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展,加之研究生作为国家创新发展、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地位的日趋凸显,高校研究生团建工作的重要性愈发显现出来。文章提出从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研究生的团建工作入手,通过加强党建带团工作,着力提升研究生团组织覆盖扩大研究生团建工作面三个方面提升高校研究生团建工作水平。
关键词:高校;团建;研究生
我们党历来把青年看作是党和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并始终把做好共青团和青年工作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章也作了明确的规定,党把团结教育青年的任务交给了共青团,共青团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就要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扩大团的覆盖面,增强团的活力,更加有效地引领青年、组织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近年来,随着高校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展,加之研究生作为国家创新发展、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地位的日趋凸显,高校研究生团建工作的重要性愈发显现出来。
一、进一步重视研究生的团建工作
高校研究生招生人数逐年递增,适龄团员占在校研究生的比例有逐年递增的趋势。研究生团员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团建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群体,高校研究生团建工作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存在许多特点,如人员构成复杂、人格相对独立、思维活跃、居住分散、科研任务重等,许多高校套用本科生团建模式,虽然在研究生中设立了团的组织机构,但多数作用发挥的不理想。目前,高校研究生团建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团的组织领导关系不清晰;二是团员的日常管理不到位,团员的组织观念淡薄;三是团员的活动改革与创新力度不够,不能适应研究生团员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应该科学构建高校研究生团建工作模式。
1.完善以专业为依托的日常管理模式。针对高校研究生学习、科研与生活的特点,以专业为依托,划分若干专业班。研究生团支部建立在专业上,即基于二级学科。过去由于研究生招生数量少,几个相近专业的学生才能组建一个团支部。然而,由于研究生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生的学习、科研以及日常生活由于专业差异而不同步,导致团组织活动很难开展。现在由于研究生人数增加,一般二级学科的学生,甚至三级学科专业的学生都可以组建一个班,所以相应的团员日常管理应该以专业为依托。这样还可以增强教师的党组织对研究生团组织领导的任意识。因为一般教师的基层党组织是建立在专业研究所或科研室上的,而以专业为基础的团支部正好与之相对应,领导起来更方便,责任也更明确。同时,以研究生所属的实验室为单位,设立团小组,实现组织落实。
2.建立和完善研究生社团组织,形成以专业班为先导,实验室团小组、研究生社团协调发展的新型团学关系。研究生团员的个人团组织关系归属专业班团支部,团的具体活动,则由各实验室团小组及研究生社团协调开展。各专业班团支部、实验室团小组由团委及研究生团总支进行工作部署、指导和协调,并与各级研究生会组织配合,从而达到研究生团员既有学习生活,又有组织生活;既有团的活动,又能进一步理顺兴趣爱好、学习、生活和科研实践的相互关系。在基础上不断探索并丰富多种团建模式,完善研究生团组织建设,实现对高校研究生团员的组织覆盖。
3.从文化生活着眼,加强研究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生团组织应针对学校和专业特点,结合广大研究生的兴趣和需求,围绕素质拓展的主题,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研究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研究生团组织应当创新思维,深入发掘思想性和时政性较强、层次和品位较高的多种活动形式,推出具有研究生特色的精品活动,促进研究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4.以发挥科研优势为重点,努力提高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研究生群体是未来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同样是高校科技工作的重要力量,因此,高校研究生团组织应注意积极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他们自身的科技优势,重视提高其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党建带团建促进研究生团建工作
党建带团建工作是党、团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程,也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只有将党建带团建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格局,在高校各级党委的领导和关怀下,努力形成工作合力,方能把党建带团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尤其是研究生群体中党员比例较高,切实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对促进研究生团建工作作用明显。
研究生党建带团建活动的开展需要高校党委强化党带团政策,加强和改善党对研究生共青团工作领导的政策性、督办性文件的形成,从政策上保证研究生党建带团建的顺利实施。坚持党建带团建,适应经济社会结构和青年群体分布的变化,大力推动团建创新,突出重点领域,狠抓薄弱环节,巩固传统领域基层组织体系,推进新兴领域基层团建工作,着力构建新型基层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网络,进一步扩大对团员青年的广泛覆盖和有效联系,提高团组织的学习能力和服务能力,扩大团内民主,不断完善团的运行机制,把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运转有序、管理规范、充满活力的坚强集体,建设一支党放心、青年满意的团干部队伍和一支先进性强、模范作用突出的团员队伍,为开创共青团事业新局面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主要工作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大力推进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抓住有利契机,推动研究生团组织落实好有关工作要求和相关政策;积极争取各级党委重视和支持,进一步优化团的建设和团的工作环境;加强基层党建带团建的工作载体建设,推动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实现有形化。
