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的性质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与之相应又是德智美的统一,人文性注重的学生情感的挖掘、熏陶、感染,这与德育美育目标相统一。而工具性注重的是学生知识的接受和旧知的利用,这又与智育的目标相统一。虽然在语文教学中,德智美三方面的教育要统一进行,但依具体教学内容必然会各有侧重。以侧重点不同我们将导语设计的方法分为两大类型:情境渲染和知识启迪。情境渲染很显然是人文性的体现,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情感,教者动情,学者方能动容。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所蕴含的情境,让他们沉浸于教师所创设的艺术氛围里领悟语言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丰韵。常用方法有下面三种:
一、摹实境、调激情。就是指让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摹一幅图景或一种意境,从而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如:特级教师于漪在讲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这样导入的:“每个同学的图画书里都有这样一幅画—人民英雄纪念碑。当你们看到这幅画的时候.曾经想到过什么呢?我在一个阳光洒满天安门广场的上午,瞻仰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啊!巍峨啊,它有十层楼那么高,看到它,先烈们的高大形象如在眼前;坚硬啊,花岗石,汉白玉那样庄严,那样雄伟,象征着革命先烈意志如钢。站在纪念碑前,忆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岁月,看现在解放后的幸福生活,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深感一定要继承先烈的遗志,在新长征中勇往直前。现在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活动顺序和碑的方位顺序,认识和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这段导语描摹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巍峨和质地坚硬,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以前就有了大体的概念,而且语言极有感情,学生们的思维极易跟着老师走,学生们的情感极易激发。可见,描摹具体的实境可以让学生如临其境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得到情感共鸣。
二、讲故事、增趣味。即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从而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如在讲《统筹方法》时可以讲“田忌赛马”的故事,讲《麦琪的礼物》时可以讲讲欧亨利的故事,讲“回文”时可以讲卓文君司马相如写信的故事……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故事之中增添浓厚的兴趣,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三、借教具、助领悟。即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学挂图、模型、录音、录相、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具分为视觉型教具、听觉型教具、视听型教具。
视听型教具如挂图、模型、实物、幻灯片等。现代科学证明:人大脑中的信息百分之八九十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视觉性教具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它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获得较深的感受,因此在讲说明文这一类型文章时,就可使枯燥的讲解变得生动。例:讲《人民英雄纪念碑》时展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就会真切地了解纪念碑的构造;如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将符合意境的图片展示出来不仅有利于学生背诵,更让学生沉浸于诗情画意的氛围,体会诗人的情怀;讲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时,将月色下的荷塘景色一一展示,让学生充分体验那纯美的景色,细细品位感悟作者的匠心独具;鲁迅的小说《祝福》可以展示祥林嫂不同时期的面貌,让学生留心观察其异同(特别是眼神的变化),教师穿插引导,让学生深切体验旧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听觉型教具如录音。录音有课文朗读带和与课文相关的乐曲,朗读带既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朗读技能,又能让学生沉浸在朗读者所创设的情感氛围之中。乐曲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又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听觉型教具一般适应于散文、小说、诗歌的讲授。如讲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可先让学生听崔健的《父亲》,在听歌时让学生思考父亲给自己的感觉,悠扬的旋律会让学生想起生活中的情节,感人的歌词会在学生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波澜。听完歌曲自然就会积极谈论自己的感受。讲王安忆的小说《我们家的男子汉》时,可播放成龙的歌曲《男儿当自强》并让他们从歌词中提炼出男子汉所具备的品质,以此来理解作者为何将一个几岁的小孩子称为男子汉。讲授诗歌播放乐曲时,更让诗情变得更加浓郁。如讲林黛玉的《葬花吟》时,可播放歌曲《葬花吟》悲切的基调,可以感受到诗人感伤的情怀,符合诗意的旋律变化,更有助于理解诗人情感的变化。此外,还有助于学生背诵。
视听型教具如录相、FLASH动画等。视听结合,更能增强教学效果,语文教材中所选作品有不少已拍成影视片,不少乐曲也制作成FLASH动画,运用视听型教具,会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内容中去体会、去领会、去把握。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 “教具”那就是学生本身。让学生表演,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如:讲小说《麦琪的礼物》时,可先找几个学生表演文章的高潮部分“夫妻互赠礼物”,其余学生谈观后感。学生表演更适用于戏剧课的导入。中学课本选编了不少剧本,如果先让学生表演其中一片断,学生意犹未尽,必然会跟随教师的思路,去关心剧情的发展。
