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景观与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来源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bn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重视专业基础理论、核心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增加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培养出专业基础牢、知识广、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设计人才。结合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景观与建筑装饰专业办学特色,提出“三站、两室、一坊”工学结合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立一个集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为一体的基础教学实训平台,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践技能的提高和社会化服务提供良好基础。
  关键词: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6)04-0073-04
  一、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背景
  据相关统计,皖江示范区核心城市芜湖市现有装饰公司、景观园林公司、建筑设计公司总计810余家,从业人员约30000人,年产值达到6亿元,产业利润10%—50%,其中从业人员平均工资3000—5000元不等,皖江示范区集中了安徽省70%的环境设计文化创意产业。皖江示范区景观、建筑装饰设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其一是需求量大。 2015年,皖江示范区环境设计人才需求总量约为32300人,到2016年达到35800人; 其二是亟需复合应用型人才。目前,皖江示范区最紧缺的设计人才是:集景观设计、城市规划、施工工程等多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具备对企业内外资源进行整合和具有丰富经验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随着合肥、芜湖双核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两市已跻身于“国家园林城市”,环境设计人才的缺乏日益凸显。因此,加大景觀、建筑装饰设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强化园林景观、建筑装饰设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解决皖江示范区景观相关产业人才缺乏问题的重要举措。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景观与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群(原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创办于2003年,2008年被确立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2015年被确立为安徽省综合试点专业。本专业初创伊始即开始推行“引企入校”,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将企业开发项目引入学校教学实践,通过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基于项目制作流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建立校内实习实训中心等形式,以项目带动教学。2010年开始,本专业根据行业职业标准和企业用人需求,积极探索“三站、两室、一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建立一个集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为一体的基础教学平台,以与企业合作共建工作室的方式,培养学生“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三个方向的专业能力,取得良好成效。为推行“三站、两室、一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专业积极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已建设形成初具规模的校内实习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践技能的提高和社会化服务提供了良好基础。本专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分布情况及项目承接类型如表1所示。
  二、校企共建实训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目标
  学院结合皖江示范区及学院实际情况,考虑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内涵和要求,目标定位为“立足芜湖,服务安徽,面向长三角,以景观、
  建筑装饰设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专业推行“三站、两室、一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推进董事会制校企共建的服务实训基地[1],建立健全“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优化项目化课程体系;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完善以“建筑景观设计院”、“创新工坊”为主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承接及参与项目运作等途径拓展社会服务空间,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学院专业教学改革目标定位为建立“项目化”教学方式,各实训室导师在教学中以设计院为项目承接平台,以工作室为责任单位,把工作室所承担的真实项目作为课堂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项目的实践训练,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行“立体、多元、开放”的实践环境,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真实项目、教学指导、企业案例、考核评价等,探索互联网课程的建设。在课程教学同时,将素质教育全程化,以职业规划课、创业指导课等基础课程为抓手,透过贯穿三年的职业素养培养[2],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发展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职场思维,强化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创新创业意识。
