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农民工子女跟父母一起大量外出,以及教育布局的调整,农村小学的生源出现了自然的萎缩,很多农村小学形成了人数少于20人的小班。农村小班化教学,班级的人数明显减少,使得农村教师可以从繁琐的批改和辅导学生中节省出一些时间来潜心研究教材教法,使得教学有的放矢,教学效果更加理想。在这种被迫“小班化”的形势下,如何利用小班化的优势,使每个学生享受高质量的教学呢? 下面我就结合实际工作对农村小班化教学的特点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农村;小班化;数学教学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创设生活化情境,学生对于熟悉的事物,总会有更多的话语,乐于参与交流探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情景,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话敢说,有疑能质,主动参与学习,同时重视对学生参与程度的关注和指导。小班化增加了学生个体参与活动的空间,扩大了学生活动的空间,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如:我在教二年级数学《时、分、秒》一章内容时,课前让学生做好准备,把自己家中的闹钟、电子表、大的钟表等带到学校,摆在教室里面,我也把几种不同的钟表拿来放在其中,并在班级门口贴上“钟表店”的标志,准备工作做好后,同学们就窃窃私语:“老师这是干什么呀?”他们开始产生好奇的心理,于是,我就引导大家说:“现在你们就是小顾客了,可以到钟表店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同学们一听更兴奋了,于是三三两两来到店内,挑选自己喜欢的钟表。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一改以往死板板的课堂氛围。活动结束后,同学们议论自己买表的情况,提出很多问题,有的能互相解释清楚,解释不清的向老师请教,这一节课下来,同学们不但心态轻松,而且真真实实的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在活动中发展自我。
二、转变教学模式,重能力培养
1、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教学。
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学生是被动的学习,学习不主动不积极,学习效果不高。数学尝试教学,变传统的“先教后学,以教为主,先讲后练,以讲为主”为“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体现数学教学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即由“呈现——灌输——被动接受”的模式变为“引导——尝试——主动获取”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得到真正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尤为强烈。”小班化缩减了班级规模,缩小了师生比例,因而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动手、动口、动脑、合作的机会,突显了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展示平台。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独自站讲台,让学生也有上台讲解的机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有提高学习成绩的成效。
2、开展师生与生生合作互动交流。
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挖掘生生互动的潜力,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运用开放型、交往型、体验型方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通过进行小组学习、组际交流、组际互查、组际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生生互动的参与热情。我在进行小班数学教学时,总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自学,自己发现问题,然后通过一系列课堂内师生、生生学习交流活动,最后让学生掌握知识。教师启发学生在交往中引起争论,激活思维、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加深理解,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只有充分利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伙伴式”的学习方法,才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更好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教师努力创设自由讨论甚至争论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热烈的讨论甚至激列的争论,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三、因材施教,落实个性化发展
小班化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小班班级小人数少,老师能更全面的了解每个学生,面向有差异的个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达到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实现以人为本,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像服装的量身裁衣一样,为小班的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制定适合他的教育模式。
践行“阳光普照”“均等教育”“奉行无一人掉队”“少一倍学生,多几倍关爱”的教育理念,正视学生存在的个别差异的事实。无论在备课,教材设计处理,教法选择,评价模式上,作业的布置,均应满足是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考虑每一位学生的起点行为,以发挥学生多元智慧与身心潜能。作业布置上有弹性;评价分层:纵向评价(平时测验、练习)横向评价(生生间互评互比)。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面对不同类别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指导方法。如教学中,将程度相近的同学归为一类,采用“同步教异步学”的方法,分层施教。A类学生重点指导其自学,提高其获取知识能力。B类学生重点点拨释疑,辅导其完成所学知识。C类学生重点在于拾遗补缺。教师深入小组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特别关注和帮助有困难、不常举手和不愿表演的学生,或对学有余力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这样各类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作业批改方面,实行面对面批改,个别指导,更直接、更及时,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师生之间感情也更融洽,“亲其师信其道”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五官体验教学法: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和说一说等,调动学生装的五官来体验,从而产生欲望,培养经验。让学生从自己的五官体验中或得感受,领会教学内容,并得到更为深刻的印象。尝试教学法:积极鼓励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经研基础上进行尝试,进行推断,升华为间接经验。教学时,先让学生尝试,再有教师指导,获得新知,尝试时要给予中下学生必要的帮助。例如,为他们设计缩小坡度的尝试题或走到他们身边作个别辅导。鼓励教学法:语言刺激、动作或食物奖励、成果展示等手段,使学生乐学、勤学。以正面教育、积极鼓励和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成功的教育思想,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该学生以鼓励。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成功和进步。及时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在教学中给学生以鼓励。鼓励的标准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作出不同内容的鼓励。师生交融教学法:师生角色转换,情感交融,学在一起,玩在一起,体现教学民主,教学相长,营造温馨的、愉快的氛围。动手操作教学法:凡是学生能动手操作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中学会发现,学会的出结论,学会举一反三,学会提问质疑。引导学生从动手操作中进行认知活动,即学会发现问题,学会相互讨论,学会分析归纳等。
