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主要针对汽车维修教育课程设置进行分析,结合当下汽车维修教育课程发展现状为根据,从汽车维修教育课程近况、明确课程地位,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主要目的在于更好的推动汽车维修教育课程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汽车维修;教育课程;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S9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6-0234-01
通常情况下汽车维修课程主要职业活动导向课程的一种。其是在研究该行业技术素养的同时,制定完善的岗位职业能力,在根据相关资质鉴定形成的课程体系。汽车维修课程需要将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具有职业技术与职业主要能力,并通过相应的教学方法让学员具备完善的汽车维修技能。
一、汽车维修教育课程近况
(一)课程设置不符合技术发展需求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下,汽车研发期间使用的技术具有较强的创新性,生产加工技术也不断完善,汽车机械位置故障发生几率逐渐降低,电子信息设备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故障发生几率也相对提升,致使汽车维修期间不能在以机修为基础,也应提升电子部位维修重视程度,提升了维修保养的难度。其中全新先进的维修检测设备快速形成与运行,对于汽车维修人员的技术有了更好的需求。而传统汽车维修家教育课程主要以机械拆装与维修为基础,致使其课程设置不能较好满足汽车维修发展的需求。
(二)实践与理论缺乏平衡性
当前我国对于职业教育极为重视,要求相关中职学校应充分的突显出自身的特征,主要将学生培养成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但在教学条件约束与落实水平缺失等因素影响下,一些学校主要以理论教学为基础,轻视实践教学,这种学时缺乏平衡性的配置不能满足社会对中职教育相关需求。汽车维修教育在中职教育中通常具有重要地位,这种现象也极为明显,一些学校各种教学设备配置较为缺失,不能进行较为良好的实训教学,只能通过重理论轻实训方法进行汽车维修教学,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不能较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另一方面,理论与实践分配较为合理,但师生数量之间缺乏平衡性,教师本身实践能力不足,学生实践时间相对较短,导致教学质量的提升流于形式。
二、明确课程地位,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职业活动导向课程的基础主要数对学生职业技术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与提升。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完善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具有运用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即学生使用理论知识解决汽车维修实际问题能力为职业活动导向课程创建的主要方向。汽车维修课程通常是以各种汽车维修技术运用为主要内容,与汽车设计具有较大差別。同时汽车维修实践能力以人们的肢体动作为核心,其肢体动作为身体根据相应的技术需求进行科学操作。另一方面,汽车维修技术实践水平是根据相应的价值观与动能等为依据对相应的任务完成。即在完成相应工作期间,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落实行业规范与操作标准,明确科学的技术流程,创建良好的组成生产环境,完成实际的专业任务。这也表明了职业活动导向课程的定位的明确对于提高学生技术实践能力极为重要。
三、优化课程观点,实践与理论合理分配
(一)时效性
若学生在学习期间掌握的专业致使在之后的工作中不能较的进行运用,不均对学生的时间造成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职业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所以在课程设置期间应进行科学的调研工作,将符合行业发展需求为教学课程的基础与核心,最大限度的促进课程内容时效性的提升,对理论性较强但在实际中应有较少的课程内容进行清除,增添与行业需求有关的课程内容。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想要在相应的时间中让学生了解与掌握实用性专业技术就应科学的缩短理论学时,使实践教学具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同时在实践教学期间还应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当前汽车维修中使用的先进技术。
(二)前瞻性
汽车技术发展相对较快,每段时间中都有新技术在汽车中进行使用,在新技术应用过程中,汽车维修技术也应不断进行创新与优化。汽车维修教育课程作为汽车维修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只有满足汽车技术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培养出优秀的技术人才。同时汽车维修课程若过于重视当前汽车维修技术的传授,在学生进行社会时这一技术可能落伍与淘汰,因此在课程设计期间应对汽车的未来技术进行了解与分析。其课程设置的前瞻性在强化自身竞争实力的基础上,也为汽车维修行业的未来培养较多的高精尖人才,这才能促进汽车产业链的平衡发展。
(三)一体化原则
在对汽车维修教育课程进行创新与优化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整个优化流程中全面落实与贯彻一体化思想,其中一体化主要为实践与理论充分结合、汽车维修实际项目与学习内容有机结合,生产设备与实践设备有机结合工作环境与教学环境有机结合、工作人员需求与学生需求有机结合、实际工作标准与学习考核标准有机结合的“六位一体化”。也就是学生的学习汽车维修专业知识学习流程应与工作流程具有较强的形似性,以实践工作为基础,以理论知识教学为辅助依据,学生在学习中操作,在实践中学习,并在具体的实践项目中对学生文明科学维修、安全规范操作习惯进行培养与完善,在潜移默化过程中促进学生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提升与完善,使学生具有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以及质量意识,使其具有较为完善的社会竞争力。