  三、校企共建实训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学院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教学改革,依托“创新工坊”和“设计院”,扎实推行“三站、两室、一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融合“3+2+1”阶段递进式教学。其中,建设建筑景观设计院,以企业化的模式运营管理,承接社会服务项目,以项目化的方式进行运作。[3]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就业意愿,选择相应的工作室,确定专业发展方向,在工作室实战项目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进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以承接的社会服务项目为导向,细分岗位核心技能,使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掌握现场勘测方案设计、建设施工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预算、施工管理等岗位核心技能,具备较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共建共享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力度,打造具有实践教学、职业素质养成、职业能力培养、产学研用开发、师资培训等多功能有机结合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具体的措施如下:
  (一)教学改革“培养模式”的凝练
  学院建立与“三站、两室、一坊”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项目化递进式实习实训平台,充分体现其先进性、生产性、研究性、综合性、集成性、辐射性和带动性。递进式实习实训平台集专业课程教学、企业项目制作、对外社会培训、原创艺术品开发四大功能于一体,实现功能系列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设备流程化、管理企业化(如表2所示)。   (二)“设计院”平台建设
  学院积极探索“校中企”建设,在现有工作室建设基础上,引进社会资源参与建设,成立建筑景观设计院,注册法人,探索董事会制管理运营模式,以设计院为平台对外承接社会服务,拓展景观、建筑装饰设计等相关业务,在承接社会业务同时对内组织项目化教学,承担实习实训[4],安排学生参与真实项目的施工及管理工作,在整合各工作室及创意工坊资源的基础上,提升设计院平台的业务绩效。将设计院建设成为集设计、施工、教学、实训为一体的,功能优化、配置合理、省内领先的校内设计院。
  (三)“创意工坊”平台建设
  参照建筑景观设计院商业管理模式,下设工艺研发、产品加工、业务处理等部门,重点涉及材料工艺、产品造型、施工工艺、装饰美化、工艺品设计等领域;以两个定制中心为基础,推进产研并进、厂校结合实训模式,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整合不同专业的资源(包括:视觉传达、动画设计、产品造型等),形成完整的产品研发、生产产业链,带动专业群的整体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和实践动手能力。[5]学生全天候进入创新工坊进行综合实训,组织学生成立创新小组,深入学习研究现代装饰材料的定制、新兴施工工艺的实施、城市景观艺术品、公共艺术品的创新研发和加工制作,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职业技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四)“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建设
  以实训基地(设计院、创意工坊、大师工作室)和“现代学徒制”为基础,对现有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推行创意工坊教学,开展真实项目驱动的小组训练,手把手传授、面对面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職业能力为核心,以技能大赛为推动,引入行业标准,全面推进“双证书”制度,将先进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方法等引入教学内容,推动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
  (五)“网络化社会服务”平台建设
  实训基地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与上海蒂嘉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利用其网络平台进行设计研发、施工工艺制作的业务联系与沟通。同时利用该平台发布本校实训基地产品概念,进而实现网络业务接单,拓展设计院与工坊的项目来源,进一步服务社会。在教学方面,实训学生在一院一坊中完成设计概念、设计图纸、设计咨询、装饰材料造型前期的工作,后期通过该平台发布自己设计作品,实现了“互联网+设计”的新型谈单模式,预计该网络平台每年可以给实训基地提供50个项目。
  (六)校企协同创新团队建设
  依托建筑景观设计院现有人才,吸引企业兼职教师建设创新团队。创新团队由专业教师、企业管理层、企业一线设计师、工程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创新团队教师不仅拥有参与创业或者企业高管的亲身经历,同时还和企业保持积极的联系,通过争取企业支持与合作,争取更多创新实践的机会。在创新团队中,以工作室负责人作为小组负责人,带动部分学生组成创新小组,以设计院承接的真实项目为创新训练内容。创新小组承担社会设计项目,进一步强化小组负责人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小组通过参与设计院项目的管理与实施,锻炼团队自身的企业管理与经营能力,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与效果提供坚实的保障。
  (七)创客及学生创业团队孵化建设
  在教学课程中开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公共类课程。搭建由专业性的创新创业课程以及专业性讲座组成的课程平台。根据大一至大三学生不同的需求以及不同的知识掌握能力,设计一套符合学生认知的课程,从浅到深,循序渐进地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另外,开展课外创新创业实践,组织学生成立学生社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的比赛,依托学校创业园、校外创业孵化园,鼓励学生带着设计作品进行创业实践。[6]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八)教材及网络实训教学资源建设
  以编写的工学结合教材、内部讲义为主要内容,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校内外实训相结合,依托MOOC/SPOC建设,加快创建核心课程互动式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本专业建设的同时,带动视觉传达、动画设计等相关专业,整合优化现有资源,以动画、视频、图片、交互课件等多种形式在互动多媒体平台上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企业合作,结合本专业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编写与生产实训教学相结合的《庭院景观设计》、《建筑施工技术》、《家居空间设计》、《园林制图与识图》、《项目制作》等教材及内部讲义若干,在工学结合的实训基础上加以完善,最终完成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综合指导性教材及配套资源。
  四、结语
  总之,通过校企共建实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在重视基础理论、核心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增加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基础牢、知识广、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设计人才,最终实现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就业竞争力强,在设计领域的专业水平达到同类院校领先水平。
  参考文献:
  李伟,吴灿.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湖南商学院艺术设计工作室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 2010(12):20.
