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实现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的同化和顺应,主动调动原有认知结构中能解决新问题的那部分知识,将其重组、建构,找到适应新的问题情境下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才能有效地学习新知。
【关键词】情境创设数学教学方法实施
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填补知识空缺,解决认识失衡的本能。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实现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的同化和顺应,使原有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和完善,激发起学生主动地将新旧知识发生相互联系,相互比较,主动调动原有认知结构中能解决新问题的那部分知识,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使学生学习新知识。
一、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认知特点,有目的地创设情境
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认知冲突的临界点,注意学生的差异性与层次性,才能合理把握情境创设的原则。我们在围绕某一知识点创设情境时,不仅要从孩子的认知水平着手,还要关注他(她)们对知识点的兴趣程度和知识储备情况以及他们好奇的话题,深入琢磨学生的真实感受,努力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机结合教学素材进行创设,才能使情境创设起到真正的作用。
1、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生活中接触较多的是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物。鲜艳的色彩、美妙的声音、神奇的动画都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这些形象生动的故事、游戏或模拟表演等呈现给他们,非常符合低年段学生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甚至是爱幻想的天性和心理特点。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动物乐园”时,不仅创设了十分有趣的情境活动,同时又不忘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2、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心目中的“现实生活”不但是直接感受的事物,也可以是间接认识的事物,对这学段的学生进行情境创设,不但要安排一些趣味性强的直观、形象活动,同时也要注重有助于学生自我持续发展方面的设计。如:引导他们自由探索,与同伴合作交流,还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等等。尽量运用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深层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这课时,就可以把学生带到工地里去量一量石块的体积,先让学生估一估这堆堆成类似长方体的石块有多少立方米,然后再量一量有多少立方米。
二、情境创设的方法
1、故事式情境。形象动听的故事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创设含有一定问题的故事情节,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给学生讲述“猴王给三个小猴分饼”的故事,猴王把同样大小的三块饼分别平均分成4份、8份、12份,先把4份中的1份分给第一只小猴;又把8份中的2份分给贪心的第二只小猴;然后又把12份中的3份分给更贪心的第三只小猴,第一只小猴覺得很吃亏,然后让学生猜猜:三只小猴谁分得多,谁分得少。接着用课件演示比较:4份中的1份、8份中的2份和12份中的3份原来同样多,谁也没有吃亏。我马上问:“猴王用什么方法来进行公平分饼的呢?”使学生马上进入了积极的思维活动中。
2、生活事例式情境。把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课堂,让学生看到生活中数学问题,对学好数学很有帮助。例如教学“比较轻重”一课时,教师变教材中的小熊和小猴玩跷跷板的场景为学生表演。当学生看到同班又瘦又小的小玲同学被架在跷跷板的一端,无论怎样用力也压不起又肥又壮的李强同学时,学生们都笑得合不拢嘴。有的学生插话了:“小玲根本无法压过李强的。”借助这一场景,从而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学习“轻重”的教学过程。
3、游戏式情境。教师可以创设游戏式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加快学生思维的转化过程,而不能人为地造成思维断层。例如一位老师在讲授“循环小数的认识”一节时,为使学生理解“循环”一词,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师:同学们,一年中有哪几个季节?生(齐):春、夏、秋、冬。师:再说一遍。生(齐):春、夏、秋、冬。师:继续往下说。生(齐):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教师做手势让学生继续说。学生说着说着声音渐渐小了,最后满面疑惑不愿意说了。听课教师会心地笑了,掌声热烈。)师(面带微笑):怎么停下了?生:说不完。师:哦,说不完。能不能找到规律呢?大家讨论一下,各小组推选一个代表说说看。生:春夏秋冬的出现是有规律的,顺序不变。生:出现的过程是永远不停止的。生:春夏秋冬是重复出现的。(教师在学生回答过程中不时参与引导,并板书一些重要的词语:依次、不断地、重复)师(归纳):我们把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做循环。在这里,这位老师并没有把“循环”一词的含义直接教授给学生,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而是让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理解,这样自主获得的概念才是最深刻的。
4、创设幽默情境。数学内容是抽象的,但表达它们方式以及它们的实际应用应该是生动的、多彩的。富于情趣、幽默、诱导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善于联想,把“死”知识讲活,对枯燥的内容进行丰富的艺术加工,将抽象的概念用生动风趣的实例进行对照说明,这样学生就会喜欢数学、热爱数学。例如,在教学“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相互之间的进率时,我们可以编一个简短的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三兄弟,刚出世不久,它们的“亲生父母”根据它们各自不同性格特征,给取了不同的乳名分别叫“方、升、毫升”,后来它们又根据自己的年纪的排行,分别自称是“老大、老二、老三”。学生听后大笑,并在笑声中受到启迪——抽象的数学内容包含着这么丰富而有趣的知识。
综上所述,教师要真正让每个学生从情境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因为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产生疑问,疑问促进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创设可行有效的情境,使儿童的思维在好奇心的牵引下,在不断克服困难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螺旋式上升和发展。
