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培养,而原创古典格律诗词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当前新课标下,语文教育界掀起了一股回归传统的热潮,如何探索出古典格律诗词有效性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认同,鼓舞学生进行美的创造,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吕叔湘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部分文学感受力敏锐的学生,他们有大量经典阅读与自我反思的体验,有着对于内容的深刻理解,若教师能将古典诗词教学由阅读经典著作,引向更深层次的现实情境师生的创作与品鉴,从而引导学生去细腻地感受自然,深入地理解人与外界的关系,充满兴味地表达独特的思想感情,这种体现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是非常值得尝试的。那么,具体在什么情况下引入呢?
一、用原创诗词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格律知识比较枯燥乏味,教师口传,学生心诵,效果往往难尽如人意。以教师的原创格律诗词作品为媒介,利用学生对教师(诗人)的亲近感、崇拜感,引起学生对诗歌的格律知识、审美感受和审美鉴赏产生强烈兴趣。如笔者引入自己的原创作品《鹧鸪天·咏红花木棉》解析“鹧鸪天”词牌的格律知识:
谁剪丹霞挂碧空?木棉春里展威容。身躯似塔立天地,枝干如虬舞剑弓。
迎疾雨,对长风。繁花争发尽朝东。世间若觅英雄处,当举山巅一树红。
〔鹧鸪天〕词牌,双调五十五个字,通首押平韵,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上片28字,四句押三平韵(空、容、弓),下片27字,五句押三平韵(风、东、红)。上片三四句(“身躯似塔立天地,枝干如虬舞剑弓”)、下片三言两句(“迎疾雨,对长风”)多作对偶。把枯燥的知识以娓娓道来的方式来输出,学生会完全消除抗拒心理和畏难情绪。
二、用原创诗词作品营造欣悦的“接受心境”
如果要给“接受心境”下个定义,我认为可以指读者阅读时的情绪状态。“文学接受心境主要有欣悦、抑郁与虚静这样三种情况”,在传统的古典诗词教学中,我们常常用到创设情境,营造身临其境的视听空间,实际就是在营造接受心境。这是从接受美学的角度采取的教学策略。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教师也可以创作教材的同类题材作品来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的欣悦心理。如学习怀古诗,教师可以介绍相关的历史遗迹或故事来感受兴衰、寄托己思等。湛江先贤众多,有礼部尚书、卓绝清官雷州陈瑸,粤西唯一状元吴川林召棠,湛江第一个进士遂溪纪应炎,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第一任驻美公使吴川陈兰彬,抗清名将、著名华侨领袖坡头陈上川,除此之外,还有周德成、欧光宸、林联佳、王梦龄等历史名人。教师学杜甫造访陈瑸故居,写景抒情的同时咏怀先贤,出示原创作品《参观雷州陈瑸故居有感》:
世誉清官何处人?百家砖瓦说陈瑸。
新荷远碧信高洁,修竹疏枝凭本真。
长自布衣甘淡泊,为谁麦饭抱清淳。
今闻贪一如千诫,愿葆初心代代遵。
学生在心理上迅速形成接受的态势,充分调动自己的见闻和学过的知识,融入情境,鉴赏作品。作品第一联引出清绝第一人陈瑸,接着从众邻居为他建造百家墙角度,侧面写其清廉;颔联再从陈瑸故居入口处的荷花、修竹来比喻其为人高洁、质朴、正直;颈联直接写身为朝廷命官,却布衣疏食的清廉本色;尾联写陈瑸的“贪一如千”名句,顺势点出永葆清廉本色,不忘初心使命的怀古目的;最后以此印证此作与《蜀相》同为咏叹史实、抒发个人情志之作。
再比如介绍用典手法在古典诗词中的运用,列举教师原创作品《寄远》中折梅寄相思为例,调动了课堂气氛:
片叶随风寻旧痕,阑干倚尽又黄昏。
且将碧草空庭照,代作梅花寄故人。
“折梅相寄”早是古诗词中的一种典型情感投射,古人常用来表达相思之情。《太平广记》中有一段“折梅寄情”的记载:“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作《赠范晔诗》:‘折花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于此,教师的原创作品《寄远》加深了学生对折梅寄相思的理解,同时也对传统词词意象“碧草”的常见寓意“荒芜”“绵绵思念”有了鲜活的运用,学生欣赏美的同时又跃跃欲试,如此岂不两全?
