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虚拟经济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美国已在21世纪初期形成一种较为系统的信贷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后危机”时代,美国开始对这种经济增长模式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必然会对现有的国际经济利益分配格局以及中美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现代市场经济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体,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时期,中国要正确对待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存在的问题,坚持虚拟经济和金融创新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原则,大力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经济调整;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政策选择
在经济结构 “产业空洞化”和“过度虚拟化”的长期趋势下,美国逐渐形成了依靠信贷刺激消费进而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借助美元和金融产品,美国攫取了世界范围内的巨额财富,也导致了全球经济的失衡。新金融危机的爆发印证了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为了吸取教训,从国外到国内,从实体经济到虚拟经济,美国制定了虚实相济的全球经济战略。这不仅是在强化危机后美国的世界主导地位,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次以危机为高额代价的对金融衍生需求带动消费增长模式的反思。
一、“后危机”时代美国经济战略调整
为了突破由于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发展困境,改变过度依赖金融业和国内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继续维持美国的主导地位和经济利益,美国开始反思经济增长模式,对本国经济进行了全方位的战略部署(见图1)。
图1 “后危机”时代美国经济战略调整
(一)国际层面
1.实体经济领域
TPP和TTIP在“后危机”时代有了新的进展。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以及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协定(TTIP)分别构成了美国的亚太战略和欧洲战略,是美国全球经贸战略最坚固的战略支撑
点。TPP是一个由美国主导的旨在进一步推动亚太地区经济自由化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TPP将美国经济与亚太市场紧密连接在一起。TTIP是美国和欧盟推动构建的自由贸易区域经济一体化安排。TTIP所涵盖的美、欧是全球最大的财富共同体。TPP和TTIP战略对提振美国经济、增加就业具有重要的意
梁永郭等:中国经济“虚实相济”的政策选择
义,同时也有助于美国借助该战略来构建全球贸易与投资的新规则,重新掌握国际贸易主导权。
2.虚拟经济领域
主要经济体央行间的货币互换进一步升级。2013年10月31日,美联储、欧洲行、瑞士央行、英国央行、加拿大央行和日本央行等全球六大央行同时宣布,决定把现有的临时性双边流动性互换协议转换成长期协议,并且任何当事央行都可在自己司法辖区内以另外五种货币中的任何一种提供流动性。以美联储为中心,主要经济体央行间长期、多边、无限,排他的超级储备货币网络已经形成,并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架构。[1]各国央行之间的双边货币互换将无障碍地进行,主要经济体通过这个互换网络紧密连接在一起,联合抗击风险的能力将大大提升。
(二)国内层面
1.实体经济领域
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再工业化”战略的核心是振兴制造业,依托其在通用技术领域的技术优势,加快先进制造技术的突破与应用。通过技术与产业优势的重新结合,冲击新兴经济体在中低端产业链上的劳动成本优势。借助扩大出口、吸引投资等举措,重塑美国在国际工业生产体系中的产业竞争优势,占领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使美国回归实体经济,改善本国的贸易逆差困境。为确保振兴制造业计划的贯彻落实,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和工作组,并通过相关立法加以推进;设立政府专项扶持性基金增加对制造业的扶持力度;完善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体系的构建。从美国官方数据可以看出,美国制造业的GDP占比以及制造业就业水平均有所回升(见图2),振兴制造业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图2 美国制造业近期发展状况
2.虚拟经济领域
美国掀起新一轮的金融监管改革,2010年7月21日颁布了《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案》。在资产证券化改革方面,多德-弗兰克法案要求资产证券化发起人保留所有贷款组合5%以上的信用风险。该法案加强了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并提出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在监管制度方面,该法案提出要设立FSOC(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和CFPB(消费者金融保护局)。[2]FSOC负责对危及美国金融稳定的系统性风险进行监测和处理。CFPB负责对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机构进行监管,真正保护美国消费者免于欺诈以及不公正待遇。非银行控股公司纳入Fed(美联储)的监管范围内,基于权力制衡的原则,美国审计署被授予了更为广泛的审计职权 。
(三)对中国的影响
危机后的美国,制定了全面而谨慎的经济战略,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新经济战略都积极地寻求与发达经济体的紧密合作,有意将中国排除在外,在战略布局上,很大程度上是剑指中国的。
- .国际层面
美国正在编织虚实相济的全球经济网络,从实
体经济领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到虚拟经济领域的货币互换升级,美国都有意回避了中国。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由美国主导,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参加;跨大西洋贸易投资协定是美国和欧盟共同主导和参与的。中国在实体经济领域被边缘化了。货币互换网络主要涵盖了美联储、欧洲行、瑞士央行、英国央行、加拿大央行和日本央行等全球六大央行,中国在虚拟经济领域再次被边缘化了。一个对中国并不友好的全球治理机制正在形成[3],这无疑对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十分不利。
- .国内层面
二、“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的政策选择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困境
在上世纪最后的20年,中国以劳动成本比较优势融入发达经济体主导的世界分工体系,这一时期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同时,市场化改革所积累的弊端致使我国经济发展产生诸多问题。“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复苏态势疲弱,加之美国经济战略的调整,这一系列问题更为突出。
1.中国实体经济现实困境
新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受到内部与外部因素的同时影响,从整体来看,我国实体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产业资本过剩、生产成本上涨、内需基础弱化、外需力度下降。
首先,从宏观层面看,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全球经济复苏走势疲软的背景下,内需与外需的不断萎缩,产能过剩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房地产行业的过剩情况尤其显著。其次,近年来我国资源红利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加之新兴经济体在成本方面的挤压,在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的同时,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不断上涨。再次,低内需、高储蓄一直是我国经济显著特点,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使得我国居民的储蓄率远远高于西方福利国家,居高不下的房价更挤占了居民的消费,使得我国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作为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内需对经济拉动作用一直低于资本投资对经济的刺激作用(见图3),这使得我国经济内部基础薄弱,对外部的依赖程度较高。最后,受新金融危机的影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居民都选择“勒紧裤腰带”缩减日常消费,与此同时,美国等国家为增加本国就业,发起“再工业化”高潮,并普遍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诸多因素致使我国外需力度降低。