【关键词】情境创设数学教学方法实施
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填补知识空缺,解决认识失衡的本能。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实现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的同化和顺应,使原有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和完善,激发起学生主动地将新旧知识发生相互联系,相互比较,主动调动原有认知结构中能解决新问题的那部分知识,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使学生学习新知识。
一、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认知特点,有目的地创设情境
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认知冲突的临界点,注意学生的差异性与层次性,才能合理把握情境创设的原则。我们在围绕某一知识点创设情境时,不仅要从孩子的认知水平着手,还要关注他(她)们对知识点的兴趣程度和知识储备情况以及他们好奇的话题,深入琢磨学生的真实感受,努力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机结合教学素材进行创设,才能使情境创设起到真正的作用。
1、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生活中接触较多的是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物。鲜艳的色彩、美妙的声音、神奇的动画都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这些形象生动的故事、游戏或模拟表演等呈现给他们,非常符合低年段学生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甚至是爱幻想的天性和心理特点。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动物乐园”时,不仅创设了十分有趣的情境活动,同时又不忘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2、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心目中的“现实生活”不但是直接感受的事物,也可以是间接认识的事物,对这学段的学生进行情境创设,不但要安排一些趣味性强的直观、形象活动,同时也要注重有助于学生自我持续发展方面的设计。如:引导他们自由探索,与同伴合作交流,还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等等。尽量运用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深层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这课时,就可以把学生带到工地里去量一量石块的体积,先让学生估一估这堆堆成类似长方体的石块有多少立方米,然后再量一量有多少立方米。
二、情境创设的方法
1、故事式情境。形象动听的故事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创设含有一定问题的故事情节,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给学生讲述“猴王给三个小猴分饼”的故事,猴王把同样大小的三块饼分别平均分成4份、8份、12份,先把4份中的1份分给第一只小猴;又把8份中的2份分给贪心的第二只小猴;然后又把12份中的3份分给更贪心的第三只小猴,第一只小猴覺得很吃亏,然后让学生猜猜:三只小猴谁分得多,谁分得少。接着用课件演示比较:4份中的1份、8份中的2份和12份中的3份原来同样多,谁也没有吃亏。我马上问:“猴王用什么方法来进行公平分饼的呢?”使学生马上进入了积极的思维活动中。
2、生活事例式情境。把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课堂,让学生看到生活中数学问题,对学好数学很有帮助。例如教学“比较轻重”一课时,教师变教材中的小熊和小猴玩跷跷板的场景为学生表演。当学生看到同班又瘦又小的小玲同学被架在跷跷板的一端,无论怎样用力也压不起又肥又壮的李强同学时,学生们都笑得合不拢嘴。有的学生插话了:“小玲根本无法压过李强的。”借助这一场景,从而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学习“轻重”的教学过程。
3、游戏式情境。教师可以创设游戏式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加快学生思维的转化过程,而不能人为地造成思维断层。例如一位老师在讲授“循环小数的认识”一节时,为使学生理解“循环”一词,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师:同学们,一年中有哪几个季节?生(齐):春、夏、秋、冬。师:再说一遍。生(齐):春、夏、秋、冬。师:继续往下说。生(齐):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教师做手势让学生继续说。学生说着说着声音渐渐小了,最后满面疑惑不愿意说了。听课教师会心地笑了,掌声热烈。)师(面带微笑):怎么停下了?生:说不完。师:哦,说不完。能不能找到规律呢?大家讨论一下,各小组推选一个代表说说看。生:春夏秋冬的出现是有规律的,顺序不变。生:出现的过程是永远不停止的。生:春夏秋冬是重复出现的。(教师在学生回答过程中不时参与引导,并板书一些重要的词语:依次、不断地、重复)师(归纳):我们把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做循环。在这里,这位老师并没有把“循环”一词的含义直接教授给学生,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而是让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理解,这样自主获得的概念才是最深刻的。
4、创设幽默情境。数学内容是抽象的,但表达它们方式以及它们的实际应用应该是生动的、多彩的。富于情趣、幽默、诱导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善于联想,把“死”知识讲活,对枯燥的内容进行丰富的艺术加工,将抽象的概念用生动风趣的实例进行对照说明,这样学生就会喜欢数学、热爱数学。例如,在教学“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相互之间的进率时,我们可以编一个简短的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三兄弟,刚出世不久,它们的“亲生父母”根据它们各自不同性格特征,给取了不同的乳名分别叫“方、升、毫升”,后来它们又根据自己的年纪的排行,分别自称是“老大、老二、老三”。学生听后大笑,并在笑声中受到启迪——抽象的数学内容包含着这么丰富而有趣的知识。
综上所述,教师要真正让每个学生从情境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因为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产生疑问,疑问促进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创设可行有效的情境,使儿童的思维在好奇心的牵引下,在不断克服困难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螺旋式上升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