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从基础知识开始,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
【关键词】语言训练;语言积累;读写结合
今年我在城郊小学支教,上四年级语文,每次上作文课,都有不少学生唉声叹气,不知如何下笔,有的刚动笔,就问这篇作文要求写多少字,开始我很好奇,后来才了解到,原来这些学生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到底是谁之过?
听到不少老师感慨:学生作文的能力越来越差;作文课真难上……确实是的,虽然报刊杂志上到处可见作文指导的文章,我们也经常阅读这类文章,可把这些方法照搬到这些学生身上就是不合适。
怎样提高农村孩子的作文能力,让他们爱上写作呢?我深切感到还得从夯实基础开始。
一、循序渐进,进行语言训练
作文指导和教孩子走路一样,不能操之过急,没学会走路就开始学跑,肯定要摔跤,教农村孩子写作文更是如此。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写出几百字的作文,这只会让学生疲于应付,对作文产生畏惧情绪,而忽略了作文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只有从最基本的字词句和标点符号开始训练,才能教给学生规范表达的方法。
1.从句段开始,让学生有话可写
每篇文章有许多的句段,只有写好了每一个句子,才能形成通顺的段落;只有写好了一个个段落,组成的文章才能清楚地表达我们的心声。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写通顺的句子,多进行一些造句、说话练习,从易到难。如指导学生写《美丽的校园》,先要引导学生把校园各处的景物特点讲清楚、说通顺。如用一句话说说校园迎春花的特点,学生说:校园的迎春花真美啊!校园的迎春花长出了嫩绿的叶子。校园的迎春花开出了金黄的花朵。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迎春花的藤、叶、花的颜色、形态,再用一段话描写下来,有学生写道:校园的迎春花真美啊!长长的枝条上长满了嫩绿的、尖尖的叶子,上面缀着几朵黄灿灿的花儿,引来许多蝴蝶、蜜蜂在花从中翩翩起舞,从远处看,就像一幅活了的壁画。然后依次引导学生说好教学楼、升旗台、操场等处的特点,再按一定的顺序把校园所有景物的特点描写下来。
这样一句句连成段,一段段再合成篇,既降低了作文的难度,又减轻了学生写作文的压力,让他们不再怕写作文。
2.从标点开始,让学生把话说清
平时和学生交流,他们也懂得要呼吸、要换气,而且懂得通过不同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但写作文就不一样了。有些学生的作文几百个字却没几个标点,有些作文一“逗”到底,有些对话的标点没标注清楚,让读者不知道文中的话是谁说的,也不知作者说了什么。
为了让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我在作文指导时常引导学生先说后写。如指导写作《我的妈妈》时,我先让学生想想自己妈妈的外貌、性格、爱好等有什么特点,然后再把这些特点说给同桌听。在说的时候,注意自己的语气,然后把说的内容清楚地写下来。写的时候,想想该用怎样的标点才能把自己刚才说话的语气表达清楚。写完后再读一读,看看文中的标点用得对不对,读起来是否通顺连贯。有了这些语言基础做铺垫,学生习作就不再犯难了。
二、从习惯入手,重视语言积累
1.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作文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不少的老師、家长急于求成,以为学了几天,就要求学生写出几百字的作文,学生只好无话找话凑足字数交差,其实那些作文要么言之无物,要么词不达意文不对题。
写作文好比做房子,没有准备好钢筋 、水泥、砖头等材料,万丈高楼从何而来。同样道理,如果平时没有积累丰富的语言,学生如何能写出生动的作文。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如摘抄好词好句、背诵精彩片段,还可以用课文中的好词来说话写话,用学到的关联词、比喻词连句成段,慢慢地,脑子里的语言多了,学生就能信手拈来、自如地运用这些语言了,就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平时学生只读一本语文书,即使倒背如流,这点语言的积累是远远不够表情达意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多阅读各种书籍,积累丰富的语言。新课标规定了每个年级的阅读量,老师应定时定量进行抽查,促使学生去看去读,并创设情境,让学生交流读后感受,写写自己的读书心得,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就丰富起来了,表达也就水到渠成了。
2.养成多写多练的习惯
我们都知道熟能生巧的道理,写作文也一样。如果平时不练习,就等每个单元写一篇作文,那再好的写作能力也会生疏、会荒废。练写的方法有很多,不一定都得是写一篇完整的作文。如我们在《桂林山水》里学了几个描写漓江水、桂林山的句子,我们不妨也来写一写这种句式,如:家乡的米酒真甜啊,仿佛放了蜜糖一样;家乡的米酒真香啊,引来了许多远方的客人;家乡的米酒真醇啊,喝一杯让你回味无穷。身边的花草树木,自然界的日出日落,家中的每一个亲人,我们目睹的大事小情都可以成为我们练习的内容。
生动有趣的课堂,丰富多彩的生活,深有感触的心灵,瞬息万变的自然,这些都是我们写作的源泉,只要我们用心引导,读写结合,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关键词】语言训练;语言积累;读写结合
今年我在城郊小学支教,上四年级语文,每次上作文课,都有不少学生唉声叹气,不知如何下笔,有的刚动笔,就问这篇作文要求写多少字,开始我很好奇,后来才了解到,原来这些学生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到底是谁之过?