四、完善课程结构,彰显职业素养
(一)专业基础课程
所谓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为以培养与提高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为基础的教学课程。对于汽车维修行业而言,其核心课程应结合需求以专业能力为核心进行设计与规划。应突破传统以知识取得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设计模式,不能成为以往教学中的专业基础课程。从范围角度进行分析,专业基础课程还用全面覆盖汽车维修各实际工作环节,教育课程内容所包含的各环节也应是汽车维修期间的常见任务。
(二)职业方向课程
所谓专业方向课程就是以专业基础课程核心,结合各专业化方向需求进行拓展与延伸。通常情况下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拓展任务难度。一些汽车维修任务经常出现在职业方向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上,因此在职业方向课程设置期间可对这些任务难度进行科学的提升与拓展,例如:汽车发动机设备的维修方向。其二,拓展通用性。也就是汽车维修基础课程应对通用任务进行使用,方向课程则对非通用维修任务进行使用。其三,细化理论知识。也就是汽车维修教育课程实际内容应方向课程以及基础课程上进行科学的分割与规划。
(三)指导课程
想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从业理念提升其就业竞争水平,在整体上让学生对专业意识与从业政策具有相应的了解,对于职业发展规划、求职与就业技能等有良好的掌握,对学生职业素养与交流沟通等能力进行培养与提升,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坚实基础,应结合汽车维修教育实际情况开设完善的职业指导课程。
结语
综上所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下,汽修维修技术更新换代较为频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汽车维修教育的难度。因此教师应通过优化课程观点,实践与理论合理分配、完善课程结构,彰显职业素养等方法对汽车维修教育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学生的发展创建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 周明友.技校汽车维修实训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7(23).
[2] 孙旭,陈松.汽车维修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基于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共存发展的行业背景[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
[3] 刘越琪,孟国强,郭海龙,李军,张永栋,张胜宾,温福军,张飞,许均锐.能力分级培养的汽车维修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08).
[4] 成林.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开发与案例设计[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C].2013:11.
[关键词]汽车维修;教育课程;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S9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6-0234-01
通常情况下汽车维修课程主要职业活动导向课程的一种。其是在研究该行业技术素养的同时,制定完善的岗位职业能力,在根据相关资质鉴定形成的课程体系。汽车维修课程需要将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具有职业技术与职业主要能力,并通过相应的教学方法让学员具备完善的汽车维修技能。
一、汽车维修教育课程近况
(一)课程设置不符合技术发展需求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下,汽车研发期间使用的技术具有较强的创新性,生产加工技术也不断完善,汽车机械位置故障发生几率逐渐降低,电子信息设备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故障发生几率也相对提升,致使汽车维修期间不能在以机修为基础,也应提升电子部位维修重视程度,提升了维修保养的难度。其中全新先进的维修检测设备快速形成与运行,对于汽车维修人员的技术有了更好的需求。而传统汽车维修家教育课程主要以机械拆装与维修为基础,致使其课程设置不能较好满足汽车维修发展的需求。
(二)实践与理论缺乏平衡性
当前我国对于职业教育极为重视,要求相关中职学校应充分的突显出自身的特征,主要将学生培养成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但在教学条件约束与落实水平缺失等因素影响下,一些学校主要以理论教学为基础,轻视实践教学,这种学时缺乏平衡性的配置不能满足社会对中职教育相关需求。汽车维修教育在中职教育中通常具有重要地位,这种现象也极为明显,一些学校各种教学设备配置较为缺失,不能进行较为良好的实训教学,只能通过重理论轻实训方法进行汽车维修教学,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不能较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另一方面,理论与实践分配较为合理,但师生数量之间缺乏平衡性,教师本身实践能力不足,学生实践时间相对较短,导致教学质量的提升流于形式。
二、明确课程地位,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职业活动导向课程的基础主要数对学生职业技术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与提升。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完善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具有运用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即学生使用理论知识解决汽车维修实际问题能力为职业活动导向课程创建的主要方向。汽车维修课程通常是以各种汽车维修技术运用为主要内容,与汽车设计具有较大差別。同时汽车维修实践能力以人们的肢体动作为核心,其肢体动作为身体根据相应的技术需求进行科学操作。另一方面,汽车维修技术实践水平是根据相应的价值观与动能等为依据对相应的任务完成。即在完成相应工作期间,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落实行业规范与操作标准,明确科学的技术流程,创建良好的组成生产环境,完成实际的专业任务。这也表明了职业活动导向课程的定位的明确对于提高学生技术实践能力极为重要。
