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它是文人墨客的杰作,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拥有着迷人的魅力与独特的个性。散文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阅读散文是一种享受。散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言欣赏能力,丰富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在以往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对散文的解读过于机械、零碎,使散文失去了原有的美感。那么,该怎样做才能让学生走进散文的殿堂,充分感受到散文的魅力呢?
一、透过语言看本质
散文具有 “形散而神不散 ”的特点。虽然语言看起来零碎分散,但其中的思想却深邃意浓。散文力求语言精美,言简意赅,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无时无刻不感到是一种享受。教师在教学生品读散文时,一定要透过其优美的语言,认真体会,看透其内在的本质,从而感知散文的艺术形象特点,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
例如,《荷塘月色》中有一段语言非常细腻优美: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寥寥几笔,就让荷塘的美充分映入读者的眼帘。读字如览景,我们仿佛亲眼看见了荷塘中的景象,这些景物并非只是静止的画面,而是有着生命气息的浮动。 “亭亭 ”一词展现出荷叶的秀丽风姿, “舞女的裙 ”恰到好处地写出了荷叶临风摇曳的生动。纵观之后,作者又把我们的视线移到万绿丛中的点点白花:盛开得袅娜诱人,含苞欲放地流露着勾人情思的娇羞, “明珠 ”写出了近处荷花的玲珑剔透, “碧天里的星星 ”是写在月光的辉映和满塘荷叶的衬托下,远处荷花的闪烁迷离。从这诗情画意的文字里,学生深切体会到荷塘之美是一份怎样的心动。教师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充分感知到散文语言的精巧所在,使他们不但知道美在何处,也懂得该如何应用。学好散文,品读语言才是第一步。
二、走进意境品诗韵
无境不成韵。一篇散文,不仅要语言优美,同时需意境深远,才可形成独特的韵味之妙。 “境 ”从何来? “境 ”由 “情 ”生。这也就是最传统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只有境界深远,情感才能真挚动人。有了境与情,散文自然就有韵律、耐人寻味了。所以,在散文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散文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什么样的意境,起着怎样的表达作用等。
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时,我们可以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来了解他在创作这篇文章时的感情。透过作者笔下那清静悲凉的北平之秋,我们不难感知到他当时那份多愁忧郁的心情。郁达夫的文笔清新典雅、酣畅淋漓,他细腻描摹的秋景是那么凄美、惆怅,充满怀念之感。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还原一下文本中的秋景,使学生产生直观的印象,更深入地走进文章。让学生仔细品读文章,找出文章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意境去慢慢品读散文的韵味,感受作者内心的落寞与对故都的眷恋之情,从而达到 “言尽意远 ”的欣赏效果。
散文教学是再现散文以情动人的艺术创造过程。在执教散文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完全投入于作品之中,让他们仔细品读语言,认真走进意境,去感受散文那份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融入情感悟内涵
散文是最美的抒情艺术,它寄托着作者内心深处最真挚自然的情感。散文的语言自由随意,就像家常话一样真诚率性。可是它却能表达出人物细致复杂的心理体验。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对散文知识的传授与阅读审美融合起来,强化学生的认知功能,感之以景,动之以情,使学生获得精神的陶冶。
例如,在教读《小狗包弟》這篇文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潜入作者的心胸深处,窥探作者的内心世界。文章情节看似简单,但是如果不反复揣摩,多次品读,是不容易领悟到寄托在小狗包弟这段故事中的深沉内涵的。表面看来,文章是写物,实则是写人。巴金以浓重的笔调,抒写了自己遗憾内疚的情感。从包弟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扭曲,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异和那些纯真美好的东西被摧残的悲剧。学生只有走进文章,带着感情去仔细品读文中的语言,认真理解散文内容,才能感知到作者想要传达出的悲凉心境。一篇优秀的散文,除了语言优美、意境动人之外,情感必然是最高的升华点。
读一篇散文,就像欣赏一幅美景,了解一件事,与一个人交往。这些,都需要我们去付出感情。散文,因为有了感情,才有了灵性。作者只有怀有真挚的情感,并把这份难得的情感融入到文章里,才能把这篇散文写活。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在散文的阅读中品味言语,感知美好,净化心灵,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语文知识内涵,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优美的散文声情并茂,字字珠玑,在品读中,可以愉悦人们的精神,净化内心和灵魂。散文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深入探究,让学生通过语言、意境、情感这三方面充分理解文章内容,与作品感情产生共鸣,从而得到美的熏陶。高中散文每一篇都值得我们去赏析品味,在品读中感受文学那不朽的独有魅力。
