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探索近30年内,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对策,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逻辑方法,发现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区别于现代体育的、现实的存在方式和存在基础的个性特征。得出了未来30年内,促进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逐步现代化的对策主要是:通过行政力量主动介入而强化引导方式,在促进民俗活动和业余文化活动的开展中促进其发展;关注社会需求、坚持服务社会方向,更为充分挖掘和实现其课程资源、旅游资源和健身文化资源的价值;组织竞赛,借助竞赛的杠杆作用推动其持续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存在状态;发展方式
中图分类号:G8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11-1462-03
我国社会正在经历着从农业经济为基本特征向工业经济为基本特征转变的社会转型。在这个社会转型期,由于经济基础和经济生活的逐步变化,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必然要逐步发生适应发展着的社会需求的变化,要逐步实现其自身的现代化转型。但是,在社会转型和社会变革中,不同性质、不同特征的文化形式,由于各自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的不同,所发生的这种转型的过程也会有所差异,也会具有其个性特征。正是因为此,当前研究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如何实现现代化转型的问题,尤其是研究近几十年内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逐步现代化进程,成了民族学、体育学、文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1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存在方式和存在基础的个性特征
1.1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生、发展历程的逻辑推断有关文献已准确记载的、并且正在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中开展着的项目,就已达676项之多。其现存状态的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本身,就足以说明其产生的源头也是多种多样的。分别可能产生于生产劳动、军事活动、宗教祭祀或直接的游戏娱乐等。文化学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判别一种人类文化活动的性质的主要依据,就是人们在这种文化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目标的追求。所以,在上述列举的源头中,除游戏娱乐活动因为一开始就是为满足人类的身心需求而产生,因而从其产生之初就具有独立的体育文化特征、以独立的体育形式存在以外,产生于其它源头的全部活动,都要在追求欢娱、追求人际交往、追求身心健康的鲜明的体育价值取向形成以后,才能使上述的原本是生产劳动、或军事活动、或宗教祭祀的身体活动方式,带上体育活动的文化色彩。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价值追求的形成又往往具有反复性、渐进性,是在漫长的历史延伸中逐步产生、逐步稳定形成的。于是这就决定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必然要经历一个在上述身体活动方式中逐步萌芽、逐步形成并与上述活动相伴而行的历史过程。由于在这些活动的漫长历史中,不同的价值追求或是反复相互更替、或是权重不同地共同存在,所以,在这个与上述活动相伴而行的岁月中,同一身体活动方式往往时而带有体育文化的特征、时而又表现为军事活动或生产劳动或巫术与宗教活动,只有在这些身体活动方式不再带有生产劳动、军事活动、宗教祭祀的目标追求,而只剩下体育的价值追求时,它才成为了完全的体育活动,才从上述活动中彻底独立出来。
1.2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实存在状态的调查与特征分析
1.2.1 至今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仍然主要是借助于民俗活动而以与其它文化形式共生的方式存在于现阶段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生活中 这种民俗活动中出现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除了具有显著的体育价值追求,因而具有鲜明的体育性特征而外,还带有多种民俗活动的目标追求,因此这些身体活动方式也同时具有庆典、婚俗、丧葬、宗教、舞蹈等多种文化特征。也就是说,至今,一方面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从其在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生活中的主要存在方式上看,还未完全从这些文化活动中真正剥离出来,很少以独立的、单一的体育活动方式而存在,突出地具有了与少数民族多种传统文化形式共生的明显特征;另一方面,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少数民族群众生活中,突出地具有了最为广泛的群众参与性,是一种真正的大众文化活动。这是在制定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近30年内的发展战略中,必须高度关注的事实。
1.2.2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现阶段少数民族群众民俗活动之外满足其它社会需求中的主要存在方式 调查发现,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除了上述主要存在方式外,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资源,还在满足多种社会需求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和发展着。这些存在方式主要有:作为课程资源进入学校体育教育、作为文化资源进入旅游活动、作为竞赛项目进入运动训练活动、作为社会体育方式而散存于民间生活等。
1.2.2.1作为课程资源进入学校体育教育 从有关文献和实地调查中发现,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广大农村学校,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乡镇的农村学校体育,严重欠缺体育场地、器材和师资,因而利用舶来的现代体育为主体教材而展开有效的学校体育教育的条件较差。于是直到上世纪末,大部分此类学校的体育教育不能正常展开,甚而在贵州有近1/4的此类学校从来就没有体育教育。正是这种物质条件的欠缺和发展学校体育教育之间的尖锐冲突,促成了西部省区的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逐步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课程资源而引进了学校体育教育。
