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环境对钢琴作品《庙会》创作的渗透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kailv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琴虽然大约在17世纪传入中国,但是真正被人民大众所熟悉却是在20世纪初。中国的钢琴文化不仅仅是指中国钢琴演奏家对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等著名作品的演出、钢琴专业与业余的教学,更是指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中国钢琴作品创作首先要根植于中国二字,钢琴作品的创作在中国肥沃的土地上生长、壮大也反映出了中国近代历史文化发展的许多方面。本文将重点以《艺人的小调》为例探讨建国初期社会环境对钢琴创作作品《庙会》的渗透。
  【关键词】社会环境;创作;庙会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1949年建国之后,人民群众从战争中稳定下来,全国工业、农业、工商业百废待兴,建设国家的热情空前高涨。我国的音乐创作者们开始将视角转移到各民族的特色,人民的生活上来,试图用其作为音乐创作的素材,创作出符合这个时代的美学的作品。此时,蒋祖馨就读于国立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谱写了著名的《庙会》。《庙会》是标题性组曲,由五首生动的情景作品构成,分别是《艺人的小调》《二人舞》《老人的故事》《笙舞》《社戏》。重点探讨其中的《艺人的小调》。
  “庙”与“会”自古至今是相互依存的,有“庙”一定会存在“会”,全国各地佛教、道教各路神灵之庙数不胜数,如:上海城隍庙、妈祖庙、夫子庙。此类庙会挤攘热闹、万民同乐,名为烧香拜佛实为休闲娱乐,游乐、饮食、玩耍不可或缺。赶庙会是典型的中国汉族民间的风俗习惯,同时也是历史上地域间重要的贸易方式之一,是娱乐方式之一。这首组曲主要体现了寻常百姓在中国传统的活动庙会中观赏到的不同杂技、说唱等表演形式。这首组曲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并将这一台台表演形式化作音符谱写于五线谱之上赋予其鲜活的表现力。
  《艺人的小调》曲作者蒋祖馨自幼生活在四川,在这个群山盘绕的巴蜀之地有著名的“剑门庙会”,分别有:正月文昌会、二月娘娘会、三月清明会、四月佛祖会、五月青苗会、六月晒绫会、七月亡人会、八月天子会、九月重阳会、十月牛王会、冬月送寒衣、腊月灶王会,其中以文昌会最为热闹。文昌会距今已有500年历史,起源于南宋乾道年间,文昌出巡是庙会期间急死文昌帝君的重大祭奠,历史上按朝廷颁布的礼神制度举行,其规格与孔子相同。蒋祖馨从小在此耳濡目染,将庙会中的一行一色,一玩一闹如拍摄照片般存入脑海中,将其表现在《艺人的小调》之中。说起庙会中的艺人,说拉弹唱样样精通,他们在演出时可随意变换曲目及风格,更有甚者可以现场作曲或演奏或演唱出来。四川有著名的民间艺术现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川清音”。“四川清音”是清乾隆年间由民歌小调发展而来,19世纪末,清朝晚期,重庆开始,自长江中下游入渝进川的商船歌姬,延长校区时调。在上世纪三四十年底,“四川清音”几乎是当时最流行的歌曲。建国之后“四川清音”进入剧场舞台,改坐唱为站唱,并有对唱、合唱等形式,右手用筷子敲击竹鼓以控制节奏及演唱速度。如图所示:
  将第一、二小节中第四拍和弦模拟出筷子敲击竹鼓的声音“咚”,前三拍用唱名套入节奏代替;将第四小节最后两个发音点(包含在大切分内)同样模拟出声音“咚”,前两拍半同样用唱名套入節奏代替;第五、六小节同第一、二小节。即为:mi do do sol sol 咚,si mi do sol sol 咚,mi fa sol sol fa mi si mi do sol sol 咚 咚,mi do do sol sol 咚,si mi do sol sol 咚。 这就类似于“四川清音”中的说唱了,边说唱边打鼓。
  作者除了在《艺人的小调》中表现民间民族也有的说唱之外,也想要设身处地表现“艺人”这一行业的心酸。如图所示:
  “艺人”顾名思义以卖艺为生,他们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创作、交流、碰撞,灵魂是愉悦的、自由的。一些“艺人”承担着家庭的重任,所从事的职业使其没有固定收入过着贫困的生活。在这四小节中,就好像倾诉了艺人的心中之苦。第一小节前两拍,高低起伏的诉说着故事,旋律声部与中声部两个八分音符互为呼应,第四拍四分音符像是叙述完毕之后的轻声叹息;第二小节两个八分音符和一个四分音符为一组,就像摇着头叹息生活之艰难;第三小节八分休止符整理了情绪,之后一镜到底的诉说生活中的不平事;第四小节两个二分音符拉长时值,仿佛对于这样的现实生活没有务实的改变举措,依然只能按照现在这样生活下去,难题依旧摆在眼前等待解决却无力可施,只能无奈、无力的接受,声音趋于安静陷入沉思……
  从《艺人的小调》中可以看出曲作者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庙会为核心进行创作,深入观察、体验庙会,以庙会周边的环境进行深入浅出的创作,使人身临其境感受庙会的热闹、欢乐。《庙会》中每一首赋予小标题深化又升华了主题,使人明白故事的来龙去脉。
  环境对于钢琴创作必不可少,除了本文所论述的《庙会》之外,还有《黄河协奏曲》、《义勇军进行曲》、《东方红》等。环境不仅仅是创作作品的灵感来源,更是将当时的环境生动一笔一划地刻画在五线谱中,由演奏者二次创作将其内在的含义、故事表现给观众,传递或热闹或愉悦或激愤的心情,通过演奏的方式使观众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中,感受场景,这就是环境对于创作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传承西洋技法 弘扬民族精神的杰作——论作曲家蒋祖馨和他的钢琴组曲《庙会》[J].大众文艺,2013.
