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地区心脏标志物的变化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ailinx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为了发现低海拔地区人员进入高原地区后心脏标志物的变化规律。方法:对38名自愿者分别在海拔400米、2850米、4500米进行LLS、SPO2、PASP、BNP、hsCRP、cTnI等测定;分别绘制BNP、cTnI预测AMS的ROC曲线;分别绘制BNP、cTnI预测肺动脉高压的ROC曲线。所有数据应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海拔相同人群在休息状态下的LLS、SPO2、PASP、BNP、hsCRP、cTnI的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BNP预测LLS的ROC曲线下面积0.773(95%可信区间0.685-0.861,P值=0.045),cTnI预测AMS的ROC曲线下面积0.659(95%可信区间0.553-0.765,P值=0.063);BNP预测肺动脉高压的ROC曲线下面积0.741(95%可信区间0.603-0.880,P值=0.006),cTnI预测肺动脉高压的ROC曲线下面积0.767(95%可信区间0.639-0.795,P值=0.003)。结论:在高原地区检测心脏标志物BNP、TnT和CRP可以早期识别和诊断具有肺动脉高压而无明显的临床症候的患者,在高原地区,我们应该广泛的应用BNP、TnT和CRP检测项目于目标人群,而不管其是否具有症状。
  关键词:急性高原病、高原性肺水肿、心脏标志物、路易斯湖评分量表
  Abstract: objective: to find out the peoples lived in low altitude area whether the cardiac markers changing when they enter into high altitude area. Methods: respectively detected the 38 volunteers LLS, SPO2, PASP, BNP, hsCRP, cTnI, etc; at an altitude of 400 meters, 2850 meters, 4500 meters. Draw the BNP, cTnI predict AMS ROC curve; Draw the BNP, cTnI predic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ROC curve. analyze the data using SPSS 13.0 statistical. Results: the index of LLS, SPO2, PASP, BNP, hsCRP, cTnI of the resting crowd in the different altitude is obvious difference (P < 0.05);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of BNP predicts LLS is 0.773 (95% CI, 0.685 to 0.861, P = 0.045), 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of cTnI predict AMS is 0.659 (95% CI, 0.553 to 0.765, P = 0.063). 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of BNP predicts pulmonary artery high pressure is 0.741 (95% ci, 0.603 to 0.880, P = 0.006), and 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of cTnI prediction pulmonary artery high pressure is 0.767 (95% ci, 0.639 to 0.795, P = 0.003). 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of cardiac markers Such as BNP, TnT and CRP in plateau region can early recognize and diagnose th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out obvious clinical symptoms in plateau area, we should widely use the BNP, TnT and CRP to detect the target population,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y have symptoms.
  Key words: acute mountain sickness,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cardiac markers, Lake Louise score.
  为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低海拔地区人员进入高原地区发生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高原性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HAPE)等严重疾病,前瞻性的研究38名志愿者从平原到不同海拔高原心脏标志物如BNP、hsCRP、肌钙蛋白I(cTnI)的改变。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⑴自贡市某高校大学新生年龄17-21岁;参加某旅游公司到高原地区旅游者。⑵长期生活在海拔400米及以下的地区。(3)签署自愿参加实验的协议书。排除标准:⑴有心肺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⑵有长时间高原生活经历。
  1.2研究方法