总之,在小班化的情形下,教师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力与个性化的发展。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均等的教育,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班化;数学教学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创设生活化情境,学生对于熟悉的事物,总会有更多的话语,乐于参与交流探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情景,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话敢说,有疑能质,主动参与学习,同时重视对学生参与程度的关注和指导。小班化增加了学生个体参与活动的空间,扩大了学生活动的空间,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如:我在教二年级数学《时、分、秒》一章内容时,课前让学生做好准备,把自己家中的闹钟、电子表、大的钟表等带到学校,摆在教室里面,我也把几种不同的钟表拿来放在其中,并在班级门口贴上“钟表店”的标志,准备工作做好后,同学们就窃窃私语:“老师这是干什么呀?”他们开始产生好奇的心理,于是,我就引导大家说:“现在你们就是小顾客了,可以到钟表店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同学们一听更兴奋了,于是三三两两来到店内,挑选自己喜欢的钟表。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一改以往死板板的课堂氛围。活动结束后,同学们议论自己买表的情况,提出很多问题,有的能互相解释清楚,解释不清的向老师请教,这一节课下来,同学们不但心态轻松,而且真真实实的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在活动中发展自我。
二、转变教学模式,重能力培养
1、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教学。
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学生是被动的学习,学习不主动不积极,学习效果不高。数学尝试教学,变传统的“先教后学,以教为主,先讲后练,以讲为主”为“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体现数学教学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即由“呈现——灌输——被动接受”的模式变为“引导——尝试——主动获取”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得到真正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尤为强烈。”小班化缩减了班级规模,缩小了师生比例,因而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动手、动口、动脑、合作的机会,突显了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展示平台。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独自站讲台,让学生也有上台讲解的机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有提高学习成绩的成效。
2、开展师生与生生合作互动交流。
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挖掘生生互动的潜力,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运用开放型、交往型、体验型方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通过进行小组学习、组际交流、组际互查、组际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生生互动的参与热情。我在进行小班数学教学时,总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自学,自己发现问题,然后通过一系列课堂内师生、生生学习交流活动,最后让学生掌握知识。教师启发学生在交往中引起争论,激活思维、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加深理解,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只有充分利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伙伴式”的学习方法,才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更好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教师努力创设自由讨论甚至争论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热烈的讨论甚至激列的争论,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三、因材施教,落实个性化发展
小班化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小班班级小人数少,老师能更全面的了解每个学生,面向有差异的个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达到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实现以人为本,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像服装的量身裁衣一样,为小班的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制定适合他的教育模式。
践行“阳光普照”“均等教育”“奉行无一人掉队”“少一倍学生,多几倍关爱”的教育理念,正视学生存在的个别差异的事实。无论在备课,教材设计处理,教法选择,评价模式上,作业的布置,均应满足是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考虑每一位学生的起点行为,以发挥学生多元智慧与身心潜能。作业布置上有弹性;评价分层:纵向评价(平时测验、练习)横向评价(生生间互评互比)。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面对不同类别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指导方法。如教学中,将程度相近的同学归为一类,采用“同步教异步学”的方法,分层施教。A类学生重点指导其自学,提高其获取知识能力。B类学生重点点拨释疑,辅导其完成所学知识。C类学生重点在于拾遗补缺。教师深入小组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特别关注和帮助有困难、不常举手和不愿表演的学生,或对学有余力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这样各类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作业批改方面,实行面对面批改,个别指导,更直接、更及时,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师生之间感情也更融洽,“亲其师信其道”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五官体验教学法: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和说一说等,调动学生装的五官来体验,从而产生欲望,培养经验。让学生从自己的五官体验中或得感受,领会教学内容,并得到更为深刻的印象。尝试教学法:积极鼓励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经研基础上进行尝试,进行推断,升华为间接经验。教学时,先让学生尝试,再有教师指导,获得新知,尝试时要给予中下学生必要的帮助。例如,为他们设计缩小坡度的尝试题或走到他们身边作个别辅导。鼓励教学法:语言刺激、动作或食物奖励、成果展示等手段,使学生乐学、勤学。以正面教育、积极鼓励和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成功的教育思想,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该学生以鼓励。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成功和进步。及时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在教学中给学生以鼓励。鼓励的标准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作出不同内容的鼓励。师生交融教学法:师生角色转换,情感交融,学在一起,玩在一起,体现教学民主,教学相长,营造温馨的、愉快的氛围。动手操作教学法:凡是学生能动手操作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中学会发现,学会的出结论,学会举一反三,学会提问质疑。引导学生从动手操作中进行认知活动,即学会发现问题,学会相互讨论,学会分析归纳等。
总之,在小班化的情形下,教师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力与个性化的发展。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均等的教育,都得到应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