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纷繁复杂,史实浩如烟海,学生往往感到难记。激发兴趣;及时复习;方法点拔等方式,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记忆呢能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及时复习指点方法记忆
提高历史教学水平,记忆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纷繁复杂,史实浩如烟海。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概念纵横交错,学生往往感到难记。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激发兴趣;及时复习;方法点拔等,可以设法增强大脑对事物识记的痕迹的保存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提高学生记忆能力方面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只有对识记材料兴趣很浓厚,才会有了解它、掌握它的强烈欲望,才能做到记忆清楚,甚至牢记不忘”如何能使学生对历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1、 导入激趣。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新课一环非常重要。上课一开始设计妙趣横生、形式多样的导入语,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积极心理因素。顺利进行的新课内容教学。例如,《秦的统一》的导入:我首先播放《荊轲刺秦王》的片断,然后创设情境“假如你穿越到秦朝,你怎么看待秦始皇,你会怎么做?当你学习完这一课后请你作一个选择。”这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历史再现,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的注意力在自然状态中顺利迁移到教学中来,这不仅很好地完成了导入新课任务,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增强记忆。除些方法之外常用的导入法还有故事、谜语、诗歌、音乐、电影、典故导入等等。
2、教具直观。历史学科特点决定了人们很难直接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活生生的感性材料。教学中教师通过生动形象、趣味性强的语言,与直观的教具(如:挂图、录音、电影片段、投影、课件、计算机网络等。等),去再现历史画面、历史人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法活化。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完整的统一体,是师生双向活动的过程。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可采用:讨论法、情境模拟、讲述法、发现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进行互动式学习,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如:《抗日救亡》这一课,九一八事变这个知识点可以组织一个活动:我是讲解员,由学生讲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为什么日本要制造?通过学生思考发现;了解西安事变这个知识点时,我则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亲日派、日本、美国、国民党、中共)角色来考虑怎么处理蒋介石。采用灵活适当的教法,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提高记忆能力。
二、及时复习。记忆一般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过目不忘的天才毕竟少见。为了减少遗忘,人们在记忆的过程中常常需要与遗忘作斗争。所以,作为历史老师我在上课时采用提问的方式用5分钟左右对旧知识进行适当的复习,其次可以做到在课堂上精讲10——20分钟左右,其它时间则交给学生进行练习、讨论、复习、巩固;其次可以在第二节课前进行提问上一节课的内容。一个月左右对一个单元的知识进行巩固。根据遗忘规律,及时复习让学生对所掌握的认识更加牢固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得也越慢。
三、指点方法。
“记忆有术”是说,增强记忆是有一定技巧的。要提高记忆能力,必须有良好的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记忆方法,,使学生会记、记熟,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1、歌诀记忆法。将名称和位置编成口诀帮助记忆,如记战国七雄各国的方位可编为: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学生读来朗朗上口,记忆便捷有效。
2、压缩记忆法。即认真分析历史事物,从中归纳提炼出“核心词”,作为记忆的载体,有事半功倍之效。如:《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一课教学中,可以把本课内容压缩为三个“一”:一个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一次会议(1954年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部宪法(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趣味记忆法。学生对知识感兴趣,注意力就能集中,自然对所学知识印象较深刻,记得也牢。因此,可根据学生特点,教学时联系教材内容,采用讲述历史故事,引用诗词对联,编成谜语或用谐音等方法,使学生产生一种新奇的感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来提高记忆效果。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开放宁波等五个通商口岸并割地香港,可化简后串联记作:“宁(宁波)上(上海)广州,不(福州)下(厦门)香港”。
4、比较记忆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所谓比较,就是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然后对不同的内容进行记忆,对相同的内容联合记忆;或将容易混淆的部分列出来进行对比记忆。通过对比搞清不同问题之间的相互区别和联系。这样既便于理解,又便于记忆。对八年级第一单元教学时可以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作比较,认识到中国社会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5、综合归纳记忆法。整理、归纳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例:中国历史上著名变法:前356年商鞅变法、485年孝文帝改革、1069年王安石变法、1898年戊戌变法。通过归类,对学生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图示记忆法。利用图示,可以化繁为简,连横合纵,有利于提高空间识记能力。
记忆是保持、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习的象征。学生如果记不住或记不准学习的内容,就不能很好地获得知识,积累经验,更谈不上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指导实践。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一位历史教学工作者必须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思嘉,浅析新课程改革后的中学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