1.2.2.2作为文化资源进入旅游活动 文献资料和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的西部各省区,较能全面地反映民族文化特征,也较容易组织开展,尤其是既具有欣赏价值,以满足旅游者求奇、求新的文化追求,又具有可参与性,使旅游者能亲身体验、乐在其中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成为了最具有价值的旅游资源之一。这足以说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部分地区以旅游文化资源方式而正在发挥着作用、正在鲜活地存在着。
1.2.2.3作为竞赛项目而进入运动训练活动 自1982年恢复4年1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来,在竞赛杠杆强有力的推动下,各省区都力争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争取好的成绩。全国各省区无一例外地都要进行这种运动训练。而且伴随着各省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伴随着民运会上竞争的日趋激烈,这种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是,组织训练的规模越来越大、集中训练期也越来越长。即使是在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贵州,为在全国民运会上争取更好的成绩,也试图通过建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的方法,扩大这种训练的规模、延长这种训练的时间。考察这种运动训练,我们发现其历史贡献中最为突出、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这种运动训练成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一种周期性的、极具影响力存在方式,使其得以延续和发展。
1.2.2.4作为社会体育方式而散存于民间生活调查中我们发现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市的消防支队的战士们,将当地苗族的传统体育方式“跳芦笙”作为自己重要的、经常的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并组建了一支跳芦笙 表演队,近3年来共在各种场合进行了颇有水平的数十场表演。正是这些调查结果,使我们在试图全面、准确地描述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实存在方式时,不得不关注到这种规模虽然很小、仍然很分散,但却具有重要意义、并正处在发展中的重要方式。
1.3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舶来的现代体育在赖以存在的文化和经济基础上的差异
1.3.1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在赖以存在的文化基础上的主要差异我们在这里所指的舶来的现代体育,就是源于古希腊、罗马,并以西方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为文化背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逐步发展和壮大,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和殖民主义的侵略,也借助现代奥运会的勃兴而逐步成为当代世界体育文化主干的体育方式。显然,鼓励个人张扬个性、敢于竞争的古代雅典民主制,是这种现代体育产生的历史根源和思想文化根源。保障工业化进程有效展开和延伸的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文化生活中所倡扬和赞许的竞争精神,就是这种现代体育方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主要的文化基础之一。正是这种竞争性,使得现实生活中,以锦标争夺为主要特色,已经客观地成为了这种现代体育的重要的文化特征。也正是这一特征使这种体育方式成为了相对独立于其它人类活动的、完全的体育运动方式。而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在追求和谐与宁静、追求身心与精神满足、追求协调与统一、追求友善与团结、追求群体价值的中华文化基础上产生的体育方式。其赖以产生与发展的上述精神文化基础,远不同于强调个体价值的现代体育。正是这一特殊的精神文化基础,不仅使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目标追求并不像现代体育一样具备强烈的排它性,而且总是显得在同一身体活动中多种目标追求往往同时存在。于是,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历程中,这些精神文化基础,使这种追求和谐、追求群欢、追求友好交往、追求身心健康的体育方式,能够成为其它诸如宗教信仰、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多种文化活动中极为重要的活动内容,并与这些活动长期相伴而行。
1.3.2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在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上差异考察舶来的现代体育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这种现代体育,是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而不断发展的,是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而发展的。当把这种现代体育作为大众体育的手段时,清晰显示了这种现代体育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度依赖性。正是由于现代体育的兴起和发展对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度依赖,所以,某些学者将这种现代体育称为“城市文化”。也正是这种高度依赖性,使得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的西部地区农村,至今缺乏较为广泛地开展这些现代体育的基本条件,很少能见到这些现代体育的踪影。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方式,由于是产生和传承于经济发展水平更低的历史深处,所以,其赖以存在的传统的农、牧业经济环境决定了在完成其活动中,对场地、器材等物质条件不可能有较高的要求,即使某些项目有所要求,这些要求也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易于满足的。所以重要的结论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对经济发展水平的依赖度远远低于现代体育。正是在对经济发展水平的依赖度上明显的不同,使得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由于具有了适应当时经济基础的特征,不仅能从历史深处一路走来,而且在今天由于工业化水平较低而经济欠发达、不足以承载较大规模的现代体育的我国西部农村地区,依然在各种民俗活动中,成为主要的活动内容而蓬勃开展着,历经了千年而不衰。成为了各少数民族极为重要的文化生活方式,成为这些少数民族的主要的文化识别标志之一。
2 有效促进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近30年内逐步现代化的主要对策