  刘永福.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2009(11):151.
  吴昊.高职动画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6.
  李伟;吴灿.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湖南商学院艺术设计工作室为例 [J].美术教育研究,2010(12):20.
  陈甦;黄瑞.高职商科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探索与实践——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商学院为例[J].当代经济,2015(12):15.
  吴钦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财经人才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1):20.   (責任编辑 刘 宝)
  Study on the Reform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Concerning Landscape and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Anhui Business College as an Example
  CHENG Zhi-yong, ZENG Xian-guo, YANG Xing-sheng
  (Department of Arts and Designs, Anhui Business College, Wuhu 241002, 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think that we can cultivate innovative design talents with high quality and skills who are professional, knowledgeable and qualified if we reform on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putting more efforts into fostering students’ innovative idea and ability based on the emphasis of their basic theory mastery, core skills and practical ability. In light of the school-running features of Anhui Business College concerning Landscape and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Major, the authors propose a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combining work and learning 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 and industry. This mode provides a basic teaching and training platform combining interior design and landscape design to help foster students’ vocational ability, improve their practical skill and serve the society also.
  Key Words: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 and industry; training base; reform on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在校生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的现状,首先通过对比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提出创新高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若干建议,如依托班级党、团组织建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多样化社会实践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深入学生中进行全方位教育等。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能力;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
期刊
摘 要:高职生和本科生相比在校学习时间较短,其闲暇时间管理有效性问题事关学生将来的成人成才。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为案例,在随机抽样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探究了高职生闲暇时间管理行为结果的外在表现和总体特征,并从高职生自身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从闲暇时间管理态度引导、习惯引导、规划引导和状态引导四个方面,系统地提出了高职生闲暇时间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生;闲暇时间
期刊
摘要 基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应用文献统计法和综合分析法,阐述了中国建设用地及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赋权方法的现状,着重研究了各种权重确定方法在建设用地集约评价中的实践应用,并对其进行总结和讨论,探讨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  中图分类号 S28;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安徽省部分高职院校五年规划的制定、执行情况调查,折射出高职院校在决策中存在着领导旨数、缺少外部沟通、参与范围不足、内容广度深度不合理、執行性价比不高等现实问题,结合高职管理实际,提出标准化设施、三基一体、广泛参与、分块决策、性价比导向等改进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决策效果;改进策略;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6)04-00
期刊
摘 要: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顶岗实习心理压力问卷调查为例,通过对学生顶岗实习心理压力特征及影响因素等的研究,找出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并提出一些合理建议,如企业应改善管理方式,适度安排工作量和奖惩考核,学校应与企业积极沟通,实时关注学生实习情况,学生应调整自己心态,主动关心心理问题的发展,以便实践性教学(顶岗实习)更好地开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心理压力;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在SITC分类的基础上,基于2000-2013年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现状,利用TSI和TC指数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比较优势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占主导地位,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中资本密集型产品占主导;净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但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优势日益凸显,资源密集型产品基本处于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资本密集型产品附加值、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培
期刊
摘 要:自2007年教育部进行高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以来,招生人数逐年增加,自主招生成为高职院校招生新常态并逐渐成为主渠道已是大势所趋。高职自主招生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个性特点等与统招生有较大的差别。我们既不能简单地把“单招生”看着是差生,也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教育和管理“单招生”和统招生,要扬长避短,因材施教。根据“单招生”的特点,制定“单招生”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
期刊
摘 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视频教学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补充和延伸。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改革视频教学内容、完善视频教学手段和方式,提高了教师掌控视频教学内容、方法和技术的能力,增强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视频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基础”课;视频教学;针对性;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民增收。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既是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也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出路。目前,我国农业“走出去”的步伐慢、规模小、效益低以及缺乏集团优势等,影响了“走出去”的进一步发展。该研究借鉴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国际4大粮商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农业“走出去”的实际
期刊
摘 要:进入本世纪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城镇化及工业化推动了我国对于大宗商品的消费,产量也相应地快速增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定价权的缺失,我国政府和企业始终未能摆脱大宗商品价格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以有色金属为例深入分析我国大宗商品定价权缺失的现状及其原因,认为现阶段金融化因素在国际大宗商品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金融化视角下提高我国大宗商品定价权的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