三、用原创诗词作品建立深度“对话”机制
在古典诗歌教学中,读者即学生与诗歌文本产生怎样的交互作用,一看文本质量,二看读者理解水平,三看教师引导艺术。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唤醒学生性灵,引领学生走向诗歌深处,让古典诗词教学走向鲜活格局。
此处的深度对话,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作为行动研究的实践者和施教者,要具有诗学理论基础,同时关注具体诗歌研究的最新动态。二是在进行古典诗词教学时,将课内诗歌与恰当引入的师生原创作品组织在一起,开展群诗词阅读。比如在教学题画诗时,教师可引入原创题画诗作品来做援引解析。
寒江柳(题图一)
深夜清茶
风雪满江桥自横,茫茫四野寂无声。
多情最是岸边柳,望断天涯夜复明。
溪行(题图二)
深夜清茶
东风有意舞枝桠,摇落缤纷满地花。
一路渔歌舟疾去,且随春水走天涯。
……
解析的重点一在于引导学生在进行题画诗的同题创作注意“写画中形,传画中意,诗画一体”的特点;二在于通过同题作品的比较品鉴,尝试自己和同学一起创作题画诗,上述两首《蒲公英》运用联想将画面上静止的蒲公英写活写动,即使没见过画的人也能想象得到蒲公英四处飘扬的图景,甚至是如果去掉诗歌的题目会让读者觉得这不是一首题画诗而是一首写景诗,为化静为动手法的成功运用之作。《寒江柳》运用了想象手法,写风雪满江,四周冷寂无声,唯有岸边衰柳不惧寒冷,深情“望断天涯夜复明”,体现了画外之意,拓展了画面之境,抒发了诗人的情志,为典型的“变无为有、借题发挥”之作。《溪行》紧扣画面景物落花、渔船、舟子、江水,又突出重点舟子,是实写;舟子一路渔歌,我们看画是听不见的;目的地是天涯,看画也无从得知,这些内容全是赏画人的想象,但诗歌把画面无法表现的舟子高歌走天涯的豪放性格活灵活現地表现了出来,是虚写,为虚实相生之作。通过比较,题画诗既呈现画面,又丰富画意,还启发读者赏画时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深入思考的特点,在这些原创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由于作品是教师本人原创,师生的时空距离近于与唐宋作家的,学生对作品的关注度远大于对教材作品的;同时,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有原创的切身体会,非常深入细致,课堂呈现出的对话效果远非解析教材作品所比。
除以上两层含义外,深度对话还包括教师引导学生用诗词形式表达美。教师放开表达权,鼓励学生用诗词形式表达个人独特的感悟,教师可以先展示教师的原创作品并适时提供给学生意象或用词等方面的表达选择,最后由大家评选或以投稿被刊登的方式来作阶段性的总结。如在疫情期间,学生唐婉淇、陈柳建、冯庆霞等人的作品《蝶恋花·咏华南农大春色》《寻春》《新春》符合格律,意境优美,均发表在《诗词月刊》上,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其中,陈同学的绝句《寻春》:“开门入冷风,白雪满庭中。欲问春何在?墙头数朵红。”写岁暮时节,诗人开门寻春,唯见满庭白雪飞扬,视线上移,数朵红梅,不畏严寒,傲立墙头雪中。这首小绝,结构上起承转合,章法严谨,平仄合乎格律要求,读来朗朗上口。更不得不提的是,短短20字,营造的意境非常美,运用的技法纯熟。试想在皑皑白雪中,凌寒独开的几朵红梅,姿态遒劲,花香冷然,花姿灵动,是多么摄人心魄!作者在这里,还运用以景结情手法,仅仅“几朵红”三个字就写出了万物萧肃中梅花坚贞不屈、傲霜斗雪的刚毅气质及脱俗之美,不愧为一首佳作。
综上所述,原创诗词作品进入课堂,为中国古典格律诗词教学提供了一种契合新课程理念的方法指导,是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最好回应。当然,这需要教师有颇深的古典诗词修养。
参考文献:
[1]刘燕.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古典诗歌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徐朝晖,叶红珠.基于接受美学的中学古典诗词教学[J].语文天地,2007(05):51-54.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科研一般项目《新课标背景下中国古典诗词文化进校园的行动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批准号:2020YQJK373】
胡琼德,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教师。
吕叔湘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部分文学感受力敏锐的学生,他们有大量经典阅读与自我反思的体验,有着对于内容的深刻理解,若教师能将古典诗词教学由阅读经典著作,引向更深层次的现实情境师生的创作与品鉴,从而引导学生去细腻地感受自然,深入地理解人与外界的关系,充满兴味地表达独特的思想感情,这种体现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是非常值得尝试的。那么,具体在什么情况下引入呢?