制定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近30年内逐步现代化的对策,必须高度关注的主要依据有3点:1)起点,也就是上述研究中已经把握的,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今天的主要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2)背景依据,也就是对未来30年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主要存在的我国西部地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尽可能可靠的预测;3)目标,就是以更为充分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更为充分地满足少数民族群体和个体生存生活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指引目标。
2.1行政力量主动介入、强化引导,在促进民俗活动和业余文化活动的开展中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若干调查结果提示我们,有了行政力量的介入,多渠道地强化了引导和扶持,民俗文化活动便会如鱼得水,无论是规模和质量都易于获得更大程度的提高。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镇和村民委员会等基层行政机构和少数民族村寨的乡村文化站等行政力量和组织,应当主动介入、加强引导,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积极鼓励和支持那些健康的具有民族传统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民俗活动的广泛开展,借此而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2关注社会需求、坚持服务社会的方向。充分挖掘和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资源、旅游资源和健身文化资源的价值 我们在寻求和制定促进近30年内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继承和发展、逐步实现现代化转型的应对策略中,必须高度关注其对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农村地区的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的有用性,尽力使这种有用性在服务社会中充分实现。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以下3个方面。1)在地方政府的统筹下,通过地方教育、体育部门及民族宗教部门的共同协作,对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可能进入学校体育教育的部分,进行教材化处理,并培训师资、制定切实可行的进入学校教育的有关工作计划,促进其在更大区域内,进入更多学校的体育教育过程。以求更充分地挖掘和实现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资源价值,在为促进这些地区的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通过进入学校教育这种方式而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有效发展。2)随着我国方兴未艾的旅游大潮的持续走强,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多种旅游方式都会获得极大的加强。应当强调,要在各省区旅游主管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统筹和运作下,制定并实施各种有效挖掘和利用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价值的措施,强调在保留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个性、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为提高其观赏性、游客参与性、趣味性而对其进行适度的整理和编排,以便更为充分地挖掘和利用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旅游资源价值,以促进这些地区的旅游事业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互动式发展。3)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存在着部分类似已广泛走入城市居民健身锻炼活动的“秧歌”等易于推广的项目,各地体育职能部门应当组织力量,有计划地对本省区的这些项目进行整理,使其不仅能在少数民族生活中广泛存在,而且能经推广而走入其他民族、走入城市居民的生活,甚而走向国外,成为人类共有的体育文化财富。以便使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保有民族性的同时也具有世界性,从而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2.3组织竞赛,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持续发展历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举办,强有力地提高了各级政府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举办不同层次的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中,要着重注意以下2个问题:1)在组织竞赛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比赛中,在探索、修改具有导向性作用的竞赛规则时,既要追求有效地提高此类项目的对抗性、技术性水平,从而使其有可能逐步成熟地推向世界;又要追求使其能为普通群众作为日常活动项目而接受的结果。二是在组织表演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比赛中,必须修改其评分规则,加大其体育性特征所占分值的权重,在评判队伍人员的组成中,加大来自体育界评委的比例。以遏制近年来在此类项目的比赛中出现的不当的舞蹈化倾向,保证此类项目的健康发展。
3 结束语
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区农村,现实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特征,都决定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现阶段的主要存在方式,是以与少数民族其它多种文化现象共生的方式,借助民俗活动的开展而存在着和发展着。同时社会需求又一定程度地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较小的范围内被一定程度地引入了学校体育教育、被作为了旅游资源及零星地作为社会体育方式而发挥着作用。而以这些地区农村现实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为起点,即使以这些地区农村年人均消费水平的较高增长率测算,30年内,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区农村,都不可能在广大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中,支撑起较为广泛的、目标单一的、脱离民俗活动而存在的大众性体育活动,同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又需要更为充分地发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资源价值。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存在状态;发展方式