三、优化课程观点,实践与理论合理分配
(一)时效性
若学生在学习期间掌握的专业致使在之后的工作中不能较的进行运用,不均对学生的时间造成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职业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所以在课程设置期间应进行科学的调研工作,将符合行业发展需求为教学课程的基础与核心,最大限度的促进课程内容时效性的提升,对理论性较强但在实际中应有较少的课程内容进行清除,增添与行业需求有关的课程内容。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想要在相应的时间中让学生了解与掌握实用性专业技术就应科学的缩短理论学时,使实践教学具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同时在实践教学期间还应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当前汽车维修中使用的先进技术。
(二)前瞻性
汽车技术发展相对较快,每段时间中都有新技术在汽车中进行使用,在新技术应用过程中,汽车维修技术也应不断进行创新与优化。汽车维修教育课程作为汽车维修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只有满足汽车技术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培养出优秀的技术人才。同时汽车维修课程若过于重视当前汽车维修技术的传授,在学生进行社会时这一技术可能落伍与淘汰,因此在课程设计期间应对汽车的未来技术进行了解与分析。其课程设置的前瞻性在强化自身竞争实力的基础上,也为汽车维修行业的未来培养较多的高精尖人才,这才能促进汽车产业链的平衡发展。
(三)一体化原则
在对汽车维修教育课程进行创新与优化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整个优化流程中全面落实与贯彻一体化思想,其中一体化主要为实践与理论充分结合、汽车维修实际项目与学习内容有机结合,生产设备与实践设备有机结合工作环境与教学环境有机结合、工作人员需求与学生需求有机结合、实际工作标准与学习考核标准有机结合的“六位一体化”。也就是学生的学习汽车维修专业知识学习流程应与工作流程具有较强的形似性,以实践工作为基础,以理论知识教学为辅助依据,学生在学习中操作,在实践中学习,并在具体的实践项目中对学生文明科学维修、安全规范操作习惯进行培养与完善,在潜移默化过程中促进学生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提升与完善,使学生具有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以及质量意识,使其具有较为完善的社会竞争力。
四、完善课程结构,彰显职业素养
(一)专业基础课程
所谓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为以培养与提高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为基础的教学课程。对于汽车维修行业而言,其核心课程应结合需求以专业能力为核心进行设计与规划。应突破传统以知识取得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设计模式,不能成为以往教学中的专业基础课程。从范围角度进行分析,专业基础课程还用全面覆盖汽车维修各实际工作环节,教育课程内容所包含的各环节也应是汽车维修期间的常见任务。
(二)职业方向课程
所谓专业方向课程就是以专业基础课程核心,结合各专业化方向需求进行拓展与延伸。通常情况下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拓展任务难度。一些汽车维修任务经常出现在职业方向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上,因此在职业方向课程设置期间可对这些任务难度进行科学的提升与拓展,例如:汽车发动机设备的维修方向。其二,拓展通用性。也就是汽车维修基础课程应对通用任务进行使用,方向课程则对非通用维修任务进行使用。其三,细化理论知识。也就是汽车维修教育课程实际内容应方向课程以及基础课程上进行科学的分割与规划。
(三)指导课程
想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从业理念提升其就业竞争水平,在整体上让学生对专业意识与从业政策具有相应的了解,对于职业发展规划、求职与就业技能等有良好的掌握,对学生职业素养与交流沟通等能力进行培养与提升,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坚实基础,应结合汽车维修教育实际情况开设完善的职业指导课程。
结语
综上所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下,汽修维修技术更新换代较为频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汽车维修教育的难度。因此教师应通过优化课程观点,实践与理论合理分配、完善课程结构,彰显职业素养等方法对汽车维修教育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学生的发展创建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 周明友.技校汽车维修实训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7(23).
[2] 孙旭,陈松.汽车维修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基于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共存发展的行业背景[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
[3] 刘越琪,孟国强,郭海龙,李军,张永栋,张胜宾,温福军,张飞,许均锐.能力分级培养的汽车维修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08).
[4] 成林.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开发与案例设计[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C].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