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ia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来,北京市对文化创意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通过建立城市创意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对北京、上海两个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横向比较,发现北京创意产业发展中还存在需求量低、相关产业支持力度差等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各生产要素,刺激文化市场需求,加强文化创意创新能力等措施来提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北京;上海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7-0053-05
  引言
  2013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2 406.7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不同的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是不一样的,目前来看,中国各省市中上海文化创意发展也非常迅速,有些指标甚至高于北京。要想继续提高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可以将各指标与上海进行比较,从而反思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找出解决对策。目前,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更多的是定性研究,不同城市间的定量比较研究还比较少,因此,将北京和上海进行横向比较来研究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
  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基于钻石模型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由6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47个三级指标构成,能比较全面反映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过程中,评价体系中的每一个指标都要有一个对应的权重系数,指标权数设置地合理性将会对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产生影响。本文是基于钻石模型且综合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构建了指标体系,其评价方法主要采用的是德尔菲法和综合权重法,三级指标数据涵盖面广,且都是可直接获得的。一级指标综合其特征加入了创意能力指标,构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如下页表1所示)。
  二、北京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
  (一)数据采集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还属新兴产业,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统计系统还不够完善,各地区统计口径也不够统一。根据评估所构建的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需要,本文选取了2013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产业的相关统计数据,再利用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年鉴》、《上海统计年鉴》及新闻报道中的有关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
  (二)评价结果
  根据所查得相关数据,计算两个城市综合得分情况(见P55表2)。
  三、评价结果比较分析
  (一)生产要素
  人力资源方面,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从业人员人数略高于上海,且就业形势稳步提升。2012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吸纳就业达到152.9万人,比上海多提供工作岗位23.7万。该产业中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从业人员最多,占该产业总人数的42%[1]。毫无疑问,充沛的人才储备为该地区的文创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资本资源方面,从整体上看,两市的金融总体运行均呈平稳态势,实体经济融资保持适度规模,信贷结构也得到不断优化。相比较而言,北京市的金融机构贷款的整体水平优于上海,2012年,两市金融机构的贷款总额分别为43 189.5亿元、40 982.48亿元。而截至2013年末,北京市中资银行文化创意产业人民币贷款余额692.9亿元。
  设施资源方面,两市所提供的设施资源水平相当。均拥有120家左右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重点园区也呈现出较强的产业集聚效应和品牌化建设成效,服务能力在不断地提升当中[2]。另一方面,两市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引导力度,大力推进数字文化服务建设,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全民共享。目前,北京市共有四级公共文化设施6 691个,文图两馆44个,博物馆41个,图书馆25个;上海拥有文化馆、群众艺术馆27个,艺术表演团体112个,公共图书馆28个,档案馆50个,博物馆114个。
  文化资源方面,北京市的文化资源领先于上海市。相比于上海市,北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其拥有6个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此外,北京还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8个,而上海仅有33个。由此可见,北京市有着较强的文化创意环境、精神环境,而这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二)需求要素
  需求要素方面,无论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需求量还是需求水平,北京均低于上海。从文化消费情况来看,2013年北京市和上海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0 321元、43 851元,人均支出总额为26 275元、28 155元,其中,文化产品的人均消费支出为3 985元、4 122元。从人口数量上来看,上海市的人口基数也多于北京市,其常住人口数量为2 415.15万人,而北京则为2 114.8万人。
  虽然,北京市居民文化产品整体的购买力和消费需求水平略低于上海,但其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层次依旧保持领先,其中部分原因是受到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两者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北京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居全国首位为11.6年,上海为10.55年。虽然,北京市居民的文化产品消费额虽然较低,但其占总支出的比重略高于上海,分别为15.17%和14.64%,且北京市文化消费保持稳定增长,2013年前三季度的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同比增长26.9% [3]。这些则成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优势和有利条件,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潜在的市场条件和强有力的支撑。
  (三)相关产业要素
  在金融业方面,北京金融业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大于上海。2012年,北京金融业增加值为2 592.5亿元,占北京生产总值比重为14.56%,而同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为2 450.36亿元,占上海生产总值比重为12.19%。因此从北京金融业增加值占北京生产总值的比重和北京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国金融业总产值的比重来看,北京金融业的规模情况和发展水平均是高于上海的。   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要小于上海。2010年,北京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为2 757.14亿元,占北京生产总值比重为23.24%,而同年上海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为5 557.45亿元,占上海生产总值比重为37.29%。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情况和发展水平均低于上海。
