正《个性化备课经验》,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4]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5]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0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地为学生营造自主合作学习的氛围,希望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然而有时却事与愿违,例如在时下一些课堂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以下几种的情景:
课例一:教师说:"同学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于是原本安静的课堂马上变成了热闹的"自由市场",学生们交换位置,你争我抢,自由民主的气氛洋溢在这个空间。
这种"喜欢哪段就学哪段"的做法,从表面上看似乎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自主权的关注,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培养了个性化阅读。实际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实际。同时还忽视了教师的引导,没有目标的流于形式的读书使学习会处于一种杂乱,无效的状态。再者课堂教学要有秩序,如果体现自主要以牺牲课堂效率为代价,那就得不偿失了。
课例二: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演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一曲《朋友啊朋友》。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但却忽视了学生的朗读、吟诵和背诵。学科间的整合设计看上去形式多样,气氛活跃,但实质上只是使课堂变得热闹而已,对诗歌的学习理解并没有很大的帮助,丧失了语文味。
在古诗文教学中,读才是教学的主线,应该以读为本。我们应从有目的、有层次、有实效来进行多种形式的读。通过读通读顺,来感受古诗文的语言文字美。通过读出节奏和韵律,来感受古诗文的艺术美。通过读出诗情和画意,来感受古诗文的意境美。通过变读为唱,来感受古诗文的音乐美。应该在充分的读之上,再来想象画面、链接资料,最后达到"文言共生"。
课例三:一位教师在指教《早操》巩固识字的片段:师:请从"苹果树"上摘下一个带有你认识的字的"苹果"贴到黑板上。学生纷纷争抢"苹果"。(共10个字,没摘到字的同学又回到座位上)师:老师帮助你们贴到黑板上。师:请把自己摘的苹果上的字领大家读一读。
这个识字游戏看似活跃的"自主",其结果却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虚假的,是华而不实的。即使是参与活动的学生也不过随意抢摘一个而已,匆匆而过,并没进行思考和选择。自主学习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有较多的实践机会。在此基础上的自主学习才是有价值的。
课例四: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当教师教学中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们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时,却往往出现不和谐的音符。比如有的学生并不感兴趣,没有进行活动。有的学生虽然热烈讨论,但讨论的往往与课文学习无关。学生们放任自流,虽然热热闹闹,却华而不实,只是仅仅追求表面形式,却忽视了实际效果。
語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首先教师应培养和引导学生养成思考、探究的学习习惯,打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接着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适当引导。比如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先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做好合作的准备。再告诉学生合作的理念应该渗透、贯彻于整个学习过程,应全员行动,避免只有少数精英的对话。最后控制好合作学习的时间,交流时告诉学生应对小组讨论意见进行总结,进行综合性汇报。总之,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只有沸沸扬扬的场面,却无扎扎实实的功效。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然后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效性的合作和探究学习。不只要热闹的场面,不流于形式,而要扎扎实实的功效,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2]徐承芸:《每天进步一点点》,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2年3月
[3]于永正《个性化备课经验》,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4]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5]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