  38名受试者于第一天早上7:30集合(自贡市城区海拔400米),休息30分钟后测量外周氧饱和度(测量设备:BeneView T8),统一填写路易斯湖评分量表(Lake Louise score, LLS)[1-2],心脏彩超(迈瑞M7)测定肺动脉压,并采集血液样本以备检测BNP、cTnI(雅培公司的i2000SR化学发光分析仪, 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测定)、hsCRP(RCH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等指标,在专业医务人员的带领下,9:30出发乘汽车前往阿坝州松潘县城区(海拔2850米)。高原暴露2天后第三天8:00再次在休息状态下填写填写路易斯湖评分量表,测定SPO2、PASP以及采集血液标本,若有高原反应,则给予吸氧处理,必要时给予药物处理,症状缓解继续参加,不能缓解则终止实验。9:30左右再次乘汽车出发前往雪宝顶山脉的附近地区(海拔4500米),再次高原暴露2天填写量表测定临床指标。同样若有高原反应,则给予吸氧处理,必要时给予药物处理[3],症状缓解继续参加,不能缓解则终止实验。研究内容:⑴比较不同海拔人群在休息状态下的LLS、SPO2、PASP、BNP、hsCRP、cTnI差异;⑵分别绘制BNP、cTnI预测AMS的ROC曲线;⑶分别绘制BNP、cTnI预测肺动脉高压的ROC曲线。   1.3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或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即M(QR)表示,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检验)比较不同海拔LLS、SPO2、PASP、BNP、hsCRP、cTnI差异。参照Mellor A等[4]标准LLS评分≥3分诊断为AMS,PASP>40诊断为肺动脉高压,分别绘制BNP、cTnI预测AMS或肺动脉高压的ROC曲线。以上统计学方法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纳入研究的受试者38名,男性20名,女性18名,年龄18.71±1.16岁,身高164.82±8.09cm,体重60.84±9.35kg。
  2.2 不同海拔各种指标比较
  表1 不同海拔各种指标比较
  不同海拔相同人群在休息状态下的LLS、SPO2、PASP、BNP、hsCRP、cTnI的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1。
  2.3 BNP、cTnI预测LLS的ROC曲线
  图1 BNP、cTnI预测LLS的ROC曲线
  BNP预测LLS的ROC曲线下面积0.773(95%可信区间0.685-0.861,P值=0.045),cTnI预测AMS的ROC曲线下面积0.659(95%可信区间0.553-0.765,P值=0.063)。
  2.4 BNP、cTnI预测肺动脉高压的ROC曲线
  图1 BNP、cTnI预测肺动脉高压的ROC曲线
  BNP预测肺动脉高压的ROC曲线下面积0.741(95%可信区间0.603-0.880,P值=0.006),cTnI预测肺动脉高压的ROC曲线下面积0.767(95%可信区间0.639-0.795,P值=0.003)。
  3讨论
  随着海拔的上升,空气氧分压下降,机体发生缺氧,肺小动脉发生痉挛,甚至出现肺动脉高压、心功能改变,会发生肺动脉压(PASP)增高、高原性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HAPE)、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等疾病[1-2]。产生严重的后果与海拔的高度、是否高强度的运动以及是否有基础疾病有关[5][6]。为了保障实验者的安全,我们要求志愿者在实验过程中避免中等以上的运动。本次实验也证明,普通健康人群刚从低海拔地区进入高海拔地区,只要不做剧烈的运动,是不会出现严重后果的。本次实验结果也证明了这点,在高原地区诊断急性高原病一般是依据明显的临床症状,我们采用的是路易斯湖评分量表(LLS),通过路易斯量表我们发现,随着海拔增高,急性高原病的症状会加重,发生的比率会增高,但也发现,只要给予处理和保持安静休息,症状均得到缓解。
  本次实验的肺动脉压力,因为在实验中,不能也不应该采用右心漂浮导管测定,所以我们按照国际惯例[4],采用的是心脏彩超测定的肺动脉高压,诊断为肺动脉高压的标准是PASP>40mmHg,本次实验,无一志愿者发生肺动脉高压。
  国外文献报道,在高原地区出现了肺动脉压(PASP)增高和急性高原病(AMS)的人群BNP、TnT是明显增高的[7][8]。而本次实验发现短期进入高原地区的人员,在保证不做剧烈运动的前提下,其心脏标志物和肺动脉压力虽然呈逐渐增高之势,但都无临床诊断的价值。与国外的文献比较分析,应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短期暴露于高原地区可以导致血氧饱和度降低和肺动脉压力增高。也可以明显的导致血液中的BNP、 TnT和hsCRT的浓度增高。
  诊断急性高原病、高原性肺水肿、肺动脉高压主要是依靠典型的临床症状或者依靠心脏彩超和右心漂浮导管进行肺动脉压的测定,目前在我国西部高原地区还很难普及心脏彩超或者右心漂浮导管。故在诊断的时间上具有延迟性,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本次实验中BNP、cTnI预测LLS、PASP的ROC曲线下面积证明,是可以通过BNP和cTnI预测LLS、PASP。本次研究预示在高原地区检测心脏标志物BNP、TnT和CRP可以早期识别和诊断具有肺动脉高压而无明显的临床症候的患者,在高原地区,我们应该广泛的应用BNP、TnT和CRP检测项目于目标人群,而不管其是否具有症状。
  参考文献:
  [1] West JB. High-altitude medicine[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2,186(12):1229-1237.
  [2] Wu J, Chen Y, Luo Y. Evaluation of the visual analog score (VAS) to assess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AMS) in a hypobaric chamber [J]. PLoS One. 2014, 9(11):e113376.