  在制造业方面,北京制造业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要小于上海。2010年,北京制造业增加值为2 763.99亿元,占北京生产总值比重为20.06%,而同年上海制造业增加值为6 536.21亿元,占上海生产总值比重为38.73%。因此北京制造业的规模情况和发展水平均低于上海。
  (四)产业运作要素
  产业规模方面,总体来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要高于上海。具体来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值略低于上海,文化创意企业数量要多于上海。2012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2 205.2亿元。同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 269.76亿元。目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总数达到152.9万人,而上海总数为129.16万人。目前北京有各类文化创意企业5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 000余家,文化创意企业总量和员工人数居全国之首。
  产业效益方面,总体来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效益要低于上海。从全员劳动生产率来看,北京要低于上海。2012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4.42%。从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当地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北京要领先于上海。2012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3%。而同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 269.7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29%。
  龙头企业方面,总体来看,北京文化创意龙头企业的竞争力要略高于上海。2013年第五届中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中,北京和上海均有5家企业入选。北京五家企业201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8亿元、27.7亿元、10.34亿元、3.28亿元和16.5亿元;上海五家企业201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6亿元、154.76亿元、20.1亿元、70亿元和20.28亿元。北京五家企业总收入占文创增加值的比重为1.49%,上海五家企业总收入占文创增加值的比重为1.33% [4] 。
  (五)政府政策和法律法规
  资金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资金支持方面,北京明显高于上海。从2012年起,北京市政府统筹设立了100亿元人民币的文化创新发展专项资金。2013年,仅为文艺演出降低票价进行补贴的财政资金便有望达到1 000万元。仅2012年,北京市财政就为文化惠民工程提供资金500多万元,约有10万人受益。2013年,此类补贴有望翻番。2013年,北京已对22个歌剧院进行低票价补贴。相较之下,2013年度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扶持资金共扶持项目245个,资金总额3.9亿元。其中,市级扶持资金2.87亿元,区县配套资金1.03亿元,撬动企业资金投入62.6亿元。
  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政府政策方面,北京制定相关政策多于上海。2005年年底,北京正式提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目标,指出要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首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柱来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06—2013年,北京市政府及各级区县政府已经制定了80余条相关政策法规。整体看来,2006年以来的政策起先集中于产业指导层面,后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体系框架初步建立,自2008年起,更多触及了投融资、人才鼓励、行业标准方面。政策对合理利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资源优势,规范行业发展及市场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且大部分政策初见成效。
  为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从2004年开始上海市各级政府因地制宜,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如2012年上海发布《上海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12—2015)》,一批文化创意与科技融合的园区和企业发展迅速[5]。在人才政策方面,制定发布《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在企业创新方面,开展首批30家上海市设计创新示范企业创建工作,试行文化创意类企业“集中登记”模式;在知识产权方面,完成对《上海市专利资助办法》的修订,突出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倾斜和支持。
  法律法规方面,北京略高于上海。2012年,北京市法院全年受理一审知识产权民事、专利、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11 305件,审结11 213件。全市检察机关受理审查逮捕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共312件480人,批准逮捕233件325人;受理审查起诉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共668件973人,起诉602件768人[6]。
  2012年,上海市法院共受理一、二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4 575件、审结4 534件。其中受理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3 420件、审结3 404件;受理二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557件、审结564件;受理一审知识产权刑事案件586件、审结550件;受理二审知识产权刑事案件8件、审结13件;受理一审知识产权行政案件4件、审结3件[7]。
  (六)创新能力
  创新潜力方面,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创新潜力高于上海。北京地区共有约60所高校开设了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本科专业,北京高校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布点总数达到了386个,基本实现了对文化创意产业全行业的完整覆盖。北京市对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北京市“高等学校本科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一期建设重点支持的26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中,有4个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在重点建设的100个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中,有13个涉及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上海约15余所高校开设了30几种文化创意类专业。虽然目前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和国内的高校培养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才短缺,加之人才培养制度也取得一定成果,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创意潜力方面都还需待进一步开发。   创新成果方面,北京依然高于上海。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再创新高,专利申请达到12.33万件、授权达到6.2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6.75万件,占专利申请总量的54.8%,结构全国最优;发明专利授权量为2.07万件,居全国首位;全市有效发明专利量为8.54万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4件。相比之下,2013年,上海市专利申请量为86 45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39 157件;上海市专利授权量为48 680件。2013年底,上海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48 370件,上海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0.32件。
  创新能力可以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长期且持续发展,并能直接提供竞争动力,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一)生产要素