图3 投资与消费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
2.中国虚拟经济现实困境
2008年以来,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的状况不断恶化。在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同时作用下,我国虚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流动性严重不足、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社会融资结构失衡、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
首先,国内储蓄率长期居高不下,受新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城镇居民的储蓄水平大幅度增长。投融资工具的单一,资本市场的不健全,都使得国内巨额的储蓄资金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投资资金。其次,世界经济正处在危机后时代的深度调整期,各主要经济体发展分化趋势明朗,加之地缘政治动荡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加剧。再次,社会融资结构的失衡有增无减。我国的货币化程度是比较高的(见图4),却在2013年爆发了“钱荒”事件,过剩的产业资本无法通过正常的资金循环系统进入实体经济,亟待发展的新兴战略产业和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匮乏。最后,2008年的4万亿的刺激计划,巨额地方债务,宏观经济对房地产行业和银行信贷的过度依赖,以及游离在金融管辖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都使得我国存在巨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隐患。[5]
图4 中国货币化程度
(二)中国经济稳态发展的政策选择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势在必行。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即将迎来“十三五”重要过渡之年。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转型关键在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
1.压缩房地产泡沫是经济走向“虚实相济”的重要环节
在资本逐利的内在驱动下,虚拟资本总是试图跨过实体经济发展的边界过度膨胀。2006年以来,在房地产行业高预期与实体经济低盈利的共同驱使下,中国经济呈现“脱实向虚”的趋势。大量社会资金被投入到金融领域,来源于实体经济的剩余价值已经被金融资本大量侵蚀。虚拟经济领域的高收益和实体经济领域的低收益,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而房地产行业则是一个最鲜明的缩影。
首先,房地产投资的高预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放弃事业转而投资房地产,大量社会资金尤其是民间借贷资金在房地产体系内部进行循环,产能过剩的问题很严重。其次,虽然社会总体资金供给充裕,但是大量资金沉淀在房地产行业对实体经济中的资本流动性产生了挤出效应,社会资金流动性偏紧,企业融资成本偏高,同时房价上涨直接推动实业用地成本的上涨,降低了实体经济的利润率反而进一步促使房地产行业的扩张。再次,居高不下的房价导致居民的购房负担增加,进而削弱了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房价的上涨是我国内需力度降低的重要因素。最后,房价上涨还会推高居民生活成本,间接要求企业增加员工工资,削弱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成为我国外需疲软的重要诱因之一。
因此,结合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的主要问题——产业资本过剩、生产成本上涨、内需基础弱化、外需力度下降,从某种程度讲,是房地产行业的过度膨胀造成的,压缩房地产泡沫是经济走向“虚实相济”重要环节,是我国经济实现稳态发展的关键措施。
2.推进资产证券化是经济走向“虚实相济”的重要途径
新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遭受重创,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一度被搁置下来。但是,资产证券化作为重要的金融创新,是发展金融市场、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其发展是必然趋势,欧美主要国家已先后在2009年重启了资产证券化业务,我国吸取国际经验教训,强制风险自留,严控道德风险,加强信贷资产的信息披露,在2012年再度启动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旨在通过完善资产证券化相关的法律、会计、税收环境,实现虚拟经济资产证券化服务实体经济。 首先,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创新产品,具有转移和分散信用风险的功能。可以缓解目前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性错配的问题,将银行闲置的信贷资产以及不良贷款盘活[6],提高资金周转率与使用效率,缓解流动性不足的局面。其次,大力推进资产证券化可以改善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规模尤其是债券融资的比重,建立长期资本的投融资体系,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打破银行间接融资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新的融资途径,再次,它的信息披露与透明度要求要高于当前影子银行的产品,推进资产证券化可以将目前的表外影子银行业务阳光化,进而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隐患。最后,资产证券化试点的重启,是与国际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接轨,也是为了达到《巴塞尔协议Ⅲ》的有关要求,更是积极应对“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风险的不稳定性加剧的重要举措。
因此,结合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现状,有序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对解决我国虚拟经济中存在的流动性严重不足、国际金融风险、社会融资结构失衡、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等主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推进资产证券化是经济走向“虚实相济”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经济实现稳态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结语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下行趋势逐渐明朗,在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后危机”时代,要吸取美国经济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坚持虚拟经济和金融创新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基本原则,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同时促进金融改革,实现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有机结合,促进“虚”“实”经济的耦合发展,这也是中国经济实现稳态发展的“虚实相济”的政策选择。
参考文献:
[[1]]李扬.积极应对六国央行货币互换升级[J].中国外汇,2014(1):14-17.
[2]尹哲,张晓艳.次贷危机后美国、英国和欧盟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研究[J].南方金融,2014(6):35-38+81.
[3]李扬.失衡与再平衡[J].国际金融研究,2014(3):3-6.
[4]蒋永宏,于程程.美国再工业化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5(1):25-27.
[5]余斌,平新乔,张占斌,等. “十三五”期间的中国经济增长 改革传媒发行人、编辑总监王佳宁对话九位经济学者[J].改革,2015(1):5-40.
[6]耿军会,尹继志.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的意义及相关问题[J].企业经济,2013(7):17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