[2]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赵恒烈,历史教育与素质教育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关键词】激发兴趣及时复习指点方法记忆
提高历史教学水平,记忆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纷繁复杂,史实浩如烟海。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概念纵横交错,学生往往感到难记。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激发兴趣;及时复习;方法点拔等,可以设法增强大脑对事物识记的痕迹的保存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提高学生记忆能力方面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只有对识记材料兴趣很浓厚,才会有了解它、掌握它的强烈欲望,才能做到记忆清楚,甚至牢记不忘”如何能使学生对历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1、 导入激趣。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新课一环非常重要。上课一开始设计妙趣横生、形式多样的导入语,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积极心理因素。顺利进行的新课内容教学。例如,《秦的统一》的导入:我首先播放《荊轲刺秦王》的片断,然后创设情境“假如你穿越到秦朝,你怎么看待秦始皇,你会怎么做?当你学习完这一课后请你作一个选择。”这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历史再现,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的注意力在自然状态中顺利迁移到教学中来,这不仅很好地完成了导入新课任务,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增强记忆。除些方法之外常用的导入法还有故事、谜语、诗歌、音乐、电影、典故导入等等。
2、教具直观。历史学科特点决定了人们很难直接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活生生的感性材料。教学中教师通过生动形象、趣味性强的语言,与直观的教具(如:挂图、录音、电影片段、投影、课件、计算机网络等。等),去再现历史画面、历史人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法活化。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完整的统一体,是师生双向活动的过程。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可采用:讨论法、情境模拟、讲述法、发现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进行互动式学习,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如:《抗日救亡》这一课,九一八事变这个知识点可以组织一个活动:我是讲解员,由学生讲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为什么日本要制造?通过学生思考发现;了解西安事变这个知识点时,我则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亲日派、日本、美国、国民党、中共)角色来考虑怎么处理蒋介石。采用灵活适当的教法,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提高记忆能力。
二、及时复习。记忆一般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过目不忘的天才毕竟少见。为了减少遗忘,人们在记忆的过程中常常需要与遗忘作斗争。所以,作为历史老师我在上课时采用提问的方式用5分钟左右对旧知识进行适当的复习,其次可以做到在课堂上精讲10——20分钟左右,其它时间则交给学生进行练习、讨论、复习、巩固;其次可以在第二节课前进行提问上一节课的内容。一个月左右对一个单元的知识进行巩固。根据遗忘规律,及时复习让学生对所掌握的认识更加牢固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得也越慢。
三、指点方法。
“记忆有术”是说,增强记忆是有一定技巧的。要提高记忆能力,必须有良好的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记忆方法,,使学生会记、记熟,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1、歌诀记忆法。将名称和位置编成口诀帮助记忆,如记战国七雄各国的方位可编为: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学生读来朗朗上口,记忆便捷有效。
2、压缩记忆法。即认真分析历史事物,从中归纳提炼出“核心词”,作为记忆的载体,有事半功倍之效。如:《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一课教学中,可以把本课内容压缩为三个“一”:一个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一次会议(1954年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部宪法(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趣味记忆法。学生对知识感兴趣,注意力就能集中,自然对所学知识印象较深刻,记得也牢。因此,可根据学生特点,教学时联系教材内容,采用讲述历史故事,引用诗词对联,编成谜语或用谐音等方法,使学生产生一种新奇的感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来提高记忆效果。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开放宁波等五个通商口岸并割地香港,可化简后串联记作:“宁(宁波)上(上海)广州,不(福州)下(厦门)香港”。
4、比较记忆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所谓比较,就是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然后对不同的内容进行记忆,对相同的内容联合记忆;或将容易混淆的部分列出来进行对比记忆。通过对比搞清不同问题之间的相互区别和联系。这样既便于理解,又便于记忆。对八年级第一单元教学时可以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作比较,认识到中国社会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5、综合归纳记忆法。整理、归纳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例:中国历史上著名变法:前356年商鞅变法、485年孝文帝改革、1069年王安石变法、1898年戊戌变法。通过归类,对学生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图示记忆法。利用图示,可以化繁为简,连横合纵,有利于提高空间识记能力。
记忆是保持、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习的象征。学生如果记不住或记不准学习的内容,就不能很好地获得知识,积累经验,更谈不上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指导实践。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一位历史教学工作者必须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思嘉,浅析新课程改革后的中学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
[2]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赵恒烈,历史教育与素质教育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