听到不少老师感慨:学生作文的能力越来越差;作文课真难上……确实是的,虽然报刊杂志上到处可见作文指导的文章,我们也经常阅读这类文章,可把这些方法照搬到这些学生身上就是不合适。
怎样提高农村孩子的作文能力,让他们爱上写作呢?我深切感到还得从夯实基础开始。
一、循序渐进,进行语言训练
作文指导和教孩子走路一样,不能操之过急,没学会走路就开始学跑,肯定要摔跤,教农村孩子写作文更是如此。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写出几百字的作文,这只会让学生疲于应付,对作文产生畏惧情绪,而忽略了作文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只有从最基本的字词句和标点符号开始训练,才能教给学生规范表达的方法。
1.从句段开始,让学生有话可写
每篇文章有许多的句段,只有写好了每一个句子,才能形成通顺的段落;只有写好了一个个段落,组成的文章才能清楚地表达我们的心声。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写通顺的句子,多进行一些造句、说话练习,从易到难。如指导学生写《美丽的校园》,先要引导学生把校园各处的景物特点讲清楚、说通顺。如用一句话说说校园迎春花的特点,学生说:校园的迎春花真美啊!校园的迎春花长出了嫩绿的叶子。校园的迎春花开出了金黄的花朵。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迎春花的藤、叶、花的颜色、形态,再用一段话描写下来,有学生写道:校园的迎春花真美啊!长长的枝条上长满了嫩绿的、尖尖的叶子,上面缀着几朵黄灿灿的花儿,引来许多蝴蝶、蜜蜂在花从中翩翩起舞,从远处看,就像一幅活了的壁画。然后依次引导学生说好教学楼、升旗台、操场等处的特点,再按一定的顺序把校园所有景物的特点描写下来。
这样一句句连成段,一段段再合成篇,既降低了作文的难度,又减轻了学生写作文的压力,让他们不再怕写作文。
2.从标点开始,让学生把话说清
平时和学生交流,他们也懂得要呼吸、要换气,而且懂得通过不同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但写作文就不一样了。有些学生的作文几百个字却没几个标点,有些作文一“逗”到底,有些对话的标点没标注清楚,让读者不知道文中的话是谁说的,也不知作者说了什么。
为了让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我在作文指导时常引导学生先说后写。如指导写作《我的妈妈》时,我先让学生想想自己妈妈的外貌、性格、爱好等有什么特点,然后再把这些特点说给同桌听。在说的时候,注意自己的语气,然后把说的内容清楚地写下来。写的时候,想想该用怎样的标点才能把自己刚才说话的语气表达清楚。写完后再读一读,看看文中的标点用得对不对,读起来是否通顺连贯。有了这些语言基础做铺垫,学生习作就不再犯难了。
二、从习惯入手,重视语言积累
1.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作文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不少的老師、家长急于求成,以为学了几天,就要求学生写出几百字的作文,学生只好无话找话凑足字数交差,其实那些作文要么言之无物,要么词不达意文不对题。
写作文好比做房子,没有准备好钢筋 、水泥、砖头等材料,万丈高楼从何而来。同样道理,如果平时没有积累丰富的语言,学生如何能写出生动的作文。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如摘抄好词好句、背诵精彩片段,还可以用课文中的好词来说话写话,用学到的关联词、比喻词连句成段,慢慢地,脑子里的语言多了,学生就能信手拈来、自如地运用这些语言了,就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平时学生只读一本语文书,即使倒背如流,这点语言的积累是远远不够表情达意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多阅读各种书籍,积累丰富的语言。新课标规定了每个年级的阅读量,老师应定时定量进行抽查,促使学生去看去读,并创设情境,让学生交流读后感受,写写自己的读书心得,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就丰富起来了,表达也就水到渠成了。
2.养成多写多练的习惯
我们都知道熟能生巧的道理,写作文也一样。如果平时不练习,就等每个单元写一篇作文,那再好的写作能力也会生疏、会荒废。练写的方法有很多,不一定都得是写一篇完整的作文。如我们在《桂林山水》里学了几个描写漓江水、桂林山的句子,我们不妨也来写一写这种句式,如:家乡的米酒真甜啊,仿佛放了蜜糖一样;家乡的米酒真香啊,引来了许多远方的客人;家乡的米酒真醇啊,喝一杯让你回味无穷。身边的花草树木,自然界的日出日落,家中的每一个亲人,我们目睹的大事小情都可以成为我们练习的内容。
生动有趣的课堂,丰富多彩的生活,深有感触的心灵,瞬息万变的自然,这些都是我们写作的源泉,只要我们用心引导,读写结合,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