一、用原创诗词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格律知识比较枯燥乏味,教师口传,学生心诵,效果往往难尽如人意。以教师的原创格律诗词作品为媒介,利用学生对教师(诗人)的亲近感、崇拜感,引起学生对诗歌的格律知识、审美感受和审美鉴赏产生强烈兴趣。如笔者引入自己的原创作品《鹧鸪天·咏红花木棉》解析“鹧鸪天”词牌的格律知识:
谁剪丹霞挂碧空?木棉春里展威容。身躯似塔立天地,枝干如虬舞剑弓。
迎疾雨,对长风。繁花争发尽朝东。世间若觅英雄处,当举山巅一树红。
〔鹧鸪天〕词牌,双调五十五个字,通首押平韵,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上片28字,四句押三平韵(空、容、弓),下片27字,五句押三平韵(风、东、红)。上片三四句(“身躯似塔立天地,枝干如虬舞剑弓”)、下片三言两句(“迎疾雨,对长风”)多作对偶。把枯燥的知识以娓娓道来的方式来输出,学生会完全消除抗拒心理和畏难情绪。
二、用原创诗词作品营造欣悦的“接受心境”
如果要给“接受心境”下个定义,我认为可以指读者阅读时的情绪状态。“文学接受心境主要有欣悦、抑郁与虚静这样三种情况”,在传统的古典诗词教学中,我们常常用到创设情境,营造身临其境的视听空间,实际就是在营造接受心境。这是从接受美学的角度采取的教学策略。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教师也可以创作教材的同类题材作品来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的欣悦心理。如学习怀古诗,教师可以介绍相关的历史遗迹或故事来感受兴衰、寄托己思等。湛江先贤众多,有礼部尚书、卓绝清官雷州陈瑸,粤西唯一状元吴川林召棠,湛江第一个进士遂溪纪应炎,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第一任驻美公使吴川陈兰彬,抗清名将、著名华侨领袖坡头陈上川,除此之外,还有周德成、欧光宸、林联佳、王梦龄等历史名人。教师学杜甫造访陈瑸故居,写景抒情的同时咏怀先贤,出示原创作品《参观雷州陈瑸故居有感》:
世誉清官何处人?百家砖瓦说陈瑸。
新荷远碧信高洁,修竹疏枝凭本真。
长自布衣甘淡泊,为谁麦饭抱清淳。
今闻贪一如千诫,愿葆初心代代遵。
学生在心理上迅速形成接受的态势,充分调动自己的见闻和学过的知识,融入情境,鉴赏作品。作品第一联引出清绝第一人陈瑸,接着从众邻居为他建造百家墙角度,侧面写其清廉;颔联再从陈瑸故居入口处的荷花、修竹来比喻其为人高洁、质朴、正直;颈联直接写身为朝廷命官,却布衣疏食的清廉本色;尾联写陈瑸的“贪一如千”名句,顺势点出永葆清廉本色,不忘初心使命的怀古目的;最后以此印证此作与《蜀相》同为咏叹史实、抒发个人情志之作。
再比如介绍用典手法在古典诗词中的运用,列举教师原创作品《寄远》中折梅寄相思为例,调动了课堂气氛:
片叶随风寻旧痕,阑干倚尽又黄昏。
且将碧草空庭照,代作梅花寄故人。
“折梅相寄”早是古诗词中的一种典型情感投射,古人常用来表达相思之情。《太平广记》中有一段“折梅寄情”的记载:“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作《赠范晔诗》:‘折花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于此,教师的原创作品《寄远》加深了学生对折梅寄相思的理解,同时也对传统词词意象“碧草”的常见寓意“荒芜”“绵绵思念”有了鲜活的运用,学生欣赏美的同时又跃跃欲试,如此岂不两全?