中图分类号:G8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11-1462-03
我国社会正在经历着从农业经济为基本特征向工业经济为基本特征转变的社会转型。在这个社会转型期,由于经济基础和经济生活的逐步变化,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必然要逐步发生适应发展着的社会需求的变化,要逐步实现其自身的现代化转型。但是,在社会转型和社会变革中,不同性质、不同特征的文化形式,由于各自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的不同,所发生的这种转型的过程也会有所差异,也会具有其个性特征。正是因为此,当前研究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如何实现现代化转型的问题,尤其是研究近几十年内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逐步现代化进程,成了民族学、体育学、文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1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存在方式和存在基础的个性特征
1.1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生、发展历程的逻辑推断有关文献已准确记载的、并且正在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中开展着的项目,就已达676项之多。其现存状态的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本身,就足以说明其产生的源头也是多种多样的。分别可能产生于生产劳动、军事活动、宗教祭祀或直接的游戏娱乐等。文化学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判别一种人类文化活动的性质的主要依据,就是人们在这种文化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目标的追求。所以,在上述列举的源头中,除游戏娱乐活动因为一开始就是为满足人类的身心需求而产生,因而从其产生之初就具有独立的体育文化特征、以独立的体育形式存在以外,产生于其它源头的全部活动,都要在追求欢娱、追求人际交往、追求身心健康的鲜明的体育价值取向形成以后,才能使上述的原本是生产劳动、或军事活动、或宗教祭祀的身体活动方式,带上体育活动的文化色彩。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价值追求的形成又往往具有反复性、渐进性,是在漫长的历史延伸中逐步产生、逐步稳定形成的。于是这就决定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必然要经历一个在上述身体活动方式中逐步萌芽、逐步形成并与上述活动相伴而行的历史过程。由于在这些活动的漫长历史中,不同的价值追求或是反复相互更替、或是权重不同地共同存在,所以,在这个与上述活动相伴而行的岁月中,同一身体活动方式往往时而带有体育文化的特征、时而又表现为军事活动或生产劳动或巫术与宗教活动,只有在这些身体活动方式不再带有生产劳动、军事活动、宗教祭祀的目标追求,而只剩下体育的价值追求时,它才成为了完全的体育活动,才从上述活动中彻底独立出来。
1.2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实存在状态的调查与特征分析
1.2.1 至今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仍然主要是借助于民俗活动而以与其它文化形式共生的方式存在于现阶段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生活中 这种民俗活动中出现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除了具有显著的体育价值追求,因而具有鲜明的体育性特征而外,还带有多种民俗活动的目标追求,因此这些身体活动方式也同时具有庆典、婚俗、丧葬、宗教、舞蹈等多种文化特征。也就是说,至今,一方面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从其在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生活中的主要存在方式上看,还未完全从这些文化活动中真正剥离出来,很少以独立的、单一的体育活动方式而存在,突出地具有了与少数民族多种传统文化形式共生的明显特征;另一方面,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少数民族群众生活中,突出地具有了最为广泛的群众参与性,是一种真正的大众文化活动。这是在制定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近30年内的发展战略中,必须高度关注的事实。
1.2.2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现阶段少数民族群众民俗活动之外满足其它社会需求中的主要存在方式 调查发现,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除了上述主要存在方式外,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资源,还在满足多种社会需求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和发展着。这些存在方式主要有:作为课程资源进入学校体育教育、作为文化资源进入旅游活动、作为竞赛项目进入运动训练活动、作为社会体育方式而散存于民间生活等。
1.2.2.1作为课程资源进入学校体育教育 从有关文献和实地调查中发现,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广大农村学校,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乡镇的农村学校体育,严重欠缺体育场地、器材和师资,因而利用舶来的现代体育为主体教材而展开有效的学校体育教育的条件较差。于是直到上世纪末,大部分此类学校的体育教育不能正常展开,甚而在贵州有近1/4的此类学校从来就没有体育教育。正是这种物质条件的欠缺和发展学校体育教育之间的尖锐冲突,促成了西部省区的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逐步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课程资源而引进了学校体育教育。
1.2.2.2作为文化资源进入旅游活动 文献资料和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的西部各省区,较能全面地反映民族文化特征,也较容易组织开展,尤其是既具有欣赏价值,以满足旅游者求奇、求新的文化追求,又具有可参与性,使旅游者能亲身体验、乐在其中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成为了最具有价值的旅游资源之一。这足以说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部分地区以旅游文化资源方式而正在发挥着作用、正在鲜活地存在着。