以上几点是设计语文导语的情景渲染的几种方法,在此抛砖引玉,不吝方家赐教。
一、摹实境、调激情。就是指让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摹一幅图景或一种意境,从而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如:特级教师于漪在讲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这样导入的:“每个同学的图画书里都有这样一幅画—人民英雄纪念碑。当你们看到这幅画的时候.曾经想到过什么呢?我在一个阳光洒满天安门广场的上午,瞻仰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啊!巍峨啊,它有十层楼那么高,看到它,先烈们的高大形象如在眼前;坚硬啊,花岗石,汉白玉那样庄严,那样雄伟,象征着革命先烈意志如钢。站在纪念碑前,忆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岁月,看现在解放后的幸福生活,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深感一定要继承先烈的遗志,在新长征中勇往直前。现在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活动顺序和碑的方位顺序,认识和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这段导语描摹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巍峨和质地坚硬,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以前就有了大体的概念,而且语言极有感情,学生们的思维极易跟着老师走,学生们的情感极易激发。可见,描摹具体的实境可以让学生如临其境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得到情感共鸣。
二、讲故事、增趣味。即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从而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如在讲《统筹方法》时可以讲“田忌赛马”的故事,讲《麦琪的礼物》时可以讲讲欧亨利的故事,讲“回文”时可以讲卓文君司马相如写信的故事……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故事之中增添浓厚的兴趣,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三、借教具、助领悟。即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学挂图、模型、录音、录相、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具分为视觉型教具、听觉型教具、视听型教具。
视听型教具如挂图、模型、实物、幻灯片等。现代科学证明:人大脑中的信息百分之八九十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视觉性教具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它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获得较深的感受,因此在讲说明文这一类型文章时,就可使枯燥的讲解变得生动。例:讲《人民英雄纪念碑》时展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就会真切地了解纪念碑的构造;如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将符合意境的图片展示出来不仅有利于学生背诵,更让学生沉浸于诗情画意的氛围,体会诗人的情怀;讲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时,将月色下的荷塘景色一一展示,让学生充分体验那纯美的景色,细细品位感悟作者的匠心独具;鲁迅的小说《祝福》可以展示祥林嫂不同时期的面貌,让学生留心观察其异同(特别是眼神的变化),教师穿插引导,让学生深切体验旧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听觉型教具如录音。录音有课文朗读带和与课文相关的乐曲,朗读带既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朗读技能,又能让学生沉浸在朗读者所创设的情感氛围之中。乐曲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又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听觉型教具一般适应于散文、小说、诗歌的讲授。如讲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可先让学生听崔健的《父亲》,在听歌时让学生思考父亲给自己的感觉,悠扬的旋律会让学生想起生活中的情节,感人的歌词会在学生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波澜。听完歌曲自然就会积极谈论自己的感受。讲王安忆的小说《我们家的男子汉》时,可播放成龙的歌曲《男儿当自强》并让他们从歌词中提炼出男子汉所具备的品质,以此来理解作者为何将一个几岁的小孩子称为男子汉。讲授诗歌播放乐曲时,更让诗情变得更加浓郁。如讲林黛玉的《葬花吟》时,可播放歌曲《葬花吟》悲切的基调,可以感受到诗人感伤的情怀,符合诗意的旋律变化,更有助于理解诗人情感的变化。此外,还有助于学生背诵。
视听型教具如录相、FLASH动画等。视听结合,更能增强教学效果,语文教材中所选作品有不少已拍成影视片,不少乐曲也制作成FLASH动画,运用视听型教具,会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内容中去体会、去领会、去把握。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 “教具”那就是学生本身。让学生表演,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如:讲小说《麦琪的礼物》时,可先找几个学生表演文章的高潮部分“夫妻互赠礼物”,其余学生谈观后感。学生表演更适用于戏剧课的导入。中学课本选编了不少剧本,如果先让学生表演其中一片断,学生意犹未尽,必然会跟随教师的思路,去关心剧情的发展。
以上几点是设计语文导语的情景渲染的几种方法,在此抛砖引玉,不吝方家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