  拓宽投融资渠道,扩大文化创意产业资本资源。目前,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企业主要还是依靠银行贷款这一间接的融资方式,产业融资渠道仍然单一。因此,我们应建立健全相关的融资机制,鼓励金融和保险机构开发面向文化创意产业的金融产品,支持社会资本设立各类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构建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基础,银行信贷和民间资金为主体,股市融资和境外资金为补充的多渠道文化创意产业投资体系。
  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实现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业态规律、产业特色和区域服务功能,提升创意产业集聚区水平,实现从创意园区到创意社区、创意城区的发展。同时,通过搭建服务平台,更好地整合相关文化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和沟通渠道,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服务,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不竭源泉。
  以地区文化禀赋资源为依托,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北京市文化资源丰富,拥有璀璨的历史文化遗产,融合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众多民族的优秀文化。因此,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优化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地区文化优势,同时以包容性和创新性的原则,寻找出将地方文化和其他禀赋资源有效结合的发展模式,从而实现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需求要素
  就发展文化产业而言,投资是否有效益,文化企业能否做强、做大,取决于是否有发达旺盛的文化消费市场。有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居民用于文化消费时间相对较多,但是支出却很少,说明相当多数消费者不愿意在文化消费方面投入较多资金。因此,如何更好地拉动地区文化消费成为提高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和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为进一步刺激文化市场需求。政府方面,除了适时适度的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时积极引导大众转变文化消费观念、提高文化消费水平、优化文化消费结构,还应加大对公益性文化设施、人员和经费投入,为群众免费提供文化消费场所与优质的文化产品;企业方面,在保证文化产品的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应主动了解消费者的兴趣爱好,开发新的文化消费项目,探索新的文化消费领域,从而提高新兴文化消费项目的比例。
  (三)相关产业要素
  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条包括内容创意、产品研发、产品生产、营销推广等环节。要增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其相关支持性产业的竞争力。首先,金融业是文化创意产业首要的支持产业,只有具备了资金的保证,文化创意企业才可能实现经济效益。另外,文化创意产业是内容密集型产业,需要通过高科技技术将无形的内容创意转化为创意产品。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目前略低于上海,需要将文化创意融入高新技术产业中,特别是数字化内容产业的开发,提高附加值。目前北京制造业的竞争力也略低于上海,而制造业是文化创意产业不可或缺的辅助产业,因此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需要进一步增强制造的支持力度。
  (四)产业运作要素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规模高于上海,但产业效益低于上海。因此需要增强产业盈利能力。首先,要对现有的文化创意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升级,将不同文化创意产业要素有效集中,从而实现文化创意企业的专业化集聚。对于新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要着力进行优化布局。对于列入发展规划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要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提供增值服务的赢利模式来进行建设。另外,要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培育。龙头企业是一个行业的支撑力量,龙头企业的规模和效益越大,越能够发挥带头作用,引领行业内其他企业,进而提升该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五)政府政策和法律法规
  政策法律法规是文化创意产业良好发展的基础,政府应不断制定和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法规体系和管理办法,针对政策方面的不足之处,应及时进行政策调整。完善和维护公平市场秩序的法规体系,完善配套服务,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公平、良好的“软环境”。具体来说,完善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的行业准则,利用和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使文化创意产业内大多数企业都能够参与建立行业准则和规定。在文化创意企业准入、资金、税收优惠和人才引进政策等方面要给予大力扶持,如放宽准入限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对于刚起步的文化创意企业采取减征或免征增值税,对新开发的文化创意产品可以缓征所得税。
  加强对政策实施效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发挥应有效用,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策的制定是前提,执行是否到位,才是真正衡量公共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标准。通过对政策法律法规的完善,促进并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步伐。
  文化创意产业中,创意是核心,而创意又是易模仿的,所以要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来保障创意成果不被窃取。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应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充分保障文化创意主体的合法权益。加大对知识产品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同时配合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执法服务。规范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提供知识产权交易平台,降低交易成本。激励人们的创意活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
  (六)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需要创意人才通过创意成果来体现,创意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体制的保障,加大创意人才的培养及引进力度,形成多渠道人才培育开发机制,提升文化创意人才队伍素质,从而增加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一方面,应积极发挥城市高校密集的优势,注重创意人才的内生培养机制;另一方面,应注重提升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就业吸引力,建立健全优秀创意人才和创意团队的引进机制。有效整合资源,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原创力。政府、高校与企业应联手积极推动高校创意人才的培养学习、研究合作和企业实习等方面的交流与实质性合作。
  在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的基础上,还应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建立市场化的人才流动平台和社会化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尊重创意人才性格特征和工作特征,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不竭源泉。参考文献:
  [1] 郭万超.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2] 张京成,王国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经济社会统计报告[M].北京:同心出版社,2013.