1.2.2.3作为竞赛项目而进入运动训练活动 自1982年恢复4年1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来,在竞赛杠杆强有力的推动下,各省区都力争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争取好的成绩。全国各省区无一例外地都要进行这种运动训练。而且伴随着各省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伴随着民运会上竞争的日趋激烈,这种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是,组织训练的规模越来越大、集中训练期也越来越长。即使是在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贵州,为在全国民运会上争取更好的成绩,也试图通过建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的方法,扩大这种训练的规模、延长这种训练的时间。考察这种运动训练,我们发现其历史贡献中最为突出、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这种运动训练成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一种周期性的、极具影响力存在方式,使其得以延续和发展。
1.2.2.4作为社会体育方式而散存于民间生活调查中我们发现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市的消防支队的战士们,将当地苗族的传统体育方式“跳芦笙”作为自己重要的、经常的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并组建了一支跳芦笙 表演队,近3年来共在各种场合进行了颇有水平的数十场表演。正是这些调查结果,使我们在试图全面、准确地描述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实存在方式时,不得不关注到这种规模虽然很小、仍然很分散,但却具有重要意义、并正处在发展中的重要方式。
1.3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舶来的现代体育在赖以存在的文化和经济基础上的差异
1.3.1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在赖以存在的文化基础上的主要差异我们在这里所指的舶来的现代体育,就是源于古希腊、罗马,并以西方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为文化背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逐步发展和壮大,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和殖民主义的侵略,也借助现代奥运会的勃兴而逐步成为当代世界体育文化主干的体育方式。显然,鼓励个人张扬个性、敢于竞争的古代雅典民主制,是这种现代体育产生的历史根源和思想文化根源。保障工业化进程有效展开和延伸的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文化生活中所倡扬和赞许的竞争精神,就是这种现代体育方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主要的文化基础之一。正是这种竞争性,使得现实生活中,以锦标争夺为主要特色,已经客观地成为了这种现代体育的重要的文化特征。也正是这一特征使这种体育方式成为了相对独立于其它人类活动的、完全的体育运动方式。而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在追求和谐与宁静、追求身心与精神满足、追求协调与统一、追求友善与团结、追求群体价值的中华文化基础上产生的体育方式。其赖以产生与发展的上述精神文化基础,远不同于强调个体价值的现代体育。正是这一特殊的精神文化基础,不仅使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目标追求并不像现代体育一样具备强烈的排它性,而且总是显得在同一身体活动中多种目标追求往往同时存在。于是,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历程中,这些精神文化基础,使这种追求和谐、追求群欢、追求友好交往、追求身心健康的体育方式,能够成为其它诸如宗教信仰、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多种文化活动中极为重要的活动内容,并与这些活动长期相伴而行。
1.3.2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在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上差异考察舶来的现代体育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这种现代体育,是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而不断发展的,是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而发展的。当把这种现代体育作为大众体育的手段时,清晰显示了这种现代体育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度依赖性。正是由于现代体育的兴起和发展对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度依赖,所以,某些学者将这种现代体育称为“城市文化”。也正是这种高度依赖性,使得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的西部地区农村,至今缺乏较为广泛地开展这些现代体育的基本条件,很少能见到这些现代体育的踪影。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方式,由于是产生和传承于经济发展水平更低的历史深处,所以,其赖以存在的传统的农、牧业经济环境决定了在完成其活动中,对场地、器材等物质条件不可能有较高的要求,即使某些项目有所要求,这些要求也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易于满足的。所以重要的结论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对经济发展水平的依赖度远远低于现代体育。正是在对经济发展水平的依赖度上明显的不同,使得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由于具有了适应当时经济基础的特征,不仅能从历史深处一路走来,而且在今天由于工业化水平较低而经济欠发达、不足以承载较大规模的现代体育的我国西部农村地区,依然在各种民俗活动中,成为主要的活动内容而蓬勃开展着,历经了千年而不衰。成为了各少数民族极为重要的文化生活方式,成为这些少数民族的主要的文化识别标志之一。
2 有效促进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近30年内逐步现代化的主要对策