  [2]聂一波.探析中国钢琴组曲庙会的演奏技巧及艺术特征[D].开封:河南大学,2016.
  作者简介:岳雯珊(1994—),女,汉,河南洛阳,在读硕士,西南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钢琴演奏;陈蕾,为本文通讯作者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品德培育是人才成长的灵魂。公共艺术教育对培养素质教育的力量,是不言而喻的。通过通识教育的培养模式,发挥艺术教育的功能,使学生通过自我成长与激励的渠道,发展成为通识型博雅人才。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先进的理念进行指引。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系统化的教育理念,通过公共艺术教育不断践行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观。  作为课题的最后一个部分,本文通过两年的实地调查,从实际操作层面,具
期刊
【摘要】师范学校在地方文化传承中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在历史变革关头,原有的传承链条已经分解,师范学校适时引进地方传统文化,对师范学校课程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在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气氛,以及提升办学品位方面,都有着积极意义。同时,符合对非物质文化继承和弘扬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师范教育;左权小花戏;文化传承;办学品位;地方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期刊
【摘要】开展声乐教学离不开曲目支持,曲目也是让学生得到音乐审美体验和感受的重要条件,同时内容也会决定声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当前部分学校在选择声乐教材方面存在着随意性和盲目性,这必然会导致教材的选择不够科学,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本文从高校声乐教学曲目教材使用现状出发,系统分析了声乐教学中教学曲目的科学选用策略,旨在通过巧选曲目,促进声乐教学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声乐教学;曲目选择;策略  【中图分
期刊
【摘要】课程改革步伐豪迈地走着从未停止,作为基础学科的音乐教育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阐述音乐的美是必不可少的,而学科的综合可以更完美地展现艺术本身带来的乐趣。本堂课运用学科综合手段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案例本身所要表达的是一堂音乐课上综合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同时折射出音乐课堂的多变与实际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审美教育;感受;创造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要】“戴你唱歌”是由我国著名歌唱家戴玉强亲自策划并主持的大型网络声乐慕课,是全球首个聚焦声乐技能培训及艺术体验的平台,本文将从戴你唱歌的概念、特点及上课形式进行分析,对比传统的学校声乐教育,探讨声乐慕课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戴玉强;声乐慕课;戴你唱歌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态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推动知识社会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
期刊
【摘要】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以书本内容为基础,结合课外音乐素材进行教学,往往能够赋予原本比较枯燥的书本知识新的生命。高中学段学生认识体系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使课外素材的引入变得尤为重要。新体系下的高中音乐课程,应在不断探索,不断更新的过程中优化、进步。以新颖生动的课堂内容,充分激發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关键词】音乐鉴赏;中国古代歌曲;课外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老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才能较好地理解音乐所要表達和传递的情感,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而情境—陶冶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构造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和学习音乐,从而更好地进行音乐的感悟。因此,本文重点探究情境—陶冶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老师应该如何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情境”; 陶冶教学模
期刊
【摘要】“器乐合奏”课程是我国高师院校器乐表演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必修课,对于器乐发展的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高师院校的器乐合奏课教学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实际的需求。高师器乐合奏课的不合理性,也日益凸显。本文意图通过对牡丹江师范学院器乐合奏课现状的分析,来阐述目前我国高师器乐合奏课程的发展现状,并且对高师器乐合奏课改革提出个人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师;器乐合奏;教
期刊
【摘要】近年来国内长笛事业蓬勃发展,长笛乐团以室内乐形式如雨后春笋逐渐壮大。本文以哈尔滨师范大学长笛乐团改编京剧《智取威虎山》为例进行详细分析,从中总结出一些长笛乐团对于京剧的表演风格特点和演奏技巧,探索出长笛乐团改编京剧的方法及演奏方式,归纳出一些理论模式,为长笛乐团与京剧的融合提供改编与创新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长笛乐团;京剧;智取威虎山  【中图分类号】J621.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作为世界声乐作品中的一朵奇葩——17、18世纪的古典意大利歌曲,至今仍在声乐教学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从文化的角度研究这一课题,可以使人更好地了解西方音乐文化,甚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从声乐训练的角度来看,对于多种演唱技巧的掌握,对曲目的处理等,都是可以更好地为演唱做准备,从而实现声乐演唱的训练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古典意大利歌曲;卡契尼;阿玛丽莉;风格特征;文艺复兴  【中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