  [3] Woods D, Hooper T, Hodkinson P, et al. Effects of altitude exposure o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n humans [J]. Eur J Appl Physiol. 2011, 111(11):2687-2693.
  [4] Mellor A, Boos C, Holdsworth D, et al. Cardiacbiomarkersathighaltitude[J]. HighAlt Med Biol. 2014, 15(4):452-458.
  [5] Woods DR, Begley J, Stacey M, et al. Severeacutemountain sickness,brainnatriuretic peptide and NT-proBNP in humans [J]. Acta Physiol (Oxf). 2012, 205(3):349-355.
  [6] Woods DR, Mellor A, Begley J, et 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NT-proBNP levels reflect 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in trekkers at high altitude[J]. Physiol Res. 2013, 62(6):597-603.
  [7] Wu J, Chen Y, Luo Y. Evaluation of the visual analog score (VAS) to assess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AMS) in a hypobaric chamber [J]. PLoS One. 2014, 9(11):e113376.
  [8] Karinen HM, Tikkanen HO.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two cases and their treatment in the field [J].Int J Occup Med Environ Health. 2012, 25(3):304-30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通过对蝮蛇咬伤患者血清的心肌酶谱的各项生化指标进行动态检测观察,以探讨心肌酶谱在蝮蛇中毒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和判断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因被蝮蛇咬伤发生中毒而入院治疗的200例患者为中毒组,根据局部肿胀程度的不同分为轻、中、重型3小组,对中毒分组的所有患者入院后1d、治疗中4d和出院时7d三个时段的心肌酶谱进行动态检测,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心肌酶
期刊
摘要: 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受到损伤程度、内固定稳定性、复位质量等因素影响。在治疗方式选择上,因高能量损伤而导致的复杂性或开放性胫骨远端骨折在早期多采用内固定与延期分步手术的治疗手段,同时,重视遵循手术治疗的生物学原则,从而尽可能地防止并发生出现,或者将其并发症的病情程度。本文通过回顾近几年来不同类型胫骨远端骨折固定物及固定方式等的研究现状,旨在为胫骨远端骨折临床治疗过程中客观、合理选择固定物提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HA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AML(急性髓系白血病)和MDS(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复发难治AML和M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8例患者均接受HAAG方案治疗,总有效71例,总有效率为91.03%,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1个月)。78例患者总体生存期(36.76±3.21)个月,无病生存期(28.34±3.49)个月。年龄<60岁、LDH< 240U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来我院治疗的8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均分成2组(n=40),分别采用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均康复,没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用后凸成形术治疗患者前柱高度(81.2±12.3)mm、中柱高度(83.5±12.6)mm以及活动能力评分(1.3±0.23)分等方面的疗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采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将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到本院实施诊治的52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病例各为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采取中医辨证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2%;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开腹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开腹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患者60例,年龄30~65岁,ASAⅠ~Ⅲ级,随机均分为两组,麻醉诱导和维持分别采用丙泊酚(P组)和右美托咪定(D组),同时均吸入七氟烷。观察和记录麻醉期间患者MAP和HR的变化,苏醒时间和术毕时出现的烦躁、瞻望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麻醉前比较,P组MAP在气管插管前显著降低,气管插管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VSD负压吸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褥疮60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1月到2014年9月的60例Ⅳ期褥疮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研究组接受VSD负压吸引配合清热扶正生肌汤内服治疗,对照组接受普通褥疮治疗。比较两组住院天数、创面清洁时间及治愈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住院天数、创面清洁时间及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进行临床观察分析,探讨发生的原因、诊断方法及防护措施,统计分析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4年2月我院发生的30例吻合口漏患者,经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患者手术临床情况。结果:吻合口漏发生率为9.68%。结论: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一些预防措施能降低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可
期刊
摘要: 目的:对使用中频脉冲电联合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治疗胃脘痛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从2014年1月-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胃脘痛患者中随机选取8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中频脉冲电联合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治疗,并对其治疗后胃脘痛发作次数、疼痛缓解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胃脘痛发作次数和缓解时间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 调查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并发附睾炎的危险因素,分析TURP术后并发附睾炎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到2014年6月行TURP术的患者226例,对患者预后的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并发及未并发附睾炎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TURP术后并发附睾炎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 226例TURP术后并发附睾炎15例,发病率6.6%。c2检验显示TURP术后并发附睾炎的危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