2.努力扩大对团员青年的广泛覆盖和有效联系。进一步巩固基层组织体系;努力构建以基层团组织为核心,由研究生会和社团有机组合而形成的开放、协作、充满活力的新型基层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网络。
3.加强新时期团员、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改进和创新团员教育、管理和服务方式,加强基层团干部和青年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4.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健全适应时代要求的团内学习教育、团员团干部队伍管理、工作交流、检查督导和考评激励等制度,构建体系完备、切合实际、动态开放的团的基层组织工作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基层团组织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 三、着力提升研究生团组织覆盖扩大研究生团建工作面
当前高校研究生团建工作面临五大难题:一是研究生中团的组织机构松散,团支部、团小组无法成为凝聚团员的核心;二是研究生团员中团员意识淡漠,对团组织缺乏认同感;三是研究生导师负责制的推行,使班级概念淡化和学生集体意识减弱;四是后勤社会化改革实施后,大学生公寓化管理在高校全面铺开,研究生班级观念进一步淡化,团组织工作面临新的困境;五是研究生相对独立,团的工作开展要求高,难度大,效果差。以上五大难题可以归结为团组织与研究生团员的距离问题,其根源在于团支部、团小组等共青团的组织机构与团员青年距离太远,解决难题就必须尽可能缩小这个距离,让团组织与团员青年走得更近,基于这一思路,将团支部建在院系上,重点将团小组建在寝室中,致力于提高团小组自身价值,必然有助于增强团员的角色意识,增强团员同学以寝室为家的心理归宿感,树立起新的集体概念和集体精神。
将团小组建在寝室是切实加强新形势下研究生共青团工作实效性、针对性的需要。研究生寝室是最集中的地方,是研究生接触和交流最多的场所,导师制和公寓化管理的实施带来的班级观念淡化将进一步凸现研究生寝室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对团组织而言,寝室是最容易把握团员思想动态和了解团员学习生活的场所,如果在这里开展工作,团组织和团员青年之间的距离就会拉近,团建工作也会在生动活泼中开展得有声有色。将团小组建在寝室是落实党建带团建的有效途径。与以往党员深入研究生会、团支部相比,党员深入团小组开展党建工作,指导团建工作,其优点在于面对的是少数团员青年,工作更有针对性,更能体现出灵活性,能够因材施教。将团小组建在寝室有利于健全组织,有利于教育的互动,有利于形成共同意志,有利于实施目标管理,有利于合作与竞争。将团小组建在寝室要遵循以小组为基础,以支部为主导,以寝室为阵地,以活动为联结的团建工作思路。团小组自身建设的主要工作仍然是抓好团员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在这项工作上,要切实做到思路新颖、内容实在、方法对路。
1.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育。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方法,邀请研究生导师指导团小组建设,指导研究生成长成才;建立研究生党员到团小组指导工作的制度,学生党员对小组成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党的性质、宗旨教育,面对面地进行辅导、沟通和交流,将研究生党员的团学工作落在实处。
2.团员意识的锻炼和提高。通过团小组活动强化团员的身份意识,让每个团员明白在集体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自觉养成文明守纪、积极劳动、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
3.团员的集体精神教育。班级概念淡化、集体主义观念淡漠的现状,必然要求我们尽快树立新的集体概念。寝室成为新的集体载体。寝室成员在共同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形成共同的组织目标,团员的集体精神也就在寝室成员实现其共同奋斗目标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4.加强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共青团工作的生命力所在。主要包括开展以思想性为突出特征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以学术性、自娱性、鉴赏性、竞技性为基本特征的业余文化活动。大力进行文化教育和科创教育,为学生的科研创造提供条件,发现和扶持青年科技人才等,这些方面的活动使团小组的文化建设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5.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组织开展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等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团小组学习经验交流会,开展学风建设讨论,开展党的知识学习与艺术修养教育,举办小组辩论赛,开展一帮一助学工程,开展读书修身活动等,寓教于乐,在活动中接受教育,接受锻炼。
四、结语
研究生团建工作所涉及的工作是很多的,本文仅就高校团建中一些突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进行了探讨。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团员的教育管理,强化团员意识,发挥团员的模范作用,发挥共青团在国家、社会和学校事务管理中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作用,还要广大共青团工作者和所有共青团成员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东,戴庆辉:《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3期.