制定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近30年内逐步现代化的对策,必须高度关注的主要依据有3点:1)起点,也就是上述研究中已经把握的,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今天的主要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2)背景依据,也就是对未来30年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主要存在的我国西部地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尽可能可靠的预测;3)目标,就是以更为充分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更为充分地满足少数民族群体和个体生存生活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指引目标。
2.1行政力量主动介入、强化引导,在促进民俗活动和业余文化活动的开展中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若干调查结果提示我们,有了行政力量的介入,多渠道地强化了引导和扶持,民俗文化活动便会如鱼得水,无论是规模和质量都易于获得更大程度的提高。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镇和村民委员会等基层行政机构和少数民族村寨的乡村文化站等行政力量和组织,应当主动介入、加强引导,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积极鼓励和支持那些健康的具有民族传统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民俗活动的广泛开展,借此而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2关注社会需求、坚持服务社会的方向。充分挖掘和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资源、旅游资源和健身文化资源的价值 我们在寻求和制定促进近30年内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继承和发展、逐步实现现代化转型的应对策略中,必须高度关注其对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农村地区的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的有用性,尽力使这种有用性在服务社会中充分实现。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以下3个方面。1)在地方政府的统筹下,通过地方教育、体育部门及民族宗教部门的共同协作,对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可能进入学校体育教育的部分,进行教材化处理,并培训师资、制定切实可行的进入学校教育的有关工作计划,促进其在更大区域内,进入更多学校的体育教育过程。以求更充分地挖掘和实现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资源价值,在为促进这些地区的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通过进入学校教育这种方式而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有效发展。2)随着我国方兴未艾的旅游大潮的持续走强,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多种旅游方式都会获得极大的加强。应当强调,要在各省区旅游主管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统筹和运作下,制定并实施各种有效挖掘和利用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价值的措施,强调在保留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个性、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为提高其观赏性、游客参与性、趣味性而对其进行适度的整理和编排,以便更为充分地挖掘和利用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旅游资源价值,以促进这些地区的旅游事业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互动式发展。3)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存在着部分类似已广泛走入城市居民健身锻炼活动的“秧歌”等易于推广的项目,各地体育职能部门应当组织力量,有计划地对本省区的这些项目进行整理,使其不仅能在少数民族生活中广泛存在,而且能经推广而走入其他民族、走入城市居民的生活,甚而走向国外,成为人类共有的体育文化财富。以便使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保有民族性的同时也具有世界性,从而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2.3组织竞赛,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持续发展历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举办,强有力地提高了各级政府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举办不同层次的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中,要着重注意以下2个问题:1)在组织竞赛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比赛中,在探索、修改具有导向性作用的竞赛规则时,既要追求有效地提高此类项目的对抗性、技术性水平,从而使其有可能逐步成熟地推向世界;又要追求使其能为普通群众作为日常活动项目而接受的结果。二是在组织表演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比赛中,必须修改其评分规则,加大其体育性特征所占分值的权重,在评判队伍人员的组成中,加大来自体育界评委的比例。以遏制近年来在此类项目的比赛中出现的不当的舞蹈化倾向,保证此类项目的健康发展。
3 结束语
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区农村,现实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特征,都决定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现阶段的主要存在方式,是以与少数民族其它多种文化现象共生的方式,借助民俗活动的开展而存在着和发展着。同时社会需求又一定程度地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较小的范围内被一定程度地引入了学校体育教育、被作为了旅游资源及零星地作为社会体育方式而发挥着作用。而以这些地区农村现实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为起点,即使以这些地区农村年人均消费水平的较高增长率测算,30年内,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区农村,都不可能在广大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中,支撑起较为广泛的、目标单一的、脱离民俗活动而存在的大众性体育活动,同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又需要更为充分地发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资源价值。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