三、用原创诗词作品建立深度“对话”机制
在古典诗歌教学中,读者即学生与诗歌文本产生怎样的交互作用,一看文本质量,二看读者理解水平,三看教师引导艺术。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唤醒学生性灵,引领学生走向诗歌深处,让古典诗词教学走向鲜活格局。
此处的深度对话,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作为行动研究的实践者和施教者,要具有诗学理论基础,同时关注具体诗歌研究的最新动态。二是在进行古典诗词教学时,将课内诗歌与恰当引入的师生原创作品组织在一起,开展群诗词阅读。比如在教学题画诗时,教师可引入原创题画诗作品来做援引解析。
寒江柳(题图一)
深夜清茶
风雪满江桥自横,茫茫四野寂无声。
多情最是岸边柳,望断天涯夜复明。
溪行(题图二)
深夜清茶
东风有意舞枝桠,摇落缤纷满地花。
一路渔歌舟疾去,且随春水走天涯。
……
解析的重点一在于引导学生在进行题画诗的同题创作注意“写画中形,传画中意,诗画一体”的特点;二在于通过同题作品的比较品鉴,尝试自己和同学一起创作题画诗,上述两首《蒲公英》运用联想将画面上静止的蒲公英写活写动,即使没见过画的人也能想象得到蒲公英四处飘扬的图景,甚至是如果去掉诗歌的题目会让读者觉得这不是一首题画诗而是一首写景诗,为化静为动手法的成功运用之作。《寒江柳》运用了想象手法,写风雪满江,四周冷寂无声,唯有岸边衰柳不惧寒冷,深情“望断天涯夜复明”,体现了画外之意,拓展了画面之境,抒发了诗人的情志,为典型的“变无为有、借题发挥”之作。《溪行》紧扣画面景物落花、渔船、舟子、江水,又突出重点舟子,是实写;舟子一路渔歌,我们看画是听不见的;目的地是天涯,看画也无从得知,这些内容全是赏画人的想象,但诗歌把画面无法表现的舟子高歌走天涯的豪放性格活灵活現地表现了出来,是虚写,为虚实相生之作。通过比较,题画诗既呈现画面,又丰富画意,还启发读者赏画时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深入思考的特点,在这些原创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由于作品是教师本人原创,师生的时空距离近于与唐宋作家的,学生对作品的关注度远大于对教材作品的;同时,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有原创的切身体会,非常深入细致,课堂呈现出的对话效果远非解析教材作品所比。
除以上两层含义外,深度对话还包括教师引导学生用诗词形式表达美。教师放开表达权,鼓励学生用诗词形式表达个人独特的感悟,教师可以先展示教师的原创作品并适时提供给学生意象或用词等方面的表达选择,最后由大家评选或以投稿被刊登的方式来作阶段性的总结。如在疫情期间,学生唐婉淇、陈柳建、冯庆霞等人的作品《蝶恋花·咏华南农大春色》《寻春》《新春》符合格律,意境优美,均发表在《诗词月刊》上,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其中,陈同学的绝句《寻春》:“开门入冷风,白雪满庭中。欲问春何在?墙头数朵红。”写岁暮时节,诗人开门寻春,唯见满庭白雪飞扬,视线上移,数朵红梅,不畏严寒,傲立墙头雪中。这首小绝,结构上起承转合,章法严谨,平仄合乎格律要求,读来朗朗上口。更不得不提的是,短短20字,营造的意境非常美,运用的技法纯熟。试想在皑皑白雪中,凌寒独开的几朵红梅,姿态遒劲,花香冷然,花姿灵动,是多么摄人心魄!作者在这里,还运用以景结情手法,仅仅“几朵红”三个字就写出了万物萧肃中梅花坚贞不屈、傲霜斗雪的刚毅气质及脱俗之美,不愧为一首佳作。
综上所述,原创诗词作品进入课堂,为中国古典格律诗词教学提供了一种契合新课程理念的方法指导,是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最好回应。当然,这需要教师有颇深的古典诗词修养。
参考文献:
[1]刘燕.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古典诗歌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徐朝晖,叶红珠.基于接受美学的中学古典诗词教学[J].语文天地,2007(05):51-54.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科研一般项目《新课标背景下中国古典诗词文化进校园的行动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批准号:2020YQJK373】
胡琼德,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教师。