[2]谷秋语:《高校团组织建设探索》,《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8期.
关键词:高校;团建;研究生
我们党历来把青年看作是党和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并始终把做好共青团和青年工作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章也作了明确的规定,党把团结教育青年的任务交给了共青团,共青团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就要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扩大团的覆盖面,增强团的活力,更加有效地引领青年、组织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近年来,随着高校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展,加之研究生作为国家创新发展、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地位的日趋凸显,高校研究生团建工作的重要性愈发显现出来。
一、进一步重视研究生的团建工作
高校研究生招生人数逐年递增,适龄团员占在校研究生的比例有逐年递增的趋势。研究生团员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团建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群体,高校研究生团建工作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存在许多特点,如人员构成复杂、人格相对独立、思维活跃、居住分散、科研任务重等,许多高校套用本科生团建模式,虽然在研究生中设立了团的组织机构,但多数作用发挥的不理想。目前,高校研究生团建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团的组织领导关系不清晰;二是团员的日常管理不到位,团员的组织观念淡薄;三是团员的活动改革与创新力度不够,不能适应研究生团员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应该科学构建高校研究生团建工作模式。
1.完善以专业为依托的日常管理模式。针对高校研究生学习、科研与生活的特点,以专业为依托,划分若干专业班。研究生团支部建立在专业上,即基于二级学科。过去由于研究生招生数量少,几个相近专业的学生才能组建一个团支部。然而,由于研究生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生的学习、科研以及日常生活由于专业差异而不同步,导致团组织活动很难开展。现在由于研究生人数增加,一般二级学科的学生,甚至三级学科专业的学生都可以组建一个班,所以相应的团员日常管理应该以专业为依托。这样还可以增强教师的党组织对研究生团组织领导的任意识。因为一般教师的基层党组织是建立在专业研究所或科研室上的,而以专业为基础的团支部正好与之相对应,领导起来更方便,责任也更明确。同时,以研究生所属的实验室为单位,设立团小组,实现组织落实。
2.建立和完善研究生社团组织,形成以专业班为先导,实验室团小组、研究生社团协调发展的新型团学关系。研究生团员的个人团组织关系归属专业班团支部,团的具体活动,则由各实验室团小组及研究生社团协调开展。各专业班团支部、实验室团小组由团委及研究生团总支进行工作部署、指导和协调,并与各级研究生会组织配合,从而达到研究生团员既有学习生活,又有组织生活;既有团的活动,又能进一步理顺兴趣爱好、学习、生活和科研实践的相互关系。在基础上不断探索并丰富多种团建模式,完善研究生团组织建设,实现对高校研究生团员的组织覆盖。
3.从文化生活着眼,加强研究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生团组织应针对学校和专业特点,结合广大研究生的兴趣和需求,围绕素质拓展的主题,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研究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研究生团组织应当创新思维,深入发掘思想性和时政性较强、层次和品位较高的多种活动形式,推出具有研究生特色的精品活动,促进研究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4.以发挥科研优势为重点,努力提高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研究生群体是未来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同样是高校科技工作的重要力量,因此,高校研究生团组织应注意积极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他们自身的科技优势,重视提高其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党建带团建促进研究生团建工作
党建带团建工作是党、团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程,也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只有将党建带团建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格局,在高校各级党委的领导和关怀下,努力形成工作合力,方能把党建带团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尤其是研究生群体中党员比例较高,切实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对促进研究生团建工作作用明显。
研究生党建带团建活动的开展需要高校党委强化党带团政策,加强和改善党对研究生共青团工作领导的政策性、督办性文件的形成,从政策上保证研究生党建带团建的顺利实施。坚持党建带团建,适应经济社会结构和青年群体分布的变化,大力推动团建创新,突出重点领域,狠抓薄弱环节,巩固传统领域基层组织体系,推进新兴领域基层团建工作,着力构建新型基层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网络,进一步扩大对团员青年的广泛覆盖和有效联系,提高团组织的学习能力和服务能力,扩大团内民主,不断完善团的运行机制,把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运转有序、管理规范、充满活力的坚强集体,建设一支党放心、青年满意的团干部队伍和一支先进性强、模范作用突出的团员队伍,为开创共青团事业新局面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主要工作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大力推进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抓住有利契机,推动研究生团组织落实好有关工作要求和相关政策;积极争取各级党委重视和支持,进一步优化团的建设和团的工作环境;加强基层党建带团建的工作载体建设,推动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实现有形化。