  [4] 顾乃华,夏杰长.中国主要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12).
  [5] 张京成,沈小平.中外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6] 首都之窗.北京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EB/OL].http:// www.beijing.gov.cn/ zbft/szfxwfbh/wz/t1305716.htm,2013-04-11.
  [7] 中国新闻网.2012年上海涉外涉港澳台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增加[EB/OL].http://www.chinanews.com/fz/2013/04-25/4763886.shtml,2013-04-25.
  [责任编辑 陈丽敏]
其他文献
分布是广义函数的泛函定义,它是在物理学和数学自身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1936年,索伯列夫引入了广义函数概念,他称为有限阶连续线性泛函。约十年之后,施瓦兹再次引入了广义函数的泛函定义——分布,并建立了分布理论。这一理论不仅为近现代物理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而且在数学各分支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如偏微分方程、群表示论等。本文在原始文献及其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利用文献分析、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以“为什么数学”为切入点,细致考察了施瓦兹提出分布概念、建立分布理论的过程、原因及其影响,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
摘 要:针对当前生姜在老厂乡的发展现状、管理经验、配套服务、技术操作等方面进行探索分析和归纳总结。对老厂乡今后的发展规划作出了进一步的设想。  关键词:解放思想;因地制宜;特色产业;小黄姜;产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7-0077-02  云南罗平县老厂乡位于城东北部,距县城52千米。东与富源老厂接壤,西南与九龙相连,北与马街、富
期刊
摘 要:职业农民是一种新型职业群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力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制度设计,改革户籍制度、完善大学生农村就业制度,加快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创新制约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体制机制。  关键词:改革创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
期刊
摘 要:如今,电子商务正以稳健的态势迅速发展,其创造的经济价值也日益增加,中国该如何抓住机会,充分利用这笔巨大的财富值得思考。通过对淘宝网店主纳税意愿的调查以及对业内人士的观点和建议的整合,认真分析目前国内外电子商务税收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积极研究解决各种问题与挑战的措施。  关键词:电子商务税收;纳税意愿;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期刊
摘 要: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亟须新的资产评估方法,实物期权法作为一种资产评估工具,从动态方面考虑了环境的不确定对资产价值的影响。分析B-S模型及其应用,探讨其参数的确定方法,并基于B-S模型的文化创意类资产评估探讨B文化公司将计划投资拍摄A电影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文化创意项目;实物期权;B-S模型;电影项目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7-
期刊
摘 要:改善企业经营环境,进行恰当的战略选择,已成为武陵山片区促进企业稳步发展,带动经济增长的关键问题。课题组通过对武陵山片区的湘西州企业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立足于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分析,运用战略地位和行动评估矩阵SPACE分析法对湘西州企业发展的基本战略进行定位。  关键词:湘西州;经营环境;发展战略;SPACE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期刊
摘 要:提升城市集聚与辐射引领能力,开展城市创新能力研究,构筑创新能力底蕴,促进城市创新能力发展,进而产生对其他城市的辐射引擎效应和区域带动作用,为世界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借鉴。从全新的角度探讨城市创新能力系统动力机制;从滨海新区在国家战略中的多重带动作用及其发展模式,提出中国城市应选择的引擎效应路径战略。  关键词:城市创新;引擎效应;系统动力;滨海新区  中图分类号:F290
期刊
摘 要:以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为例,对广电机构管理模式进行研究,运用AHP法构建广电机构管理模式评价模型,认为在三种管理模式中,综合制最优,频道制次之,中心制为最末选择。  关键词:AHP法;中心制;频道制;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7-0162-02  以央视2009年重组新闻中心,变中心制为频道制为代表,全国广电行业很多单位
期刊
摘 要:在指导区域城镇建设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过程中,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两项非常重要的规划,它们都是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为依据,把土地作为基本的规划对象,二者应当是相互协调的关系。但近年来,两项规划在实施情况、指导思想以及许多的规划体系的制备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两项规划之间的协调变得越来越困难。以长沙市为例,分析了长沙市“两规”相协调的内容。最后,从规划法规体系、编制体系和实施体系等方面
期刊
摘 要:分析研究珠海市金湾区2001年建区以来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各类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统计数据,发现金湾区各类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在波动中随着人均GDP的持续增长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趋势。将金湾区建区以来人均GDP 与各类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相关数据进行拟合,建立金湾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其计算结果显示:金湾区各类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三次曲线特征,但是不同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与人均G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