作者单位:云南省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654200)
一、透过语言看本质
散文具有 “形散而神不散 ”的特点。虽然语言看起来零碎分散,但其中的思想却深邃意浓。散文力求语言精美,言简意赅,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无时无刻不感到是一种享受。教师在教学生品读散文时,一定要透过其优美的语言,认真体会,看透其内在的本质,从而感知散文的艺术形象特点,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
例如,《荷塘月色》中有一段语言非常细腻优美: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寥寥几笔,就让荷塘的美充分映入读者的眼帘。读字如览景,我们仿佛亲眼看见了荷塘中的景象,这些景物并非只是静止的画面,而是有着生命气息的浮动。 “亭亭 ”一词展现出荷叶的秀丽风姿, “舞女的裙 ”恰到好处地写出了荷叶临风摇曳的生动。纵观之后,作者又把我们的视线移到万绿丛中的点点白花:盛开得袅娜诱人,含苞欲放地流露着勾人情思的娇羞, “明珠 ”写出了近处荷花的玲珑剔透, “碧天里的星星 ”是写在月光的辉映和满塘荷叶的衬托下,远处荷花的闪烁迷离。从这诗情画意的文字里,学生深切体会到荷塘之美是一份怎样的心动。教师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充分感知到散文语言的精巧所在,使他们不但知道美在何处,也懂得该如何应用。学好散文,品读语言才是第一步。
二、走进意境品诗韵
无境不成韵。一篇散文,不仅要语言优美,同时需意境深远,才可形成独特的韵味之妙。 “境 ”从何来? “境 ”由 “情 ”生。这也就是最传统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只有境界深远,情感才能真挚动人。有了境与情,散文自然就有韵律、耐人寻味了。所以,在散文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散文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什么样的意境,起着怎样的表达作用等。
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时,我们可以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来了解他在创作这篇文章时的感情。透过作者笔下那清静悲凉的北平之秋,我们不难感知到他当时那份多愁忧郁的心情。郁达夫的文笔清新典雅、酣畅淋漓,他细腻描摹的秋景是那么凄美、惆怅,充满怀念之感。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还原一下文本中的秋景,使学生产生直观的印象,更深入地走进文章。让学生仔细品读文章,找出文章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意境去慢慢品读散文的韵味,感受作者内心的落寞与对故都的眷恋之情,从而达到 “言尽意远 ”的欣赏效果。
散文教学是再现散文以情动人的艺术创造过程。在执教散文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完全投入于作品之中,让他们仔细品读语言,认真走进意境,去感受散文那份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融入情感悟内涵
散文是最美的抒情艺术,它寄托着作者内心深处最真挚自然的情感。散文的语言自由随意,就像家常话一样真诚率性。可是它却能表达出人物细致复杂的心理体验。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对散文知识的传授与阅读审美融合起来,强化学生的认知功能,感之以景,动之以情,使学生获得精神的陶冶。
例如,在教读《小狗包弟》這篇文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潜入作者的心胸深处,窥探作者的内心世界。文章情节看似简单,但是如果不反复揣摩,多次品读,是不容易领悟到寄托在小狗包弟这段故事中的深沉内涵的。表面看来,文章是写物,实则是写人。巴金以浓重的笔调,抒写了自己遗憾内疚的情感。从包弟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扭曲,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异和那些纯真美好的东西被摧残的悲剧。学生只有走进文章,带着感情去仔细品读文中的语言,认真理解散文内容,才能感知到作者想要传达出的悲凉心境。一篇优秀的散文,除了语言优美、意境动人之外,情感必然是最高的升华点。
读一篇散文,就像欣赏一幅美景,了解一件事,与一个人交往。这些,都需要我们去付出感情。散文,因为有了感情,才有了灵性。作者只有怀有真挚的情感,并把这份难得的情感融入到文章里,才能把这篇散文写活。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在散文的阅读中品味言语,感知美好,净化心灵,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语文知识内涵,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优美的散文声情并茂,字字珠玑,在品读中,可以愉悦人们的精神,净化内心和灵魂。散文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深入探究,让学生通过语言、意境、情感这三方面充分理解文章内容,与作品感情产生共鸣,从而得到美的熏陶。高中散文每一篇都值得我们去赏析品味,在品读中感受文学那不朽的独有魅力。
作者单位:云南省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65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