2.努力扩大对团员青年的广泛覆盖和有效联系。进一步巩固基层组织体系;努力构建以基层团组织为核心,由研究生会和社团有机组合而形成的开放、协作、充满活力的新型基层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网络。
3.加强新时期团员、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改进和创新团员教育、管理和服务方式,加强基层团干部和青年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4.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健全适应时代要求的团内学习教育、团员团干部队伍管理、工作交流、检查督导和考评激励等制度,构建体系完备、切合实际、动态开放的团的基层组织工作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基层团组织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 三、着力提升研究生团组织覆盖扩大研究生团建工作面
当前高校研究生团建工作面临五大难题:一是研究生中团的组织机构松散,团支部、团小组无法成为凝聚团员的核心;二是研究生团员中团员意识淡漠,对团组织缺乏认同感;三是研究生导师负责制的推行,使班级概念淡化和学生集体意识减弱;四是后勤社会化改革实施后,大学生公寓化管理在高校全面铺开,研究生班级观念进一步淡化,团组织工作面临新的困境;五是研究生相对独立,团的工作开展要求高,难度大,效果差。以上五大难题可以归结为团组织与研究生团员的距离问题,其根源在于团支部、团小组等共青团的组织机构与团员青年距离太远,解决难题就必须尽可能缩小这个距离,让团组织与团员青年走得更近,基于这一思路,将团支部建在院系上,重点将团小组建在寝室中,致力于提高团小组自身价值,必然有助于增强团员的角色意识,增强团员同学以寝室为家的心理归宿感,树立起新的集体概念和集体精神。
将团小组建在寝室是切实加强新形势下研究生共青团工作实效性、针对性的需要。研究生寝室是最集中的地方,是研究生接触和交流最多的场所,导师制和公寓化管理的实施带来的班级观念淡化将进一步凸现研究生寝室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对团组织而言,寝室是最容易把握团员思想动态和了解团员学习生活的场所,如果在这里开展工作,团组织和团员青年之间的距离就会拉近,团建工作也会在生动活泼中开展得有声有色。将团小组建在寝室是落实党建带团建的有效途径。与以往党员深入研究生会、团支部相比,党员深入团小组开展党建工作,指导团建工作,其优点在于面对的是少数团员青年,工作更有针对性,更能体现出灵活性,能够因材施教。将团小组建在寝室有利于健全组织,有利于教育的互动,有利于形成共同意志,有利于实施目标管理,有利于合作与竞争。将团小组建在寝室要遵循以小组为基础,以支部为主导,以寝室为阵地,以活动为联结的团建工作思路。团小组自身建设的主要工作仍然是抓好团员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在这项工作上,要切实做到思路新颖、内容实在、方法对路。
1.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育。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方法,邀请研究生导师指导团小组建设,指导研究生成长成才;建立研究生党员到团小组指导工作的制度,学生党员对小组成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党的性质、宗旨教育,面对面地进行辅导、沟通和交流,将研究生党员的团学工作落在实处。
2.团员意识的锻炼和提高。通过团小组活动强化团员的身份意识,让每个团员明白在集体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自觉养成文明守纪、积极劳动、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
3.团员的集体精神教育。班级概念淡化、集体主义观念淡漠的现状,必然要求我们尽快树立新的集体概念。寝室成为新的集体载体。寝室成员在共同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形成共同的组织目标,团员的集体精神也就在寝室成员实现其共同奋斗目标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4.加强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共青团工作的生命力所在。主要包括开展以思想性为突出特征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以学术性、自娱性、鉴赏性、竞技性为基本特征的业余文化活动。大力进行文化教育和科创教育,为学生的科研创造提供条件,发现和扶持青年科技人才等,这些方面的活动使团小组的文化建设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5.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组织开展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等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团小组学习经验交流会,开展学风建设讨论,开展党的知识学习与艺术修养教育,举办小组辩论赛,开展一帮一助学工程,开展读书修身活动等,寓教于乐,在活动中接受教育,接受锻炼。
四、结语
研究生团建工作所涉及的工作是很多的,本文仅就高校团建中一些突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进行了探讨。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团员的教育管理,强化团员意识,发挥团员的模范作用,发挥共青团在国家、社会和学校事务管理中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作用,还要广大共青团工作者和所有共青团成员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东,戴庆辉:《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3期.
[2]谷秋语:《高校团组织建设探索》,《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